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玉歇
民國二十年,笙姑娘二十三歲,她在戰(zhàn)亂中離開上海,去往江南。因為玉先生曾經(jīng)說過,如果他以后在古玩界銷聲匿跡了,那在江南必然可以找到他,不為別的,只為江南一蓑煙雨,小橋流水。玉先生還說,上海灘渾濁,他那身白袍只有江南的泉水可以洗凈。笙姑娘始終都記著玉先生的話,可這煙雨江南終歸還是不及北方熾烈,笙姑娘大概永遠(yuǎn)都不會知道,自己心心念念了多年的玉先生,早就在春華秋實的二十七歲結(jié)束了生命,身沉黃浦江,誰人能知,生時轟轟烈烈,在上海灘聲名鵲起,創(chuàng)立過無數(shù)業(yè)界神話的玩玉行家玉先生,死后身旁竟無一人相伴,只剩一副冰冷至極的軀體供江中生物殘食,直至消失不見。世人后來再提起玉先生,只道他是將國玉賣給日本人的叛徒。笙姑娘午后閑來無事,坐在漆木窗前注視著街上來往的人群,一如十六歲,她在那些人中,好像也看到了二十多歲,身著白袍,笑起來溫暖如玉的先生。
民國十三年春,微雨已在上海停留了許久,長虹街上霧蒙蒙一片,路邊剛長出來的新芽上莫名頂著些晶瑩剔透的水珠,搖搖欲墜,弄堂里的嬌俏女郎留聲悅耳,腳尖傾斜著跨過自家門前的青石板,向街頭的伙伴們跑去。笙姑娘是一九零五年生人,今年剛滿十六歲,她已經(jīng)幫著叔家看古玩店好一會兒了,覺著實在無聊,就軟乎乎的將身子趴在店里的漆木窗臺前,觀望著大街上來往的人群,也不出去。她也曾想和伙伴們一起在弄堂口踢毽子,跳皮筋,可是那群人總是嘲笑她,說她沒爹沒媽,是一無所有的野孩子。她不否認(rèn)這些事實,只是低著頭轉(zhuǎn)身離開,再也沒有和她們搭過話。因為叔家說過,自己是撿來的,撿來幫叔家看店的,名字也是叔家隨意取的,除了要在這世道活下去,應(yīng)該也毫無他意。笙姑娘寄人籬下,早早就學(xué)會了洗衣做飯,端茶倒水,是一眾伙計和姑娘中最能干的,叔家也頗為看重中她,待她不錯。
這天中午吃完飯,叔家早早就出門去了,說是今天上海要來一位玩玉的行家,他得提早去火車站接應(yīng)。叔家是何等人物,上海灘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古玩收藏家,這些許年頭里,從來都是別人大張旗鼓的接待叔家,能讓叔家這樣做的,怕也是來頭不小的大人物了,笙姑娘默默收拾著早餐后的碗筷,心中疑惑地?fù)u了搖頭。打點好一切后,笙姑娘像往常一樣去給叔家看店,古玩店和叔家的院子是連在一起的,走幾步路就能到,笙姑娘走到院子中間,抬頭看了看四四方方的天,雨已經(jīng)停了,頭頂?shù)奶炜账{的格外澄澈,有些許陽光灑下來,照在皮膚上舒服極了。笙姑娘從后門進店,剛繞過側(cè)廳門檻,就聽見叔家在跟什么人說話,應(yīng)該就是叔家去火車站接的那位客人。笙姑娘走至正廳,跟叔家還有那位客人行了禮,就退至旁側(cè),叔家和那位客人談了很久,期間笙姑娘隔著屏風(fēng)就能聽他們的談話,偶爾為他們添添茶水,倒水時,笙姑娘偷瞧過那位客人一眼,約莫二十來歲的樣子,穿著一身正經(jīng)規(guī)矩的白袍,短發(fā)打理的一絲不茍,眉宇間似有一團熊熊火焰,明亮的丹鳳眼狹長又深邃,鼻峰與唇齒生長的恰到好處,膚如女子般細(xì)膩白皙,手指修長,骨節(jié)明顯,有一下沒一下的玩弄著茶碗的玻璃蓋子,宛若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shù)品。察覺到有人盯著自己,那位客人抬頭迎上笙姑娘的目光,笙姑娘連忙別開,低下了頭。笙姑娘從來都沒見過這么好看的人,看他的穿著打扮和那周遭四溢的儒雅氣質(zhì),像極了某個名門世家的公子哥。
天色漸晚,那位客人已經(jīng)走很久了,晚飯后,叔家叫笙姑娘去了書房,他吩咐笙姑娘,玉先生這次來上海是為了和自己聯(lián)手找回丟失已久的國玉,估計合作的時間會很長,所以玉先生之后還會不定時的來古玩店,如果恰逢他不在店里,笙姑娘就要幫忙招待好玉先生,叔家吩咐完,笙姑娘點頭應(yīng)下退出了書房。是夜,笙姑娘在房里休息,她從叔家口中得知那位客人名諱,窗外月光及其柔和,洋洋灑灑地傾瀉在雕花窗臺上。
日子大概過了兩三天,笙姑娘打理完店里的雜活,像往常一樣趴在窗前看街景,今天街上的人比前幾日多了些,估計是因為天氣轉(zhuǎn)好的原因,古玩店的對面是一家開了好多年的茶樓,客流量十分可觀,笙姑娘依稀能聽見茶樓里的各種吆喝聲。玉先生就伴著一陣陣的吆喝從茶樓里走了出來,身上的白袍在人群中分外顯眼,笙姑娘一眼就認(rèn)出了他,玉先生徑直往古玩店的方向走來,笙姑娘就趕忙起身去迎。
玉先生環(huán)顧四周,只見從窗戶旁邊走來一個小姑娘,小姑娘個子不算太高,但是長得秀氣,身上的衣服袖子有點短了,露出小半截細(xì)長的手臂,左右手都各自佩戴了一支相同的銀鐲子。
“我見過你,你是那日我初來時替我添茶的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玉先生笑著回憶。
笙姑娘身軀輕輕一顫,對玉先生開口的第一句話頗感驚訝,他竟沒有問叔家的去處,而是打趣他這個小姑娘。
笙姑娘客氣一笑,她向玉先生行了個禮便說”我單名一個笙,無姓,叔家今日去城東做生意去了,說是來了批新鮮貨,他叫我給玉先生帶個話,先生可等叔家,可不等叔家。“
玉先生回答”這上海灘我雖許久沒回來了,但還能記得清幾個地方,可這何老板的古玩店我才是第二回來,不是很熟悉!
玉先生已經(jīng)決意要等叔家了,笙姑娘心領(lǐng),就去給他沏茶。
當(dāng)笙姑娘回到正廳的時候,玉先生正停在一幅字畫前,手摸下巴作思考狀,見笙姑娘端著茶回來,就隨口問了她一句,
”笙姑娘可知這是唐代放妻書的真跡?“
笙姑娘雖從小在叔家的古玩店長大,但是對于文玩字畫是一概不知,每回叔家和別人聊起瑪瑙,字畫,花瓶什么的,她都覺得很是無聊,聽著聽著就會悄悄打哈欠,趴在店里的漆木窗臺前小憩,直到叔家傳喚她。
玉先生這話問住她了,她搖搖頭回“我才疏學(xué)淺,不知!毙南胗裣壬付ㄔ谛睦镄υ捵约毫恕
“我只是覺得這句‘愿妻娘子相離之后,重梳蟬鬢,美掃峨眉,巧呈窈窕之姿’凄美至極,夫妻雖要相離卻依舊期望對方事事安好,竟無半點相憎之意,屬實說得上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姑娘現(xiàn)下年紀(jì)尚小,這其中真意等再大些就明白了!
那天下午,玉先生給笙姑娘說了好些笙姑娘沒聽過的事情,直到叔家忙完生意回來。后來的兩年里,玉先生也是如此,叔家在店里,就跟叔家談收國玉的事情,叔家不在店里,就給笙姑娘講新鮮發(fā)生的故事,一來二去,兩人逐漸熟稔。玉先生說,他是一八九八年生人,祖籍是在江南,他是隨父親北上到上海做古玩生意的,前些年在歐洲留過洋,喝過幾口洋墨水。他其實最喜歡江南的梅花糕,吃不慣上海的蟹殼黃,他以后是要在江南生活的。他喜歡穿白袍,不喜歡其他花花綠綠的顏色,只因白色純潔,一塵不染。作為交換,笙姑娘也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玉先生,玉先生并沒有像別人那般嘲弄他,反倒安慰她“以后有什么想說的心里話都可以跟我說,別人不聽,我聽!不忘笑著摸摸她的小腦袋。
玉先生每次一摸笙姑娘的頭,笙姑娘就會下意識的往下縮縮自己的脖子,每次都是。笙姑娘每個難以入眠的夜里,都會想起玉先生溫柔的對自己說的
”別人不聽,我聽。“
簡短的六個字,仿佛一艘輕盈的漁船漂過她的心海,泛起陣陣漣漪,惹得她整個人癢癢的,自那以后,笙姑娘就有了一樁別人都不知道的心事。
玉先生不是每次都會來店里拜訪叔家,偶爾叔家也會讓笙姑娘給玉先生送點他從別處帶來的特產(chǎn),笙姑娘知道玉先生不喜這些,就在賣梅花糕的糕點鋪子里跟老板學(xué)了點手藝,每次去玉先生家,都帶去親手做的梅花糕。玉先生夸她手藝好,做出來的梅花糕很有江南的風(fēng)味,聽到這些,她的耳朵就會莫名的變紅。
笙姑娘已經(jīng)十九歲了,個子高了不少,五官也漸漸長開了,玉先生已經(jīng)不像從前那樣摸她的腦袋了,玉先生教她練字,讀話本,她聰明伶俐,有時候表現(xiàn)的不錯,他就會給她一些物質(zhì)上的獎勵,笙姑娘目前為止已經(jīng)擁有玉先生送給她的一支鋼筆,一串綠松石手鏈和一把玉琢扇子了,她都小心翼翼的用手絹包著,放在上鎖的盒子里。這樣美好的日子不似從前那樣無聊,笙姑娘甚至覺得,這樣的生活可以一直繼續(xù)下去,世間的一切都鮮活了起來。
民國十六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寒冷,古玩店外大學(xué)紛飛,笙姑娘像之前一樣做好了梅花糕,正準(zhǔn)備給玉先生送過去,叔家叫住了她,說是臨時有事,要跟她一起去玉先生家,笙姑娘點點頭。
玉先生家笙姑娘已經(jīng)很熟悉了,她和叔家下了車后,叔家去書房找玉先生,她則來到廚房將剛做好的梅花糕裝盤,還沏了兩杯茶,笙姑娘走到書房門口,正要敲門,就聽見里頭傳來叔家的聲音,
“玉先生啊,這次的買賣沒做成啊,國玉是找回來了,但是迫于英國人從中阻撓,現(xiàn)在上海灘局勢緊張,很多家博物館都不收,日本人坐收漁翁之利,國玉怕是轉(zhuǎn)不回來了,好幾家報社都將這則消息刊登在報紙上了,現(xiàn)在外面都在傳,說,說是您把國玉轉(zhuǎn)賣給了日本人,他們都說您是叛徒,哎呀,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笙姑娘聽到這番話,動作一頓,心中涼了半分,她腦子里快速略過最壞的結(jié)果,不管這件事到最后發(fā)展成什么樣,輿論的壓力始終都會倒向玉先生這邊,因為從一開始,玉先生就一直著手這件事,從尋找,到交易,現(xiàn)在國玉落入日本人手中,他無論如何也脫不了干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因為這件事,民眾都將怨氣撒在玉先生身上,他們堵在玉先生家的大門前,將白菜葉和雞蛋扔了滿院,滿口臟話,不堪入耳,笙姑娘擠了好久才擠進去,剛做好的梅花糕也被人群壓得變了形。玉先生已經(jīng)連著好幾天沒出過房門了,他連電話都不接,一直坐在書桌前,記者的質(zhì)問像潮水般一陣陣涌來,他快被淹的喘不過氣了,每頓飯都原封不動的放在茶幾上,笙姑娘幫不上什么忙,只是每回來玉先生家都帶一盒梅花糕,笙姑娘看到玉先生逐漸消瘦的身體,便輕聲說
‘‘先生,您多少吃一點吧,身子要緊,這世上困難總比辦法多,我給您拿點梅花糕!
笙姑娘剛要挪步,胳膊上突然一涼,玉先生抓住了她,
”阿笙,陪我說會兒話吧!
笙姑娘后撤兩步,轉(zhuǎn)身面向玉先生,
”先生有什么想說的就跟我說吧,我聽著!
玉先生沉默了半天,緩緩開口,
“阿笙,我真的沒有把國玉賣給日本人!
“我知道,先生不會這么做的!
“那為什么他們?yōu)楹味疾恍盼遥俊?br> 玉先生抬眼看向笙姑娘,眼底血紅,絕望呼之欲出。
“我信你,我深知先生為人,就算走投無路,也不會對日本人倒戈相向。一定還會有挽救的機會的!
“怎么挽救?能試的方法我都試過了,沒用的阿笙,沒用的!
玉先生將拳頭狠狠砸向桌面,骨節(jié)處瞬間泛白,笙姑娘急忙拉住他的手,制止他第二次的動作,她不知道哪兒來的勇氣,慢慢的將玉先生的頭摟在了自己懷里,玉先生沒有絲毫抗拒,只是任由她抱著。
半晌后,玉先生的情緒慢慢穩(wěn)定下來,笙姑娘拿了塊梅花糕遞給玉先生,
“先生,吃吧,吃飽了就去睡,睡著了,就什么事都沒有了!
玉先生這次沒有拒絕,結(jié)果笙姑娘手里的糕點,咬了一小口,邊嚼邊說,
“阿笙,我想回江南了,你幫我買張船票吧。“
“好,我明天就去。天色不早了,先生快睡吧!
待玉先生入眠,笙姑娘才離開。
后來的幾個月里,輿論漸漸平息下去,叔家想辦法將那些一直堵在玉先生門口的民眾遣散了,先前與玉先生為鄰的好幾戶人家都搬走了,整個長街就剩下玉先生一家。玉先生也恢復(fù)的不錯,肯吃三餐了,笙姑娘給玉先生買到了新年第一天的船票,
“等你再大點,就來江南找我,我把地址寫給你!罢f著拿起書桌上的鋼筆,在紙上沙沙寫下“靜園畫廊”四字。笙姑娘幫著玉先生收拾了簡單的行李,手握著帶有地址的紙張,問玉先生,
“我還可以再見到先生嗎?“
“當(dāng)然可以,只要阿笙想見我!坝裣壬活D,又接著說,
“阿笙今年二十歲了吧,我提前送你生辰禮怎么樣。“玉先生說完,在書桌底下拿出一個包裝精致的禮物盒,盒子很寬,看起來是個大件。
“等你回家再拆開吧,阿笙,上海灘我待不住了,我離開后,你照顧好自己,字要常練,別落下!坝裣壬Z重心長的叮囑笙姑娘,語罷,摸了摸笙姑娘的頭。
笙姑娘的雙眼逐漸被一層水蒙住,稍微一低頭,眼淚就像是斷了線的珍珠,一個勁兒往下掉。
“先生,這是我今早做好的梅花糕,你帶著,在路上吃!
玉先生接過糕點盒子,抬手拭去笙姑娘臉上的淚水,嘴角用力扯出一抹笑,
“阿笙不哭,女孩子流多了眼淚會不好看的,走吧,你送我出門。“
玉先生提起行李,兩人一前一后出了門。
笙姑娘沒走多遠(yuǎn),玉先生就叫她停下,空無一人的長街清冷孤寂,大風(fēng)不留情面的持續(xù)刮著,笙姑娘被風(fēng)吹亂了頭發(fā),但她無心去撥弄,目光始終跟從著玉先生遠(yuǎn)去的背影,此刻,她終于有勇氣對著先生的背影說:先生,我喜歡你。追著笙姑娘的話尾,一向少雪的上海飄起了鵝毛大雪,染白了笙姑娘的頭發(fā)。
太陽照的正好,笙姑娘坐在漆木窗前已經(jīng)快要睡著了,她起身走到床頭,打開一個盒子,將一張稍稍泛黃的紙張拿了出來,上面的“靜園畫廊“赫然醒目,明天她就要動身去找她喜歡了很多年的玉先生了。
靜園畫廊在江南一帶頗具盛名,不是很難找,笙姑娘走了差不多幾里路就找到了。她站在店前,探頭向里面看去,值班的伙計看到沈姑娘躑躅不定,就上前打問,
“姑娘可是要看畫?“
“不是不是,我不是來看畫的,我來找個人,他姓玉,人都喚他玉先生。公子可知?“
伙計盯了笙姑娘一陣,問了句,
“姑娘可否告知芳名?“
“哦,我單名一個笙,無姓。“
那姑娘跟我進來吧。說著將笙姑娘領(lǐng)進店內(nèi)。
“姑娘稍待片刻,我去去就回!澳腔镉嬣D(zhuǎn)身進去內(nèi)堂,正廳只留下笙姑娘一人。
不一會兒,伙計抱出來一個鐵盒,他遞給笙姑娘。
笙姑娘不明所以,伙計看她一頭霧水就解釋道,
“玉先生生前囑咐過,若是有一位單字笙無姓的姑娘來找他,就將這個盒子交給她。“
笙姑娘怕自己沒聽清,說,“什么生前,玉先生不是在這靜園畫廊嗎?“
伙計不忍心騙她,把一切都告訴了她。
原來,大雪紛飛的那天,玉先生并沒有坐上開往江南的輪船,他獨自一人行至黃浦江邊,打開裝有梅花糕的糕點盒子,吃了半盒,就縱身躍入了冷冰冰的黃浦江中,尸體打撈了三天三夜都沒有下落,只是在江邊撿到了他的行李。
“我們把玉先生的遺物整理出來,為他立了衣冠冢,就在西郊,離畫廊不遠(yuǎn)!
笙姑娘從未感覺自己的雙腳如此沉重,像灌了好多鉛,她緊緊抱著懷里的鐵盒,用牙咬著下嘴唇,不讓自己發(fā)出一絲聲音。
先生,你騙了我,你說過,只要我去江南就一定能找到你的,你騙了我。
笙姑娘回到家,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zhǔn)備打開了鐵盒,盒子里什么都沒有,只有好幾封疊好的信。
“今天第一次去何老板的古玩店,遇見了一位靦腆的小姑娘,她一直盯著我看,我都不忍心拆穿……”
“還想見一見那個小姑娘,不知道她還記不記得我……“
“小姑娘單名一個笙,寓意好極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笙音悅耳……“
“小姑娘做的梅花糕很爽口,感覺可以在江南開店了……“
“快要堅持不住了,輿論真的好可怕,小姑娘安慰我了,她說她還相信我……“
“不知道忽然做出這個決定小姑娘怕不怕,我到底是欺騙了她,她穿這身裙子一定很漂亮……“
笙姑娘一封接著一封的拆開那些信,眼淚浸透了好幾張信紙,仿佛此刻玉先生就站在她眼前,笑著對她說這些話。
慢慢的,最后一封信也被笙姑娘打開了,
“愿妻娘子相離之后,重梳蟬鬢,美掃峨眉,巧呈窈窕之姿。“
這是那日玉先生教她的唐代放妻書上的內(nèi)容,原來玉先生早就知曉她的心意,他這樣寫,是想讓自己也明白他的心意,可是上天何其不公平,硬生生將他們放在天人兩端,放妻書也只是放妻書,玉先生始終都將笙姑娘保護的很好,不愿耽誤她。
那天下午,笙姑娘記得自己哭了很久,睡了很久,她夢到玉先生和她一起來到了江南,吃著梅花糕,聽著江南小調(diào),游歷山水,夢里的玉先生只是她一個人的先生,而她則是他的發(fā)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