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作為追了幾年文的“年青”老讀者,我也閑扯兩句木槿歸屬的問題。
最近似乎多了很多新讀者,大都成了段月容的粉,我算個白粉,無意得罪段粉,只在此說一下自己的推斷。
全文有兩次非常明確地出現(xiàn)“權(quán)力的頂端”、“貞靜皇后”這類引導(dǎo)文章中木槿最終發(fā)展的關(guān)鍵詞。各方粉絲都提出了對其的看法。對那個民間好事者寫成的一篇香艷小說也做了一番推斷。我看了不少此類評論,大都將四大公子的最終命運與這個小說中的人物對號入座。我卻認為不妥。待我從頭說來。
請看第十一章春眠不覺曉中所寫:
“這件事情影響之廣,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以至于很多年以后,當我站在權(quán)力的頂端,我的政敵們依然輕而易舉地拿我這件少年時的臭事大做文章,對我進行猛烈抨擊,更有好事者以我的舊事寫了一篇極其暢銷的□,主人公以我為原型,講述了一個丫環(huán)垂涎少爺?shù)拿郎,稱其洗澡不備,勾引其行那不道德之事,后誘其隨之私奔,又見異思遷,拋棄了少爺,嫁給了突厥貴公子,卻又暗中和大理商人勾勾搭搭,最后終于客死異鄉(xiāng),那癡情少爺遭拋棄后浪子回頭,發(fā)奮讀書,高中狀元,取了公主,榮歸故里,而那大理商人取了一大堆女人,縱欲過度后,暴死家中,那突厥貴公子自家道中落后,終于領(lǐng)悟世間無常,出家當了和尚,本書極具警世意義,言辭糜麗,描寫大膽,其文學(xué)地位堪與現(xiàn)代的金瓶梅相媲美,大力推動了當時的造紙行業(yè),印刷行業(yè),筆墨行業(yè)以及古典□文藝復(fù)興運動的誕生!
這段話中理解劇情關(guān)鍵之句在于:
“以至于很多年以后,當我站在權(quán)力的頂端,我的政敵們依然輕而易舉地拿我這件少年時的臭事大做文章,對我進行猛烈抨擊”
這句話請大家細細讀來。
首先,這是木槿以第一人稱所說的話,而且頭一句話表明現(xiàn)在讀者們看到的這些事,小五義結(jié)拜也好,變成花西夫人也罷,直到現(xiàn)在木槿被趙孟林說成人偶的一切一切都是木槿站在權(quán)力頂端后的回憶。原因再簡單不過了,木槿直到現(xiàn)在沒有過一次站在權(quán)力頂端的經(jīng)歷。
還說明了一點
,木槿站在權(quán)力的頂端后依然活著,不然也寫不出這些回憶。
再來看后一句話中“政敵們”這個詞。政敵首先是同一個國家里代表兩個不同階級或者具有不同政見或者利益相沖突的兩方在政治權(quán)利中爭斗,互相為敵。
這句話說明木槿和她的政敵們都參與了同一個國家的政治(不是不同國家),也更加說明了木槿站在權(quán)力的頂端后依然活著,不然也不會有政敵,而且政敵還對她進行猛烈抨擊。
一般來說,政敵雙方之間必定有某種利益沖突,而木槿和她的政敵們有著怎樣的利益沖突,使得政敵對她少年時的丑事也不放過,依然對她猛烈抨擊,惡意中傷呢?這個答案要從“第五十六章花重錦官城(二) ”里來尋找。
第五十六章花重錦官城(二)里說到:
“然而這一事件卻也成了日后史學(xué)家言官們爭論貞靜皇后的又一個焦點。
我的擁護者們在《貞靜皇后列傳》中熱烈頌揚:......后智勇冷靜,故作庸婦恐妝,賊惡之,惑而使人扶后退,乃問左右:“此婦真為踏雪愛妾呼?”左右曰是,賊復(fù)安心將后轉(zhuǎn)送于段王,及至窺見盛蓮鴨戲圖,方知后非常人,然段氏已攜后逃出三百里,驅(qū)人追之已晚亦,不復(fù)得也,世祖八年后攻錦城,賊痛失之,蓋嘆初未能留后為人質(zhì)......
而我的政敵們則在《竇氏左傳》中罵道:“奸妃色厲內(nèi)荏,懦弱無能,擄至錦城,賊欲見妃,妃遂驚恐莫名,便溺其身,賊笑曰:“踏雪有眼無珠耳!”,妃哭獻盛蓮鴨戲圖,賊嗤之:“吾有婦人如牛毛,眾矣,有汝之才情者,極眾矣,勝汝品貌者,猶眾矣,汝能伺奉段氏,方可留汝性命! 妃貪生,允之,賊便將其送與段王,以辱公子......”
這段話里最能肯定的是木槿當上了皇后,謚號為“貞靜”;非白最有可能為文中提到的“世祖”。這里有一個很大很大的矛盾!柏戩o”和“世祖”這樣的稱呼只可能是已經(jīng)死去的皇后的謚號和皇帝的廟號。然而,以木槿為第一人稱的回憶居然寫出了這么一段只有她和非白都死后才可能知道的記載。我又仔細想了想,這也不是不可能,因為這是一部小說,在海大的筆下無論如何都可自圓其說地~~比如皇帝和皇后詐死,歸隱田園后從其他相關(guān)人員口中或者信中得知,都也解釋得通。
撇開這個矛盾不說,我們再來看劇情走向。毫無疑問,木槿成了非白的皇后,而且木槿也在非白身邊共同守著江山度日。這樣推斷的證據(jù),請聽在下慢慢道來。
第十一章木槿自己說過她站在了權(quán)利的頂端,有了政敵,政敵對木槿毫不留情,猛烈抨擊過她。曾經(jīng)看過一篇評論里對“權(quán)利的頂端”理解為木槿當上了女皇,我認為……不可能。作為全國最高統(tǒng)領(lǐng)真龍?zhí)熳拥幕实圻能擁有“政敵”這玩意兒嗎?他就是掌握生殺大權(quán)之人還容得“政敵”猛烈抨擊嗎?“政敵”膽敢猛烈抨擊皇帝嗎?魏征都不敢。∮心膫敢猛烈抨擊成為皇帝的武媚娘?(私下里偷偷地不算啊~~)
木槿是皇后并且站在了權(quán)利的頂端,為什么呢?因為她參政了,也就是說作為只管后宮的女人,她可以參與朝中大事握有重權(quán)。再聯(lián)想一下非白這個皇帝,這個江山是木槿幫助非白共同打下來的,他可以同木槿分享一切,包括他的生命。他是最了解木槿的才學(xué)之人,非白是不可能讓木槿治國平天下的才能荒廢于后宮之中的,他們遇有大事必定商量著決定。
再來看木槿的政敵在《竇氏左傳》里對木槿的稱呼——“妃”,還是個“奸妃”!這說明她的政敵們拒不承認木槿是皇后,堅持稱木槿充其量不過是個“妃”。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武媚娘從武昭儀成為皇后期間,堅決反對“廢王立武”的元老大臣們即使武媚娘成為了皇后也沒停止過對她的“彈劾”,他們確實是武媚娘在權(quán)力道路上的政敵!
這樣一來,前文中提到木槿同政敵們的利益沖突也明朗化了,政敵們最無法容忍的正是木槿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她干預(yù)了政治,有皇帝撐腰,大權(quán)在握。但我們知道木槿參與政治也是為了幫助她的夫君非白,提出的建議都是有利于天下蒼生的(那些治國建議想來比較現(xiàn)代化,可能已經(jīng)在那個時代驚世駭俗了吧)。而朝中封建思想極重的某些大臣是無法容許女人干政的,女人干政就是“牝雞司晨;家之窮也”,所以他們?nèi)莶幌履鹃冗@個干政的皇后,對她進行猛烈抨擊,妄圖把他拉下后位。
我暗想那些政敵也有私心吧。比如某政敵家的女兒如花似玉,芳齡正茂,難道不想送進后宮謀個皇后當嗎?哎,可惜啊,那是不可能地!因為皇帝可是那個等了8年的非白啊~~
經(jīng)過上文的推斷,已經(jīng)確定非白稱帝,木槿當上他的皇后并且參了政,還有厲害的政敵后,再來看看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中寫到:“我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書攤上,有傳紀形的,詩稿,樂府歌詞等等,可全是些五花八門的艷書,而且50%都是以花西夫人為題材的,什么艷史,情史的一大堆。”
此段說明,在那時與花西詩集同時流行的還有關(guān)于花西夫人的黃色盜版刊物。請大家注意,這時的黃色書籍基本上光明正大地打著“花西夫人”的招牌。內(nèi)容無非都是講花西夫人如何“引無數(shù)英雄在床板競折腰”,想來低俗之極,非白稱帝木槿成皇后了定會嚴厲掃黃打非,以正名聲。
與之不同的是第十一章中說在政敵對木槿猛烈抨擊后,有好事者以木槿為原型寫了一篇□□,注意,木槿僅僅只是原型。大家知道以某個人物為原型經(jīng)過改編的作品往往與真實事跡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一般是只要與原型人物的精神表現(xiàn)一致即可(比如……李連杰的《霍元甲》……),所以,大可不必拘泥于這部小說里的幾個人物和他們的結(jié)局(現(xiàn)實中的霍元甲有后代,電影里唯一的女兒慘死……)。最重要的地方是,請回憶這部小說寫作的時代背景,皇帝是原非白,皇后可正是當年的花西夫人花木槿。我看到一篇評論中提出過一個觀點,說到底后來誰當了皇帝允許木槿的艷史小說流傳于世?我想說小說的流傳于世與皇帝并無太大關(guān)系,因為小說本身并無多大問題,不會成為禁書。我把原文復(fù)制如下:
“講述了一個丫環(huán)垂涎少爺?shù)拿郎,稱其洗澡不備,勾引其行那不道德之事,后誘其隨之私奔,又見異思遷,拋棄了少爺,嫁給了突厥貴公子,卻又暗中和大理商人勾勾搭搭,最后終于客死異鄉(xiāng),那癡情少爺遭拋棄后浪子回頭,發(fā)奮讀書,高中狀元,取了公主,榮歸故里,而那大理商人取了一大堆女人,縱欲過度后,暴死家中,那突厥貴公子自家道中落后,終于領(lǐng)悟世間無常,出家當了和尚”
全文中可有只言片語暗示文中那個丫環(huán)是花西夫人或者叫花木槿?除了一些情節(jié)與木槿某些經(jīng)歷有一點點雷同外,其他是牛頭不對馬嘴,這與之前打著花西夫人出版的黃色小說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比如“垂涎少爺?shù)拿郎,稱其洗澡不備,勾引其行那不道德之事”,實際上是木槿驚慌失措正好碰上洗澡的非白……“大理商人取了一大堆女人”也是女扮男裝的木槿以君莫問的名義救下的可憐女人。試想這個好事者的色情小說取材自當今皇后的真實事跡,如果同真實情況非常相像,人人都清楚他就時在寫皇后,這可是大不敬的罪,他不要命啦?
從皇帝皇后的角度思考,雖然他們看后察覺到這篇文章以木槿為原型,但僅僅是原型,書里的劇情故事與木槿真實經(jīng)歷確然有很大不同,如果冒然禁書,真真是“此地?zé)o銀三百兩‘,就等于承認了木槿就是書里那個客死異鄉(xiāng)的□□丫環(huán),這樣做實在不合情理。
再者,這雖然是部□□,但“極具警世意義,言辭糜麗,描寫大膽,其文學(xué)地位堪與現(xiàn)代的金瓶梅相媲美,大力推動了當時的造紙行業(yè),印刷行業(yè),筆墨行業(yè)以及古典□文藝復(fù)興運動的誕生”。所以說這本書的文學(xué)價值完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這明著是部□□,實際上卻有十足的警示意義,如同金瓶梅一般,雖少不了香艷描寫,但其本質(zhì)是反映人性淫惡,以警示后人。所以,這么一部警示小說的精品,在非白木槿當政,文風(fēng)暢行的年代,是不可能被禁地~~~
終上所述,非白為帝木槿成為非白皇后,并且參政這個故事的發(fā)展方向不會變更太大,中間的過程一定是極其曲折的。而其余三大公子的命運決不能僅憑這么一部□□來決定。即使最后來個大團圓結(jié)局,誰都沒死,誰都幸福,也不能說海大前后矛盾吧!
以上是在下的個人見解,有何不妥之處,歡迎大家友好討論。
看海大這兩個星期更新的內(nèi)容,小說已經(jīng)進入了高潮,是時候清算原明兩家的恩怨了。在下也開始進入了沸騰期,與各位同激!同昂!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