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轉(zhuǎn)載——
愛新覺羅胤禩,系清朝圣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時,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近年來,胤禩名屢見于諸歷史小說、古裝戲劇中,多為反角,皆以結(jié)黨謀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險陰刻之言冠之,余竊為之不平。數(shù)月間,尋得清代史料多部,潛心研讀,小有所得,故撰文一篇,以正胤禩之名。
在康熙年間發(fā)生的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之間的皇位之爭,并不能因為胤禛成為最后的勝利者而否定胤禩的才能。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要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對于胤禩來說,他缺少的是運氣。
在當(dāng)時的朝代,誰也無法否認先子憑母貴,后母憑子貴。他沒有像皇太子胤礽那樣有做皇后的母親,胤礽出生時,皇后就難產(chǎn)而死,所以康熙就對胤礽特別的疼惜,排除眾議,將胤礽立為太子,即使最后被廢,也只是用高墻來囚禁他,相比之下,胤禩的出生與之相差十萬八千里,胤禩的生母只是內(nèi)管領(lǐng)阿布鼐之女, 宮內(nèi)管領(lǐng)雖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庫出身,故較后宮其余人等為賤。據(jù)楊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紹:“《清皇室四譜》中,也說衛(wèi)氏‘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琳邘臁菨M語‘辛者庫特勒阿哈’的簡稱,意為‘管領(lǐng)下食口糧人’,即內(nèi)務(wù)府管轄下的奴仆。清代八旗官員得罪后,他們本人及其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仆,以示懲處。衛(wèi)氏的先人當(dāng)有類似經(jīng)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就現(xiàn)有材料看,她不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嬪中,母家地位最為卑下者。以此出身,衛(wèi)氏僅能充當(dāng)宮女,在宮內(nèi)干些粗活,自然的胤禩不能憑借其母親得到皇帝的賞識,相反的,在后來衛(wèi)氏憑借其子被封為良妃。.
胤禩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yǎng)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fēng),全無阿哥的驕縱之氣,因此廣有善緣,甚得康熙的喜愛,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僅17歲),而且在眾兄弟中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尋常,與眾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歡,連當(dāng)時的大皇子自知成為太子無望,對康熙說到:張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貴。今欽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胤禩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朝中的這些人也就形成了后來的八爺黨,與以胤縝為主的四爺黨形成對峙局面。
當(dāng)時的八爺黨可真是勢力龐大,殊不知“成也蕭何,敗夜蕭何!痹趶U除太子之后,康熙曾令眾人于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言:“于諸阿哥中,眾議誰屬,朕即從之”。誰想事態(tài)的發(fā)展并沒有按照他的預(yù)想,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lián)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但康熙最討厭的就是臣子之間的拉幫結(jié)派(其實康熙心里對當(dāng)時的形勢還有一定的判斷,清楚馬齊等人保薦胤禩并非出于私心,更與結(jié)黨無關(guān),純是一片保我大清萬萬年的赤膽忠心)但胤禩的風(fēng)頭自然引起了康熙的警惕和反感他立刻采取行動打壓胤禩,以免日后自己處于架空位置,康熙將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扣在胤禩頭上,更有甚者說出了: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行止卑污,凡應(yīng)行走處俱懶惰不赴。還停胤禩及屬官俸銀俸米、執(zhí)事人等銀米,在胤禩病重之時只批“勉力醫(yī)治”這四個字。而此時,一直推行韜光養(yǎng)晦政策的胤禛得到了皇帝的賞識,最后將皇位授予胤禛(雖然雍正繼位在歷史上疑云重重,但歷史已是歷史)。
皇位之戰(zhàn)以失敗告終,但胤禩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即使在胤禛登基之后,還不忘他們之間的斗爭,即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wù),示以優(yōu)寵,看似美差實則暗藏殺機,胤禩只有辦事他才能有辮子好抓,然后來削弱他的力量,因為,即使在皇位之戰(zhàn)失敗后,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在民間人民也稱其為八賢王,這就使得雍正不得不防,他還是皇位強有力的威脅者。
雍正的手段是殘忍的,他沒有給胤禩任何的機會,所指的機會并不是皇位之爭,而是生存,在兩代帝王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胤禩成了犧牲者。
我們看到了歷史是成功者的歷史,但是,對我們來說,也應(yīng)該看到在歷史前進道路上的血行,在我看來,胤禩是一個成功者,為他的出生低下卻得到了那么多人的敬重;為他的飽受攻擊卻堅強不屈;為他的隱忍;為他的聰明;為他的孝順``````
抬起頭對著天空微笑,在心里默默許下:你是真正的王者!
看清穿很多其他黨都把八爺說的很虛偽 我想說的是一個虛偽的人的人社會是不會長久的不會得到社會認同的 八爺在那個時代跟其他阿哥比沒有更好的背景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站在他這邊 ? 特別是另外一些阿哥 老九 老十 老十四哪個不比他背景更好 為什么甘愿做他的綠葉? 虛偽的人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待遇的因為人月人的相處,自古至今都是一個道理,只有你對別人真誠,別人才會對你真誠,當(dāng)然他最后沒當(dāng)上皇帝有他這方面性格的原因,為人太好,不夠硬,而康熙后期朝政比較松弛,需要一個鐵血的人來掌權(quán),只能說我們
喜歡的八爺生錯了時代,是時代的悲哀造就了八爺?shù)谋?br>八才沒有失敗。至少在我心里是這么認為的
我不覺得他失敗,很多事情都是他憑著自己努力得來的
他雖貴為八爺,卻不知道這個八爺來的多不容易
康熙那么多兒子,八爺能脫穎而出,可見付出了多少
他雖沒拿到帝王位置,卻不代表他失敗。
八八的夫人,那個著名的妒婦
首先,郭絡(luò)羅氏并非妒婦,像老八這樣一個政治手段強硬的人,他跟胤禛一樣都是皇權(quán)野心家,怎么可能會怕一個女人、因為一個女人的善妒就不再另娶呢?我想是因為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的緣故,而外界的人又把這封建社會的不尋常歸咎到這個女人也就是郭絡(luò)羅氏的身上,捏造她善妒的名聲。(歷史到底如何我們并不知道,因為,所謂歷史畢竟是勝利者所寫,胤禛就是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其次就是她的死,一直有八福晉被雍正發(fā)回外家,并將其賜死并散骨的傳言,大部分人都信以為真,現(xiàn)辟謠于此。
有記載八福晉被賜死并挫骨揚灰的有兩處:據(jù)《清史編年》所述,是雍正四年二月間令胤禩之妻自盡,焚尸揚灰。而《起居注》和《世宗憲皇帝實錄》沒有發(fā)現(xiàn)有此記載?伞秾嶄洝分杏腥缦乱欢卧,很值得注意“朕本意斷不將允禩治罪,此奏知道了。允禩之妻,朕再詳酌,另降諭旨!弊C明在這個時候,八福晉還沒有被賜死。卻不知道為什么會如此武斷地說八福晉死了。
《清史編年》以上言論應(yīng)該來自《永憲錄》中這一段:“又圣祖臨御乾清門曾傳諭,允禩之妻甚屬不婦,允禩亦甚懼其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侮辱其夫,又因?qū)⒛讣抑巫,不曾頒示,唆使其夫,以致惡亂已極。近將其伊逐回母家,伊毫無畏懼,忿然而去,甚屬可惡,亦不可容于盛世……令庶人允禩妻自盡,仍散骨以伏其辜。散骨謂揚灰也,一云以庶人殯殮,非邸抄之訛,則宗人府議罪如是耳!薄队缿椾洝飞先缡菍懀肚迨肪幠辍肪蛿嗾氯×x,將宗人府議罪當(dāng)成了雍正的諭旨,顯然是有問題的。
而事實上,雍正確實是“再詳酌,另降諭旨”,雍正五年的時候,當(dāng)允禩允禟已經(jīng)死了,雍正才真正下旨處理他們的家眷(如樓下):
雍正五年十二月初三日
康親王崇安等奏請:將大逆不道之阿其那、塞思黑妻子正法。
奉上諭:阿其那、塞思黑,心懷不軌,亂我國家,大奸大惡,不忠不孝,造背主逆天之大罪,諸王大臣遵依國法,欲將阿其那,塞思黑之妻子正法,理所當(dāng)然。從來史冊中僅反叛篡逆之人則有之,而未叛之先即公然敢與君上抗據(jù),大逆不道,無人臣禮如阿其那、塞思黑者,實自古未聞。但阿其那、塞思黑之大逆不道雖著,而反叛之事跡未彰。其妻子免于正法。塞思黑之妻逐回娘家,嚴加禁固。阿其那,塞思黑之眷屬交于內(nèi)務(wù)府總管,給與住居養(yǎng)瞻。
——《上諭內(nèi)閣》
《永憲錄》所載乃宗人府議罪時,諸王大臣等上奏皇帝對八福晉的處理意見,彼時曾將此公布于邸抄之上,但宗人府議罪不是八福晉的最終命運。而事實上雍正四年二月,雍正針對王公大臣所提出的處理意見并沒有定見,還需要考慮,所以他才說“朕本意斷不將允禩治罪,此奏知道了。允禩之妻,朕再詳酌,另降諭旨。”(《世宗憲皇帝實錄》卷四十一)一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初三日,允禩允禟等人已經(jīng)亡故,他所面臨的潛在的威脅已經(jīng)徹底清除,他沒有必要再去為難逝者的眷屬,而徒招物議,使自己背上殘刻之名。
結(jié)果殘刻之名還是背了好幾百年,唉!
由于雍正將八福晉賜死并挫骨揚灰的行為實在有些怪異,連老八老九都放過了,沒有理由對八福晉如此的刻毒,即使賜死,挫骨揚灰也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了,所以長期以來為了解釋這個異常行為,就有了各種說法。現(xiàn)辟謠于此并不是要干涉作者的寫作思路,只是不想讓看文的人都將“八福晉被賜死并挫骨揚灰”當(dāng)成了史實,而對雍正存在不客觀的偏見。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