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1834年,法國考古學家特謝爾穿越土耳其境內(nèi)的安納多利亞中部高原,目標是想找到羅馬居民點達法林遺址,卻偶然發(fā)現(xiàn)了66座氣勢雄偉的雕像,它們延著天然柱廊闊步前進,四周還有許多陌生的象形文字。他雖然不明白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是什么,卻詳細的做了大量記錄。在以后的一個多世紀里,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來到了此地,對這里的文明起源眾說不一。終于在20世紀,研究表明,安納多利亞高原上曾經(jīng)生活著一個消失了的神秘民族,那就是赫梯。一百多年前特謝爾所發(fā)現(xiàn)的遺址,其實就是赫梯的古都哈圖薩斯。隨著考古文物的進一步發(fā)掘,赫梯的歷史與文明逐漸為人所知,赫梯人曾建立過強大帝國,占據(jù)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qū),并向幼發(fā)拉底河上游擴張。公元前2000年至前1200年,赫梯人日臻鼎盛,甚至構(gòu)成了當時強國埃及的威脅。而在公元前717年以后,赫梯人開始走向衰落,其領(lǐng)土被亞述人、呂底亞人、弗里吉亞人所吞并。
位于西亞的赫梯文化,堪稱東方與西方的中介。赫梯人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愛琴文明之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而赫梯的神文化則經(jīng)過了早期安納多利亞居民、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及新赫梯人的演變。該文將從三部分簡單介紹一下赫梯的神文化,重點是在第二部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章如有不足,敬請批評指正。
安納多利亞居民
——對豐產(chǎn)與繁殖的大力崇拜
古代安納多利亞居民對雙頭動物表現(xiàn)出了特殊的偏愛,早在新石器時代,他們就使用成對圖像,創(chuàng)造出了最持久的形體——雙頭鷹。這一形象,在后來的古赫梯時期,乃至是現(xiàn)代都影響深遠。
由于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對豐產(chǎn)與繁殖的崇拜也就成了古代安納多利亞居民,以及整個遠古社會的共同點。考古學家在恰塔爾休于遺址(公元前6000至公元前5600年興盛的一個農(nóng)業(yè)哈商貿(mào)中心,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發(fā)掘出了一尊至少有8000年歷史的女神雕像。該雕像8英寸高,由烘干的黏土制成。它被發(fā)現(xiàn)于恰塔爾休于的糧倉里,異常肥胖,有著豐滿的□□與腹部,而在許多文明里,□□與大腹一直就是豐產(chǎn)女神的象征。該女神端坐在產(chǎn)凳上生產(chǎn),她扶住產(chǎn)凳的把手,把手則是豹頭,在后世的神話里,豹子是赫梯王的獸形象征。學者從它的被發(fā)掘地點與外形來推斷,認為該雕像就是象征著豐產(chǎn)與生殖的神母。
同時,在恰塔爾休于遺址出土的9個文化層中竟然發(fā)現(xiàn)了多達40個神祠,由此可見,當時的宗教并未與日常生活分開,宗教儀式在家附近,甚至可能在家里舉行。
當歷史進入了青銅器時代早期,先進農(nóng)具的出現(xiàn)促使農(nóng)業(yè)發(fā)展,豐產(chǎn)女神的形象也隨之改變,另外出土的一尊銀制豐產(chǎn)女神像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與恰塔爾休于那肥胖的女神相比,此時的女神苗條高挑,雖然只有9英寸長,卻身材勻稱,顯出了女性的嫵媚美麗。
由于對豐產(chǎn)和繁殖的崇拜,女性神祗在安納多利亞居民崇拜的神明中遠遠高于男性神祗,而男性神祗則是后來居上,可以說,是女性神祗引導著安納多利亞文明。事實上,這也是母系社會的一個特點。
古赫梯人
——崇高的天氣之神與太陽女神
古赫梯人為小亞細亞中部、黑海南岸的古老居民,其文化很受巴比倫與埃及的影響。哈梯人也就是所謂的“原赫梯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與遷徙來的印歐語部落融合,形成了古赫梯人。
他們的神話可分為三個部分:最古老的層次為古哈梯神話,其次是中赫梯王國神話,最后是新王國神話。
古哈梯神話里的主要神祗有:太陽神埃斯坦(赫梯神話里的伊斯塔努斯)、烏倫塞穆、女太陽神梅祖拉、女神卡塔赫齊福麗(赫梯神話里的卡姆魯塞帕)、鍛造之神哈薩米利、御座之神哈爾瑪蘇伊特、牧神潘塔利、豐饒之神泰萊皮努(赫梯神話里的泰萊皮魯斯)、尚武女神伊納拉、冥神萊爾瓦、偶神伊什圖什泰亞和帕帕亞、谷物女神卡伊特、月神卡什庫、盾神齊特哈里亞、暴風雪神塔魯?shù)取_@一時期的作品是《關(guān)于雷電之神泰利皮努的神話》(也就是泰萊皮努與泰萊皮魯斯),講述的是泰利皮努生氣離去,女神漢娜漢娜放出蜜蜂尋找的故事,帶有鮮明的哈梯神話特色。
中赫梯王國時期(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初葉),赫梯神殿被胡里特神所納入。沙烏什卡(即伊什塔爾)居于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太陽神頌歌》,將太陽神沙烏什卡奉為四方的審判者。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宗教加劇融合,古赫梯神話與古胡里特神話相融。正式神殿的兩組神祗就起源而論,均屬胡里特。第一組神以暴風雨神泰舒卜為首,以及其兄弟和襄助者塔什米舒,為泰舒卜戰(zhàn)勝庫瑪爾比、月神庫茹赫、太陽神希梅吉、阿斯塔比、納姆尼山和哈濟山之神等。泰舒卜的配偶太陽女神亞利娜,他們的兒子國王守護神沙魯姆,女兒阿蘭查和胡恩濟莎莉、女仆達魯—達基圖、命運之神胡騰—胡特盧爾、“女主宰”阿拉尼以及沙烏什卡、庫芭芭等為第二組神。這一時期的作品是《烏利庫米之歌》,講述的是烏利庫米與雷電之神的激烈斗爭,最終以失敗告終。
赫梯最強盛的時期是新王國,這個時期最受人崇拜的神是天氣之神泰舒卜(也就是暴風雪神、雷電之神)和他的配偶太陽女神亞利娜。他們也是赫梯首都哈圖薩斯的守護神,他們地位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是與軍事戰(zhàn)爭息息相關(guān)。國王在戰(zhàn)爭與非常時期總是向這兩位神祈禱求助。保存在王室檔案館里的資料提到,祭司們每天都款待他們的鍍金雕像,鄭重的奉獻水果、酒、橄欖油和面包,偶爾還會獻上一年新出生的羔羊。泰舒卜的雕像大都戴了公牛面具,有許多狀如公牛的宗教器皿也代表著他,給他拉車的兩頭圣牛沙里亞與胡利分則別代表著日和夜。每當春季,哈圖薩斯還會替他舉行隆重的普魯里節(jié)。神像雕塑的顯著特征是戴著標志神性的錐形帽,手拿卡爾穆斯(彎曲的權(quán)杖)。作為源自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shù)品,當時的神像也顯示出了赫梯人的相貌特征:高顴骨、方下巴、大眼睛和大耳朵。
對天氣之神與太陽女神的崇拜貫穿于整個赫梯人生活的始終,從以下幾位赫梯國王對他們的虔誠崇拜就可見一斑:公元前1700年左右,一份赫梯文書從豎在安納多利亞城邦外的石碑上記錄了兩位哈梯父子國王的功績。其中叫做阿尼塔的兒子,在征服哈圖薩斯與卡魯姆后,向天氣之神發(fā)下重誓:“…在我之后無論誰成為國王又在哈圖薩斯建立居民點,愿暴風雨之神擊死他。”赫梯國王哈圖施利一世則對孫子穆爾施利一世語重心長的告誡:“…對神的話要小心在意!獻祭用的面包、奠酒、蛋糕和面粉要供給充足……”1986年在斯芬克斯門之西不到100英尺處發(fā)掘出了一塊青銅書板,內(nèi)容是哈圖施利三世之子圖德哈里亞四世與爭奪王位的表兄德倫塔薩在庫倫塔簽訂的國事協(xié)議。圖德哈里亞就以這兩位神明的名義警告表兄:“要是你想奪取哈圖薩斯的王位,愿你和你的子孫都被眾神毀滅!”為了使這一協(xié)議合法,還在青銅書板的鏈條上加蓋了天氣之神與太陽女神的印章。但對方卻并未加以注意,因為蓋在書板鏈條上的黏土印章沒能找到,此舉也會導致協(xié)議失效。赫梯的明君穆爾施利二世雖然是一位精明的軍事家與政治家,卻是一位憂患深重的人。他年輕時因遭雷擊而患有嚴重口吃,便認定自己是受天氣之神詛咒的人。當奪去其父性命的瘟疫在國內(nèi)蔓延時,他焦急的向神請示對厄運的解釋,這段話被保存在泥板上,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穆爾施利禳除瘟疫的禱詞》(有的版本稱《穆爾施利天罰祈禱文》)。在該祈禱文中,他向雷電之神(即天氣之神泰舒卜)恭順的認罪,向神奉獻了大量供品,并愿意將其父的罪行加在自己身上,其中更是反復提到“哈圖薩斯城的雷電之神,我的主宰”。據(jù)歷史記載,穆爾施利二世甚至專程從遙遠的戰(zhàn)役地點趕回哈圖薩斯,慶祝為天氣之神舉行的春季普魯里節(jié)。
在赫梯首都哈圖薩斯約1英里處有世界最獨特的神廟——畫窟,即“刻有文字的巖石”。巨大的巖石充做神廟的內(nèi)壁龕,栩栩如生的雕刻細部在石間蜿蜒前行。該神廟由于做工粗劣,被學者認為應該用于特殊的宗教儀式,可能是國王與王后作為首席男女祭司來慶祝春秋兩季宗教節(jié)日的場所。墻壁上66位男女神祗按男左女右的順序整齊排列,并向主神集會的大廳盡頭前行。眾神集會似乎反映了赫梯人的信念——大地與牲畜的豐產(chǎn)取決于新年年初在天氣之神住所集會的眾神。國王的浮雕則以大祭司的身份恭敬的站立一邊。
雖然古赫梯人對天氣之神與太陽女神極度崇拜,但叫人驚奇的是,這個好戰(zhàn)民族卻有顯著的宗教容忍傾向。泥板文顯示,當赫梯人攻占敵人領(lǐng)土時,并未毀壞對方的神廟,也不干預當?shù)氐淖诮绦叛觯踔猎试S其保持自治。赫梯國王也不想取代對方那些不同的神明,而是努力提高當?shù)乇娚竦闹匾裕⑶颐磕甓紡囊粋膜拜中心到另一個中心慶祝主要宗教節(jié)日。以至于到了赫梯帝國末期,從那些繁多教派中竟產(chǎn)生了有1000個神明的國教。
新赫梯人
——多種神文化的有機融合
新赫梯人并不是古赫梯人的真正后裔,他們實際上是東部安納多利亞人與阿拉姆人。在赫梯帝國滅亡兩個世紀后,也就是公元前1000年,他們在敘利亞北部建立了組織松散的15個小國家。公元前700年,亞述帝國將其吞并,將它們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行政區(qū)。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因為占據(jù)著以前的赫梯城市,吸收了包括語言在內(nèi)的大部分赫梯文化,所以依舊被稱為赫梯人。
此刻的赫梯神文化,已經(jīng)與亞述、巴比倫、敘利亞等美索布達米亞文明有機融合,形成了既帶有以前的古赫梯特征,又有新模式的藝術(shù)雜交。發(fā)現(xiàn)于巴比倫的攜帶雷電的天氣之神突斯帕浮雕就能說明這點,這浮雕是公元前9世紀的作品,此神是被新赫梯人所采納的赫梯神祗,雖然穿著有赫梯特色的束腰短上衣、上翹的鞋子和錐形帽,卻留著亞述人的波浪狀胡須。而在卡赫美什出土的建于公元前5世紀的新赫梯人夏宮,更是表明著赫梯人力量的削弱,除了守衛(wèi)的獅子是古老的赫梯基調(diào)外,其它竟完全是亞述風格。
新赫梯人雖然沒有保存和創(chuàng)造出更輝煌的神文化,卻在《圣經(jīng)舊約》中獲得了永生,而且他們留下的線索也使更崇高的赫梯文明被重新發(fā)現(xiàn),使我們認識到了那個安納多利亞高原上的霸主,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帝國。
另附簡明赫梯神簡介:
阿爾瑪(Arma)古赫梯神話中月神。
阿魯納(Aruna) 古赫梯神話中海神。
阿普(Appu) 古赫梯神話中的人物,曾向太陽神求子,生兩子,一善一惡,后惡者奪取善者財產(chǎn)。
卡姆魯塞帕(Kamrusepa)赫梯古王國時期女神,主神的襄助者。
萊爾瓦尼(Lelwani) 冥神,古赫梯神話中為男,較晚赫梯神話中為女。
皮爾瓦(Pirwa) 古赫梯神話中,赫梯兩京城內(nèi)薩和哈圖薩斯神殿之神。古赫梯早期議事歌中,為“青年武士”,似乎被視為王者的庇護神。
薩魯(Saru) 古赫梯神話中暴風雨神,又名“塔魯”。
泰萊皮魯斯(Telepinus) 古赫梯神話中豐繞之神,被視為塔魯與母神之子。
瓦西塔(Wasitta) 古赫梯神話中一山,與凡人生子。
烏倫塞穆(Wurunsemmu) 古赫梯神話中主神之一,在哈圖薩斯一世時期,被視為王者的“養(yǎng)護者”,古赫梯王國后期,她作為“阿林納城之太陽女神”的作用急速降低,哈圖薩斯三世時期,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她的崇拜。
希梅吉(Shimegi) 古赫梯神話中的太陽神,又名“希米格”。
雅里(Yarri) 古赫梯神話中的戰(zhàn)神。
伊盧延卡(Illunyanka) 古赫梯神話中的蛇妖,也有龍之說,曾與雷雨神搏斗,奪去其心和目,后雷雨神復仇被殺。
伊斯塔努斯(Istanus) 古赫梯神話中的太陽神。
參考書目:
《古代西亞兩河流域與西亞神話》,魏慶征編,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藝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安納多利亞——文化繁盛之地》,戴爾布朗主編,華夏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古代西亞北非文明》,劉文鵬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