[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看了許多的評論,忽然有種感覺好像大家都覺得令妃這個魏佳氏似乎從進到皇宮以來就巴望著孝賢的那張后位一樣。覺得有些別扭,特地去查了一下令妃的資料:
“魏佳氏,內(nèi)管領(lǐng)魏清泰之女。后家魏氏,本漢軍。嘉慶時,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
她原本是一個漢軍旗出生的女兒,父親官職實在也算不上高,還是小選入得宮。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小選入宮的女子都是充作宮女的,是做雜事、伺候人的奴才,這和大選是在滿洲八旗秀女中選貴人,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個時候魏佳氏,不,還應(yīng)該稱魏氏(畢竟她兒子上位了她才抬得旗),按照那個時代女子都早熟的慣例來看,她應(yīng)該知道自己的處境是什么了,就算心里未免還有著要飛上枝頭做鳳凰的念想,也不可能一開始就惦記著要做皇后的,就連妃子都顯得太好高騖遠了,我覺得吧,她心里也許想著自己能得皇帝親眼做個有封號的貴人就不錯了(就像是答應(yīng)、常在、貴人)。至于其他的就得等到之后再說了。
“初入宮,為皇后富察氏即孝賢皇后身邊的宮女!
魏氏一入宮就在孝賢皇后身邊,而乾隆雖然顯得有點風流花心,對于孝賢還是很盡心的。雖然我查不到她是哪年小選入得宮,大約是在乾隆四年,到乾隆八年這之間吧。那這個時候她就更不可能想著皇后之位了,畢竟乾隆已經(jīng)有皇后了,而且感情不錯。她想到的大概是要借著皇帝對皇后的經(jīng)常關(guān)心,達到吸引皇帝目光的問題。
“乾隆十年初封魏貴人,同年冊為令嬪!
我覺得歷史上的孝賢皇后大概是惦記著自己沒有兒子,想要讓自己的宮人給自己生一個(答應(yīng)常在貴人是沒有資格親自養(yǎng)兒子的,特別是主位的下人,生了孩子歸主子養(yǎng)),所以看中了是皇帝喜歡類型的令妃,抬舉做了貴人。沒有想到?jīng)]過多久自己就懷了孕,于是魏貴人就有了新用處,協(xié)理后宮?墒且粋小小的貴人論名分只是奴才,哪里有教奴才來管理主子事務(wù)的道理,所以她又給魏氏升了名分,變成了令嬪。
這個時候的魏氏終于得償所愿,恐怕是真心感激皇后的。本來以為就算勾搭倒了皇帝的心也只能一步一步地熬資歷,答應(yīng)、常在地慢慢升,沒有想到一封就是貴人,比許多大選的秀女都來的高多了。而且居然同年就升了嬪,這個可是意義重大的里程碑啊,終于從后宮奴才變成主位了,可喜可賀。但是一步登天對于令嬪來說似乎太簡單了,她的心開始慢慢變大了,我覺得就是這個時候,她萌發(fā)了想要當妃子做貴妃的想法,不過皇貴妃和皇后還是想也不敢想的。
孝賢皇后是十三年四月駕崩的,魏氏十三年七月升了令妃。如果要黑化的話,可以想象是令妃對孝賢皇后動了什么手腳,不過就我覺得令妃在這段時間還是很守本分的,本來就是承了皇后的恩典升了嬪,要是不感恩戴德,老老實實本本分分,恐怕要摔下去也是簡單的事情。更何況她還指望著再承幾次皇后恩典升了妃位呢!結(jié)果孝賢薨了,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魏氏一沒家世,二沒人脈,靠山就是孝賢皇后,我覺得孝賢死后她傷心應(yīng)該是真的,就算有假也假的不太厲害,畢竟孝賢一死她就是孤魂野鬼,盡管搬出去還是一宮主位,卻在皇宮里算不上什么了,而且如果說孝賢生前其他的妃子們都還高看她一眼,她還能掌一掌后宮的權(quán)利(畢竟是孝賢心腹),現(xiàn)在更是提都不用提了。她應(yīng)該是真的傷心,不過是為了自己未知的未來比較多吧。
沒有想到懷念孝賢的乾隆居然看傷心的她分外順眼,小心翼翼運作得當居然真的成了妃位,她忽然覺得以前升貴妃的夢想又回來了。更重要的是,新任的皇后烏喇那拉氏皇帝看著實在是沒有多少愛,性格太過剛硬,她這時才開始覺得升為貴妃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到時候可以借這乾隆對孝賢的懷念,以孝賢舊人的身份重新掌權(quán)。
我覺得如果說她什么時候開始有了也許能當皇后的念頭,就應(yīng)該是在十六年烏喇那拉氏懷孕十七年生子的這個時候,要是在之前,實在是可能不大;屎蟛惶懟实巯矚g,但是畢竟是滿族皇后,皇太后喜歡的對象——其實皇太后也未必是真的喜歡,但是那個時候高位上就她合適,而且性情還是滿族女兒的爽朗和剛硬,所以就是她了。在有一位討厭漢女的皇太后,在有皇后的情況下想要上位,簡直就是找死,就算皇帝愿意皇太后也會賜死她,就像當初董鄂氏再招寵,皇帝不是還沒有斗過皇太后嘛!而后皇后懷孕了,皇帝讓作為孝賢宮人的令妃代管宮室,再掌權(quán)利的令妃怎么能不動搖,想要是我是皇后就好了之類的話,而這個時候也五阿哥也倒十一歲了,看起來聰明早慧,乾隆有想要立他位太子的心思了,令妃要開始拉攏五阿哥正是時候,早了效果會很差,愉妃會覺得她想要和她搶兒子,再大一點效果也會很差,畢竟長大了。要是這個時候倒是剛剛好。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