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題記:看完《小花鼓》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心中總有些許揮不去的思緒告訴自己應該寫點什么,卻又不知要從何說起。曾經(jīng)為這篇東西想了好多個名字,最好還是落實到這個最惡俗的原點。本來嘛,就是一片讀后感,何必追求那么多的形式主義的修飾。
凌晨三點零八分,依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手機熄滅前最后的光斑仍然殘留在視網(wǎng)膜上,眨了眨早已酸痛不已的雙眼才發(fā)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流下的眼淚已在眼角凝成兩股淚痕,拇指和食指輕輕摩挲著殘留的鹽粒。上次因為小說而落淚恐怕要追溯到2004年的春天——《詩人之死》,這本書記錄了華東師范大學一位教授在動蕩的十年中經(jīng)歷的一次也是唯一次愛情悲劇。
《小花鼓》的結尾延續(xù)了顏涼雨以往風格,讓“小花鼓”與周石頭最終有了一個“HE”的結尾。但與涼涼以往的作品相比,《小花鼓》絕對屬于一個另類,貌似從“親媽”變成了萬惡的“后娘”:大概除了《琥珀》以外任何一個讀顏涼雨書的人都可以從中尋得一份實實在在真實可感的快樂,幸福,以及最難得的樂觀精神。也因如此《小花鼓》的出現(xiàn)把好些個曾經(jīng)的“涼粉兒”雷了一個外焦里嫩,香酥脆滑……回顧涼涼筆下的人物,有最活力四射的梁涼,有最歡脫蹦跶的錢小飛,有最理所當然的李天嶼,有最純情可愛的唐堯,有最含蓄內斂的老白,有最話嘮糾結的小卒子,有最溫情脈脈的溫淺,有最“自私自利”的陶想,有最“遲鈍木訥”的沈盟,有曾經(jīng)最“虛情假意”的王朝(我最不下去,相接龍的去□找一下吧)……可是對于“小花鼓”、郭東凱以及周石,我卻不知道在“最”加上什么修飾詞兒簡單的概括,因為那都是不全面的。這三個娃在涼涼從字里行間走了出來,他們是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活脫脫的三個真實的男人站在我的面前。
如果把顏涼雨的作品做一個簡單的歸類的話,我會把《小花鼓》和《琥珀》放到一起。作為一個敘事者,作者向讀者轉述K曾經(jīng)的情感經(jīng)歷。有人懷疑K是不是真實存在,認為這只是作者炒作的噱頭,我也懷疑過,但我懷疑的是故事的情節(jié),因為曾經(jīng)接觸過K,知道真實存在這么一個人,只不過他的故事……或許多少有一些文學修飾吧。對于《小花鼓》我更愿意將之稱為是劉遠小盆友“成長的煩惱”。
一個忘年交的師長在她第二次婚姻失敗后坦然的對我說:人生就像是一條河,那從出生那天起開始涉水,死亡后便尋得彼岸花。每一個之于你重要的人就是為你擺渡幫助過河的人,有些人或許會因為和你的步調不一致而離開,有些人或許會陪你走到盡頭……所以對每一個曾經(jīng)陪伴過你的人,正在陪伴著你的人,即將陪伴你的都應該心存一份感激,感謝他成為你這一段歷程中的一個回憶,一筆財富。
一如涼涼筆下其他的人物,劉遠具備了所有耽美文中“同志”形象的關鍵性要素:花樣的年紀,美型的外貌,張揚的性格,執(zhí)著的信念,純真的憧憬。也可以說,當與“老油條”郭東凱如火如荼的描繪著自己初戀的時候,劉遠還是一個依稀跳動在字里行間的人物,包括出柜——看到作者對“小花鼓”的過程描寫的那么簡單就知道后面有事,果不其然——,劉遠真正活起來恐怕要從郭東凱打算結婚開始吧!結婚二字恐怕是所以“同志”都不愿觸及的話題,能避則避,避不過就逃。劉遠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在和郭東凱談戀愛,不是保養(yǎng)與被包養(yǎng)的關系,更不是一時的性沖動,是要長長久久的過日子那種?墒枪炼鼓兀繌牡谝淮卧谠贫说陌鼛镆诵』ü木驮诨乇堋罢剳賽邸边@個話題。雖然他承認挺喜歡這小孩兒,也異于尋常的真心對小孩兒,可卻一直都沒打算和小孩兒天長地久,白頭偕老,小孩兒充其量是他眾多小情人兒中最得寵的一個。郭土豆應該是70后吧,我一直認為這一代人挺幸運的,趕上了“動蕩的十年”的尾巴,在改革開放的初潮中成長,在開放搞活的政策下創(chuàng)業(yè),比起我們這批倒霉催的80后他們不知道有多哈皮。也正是因為十年的代溝,在郭東凱和劉遠之間形成了一道二人均難以逾越的隔閡——回歸傳統(tǒng)。說白了,就是社會角色的自我認同和被認同(有這個詞兒吧?忘記了,意思對就行);煅獛浉缁锞S斯曾有一部青澀之作《不羈的天空》,年少輕狂的他為了反抗身為市長的父親對他的管束,自甘墮落的淪為社會最底層的小混混,同性戀,甚至是男妓?赡菚r候他臉上卻洋溢著最純真的笑容,當他回歸原來的世界后,虛偽、冷酷、做作又成為他偽裝自己的的外套。這是一種命運的安排,郭土豆亦如此的曾經(jīng)年少癲狂,放蕩不羈,回歸婚姻是他的宿命也是他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是他對父母應承擔起的責任。他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政府,對得起人民,對得起父母,唯獨對不起小花鼓。
郭東凱的離去,對劉遠的打擊著實很大。但我不想簡單歸結為同志愛情在現(xiàn)實社會的脆弱和不可接受,更大程度上恐怕是這次是小花鼓的初戀。經(jīng)常說初戀不懂愛情,可是初戀無論是傷痛還是甜蜜卻都是刻骨銘心的。初戀是一種情結,在記憶長河中,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初戀的那個人極有可能被抽象成一個特定的用來指代那個純真年代的符號。而失去初戀的人,更多的則會因為初戀維系時間的長短不同可能受傷的程度也不同。在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小花鼓的“榜樣”——陸凡。他幾乎與小花鼓同時失去初戀,幾乎才用的同樣極端的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只不過小花鼓手腕上那道淺淺的傷疤會隨著時間而愈合,陸凡獲得新生后選擇繼續(xù)追求愛。劉遠覺得自己注定成不了陸凡哥哥那樣溫文爾雅的人,我倒是覺得他們在本質上還是一樣的,執(zhí)著的追求愛情。不過典型的耽美主人公葉子臨和陸凡在這里只能給小花鼓和周石頭當背景了。
終于說到周石頭和小花鼓了,呼……
我覺得周石可能是一個爭議最大的人物。
第一,周石的外貌。說實話,劉遠這樣的男孩兒我見過,巧了也是個音樂學院的才子。雖然不太符合我對異性的審美標準,不過看起來還真是有點賞心悅目的說。至于周石……就好像《紅樓夢》里對寶玉出場的描寫,如果沒有歐陽奮強的塑造,估計仍然沒法具象。同樣,我對于周石的外貌想破了腦袋仍然沒辦法和哪個我見過的男人鏈接到一起,最后很不厚道的想到的范xx某張妖孽的照片,⊙﹏⊙b汗!算了,暫且把周石的外貌歸于妖孽一類吧(還是他被周老爹打成豬頭的樣子比較順眼,呃,我很不厚道),此物本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 第二,周石回家。與小花鼓劉遠“私奔”的一年,恐怕是周石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歲月。所謂同甘苦共患難嘛。和劉遠同居前的周石完全就是一吃穿不愁,養(yǎng)尊處優(yōu),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二世祖。他漂亮、年輕、有錢、愛玩,自然是風月場的老手,雖然涼涼沒有寫,我們可以想象這廝的風流債絕對不會比郭土豆少。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完全周石的出柜是因為他太愛小花鼓了,但劉遠充其量也就是這一行為的充分條件,而他自己是“同志”的事實才是出柜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出柜”在周石這是遲早的事,沒這么一出就晚點,愛情來了就早點罷了。所以,周石與父母的決裂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必然。但在“私奔”事件上,小花鼓可能把自己看作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看見周石肯為自己放棄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而倍感激動,他得到了在郭東凱身上沒有得到的回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賺錢為這個家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盡量的讓周石過得沒那么憋屈,盡量讓減少與從前的落差,盡量忍受著周石時不時爆發(fā)的少爺脾氣……看到這些情節(jié),雖然有點不忍,可是多少還感到些欣慰。劉遠年紀不大,可卻是一個懂得惜福,懂得隱忍,懂得包容,懂得經(jīng)營的孩子。恐怕郭土豆就沒這個福分了。
所以,這么一個體貼的情人,最后勸自己的愛人回到父母身邊,也就不奇怪了。我想起來,就是看到小花鼓一個人圍著個棉被坐在床上給劉靖打電話的時候我哭了(現(xiàn)在鼻子又酸了)。劉遠是個較真兒的人,特別是對待自己的愛情,容不下一粒沙子。窘迫的生活讓周石的性情變得煩躁,讓周石的性格變得怯懦,讓周石的愛情變得索然無味。這不是劉遠期待的結果,與其等到把兩人之間的感情都耗盡不歡而散還不如多為對方著想,也算留意下一個美好的回憶;蛟S,讓周石回家,是小花鼓能給周石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禮物。同第一次失戀相比,小花鼓成熟了很多。首先,他并沒有為了失去周石而尋死覓活,;第二,即便是與父母關系緩和后他也沒有尋求家人的幫助;第三,小花鼓的工作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可不要小看這一點哦,失戀的人可能會有這個意想不到的狀況),這并非是他化悲憤為動力,而是以熱情去對待每一個人。因為愛在劉遠的心中并沒有隨著周石的離去而消逝。
說到周石的離去(盡管又回來了),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點驚訝。涼涼啊,乃個親媽就這么忍心讓小花鼓兒子這么傷心?反復思量后,不禁贊嘆這娃還真是聰明的說,而且作者回答了一個魯迅先生提出來的問題:娜拉出走以后。娜拉是丹麥戲劇家易普生名作《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在那個資本主義極度發(fā)達的社會中,認識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娜拉憤然出走,尋找自己的價值,實現(xiàn)了個性解放。娜拉也被西方哲學界譽為“女權主義”的先驅。新文化運動中,魯迅先生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情況,針對當時很多與封建家庭決裂的青年人走進社會以后再該怎么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留下《傷逝》一文。子君和涓生本是相愛的一對青年男女,他們大膽的沖破封建家庭的阻攔私奔結合?墒乾F(xiàn)實生活的窘迫卻讓他們的曾經(jīng)堅貞不屈的愛情變得脆弱不堪。男孩兒每天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在外忙碌奔波,在他拖著疲憊的身軀期待愛人懷抱的時候,等待自己確實女孩兒早已回家接受另一樁“門當戶對”的婚姻的事實。此文可謂是給那些已經(jīng)出走,正在出走和即將出走的年輕叫了一盆冷水。
小花鼓和周石也面對同樣的問題。無論周石是被小花鼓全回去的,還是他主觀上確實想回去,“回家”畢竟是個事實。可是作者并有停留于此,這也是其安排的巧妙之處。行文至此戛然而止的話,很容易落于窠臼,不但是悲文更加悲得沒新意,悲得沒水準。所以周石利用自家實力充實自己,與王小衛(wèi)自主創(chuàng)業(yè),為二人將來做積累的情節(jié)安排不可謂不巧,不可謂不妙。顏涼雨很好的回答了“娜拉出走以后怎么辦?”的問題,避免了子君涓生的杯具,結合時代環(huán)境賦予周石一個實際可行的自救方式。不得不說,如果周石僅僅是主觀對劉遠的感情可能不足以打動周爸周媽,可是當二老看見兒子為了那個叫劉遠的男孩子一改過去游手好閑二世祖的懶散狀,不禁心軟了,或許那個孩子還是不錯的,可是……畢竟沒孫子抱了嘛!
這么看來周石的再次回歸到劉遠身邊可不是一時興起哦,那是這廝預謀已久的。他已經(jīng)和愛人共苦過了,接下來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的未來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基礎。成!看吧,長大的不只有咱們的小花鼓!
第三,與王小衛(wèi)的419。王小衛(wèi)的出現(xiàn)談不上是對周石小花鼓感情的考驗,對周石的成長卻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前文已經(jīng)說了,咱周大少就一米蟲,反正自己老子有的是錢。可是“私奔”的一年,讓他對自己的價值產(chǎn)生了懷疑,同時也意識到物質的重要性(感情一之都在發(fā)揮能動作用呢)。面對王小衛(wèi)好不避諱的追求,他坦然面對;但面對自己被小花鼓養(yǎng)著的窘?jīng)r卻有點鴕鳥。于是回家后一邊在自家公司上班學習,一邊拿了老爹的錢自個創(chuàng)業(yè)去。本來回家后與王小衛(wèi)就沒有交集了,可周石需要一個幫助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老師——身為投資顧問的王小衛(wèi)當仁不讓。王小衛(wèi)投入的不僅僅是金錢和自己的頭腦,還有對周石的感情。可惜人石頭除了小花鼓其他一概不看,以至于王小衛(wèi)為了他都吐血了,人家也不解風情。強扭的瓜不甜嘛,王小哥認輸?shù)耐肆顺鰜。面對這么一個老師,這么一個愛著自己的人,周石不是石頭,他只是因為愛著劉遠卻并非無動于衷。他有理由相信,如果沒有王小衛(wèi)的幫襯,他和小孩兒可能就沒有未來可言了。419,只是周石對王小衛(wèi)的回報。
總覺得這個橋段安排的有點“雞肋”,直到前些日子聽了Da人豆訪出品的對某耽美廣播劇cv的采訪,他直言不諱地坦然面對自己的性向,坦然回憶年不羈的年少時光,坦然暢談圈內的“光怪陸離”,坦然回顧點點滴滴……我不禁想到我接觸過的幾個“同志”,坦率的說很不喜歡這幾個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都是“過來人”,他們期待的不是可以長相廝守的愛人,是一見面就判斷是不是可以把對方壓到床上。天天看到他們在群里發(fā)送的“求419信息”,不禁覺得好笑。好笑的是這群物質□□之上的人是多么的現(xiàn)實,更加好笑的是自己的天真,總幻想小說中的情節(jié)可以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世界,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蛟S是早有了心理建設,面對王小衛(wèi)這樣的要求,反而覺得沒什么,甚至是正常的。而周石也知道,□□愛是自己唯一能給“老師”的報答。周石不要關燈,這是他對王小衛(wèi)的尊重,是對自己的尊重,更加是對他和劉遠感情的尊重。
呼……沒想到一個小小感想竟然寫了這么多,累死了!不過有些話就是不吐不快啦!其實還有好多要說的,結果寫著寫著就忘記了。昨天認識了一個“同志”哥哥,聽著他哽咽著講完了自己的故事,我還是相信這世上還是有愛的,只不過我們還在期待著他的到來。在過河的路上,途徑清澈的涓涓溪流時不禁被秀美青山所吸引,跋涉在湍急的湍流時很期待有一個可以彼此攙扶的擺渡人陪同我一直走下去。很欣慰的看完了《小花鼓》,這已經(jīng)不算是一片耽美文了,或許可以歸結為同志文學(兩者可是有很大的區(qū)別哦~)。最虐心不是幻想出來的不切實際的侮辱虐身過程,而是來自于現(xiàn)實中難以抵御的杯具,這種虐心是我們無力抗爭的,因為它背后有一個我們想象不到的龐大基礎,這種被主流排斥在外的邊緣感情注定會要經(jīng)過常人不能想象的抗爭與犧牲才能換回生存的空間?磥恚仜鲇昱靶牡墓ατ志M了,文章也從過去的平面化向縱深發(fā)展,從休閑性質的耽美文學向更具社會意義的同志文學發(fā)展,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吧!
ps:涼涼,很長時間就想說點啥,可是思路一直都很凌亂,如今終于把泡沫腦袋整理清楚了,說了很多廢話,可是都是發(fā)自肺腑的,期待乃的新作!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