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孤獨的涅槃
人類靈魂最高的幸福,是完成孤獨的涅槃。
——題記
夕陽西落,蒼茫的大漠漸入沉寂,敦煌,沉默千年,飛沙走石磨損了它昔日的嬌容,歲月滄桑,帶走了它不盡的輝煌。它是如此的沉默,如此的孤獨,靜靜地守在世界的盡頭,守著黃昏時的萬道霞光。
千年以前,同樣的落日,在那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的燦爛,敦煌,以一種神圣而莊嚴的姿態(tài),接受著世界各地人們的膜拜。雄渾壯闊的壁畫,栩栩如生的神像雕塑,藏經(jīng)浩如煙海,玄妙莫測。這是一座神奇的東方藝術(shù)寶庫,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種宗教,和諧相處,最終創(chuàng)造出這稀世珍寶。
當我們走近這項奇跡時,才發(fā)現(xiàn),它的創(chuàng)造者竟然是一個個孤獨的靈魂。
當初參與創(chuàng)造這些壁畫的,有朝廷和民間的畫匠,有宗教人士,甚至還有流浪者,他們來到敦煌,拿起手中的畫筆,為了心中的信仰,耗盡了自己的青春,更有人奉獻出自己的余生。我在想,是一種怎樣的宗教精神和品質(zhì)毅力,讓他們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抑或是敦煌的風韻,尤其是夕陽西下時的那種神圣而莊嚴的燦爛輝煌,讓人心醉神迷 ,意興飄飛。他們是一個群體,卻在孤獨地創(chuàng)作,因為在藝術(shù)和宗教的世界,多少有些孤獨的成分,以此來創(chuàng)造永恒。
曾經(jīng)聽人講過,人這一生注定是要忍受孤獨的。
但是這種孤獨何嘗不是一種華麗的涅槃。
當作畫人手秉一盞燭燈默默注視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感受到的是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最透徹的滿足,雖然韶華易逝,青春不再,但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切,可以永恒,這未嘗不是一種巨大的安慰。拋棄了榮華富貴、千金封侯,來到這片清凈之地,在檀香中進入沉深平和的內(nèi)心世界,安然,淡定,悠然意遠。浮華短暫,但如果能夠堅持一些更恒久的價值,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事物愈久愈純,愈陳愈香。
就如敦煌,千年滄桑歷盡,落盡昔日的繁華,呈現(xiàn)出的反而是一種清明壯大莊嚴之美,而這種美,未經(jīng)孤獨之人不會真正懂得。
千年之后的我們,仍然會感到孤獨,在吵鬧的車流里,在奔逐的人群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寂寞,玻璃帷幕的反光是那么明亮,然而我們居住的城市卻如此冷漠——我們只是在孤獨地生活,孤獨地經(jīng)歷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這,不是創(chuàng)造,更不是涅槃。
我們的孤獨,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敦煌,只能讓個體更加脆弱和無助。
這種孤獨,源于內(nèi)心的空虛。而敦煌的孤獨,源于內(nèi)心的信仰。同樣是寂寞,我們的內(nèi)心沒有追求,就只剩下排遣,在燈紅酒綠中消磨時光,感嘆年華消逝,怨天尤人。我們不曾知道,我們的先人,同樣是在難以忍受的孤獨寂寞中,為我們留下了敦煌,然而他們心中有無限的期望和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絕對的信心,雖然孤獨,但是問心無愧。不禁反問,當今的人們究竟缺少什么?在物質(zhì)水平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卻感到莫大的空虛,再也找不回“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的意蘊,也不再擁有古人忍受寂寞的能力。面對敦煌,面對這在孤獨中創(chuàng)造又孤獨地屹立了千年的敦煌,我不禁感慨:我們的孤獨是多么可悲!
人生不過百年,倘若我們注定要忍受孤獨,就不要讓它毫無意義。須知一切如花,轉(zhuǎn)瞬即逝,不要迷茫,要找到內(nèi)心真正的追求,找到真正值得自己去做的事情,找到那些永恒所在。當我面對敦煌壁畫的時候,仿佛看到了古人作畫的孤獨身影,搖曳的燭光,專注的眼神,一筆一畫,描繪著,思索著。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幅壁畫,我們終其一生都在作畫,最精彩的部分,恰恰是孤獨。
敦煌最美的時刻,是夕陽沉落時的燦爛輝煌,那是生命的真正的輝煌,是歷經(jīng)孤獨后的華麗涅槃。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