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來世與君共白頭
本人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古言,自尼羅之后才接受民國,但這兩篇完美踩我雷點的故事竟讓我花了一周時間細細品讀,看完之后意猶未盡,又在家中躺了一個下午慢慢回味(后面貼一點原文大家感受下)
故事情節(jié)不太復雜,秦敬和沈涼生的愛情也算不上太狗血。歸根結底是古早時期很普遍的一類文,講兩個人因為欲在一起,時間久了便如同松花釀酒,漸漸釀出了真情。
活受罪是為虐而寫。秦敬攀上沈護法,從一開始便清楚此人將來會取自己的性命,卻秉承逍遙恣意的天性,主動投了羅網,真說不好是愛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然而人非草木,滿地打滾的阿毛,老不正經的師父……后來還有那個“薄情寡義”冷冰冰的人,在他心里深深地生了根發(fā)了芽,根系盤根錯節(jié)的依附上整顆心臟,仿佛毒入骨髓,至死無法抽離。
于是他們把這份難解難分的悲情帶到了來世。很幸運在這回作者恩賜給他們一個“長相守”的結局,讓兩個人早早的明白了自己的心意,有驚無險的、又算是不留遺憾的過完了一生。
然這篇番外雖是Happy Ending,卻比前世更虐。民國初年,秦先生出生,而后過了十余年,忽然在某一天于觀影廳前,一抬眼就看見了沈涼生。之后一切都有些順理成章,前世的記憶即使被孟婆湯沖散了,愛的慣性也還在。
不知是不是以前把喜歡掛在嘴邊說的太輕易,這回秦敬倒是學聰明了,縱使心里早泛起了震動不止的漣漪,也忍住了沒說那句幾乎屢屢要脫口而出的:“沈涼生,我喜歡你!辈贿^不談愛意,他反而明明白白的聽見了沈少爺熱烈的心跳。生活里好多瑣碎無聊的小事情,因為秦敬一張嘴變得生動活泛,沈涼生這個對故土毫無留念的人,竟也慢慢生出了與祖國難解難分的家國情懷。
二十七八的時候沈涼生可以一下子打橫抱起他,憑著自己的身份保他平安。幾十年轉瞬即逝,待到人至古稀,沈涼生再抱不動秦敬,人脈也逐漸斷了,不過這依然沒什么所謂。他們經歷了十四年抗日十年□□,熬過了動蕩年代,受住了反右批斗,終于覺得世上再沒有什么事情可怕,只要兩個人的手還握在一處。
我愈讀愈覺得心里悶痛,總想著他們這么好的兩個人,應該有更富足的生活,應該有很多親朋照顧,應該有更多的人見證彼此的愛情,而不只是在一間普通的平房里受盡改開之前的暗無天日,用表兄弟的身份共度余生。然而我轉念又一想,幸福的生活總不能用金錢和榮耀來衡量,只要他們自己踏實喜樂,就足夠了。
【文章片段】
注:長相守的末尾,回顧兩人的兩世。趕上二戰(zhàn),沈請秦與他一同赴美避難,秦拒絕了,于是兩人留下了。以前的人脈、事業(yè)也漸漸斷了,暮年的他們,過得比較拮據,不似當年風光。
——————————————————————
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他一個教書的,能做的事也的確有限,可要讓他走,他又真的舍不下。
“沈涼生……我舍不得”
若是一片太平盛世,或許還能舍得。但可惜不是。就因為不是,所以更舍不得走。哪怕再沒本事再沒什么能做的,也還有最后一件想為之事。
無非就是那一句話:“我國生我養(yǎng)我,我與我國同生共死”。
——————————————————————
他向他伸出手,他便朝他走了過去。
每走一步,就像同時都年輕了一歲似的,他終站在他身前時,兩兩相望,俱看到一張風華正茂的臉。
——————————————————————
秦敬同沈涼生站在橋邊,往對岸看過去——對岸是解放路,舊年叫中街,兩側洋行銀行林立,來往的都是那時候津城里頂體面的人。
有回立在那兒,秦敬突地想了起來,當年有一次,他們也曾一起走過中街,然后站在河邊兒往對岸看。
彼時從左岸眺望右岸,如今卻是從右岸回望左岸——暮色中秦敬突似看到了兩個人,推著一輛自行車,立在對岸與他們遙遙相望——那是年輕時的他們。
那刻秦敬也不管周圍還有乘涼的人,驀地伸手抓住了沈涼生的手。
他握著他們的手,看著年輕時的他與他站在對岸,像是他們一起牽著手走過了一座橋,就過了四十多年。
——————————————————————
他們的故事好像早已開始,又好像才剛剛開始。
但所有屬于兩個人的故事,都可以用詩集的第一首作為開頭——
我覺察背后有個黑影揪住了我的發(fā)
往后拉,還有一聲吆喝:
“這回是誰逮住了你?猜!”
“死!蔽掖鹪挕
而那銀鈴似的聲音回答:
“不是死,是愛!
——————————————————————
很動人的兩個故事,結尾難得的寫到了垂垂暮年與死亡,雖然沒留白給讀者一個美好的幻想,卻讓我感受到了平,嵥榈纳罾铮欠莸臐M足與幸運,有些愛情本無需其他人來見證,生活的美滿與否也不全由物質左右。
插入書簽
書評好幾年前寫的了,當時好幼稚寫的不怎么好,但真的很希望大家走過路過去看看原作嗚嗚,不會后悔的!太太的神夏同人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