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這是一種執(zhí)著。文真最大的特點,不是她有多壞,不是她有多聰明。文真最大的特點是她有一種非常非常執(zhí)著的精神。為了這種執(zhí)著,她是不惜一切代價來完成自己認定的事。
別人執(zhí)著或許別人還有所顧忌,姑姑執(zhí)著報復但是姑姑是善良的,沒有引發(fā)戰(zhàn)爭。冰清執(zhí)著復仇,冰清也會掛念師父,愛上小趙。楊艷執(zhí)著復仇,但是她內心是痛苦的,她是矛盾的。
唯獨文真,她的內心絲毫沒有任何阻礙。她本身就是一種執(zhí)著,她認定的事她有一種死纏爛打,一口咬定非不死也要你掉肉,非讓你死不可的大決心。
她為奪權,她可以不斷的做出各種事來達到這個目的,為了這個目的她可以絲毫不顧忌冉清湄,不顧忌任何人,任何人她都可以利用。
她要小趙愛她,她就一直不斷的試探小趙,做出各種事,迫使小趙承認了自己喜歡姑姑,只有小趙承認了不倫,她才可以讓小趙接受自己,她也不斷的刺激小趙,讓小趙認清了自己是個很多情花心的人,只有不斷的給她姐姐這種提醒,她那意思就是跟她姐說,你看吧,你已經愛了這么多人了,這些人里什么樣的都有,關系復雜之極,所以你再愛我一個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她是非常非常聰明,懂得人的心里,她一步一步完成對趙凌心理防線的擊潰。
別人的執(zhí)著都比不上文真。文真是有條件上,沒條件制造條件也要你死。
她善惡不分只顧自己,唯一的只有一個原因,實際上她不在乎別人的痛苦,不在乎別人的生死,這是因為她自己內心非常痛苦,她自己的內心是渴望死亡的。自從她母親死后,她的內心里已經沒有任何正常的情感,她也沒有能力接受,她是不相信的。所以世人在文真的眼里都是可惡討厭的,她反倒更喜歡植物動物,她可以殺人,但是不會為了吃去殺兔子。她眼里這叫造孽。
這么多人之所以精彩,是要對比來看的。我們說姑姑很痛苦,姑姑怎么沒有變的跟文真一樣,此書里大部分人都痛苦,但是都沒有變的跟文真一樣,文真是個心理極度扭曲的人。
但是現在想想,其實文真的經歷是比其他人更殘酷更不幸福的。至少別人還幸福過,文真的一生從頭貫穿的是利用,謊言,傷害,冷漠……
因為生在王府,她又是個女兒身,所以王爺是不喜歡她的,對待她的方式是冷漠的。
母親失寵后,她的生活更加窘迫,母親因為懦弱不敢恨王爺不敢恨王妃,把這種恨全部轉移到了文真的身上。凌虐文真。這種情況可想而知是個什么樣子。父親冷漠,兄弟姐妹欺辱她,別的妃子也欺負她們,最后連母親開始虐待自己。我們可以猜測一下為什么太皇太后在梁王眾多的子女里會喜歡文真,文真在很小的時候到底有什么值得鳳揚太皇太后喜歡的?
答案非常明晰,文真是個很聰慧的姑娘,她從小的心機就非常重。她的生存狀況已經很艱難,幾乎到了一個絕望的境地。文真為了讓自己在夾縫里生存,就必須用心機來武裝自己。
她跟小趙小趙哥一塊玩,為什么開始她都高興,都說好,最后轉身就去告密了呢?答案很清楚,她是在討好太皇太后。她知道太皇太后一直不喜歡成宗,那必然也不喜歡成宗的子女,不喜歡就會有比較,就會覺得自己的兒子好,自己的孫子孫女更好。文真利用她的這種心理,給她一些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孫女是很乖很聽話的。
鳳揚對冉清湄的事接受不了,寧可不認她了。我們可以分析,鳳揚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看重規(guī)矩的人。文真就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修養(yǎng)。她連自己走路都嚴苛去鍛煉,餓的要死的時候吃東西也是一口一口。
有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我們可以知道,文真最初的發(fā)跡,最初取得父親的信任,是因為利用了祖母對她的愛和看重。
而鳳揚失勢以后,文真做了什么?我們知道,她跑雪山里去侍奉冉清湄了。她開始利用冉清湄來幫助自己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地位。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文真的可憐可悲之處。姑姑至少有輝煌幸福的前半生,楊艷有她自己的書香門第,洛冰清有個厚道樸實的母親,父親犧牲自己還救了她。小趙是有個哥哥的。
文真怎么樣呢?文真她只有她自己。她在痛苦中誕生,所以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痛苦。
她沒有任何善惡是非,連民族大義也沒有,有的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她跟小趙對局勢的分析里,她認為父王可以聯合清兵,打敗皇帝。小趙說這是漢奸,文真就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對她而言根本都沒有所謂。
這是多么心理扭曲,多么聰明,多么狠毒的一個少女啊。
大家都說不怕被人偷,就怕賊惦記。
那被這種少女惦記上了,非要你愛她……
我們可以想見,這是一種什么情況……
另外。我不贊成單純的說愛。那太片面單薄。我比較建議從人物角度來看愛。
比如賈寶玉吧,他愛林黛玉的。但是愛林黛玉的同時他跟一堆女的都曖昧或者發(fā)生關系的。
那我們就問賈寶玉愛林黛玉是不是真愛,或者他愛的是他自己,這不是什么死去活來的愛。
我只想說,大家把愛看的程式了。
衡量愛情的標準也太單一了。
你問文真這是愛嗎?她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是愛,這是她認為的愛,她就是這么愛的。因為她就是這樣的人。
你問別人這是愛嗎?別人說這根本不是。但是這關別人什么事?
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的前提,我們首先要了解的不是衡量愛情的公共標準。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愛人的人。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