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且看九龍奪嫡
康熙47年,也就是老大胤褆36歲,老二胤礽34歲,老三胤祉31歲,老四胤禛30歲,老五胤祺29歲,老七胤佑28歲,老八胤禩27歲,老九胤禟老十胤俄25歲,十二胤祹23歲,十三胤祥22歲,十四胤禎20歲,十五胤禑15歲,十六胤祿13歲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那個以往只是高不可及的位子,終于有了覬覦的可能,看看我在上面列的幾位阿哥(其他的還有,只是都太小了,囧,老康你生那么多干嘛,制造家庭矛盾啊……..),差不多都已經(jīng)長成,自然都有了些心里的小九九,除去老五一向忠厚,老七殘疾,十二中立,十五十六暫時還年幼,剩下的同志們有的野心大有的野心小,有的實力雄厚,有的欠點火候,之前之后皇位爭奪站中的勢力差不多可以分作下面幾個:
太子黨——胤礽為首,背后是索額圖等一干黨羽,后來被圈禁
老大黨——胤褆為首,背后明珠等,二次被廢,也被關(guān)了
老三黨——胤祉為首,這個沒啥實權(quán),因為老三喜歡搞點文學(xué)研究,但是不要以為他就不想爭了,他是看自己實在沒什么可爭的才退出的,但是也搞過些動靜,最大的一件就是向康熙打小報告,報告老大背地里搞巫術(shù)詛咒太子,把老大整臭了…….
四爺黨——其實老四實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后開始動心思的,此人心思縝密,暗地里搞了不少動作,可以說皇位最后歸屬于他是水到渠成——軍事上有年羹堯,身為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quán),集四川、陜西等地重權(quán)于一身;地方上有戴鐸,歷任福建知府、道員、四川布政使;京城里有隆科多,康熙末年時任九門提督。他只要令京師九門一關(guān),京城內(nèi)包括康熙誰也甭想出去。還有十三阿哥胤祥,他早年在古北口練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衛(wèi)部隊中各級指揮官,諸如豐臺大營、綠營等京師衛(wèi)戍部隊皆在他的掌握之中。雖然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廢時受到牽連,一直被囚禁到康熙去世,(現(xiàn)在也有證據(jù)表明,他沒有被囚禁)但其威望尚在,那些老部下也都對他和胤禛忠心耿耿。(摘抄自百度)
八爺黨——實力強勁的一支,也是自太子被廢后最為四爺忌憚的一支,老九胤禟、老十胤俄、十四胤禎以及侍衛(wèi)鄂倫岱、內(nèi)大臣阿靈阿都在這邊。他的黨羽中以內(nèi)閣大臣為主,一無實權(quán),二無兵權(quán),在軍事上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胤禎的西北大軍上。可胤禎也有當儲君的野心,怎會領(lǐng)著十幾萬大軍為胤禩賣命。(來自百度)
由此可見,所謂九龍奪嫡,最后不過是老四、老八之爭,十四雖然后來掌握西北兵權(quán),但老康明顯不屬意于他,為什么?沒有把他封為王爺,只是給了個好看的帽子“大將軍王”,實惠的東西一點沒給,而老四是雍親王,這下高下立見了吧。
而老八,過早卷入爭位大戰(zhàn),當然有野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老康太多疑、敏感,還有,在某方面心眼小,忌憚自己兒子得到的擁護過多。雖然柔奸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老八的性格,但一個人的性格卻很難說一直偽裝的,老八對大臣士子一向尊敬,可能源于他自小地位不高,受人歧視,所以性子自然不會傲氣逼人,再者一個從小就渴望別人尊重的人,自然知道尊重的意義,自然更不吝于付出尊重。所以,老八的脾氣是好的,這是肯定的,但壞就壞在他沒有更好的培植自己的有效勢力,而且為康熙忌憚,再就是心思都用歪了,沒好好干件實事兒。反觀老四,韜光養(yǎng)晦,還經(jīng)常念個佛吃個齋,寫的詩詞也經(jīng)常淡泊名利,還辦過幾件大案子,老康才會比較放心。
現(xiàn)在看看大的這篇文,老八明顯沒有這個心,現(xiàn)階段就只有老大老二掙來搶去,但是遲早兩人都沒戲,那么剩下的四爺黨和誰爭呢?不管怎么爭下去,我都希望老八多把力量放在民生上,康熙年間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大有作為的,當然這樣以來勢必得罪老大老二一干人等,老四也就不能袖手旁觀,呵呵,老八不爭反而可能在爭,又變成個活靶子,老十三當年坐的牢恐怕他也有一份了。另一方面,也得小心老四,這人,暴躁,殘酷,能忍人所不能忍,卻也雷厲風(fēng)行,有時偏執(zhí)的可怕,如果老八在他在位期間再被圈禁,那也是此人偏執(zhí)作怪。還有后來對兄弟那么無情,希望老八可以多多少少改變這個人。好了,說了那么多,希望大大加油,繼續(xù)寫下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