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寫下“無處可逃”四字之后,誠言,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要說什么。
看的時候心思萬千,真到提筆,卻又忘記從何說起。
所以偷個懶,從各個層面分析,若最后找回了我想要表達的感動,再行敘說不遲。
*
【題目】
機緣巧合下,我見過文章名。當初看的時候只覺震撼,心想要怎樣的情深與回避才當?shù)闷稹皶缡馈倍。如今看來,卻是我膚淺了。
5.12的慘烈與悲壯,即使是橫跨整個歷史長河,也堪當這兩字,作者敢以選取這個題材,本身就是一種勇氣,此其一。
丈夫以生命為代價換取了妻子的生存,舊愛回歸自然想方設法逃避,雖說不上“曠世”二字,但“逃亡”極其精準,此其二。
其三,“曠世”與“逃亡”搭配,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般的無法回避,不論是天災抑或舊情。如此看來,的確與正文相得益彰,甚為難得了。
*
【虞琴】
首先坦誠,我一向只愛強悍的女主,對于動輒流淚的人無甚好感。然而,虞琴不同。
與一般小說的女主相比,虞琴無疑是真實的,她是5.12無數(shù)幸存者中一個縮略的剪影,凝聚了那個時候的女子所有的特性,因而可以叫我接受。
災難發(fā)生時候的恐慌,還有一切發(fā)生以后的強作鎮(zhèn)定,這些東西或許突顯不了虞琴此人的堅強勇敢,卻體現(xiàn)了她的有所擔當。
大難來襲,一切措手不及。丈夫的身體支撐起一片生存的天地,腥甜的血液是唯一可以保持生機的東西。這些事情,任何一個女人遇見,都會驚慌失措。
虞琴如是,但她可以站起來,贍養(yǎng)公公,撫養(yǎng)侄女,可以支撐著走下去,可以依然保持一份極為難得的從容。
她真實不浮華,不是我們臆想中的完美女主,伸手可觸,所以讓人憐惜。
*
【配角】
蕭非應該算作男主,但老實說,通篇來看,這個人沒有非常出彩的地方,因而略過不談。
陸迦——這個男人出場就是他的死亡,在可以活下來的時候,把生機留給自己的妻子。
我已經(jīng)不想再敘述一次他死亡的經(jīng)過,應該說,到最后我記得的只有一句話“他一定很愛她”。揭開所有粉飾的華麗,還愿最淳樸的感情,其實也就這么一句話而已。
于思思——這是我所愛的女子,張揚潑辣,浮夸卻不虛華。她讓我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另一個名為吧啦的女子,然后發(fā)現(xiàn)他們有著驚人的相似。
一樣放蕩不羈,一樣只有一個乖乖女做死黨,一樣為一份愛情飛蛾撲火,一樣得不到好結局。
我看于思思的番外時,很有些為她不值,心想這般女子怎么就看上那樣一個平庸懦弱的男人。真的在一起以后,為何又不懂得生活的艱辛。悲劇往往由兩個人共同造成,她只是不幸承擔的很多而已。
*
【語言】
行文中看得出來,作者并不是一個擅長華麗辭藻的人,但有一種很平淡的感覺,好像涼白開,淡淡的舒爽。作者在文中說“復雜華麗的不過是表象,內心里的東西其實單一到無趣”,或許便是最好的描述。
我覺得這樣很好,很符合5.12以后的情景,也符合女主的心境。
讀文時抓到一些蟲子,在此羅列出來,希望作者及時改正^_^
“最后的愛”一章中,溪藍說:“我也很蕭叔叔。”掉了個“喜歡”吧。
“獨自行走”一章中,依然是溪藍說的,“出重新去念大學”,“重新”應該在“出去”之后而非之中吧。
諸如此類還有一些,篇幅所限我不再列舉,希望作者以后碼字時稍微注意一下,雖不至影響閱讀,到底有種馬虎的感覺。
*
*
整體來看,《今朝,卷一》應該是我所喜歡的部分,有一種無言的沉重飽含在里面,有如遇水的海綿,潮濕的沉重。雖然平淡的好像在敘家常,但往往結合著當時情境,就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傷。即使是笑的時候,也總讓人有哭的欲望。
*
但《舊夢》卷,老實來說,我并不怎么喜歡。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部狗血的青春言情小說,泛著純情少女夢中的粉紅泡泡,美則美矣,卻太過不真實,淡化了前文給我的內心沖擊。
可以理解作者對于自家孩子理所當然的外貌要求,所以很多人追求也沒什么了不起,然而當我看到虞琴和陸迦比拼誰收到的禮物時,我有一種看外星人的茫然。
如果作者一開始就旨在寫一段純純美美的愛情,我沒有任何意見,然而,請看文題——《這一場,曠世逃亡》。沉郁哀痛的基調已經(jīng)奠定,突然來這么一卷,和諧之感蕩然無存。
個人建議,舊夢卷并非十分重要的部分,如果作者你想講述當年的事情,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回憶來寫,不需要詳細,零星的關鍵的幾個點足矣。
一篇文章的詳略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希望作者仔細考慮。
*
另外,今朝卷雖得我喜,但并非全然沒有瑕疵。個人認為,作者在處理虞琴的心理轉換時過于生硬,這一點在卷一最后一章尤為明顯。
前文所說,虞琴之所以無法接受蕭非,一則是過去被“背叛”的心情依然無法回復,一則是因為丈夫陸迦的緣故。
若單純只是第一個原因,誤會開解一切重來,很好,沒問題。但關鍵是,第二個原因存在,而且是很大的部分。試想,曾經(jīng)想要和丈夫死后同葬的虞琴,真的會那么容易再次接受?不然吧!所以說這一點是很明顯的不足。
*
其次,卷一絕大部分以虞琴角度來寫,因而偶然的角度轉換顯得極不協(xié)調,這一點在李平成那一段時尤為明顯,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覺得現(xiàn)實太過殘酷,因而要努力在文章里挽回最后一點溫情,粉飾出一個花好月圓一樣。
我想說,此文很大的亮點就來自真實,作者你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一些類似辯白的舉動毀了這一點。
*
當然,瑕不掩瑜,希望作者再接再厲,有更優(yōu)秀的作品。
*
PS:此評小妖是五號接下午六點出的評,但因為審核員不夠所以一直沒通過審核,加之小妖出了趟遠門未及時發(fā)評,實在深感歉疚,希望不會影響到作者對口口的整體印象,再次道歉。
另,剛剛發(fā)送出了點問題,重新發(fā)一次。
*
口口長評員:清妖小酌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