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九十四世祖:東晉列國。夏世祖一一劉屈孑 (劉衛(wèi)辰之子)
南北朝時期的夏國,是繼西漢、東漢、蜀漢、漢國、前趙之后中國歷史上第六個由劉姓建立的王朝。他的開創(chuàng)者是漢國、前趙的同一宗族——匈奴劉氏中的劉屈孑。
劉屈孑本名勃勃,“屈孑”這個名字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改,意思是卑賤。劉屈孑稱帝后,恢復本名勃勃,并改姓赫連氏,號稱赫連勃勃。北魏登國六年辛卯(公元391年),劉屈孑所在的匈奴部落被北魏消滅后,劉屈孑死里逃生,投奔當時薛干部落首領(lǐng)太悉伏。但太悉伏不敢得罪北魏,差點將他送給北魏。后幸虧得到太悉伏的侄兒的幫助,劉屈孑才幸免于難,另投奔到后秦大將高平公破多羅沒弈于。劉屈孑投奔沒弈于后,受到?jīng)]弈于的禮待,并娶沒弈于的女兒為妻,不久,劉屈孑晉見后秦皇帝姚興,又受到姚興的賞識,被姚興任命為安北將軍、五原公,統(tǒng)領(lǐng)兩萬多鮮卑部隊鎮(zhèn)守朔方。此后,劉屈孑在朔方一呆就是十四年,勢力日益壯大。
北魏道武帝天賜四年丁未(公元407年),地位已經(jīng)牢固、羽翼已經(jīng)豐滿的劉屈孑突然發(fā)動政變,率部襲擊岳父沒弈干,將沒弈于殺死,并吞并了他的部落和地盤,然后自立為大夏天王、大單子,并建立制度,設(shè)置百官,改元為“龍升”,大赦境內(nèi)。至此,由匈奴劉氏建立的大夏國宣告成立。
劉屈孑建立夏國后,大封匈奴劉氏宗族,封他的大哥右地代為丞相、代公,二哥力俟提為大將軍,魏公,弟弟阿利羅引為征南將軍、司隸校尉。
劉屈孑稱王后,對外多次向鮮卑和后秦發(fā)動戰(zhàn)爭,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地盤。龍升三年己酉(公元409年),劉屈孑擊敗姚興的后秦大軍,降服后秦大將王買德,以為自己的謀士。
夏國龍升七年癸丑(公元413年),劉屈孑改年號為“鳳翔”元年,并調(diào)動十萬民工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建都城,取名“統(tǒng)萬”(統(tǒng)萬城故址在今陜西省靖邊縣白城子),意思是一統(tǒng)天下,君臨萬邦。同年,劉屈孑還下詔對匈奴姓氏進行重大改革,將自己的劉姓改為赫連氏,意思是自己“徽赫實與天連”;將非嫡系的宗室支族都改姓為鐵伐氏,意思是夏國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伐人”。同時,劉屈孑還封自己的妻子梁氏為王后,兒子劉璝為太子,其余各子均封為公。
夏國鳳翔五年丁巳(公元417年),劉屈孑(赫連勃勃)乘劉裕的東晉大軍剛滅亡姚泓的后秦之后實力減弱之機,大舉進攻晉軍,擊敗晉軍守將劉義真的部隊,攻占了長安城,控制了整個關(guān)中地區(qū)。十一月,大獲全勝的劉屈孑在長安附近的灞上設(shè)壇祭天,召告天下,正式登基,稱為大夏皇帝,并下詔大赦境內(nèi),改年號為“昌武”,定都統(tǒng)萬。翌年,劉屈孑回到統(tǒng)萬城,又改年號為“真興”;另在長安設(shè)置南臺,以太子劉璝為大將軍、雍州牧、錄南臺尚書事,負責鎮(zhèn)守長安和關(guān)中。
劉屈孑晚年懷疑太子劉璝不忠,準備廢除他的太子稱號。劉璝聞信在長安起兵反叛,攻打父皇,但被他的三弟劉昌打敗和殺死。劉璝死后,劉屈孑另立劉昌為新太子。劉屈孑為人兇殘成性,在位時期對外窮兵竇武,狂妄自恣,對內(nèi)暴虐無道,視民如草芥。史稱劉屈孑(赫連勃勃)嗜殺成性,經(jīng)常濫殺無辜。據(jù)說他常置弓箭在側(cè),如懷疑某人,就親手殺之;群臣有忤視者毀其目,有笑者割其唇,有進諫者先截其舌,然后殺之。劉屈孑在奪取長安后,用晉軍人頭在長安堆筑成京觀,時人稱為“骷髏臺”。劉屈孑在位的十九年間,是中國關(guān)中地區(qū)歷史上最黑暗時期。
真興七年乙丑(公元425年),一代暴君劉屈孑在統(tǒng)萬城永安殿病逝,葬于嘉平陵,廟號夏世祖。
劉屈孑的兒子見于記載的有七個:長子劉璝,初封為太子;次子劉延,封陽平公;三子劉昌.封太原公,后繼位稱帝;四子劉倫,封酒泉公;五子劉定,封平原公;六子劉滿,封河南公;七子劉安,封中山公。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