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焦骨牡丹
一、相遇
那是一場謀劃的相遇。
教坊司近來將舊舞新排,尤其是天后愛看的《六幺》,《回波樂》。宮里從來都沒有簡單人,眼下天皇病已是重了,有眼色的都在抓緊往天后面前湊。
為討天后歡心,特意新進(jìn)一批伶人,個個柔軟妖嬈,最出挑的是個男子,叫牡丹。
教坊司統(tǒng)一的紅紗沒遮掩住胸前的牡丹紋樣,眼角點著紅朱砂,媚而不艷,又偏偏帶了點桀驁。人如其名,像被折斷的牡丹落了一地,花瓣沾了塵土依舊艷麗得刺眼。
今日恰好排的是《回波樂》
回波爾時暖風(fēng),酣宴半晌情衷。
楊柳舞回春韻,綠腰五弦明宮。
分明是群舞,為首的牡丹卻遮住了旁人的風(fēng)采。鼓聲清脆,那人紅紗蹁躚,裙擺弧度如火。是萬花叢中最熾烈的綻放,卑微的俯身。
慢態(tài)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很快,牡丹聲名傳到了御前。有宦官傳令,命牡丹去給天后跳一曲《綠腰》。
牡丹棄了平時常用的瑤琴,帶上琵琶,隨引路的宮女穿過九曲回廊。他上前行禮,跪拜,自稱奴。
“抬起頭來,給本宮看看!
牡丹仰首,終于看清面前的人——他費盡心機(jī)想見的人。從底層伶人一步步謀算進(jìn)入宮中,再一曲《回波樂》引來注意,為了見她。
真是為了見她嗎,誰也說不清。
天后衣著并不華麗,不過是素色上襦和間色七破裙。寬額廣頤,身段豐滿,有著不怒而威的氣勢。
“就在這跳吧”,侍女說。
“可否容奴先彈上一曲”牡丹的聲音也如其人,柔媚綿軟。春日里的柳枝新發(fā)了芽,恰好從臉頰拂過,大擬就是這種感覺了。
“可”
大殿寬敞,牡丹稽首,拿上帶來的琵琶,緩緩撥弦;ㄊ伺模睦p綿,輕攏慢捻,快的激烈,亂珠跳盤?蓸芬粲峙c尋常《六幺》不同,直從羽調(diào)升到楓香調(diào)。
他彈畢一曲,將琵琶遞給陪同的樂師。樂師心領(lǐng)神會,牡丹俯身退至大殿中央,開始那一舞。
華筵九秋暮,飛袂拂云雨。牡丹衣袂下拂的不是云雨,是烈焰,是奔雷,伴著逐漸加快的琵琶聲,在大殿上轉(zhuǎn)成一叢花。
聲定,舞休,牡丹抬眸望向天后的方向,眸里帶水,盡是情意。忽然發(fā)現(xiàn)做錯什么似的,他匆忙低下頭來。
“天后令:賞。拿了賞便回去吧!笔膛畟髁睿档ぶx過后退步出殿,回到了教坊司。
他清楚,目的已經(jīng)達(dá)到了。
教坊司里從不缺人,當(dāng)然就會有聰明也不甚聰明的人。他們帶著嫉恨和同樣的卑微,給牡丹使絆子,干著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兒。沒得到回應(yīng)之后,他們變本加厲,這次還多了些傲慢的看不起人。
一旬后,所有曾做過些錯事的人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趕出了宮。
牡丹坦坦蕩蕩,只做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暗地里盯著的人得到了滿意的結(jié)果,牡丹露出一個笑容,嫵媚妖艷,險些迷了旁人的眼。
沒過多久,教坊司里的牡丹因急癥而死,剛興起的燕家多了個找回來的小少爺,叫燕百雨。
注:牡丹別名百雨金
二、心計
燕家沒什么底蘊,在京城也排不上號。如今有了姓名,僅僅是因為在廢王立武上站對了隊,賭徒一般博了一場富貴。
廢王立武,曾經(jīng)的波濤洶涌,輕飄飄的四個字下埋了多少死人的魂靈。也不算冤魂,不過是敗者必誅。長孫無忌以公謀私殺李唐宗室,許敬宗等代表天后天帝扼殺關(guān)隴集團(tuán),被天帝清算的李義府,都是如此。
沒有人手上是干凈的,沾血的手掌依舊攪弄風(fēng)云,直到它們被別人砍下。
燕百雨翻閱著桌上的文書,某劉姓官員忠心耿耿侍奉太子,任上無一錯事,可惜太子擋了路。他提筆以密文寫下:急性好義,可以錯案誘之,殺。
殺氣凜然的一句話,他寫得平緩尋常,心中清楚這一句話就斷送了一個人的性命。
那日替天后來尋他的李義府說:天后需要一把刀。
他答應(yīng)了,李義府已死,他也依然是一把刀。
從此伶人牡丹不再,只有朝廷新貴燕百雨,年方二十,深受帝后寵幸,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天帝以為他是個青年才俊,可以給新君留作人才?砂档乩锼褳樘旌箸P除了不少太子的黨羽。借刀殺人,計劃好的意外,本就有的錯處,他無所不用。從一把可有可無的刀,變成天后手里最鋒利的,也是最漂亮的一把刀。
該是收網(wǎng)的時候了,燕百雨輕啜了一口茶,茶是湖州進(jìn)貢的“顧渚紫筍”,帝后親贊為“香孕蘭蕙之清”,只有宗室成員和天后親近之人可享用。
孤高之蘭困于盆中,或折,或死。
四月,太子意圖謀反,在東宮馬房里搜出數(shù)百具鎧甲,天后命裴炎辦理此案。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太子所做的《黃臺瓜辭》唱了半年,天后毫無猶豫地摘掉了瓜。
一朝太子,一日庶人。
受太子謀反刺激,天帝病情愈重,他立三子李顯為太子,提拔了王皇后的族兄,殺了許敬宗。
天后平靜地看著她的丈夫打壓她的心腹,任命了他們曾經(jīng)共同的敵人,等待著一場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她吩咐燕百雨暫且沉寂。
燕家人都知道小少爺,卻沒幾個人見過。
一方小院,只有一人。閑暇的時候燕百雨就在院子里彈琴,《蘭陵入陣曲》,撥弦間皆是殺伐之音。
或者侍弄院里的牡丹,是株“飛來紅”。五月的花期,蓓蕾已生。尋找藏在花下的雜草,纖細(xì)的五指將它們一根根拔除,再澆上水。
牡丹開落了四次,宮中傳來了消息。宮門掛上白綾,皇城處處哭聲震天。
天帝崩,謚號“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新帝李顯即位,迫不及待地想大干一場。高宗扶持的顧命大臣裴炎和新太后已達(dá)成共識,至少在此刻達(dá)成共識。朝堂之上,沒有一個親信的新帝很快露出了破綻。
“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被激怒的新帝說出了口。燕百雨受太后之命與裴炎商討大事,一場迅速的政變完成。
那日有些小雨,禁衛(wèi)將軍帶人圍住了主殿,新帝被直接從王座上拉下來。滿朝文武,無一敢應(yīng)。
新的傀儡被扶上至高無上的皇位,從未親政便被軟禁在紫宸宮里,對外給出的理由是哀思過度。
太后在珠簾后,裴炎站在百官之首。一場雙方都滿意的交易,燕百雨得到了正一品的虛銜。
權(quán)傾朝野,燕太傅。
可他依舊是一把刀,或者不僅僅是一把刀了,他還是一面盾,一雙眼睛,緊緊盯著裴炎的一舉一動。
朝中從沒有永恒的敵人和朋友,上一秒并肩而立,下一秒持刀相對。
果然反目來得很快。
一篇《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橫空而出,揚州叛亂,打著廢太子的名號,號稱擁二十萬大軍請?zhí)筮政新皇。
太后只在消息傳來時摔了個杯子,摔杯聲也只有燕太傅聽見。很快,太后讀完檄文笑著說:“此等人才沒發(fā)現(xiàn)是宰相的過錯啊。”
慌張和不忿瞬間被收斂成不動聲色的調(diào)侃,太后甚至提出去龍門游玩,燕太傅自然隨行。
太后對龍門熟悉得很,曾經(jīng)還做慈母時為幼年的新帝開鑿龍門石窟,只為求佛保佑他身體康健。
太后指向佛刻,講從前的新帝如何調(diào)皮,身子又弱,會抱住她的腿撒嬌說“阿母阿耶不許走”。燕太傅笑著說新帝從小就重感情,是個純孝之人。
突然,在密閉的石窟里響起羽箭離弦的沉悶之聲。
燕太傅耳力極佳,聽見聲音后,當(dāng)機(jī)立斷擋在了太后面前。羽箭穿胸而過,他吩咐完侍衛(wèi)保護(hù)太后,臉上似乎因痛楚有些扭曲,牙關(guān)緊閉,在最后一個刺客倒下后,隨之倒在地上。
太后的神情在一片血色中顯得奇異,她平靜的吩咐侍衛(wèi)將燕太傅帶回宮醫(yī)治,順帶下了逮捕裴炎的命令。
“裴炎謀反,按律當(dāng)誅”
朝臣沸騰,群起上表,比先帝被廢時激動了不少
。
這時燕太傅才剛剛醒來。
龍門刺殺不過是一場賭局,裴炎賭能不能殺太后。可燕太傅知道在太后眼中刺殺是早已暴露的笑話,作為燕太傅,他該對龍門那場局一無所知。他賭太后是否信任他的忠誠,是忠心護(hù)主還是早有計劃的舍身相救。
這場賭局沒有結(jié)果,心上的天平偏向哪邊,只有太后知道。她不動聲色,早有了結(jié)果。
三、孤臣
裴炎還是死了,朝臣的上表只是催命符。顧命大臣親屬參與叛亂,自己疑似刺殺太后,最后死在獄中,抄家時身無長物。
揚州叛亂不過一團(tuán)散沙,很快被平定,曾被太后稱贊的駱賓王也不知是死了還是逃了。
沒有了最后的敵人,加九錫,建七廟,易幟改年,緊鑼密鼓地邁進(jìn)著改朝換代的步伐。
不再年輕的太后登上最高的位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她眸光凌厲,在王座上俯視眾生。
從此太后不再是太后,尊號“圣神皇帝”。
九月初九,大殿上忽有彩鳳虛影,得萬鳥朝拜。
燕太傅跪在百官之首,口呼“天佑神皇”。
身為神皇身邊最親近的心腹,即便沒有實權(quán)職位,也無人敢小覷這個長相妖艷的男子。
有人把從前李義府的稱號安到他身上,是皮毛鮮艷常帶笑容的貓,卻在背地里冷不防地捅人一刀。
燕太傅知曉后嗤之以鼻,他不是李義府,也不是許敬宗。
李義府是得勢后被榮華富貴迷了眼的癮君子,為獄中的絕色佳人殺害朝廷命官,連高宗都不放在眼里。許敬宗是人品低劣濟(jì)濟(jì)富貴的貪生怕死之徒,最后的謚號都在“名與實爽”的“繆”和“既過能改”的“恭”間搖擺。
利益沖突時被果斷舍棄,史書上也多添上幾筆奸佞之臣的罪過。死后再大的哀榮和追封,都是徒勞。
他清醒得很,不留下一點紕漏。
神皇登基后事務(wù)愈發(fā)繁忙,人心浮動。阿諛獻(xiàn)媚的,隔岸觀火的,百態(tài)皆有。
恰好魚保家進(jìn)獻(xiàn)了銅匭,東南西北分別為“延恩”“招諫”“申冤”“通玄”。起初是為廣開言路,知人間善惡之事。朝中洶涌更甚后,其他三面幾乎成了擺設(shè),只有“通玄”日日裝滿了各地的密信。
“通玄”,即告密。
銅匭上第一次沾染血色,便是它的創(chuàng)造者。魚保家被告發(fā)曾為揚州叛亂打造兵器,查明屬實后判了腰斬,那面銅匭的紅更刺眼了些。
鍘刀高高懸掛,在每個人的頭頂。
像剛點燃的火種一樣,告密之風(fēng)愈刮愈烈。
某日一六品官告密,說燕家結(jié)交權(quán)貴意圖謀反。神皇叫來燕太傅,把收集的證據(jù)劈頭蓋臉地砸在他身旁。殿內(nèi)的侍女不敢出聲,那一瞬間蟬鳴格外清楚。
燕太傅不躲不閃,抬眸淡笑道:“陛下息怒。燕家謀反,當(dāng)誅!
主位上傳來威嚴(yán)的聲音:“當(dāng)真”
“自然當(dāng)真。”燕太傅頷首道。“陛下莫為此煩心,可愿聽下官一曲”
“可!
燕太傅拾起瑤琴,彈了一曲《六幺》,琴的古寂曠遠(yuǎn)硬生生多了幾分箜篌常有的圓潤柔美。神皇在樂聲中逐漸平靜下來,吩咐燕太傅暫代大理寺卿處理燕家謀反一案。
燕家人隔著獄門祈求他向神皇求情,燕太傅依舊笑著,撫上指尖的蔻丹,也不看牢內(nèi)涕泗橫流的中年人——他名義上的父親。
“可惜,我也救不了你們呢!闭Z氣依舊纏綿,像情人間的低喃,宣告著死亡的到來。語罷,他轉(zhuǎn)身離開,身旁的獄卒不經(jīng)打了個寒戰(zhàn),顫顫巍巍地把獄門重新鎖好。
王者一令,太傅一言,血流成河。
燕太傅想,他終究成了一個孤臣。無父無母,無妻無子,無師無徒無友,徹徹底底的孤掌難鳴,只能靠著圣上的眷顧,在朝中格格不入又不可或缺。
只有孤臣,才會完全忠于神皇。
他不再將朝臣的禮物拒之門外,毫不掩飾地表示出對名貴品種的牡丹的喜愛。
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云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fēng)嬌,流水般從角門送進(jìn)。
太傅的府邸在五月時芬芳馥郁,各色各樣的牡丹花枝招展。燕太傅閑暇時就在其中侍弄花草,十指蔻丹映著綠葉,花瓣鮮嫩而富有朝氣。
“貓”的稱呼已經(jīng)沒多少朝臣知曉,畢竟燕太傅殺伐果決,連同根而生的燕家都毫不手軟,哪是貓那般柔弱的動物。他們畏懼高高在上掌握生殺大權(quán)的燕太傅,背地里又罵上一句佞臣,仿佛就能洗盡他們逢迎時的諂媚。
燕太傅形貌昳麗,勝尋常女子,喜蔻丹,喜牡丹,不知是否是愛屋及烏,最愛的一道菜便是形似牡丹的假燕菜。手底下的人為了討他歡心,把宴席上的燕窩絲都換成了假燕菜。京城一時興起假燕菜的風(fēng)潮,真正的燕窩絲卻無人問津。
四、枯骨
平靜的水面沒有持續(xù)多久,很快浪潮再次掀起。銅匭已滿足不了神皇對朝臣的彈壓,酷吏一個個接連出現(xiàn)。
索元禮,周興,來俊臣,萬國俊。
酷吏的名字帶著千萬冤魂的血淚和神皇的意志,投下了一大片死亡的陰影。萬國俊更甚,把罪惡的爪牙伸到了流人身上。
酷吏聯(lián)合誣告嶺南流民謀反,神皇派遣萬國俊查案。萬國俊不經(jīng)過審訊,將所有流人召集大肆屠殺,五百多人的尸體使河水為之?dāng)嗔鳌?br>
他洋洋得意地回到京城,偽造流人造反的證據(jù)呈獻(xiàn)給神皇,并聲稱:“所有流人都心懷怨望,意圖造反,臣因擔(dān)心局勢發(fā)展下去于國不利,所以把他們當(dāng)場誅殺!
神皇證據(jù)也為深以為然,特提拔他為朝散大夫兼侍御史,另選拔劉光業(yè)、王德壽、鮑思恭、王大貞、屈貞筠等六人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分別前往劍南、黔中、安南等六道地方調(diào)查流人情況,史稱“六道使”。
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了殺。
人頭成了加官進(jìn)爵的捷徑,成了酷吏互相攀比的工具。近五千人死在這場大屠殺中,震驚朝野。
眾多大臣上書要求將六道使繩之以法,難得其中竟也有燕太傅。他理智地闡述六道使所作所為已影響了神皇在民間的聲譽,與神皇天女轉(zhuǎn)世不符。
天女慈悲仁愛,轉(zhuǎn)世為一方國王,守百姓安寧。
燕太傅翻遍了經(jīng)書才找到的《大云經(jīng)疏》,是為女帝登基的民心保駕護(hù)航。
神皇也知過猶不及的道理,赦□□人并將六道使流放。六道使因殺孽太重,仇家遍地,或遭仇殺,或被誅殺,先后死于任所。民間開始稱頌神皇愛民如子,為百姓主持公道。
還有一道旨意,罰了燕太傅的俸祿。
數(shù)目不多,只是警告。一把趁手的刀不該有意見,更不該有和其他朝臣相似的意見。
或者說,神皇找到了更好用的刀。
酷吏之首,來俊臣。
神皇從死刑犯赦免入朝為官的酷吏,是沒有意志的刀,指向之處血流成河,不管刀下是何人都不會憐憫。視神皇為唯一的主人,以神皇的喜好作為判案標(biāo)準(zhǔn),無視所有法理。
還是個面若桃花的美男子。
燕太傅明悟,索性放下了手中的事務(wù),進(jìn)宮請罪。
“下官知錯,請神皇免去下官職務(wù)。”聲音濕軟,眼眸含情,任誰都覺得這是退讓。
可偏偏是威脅。他知道太多,做的也太多。
他在威脅:您,不能沒有我。
神皇笑了,眼中的厲色卻遮掩不住。
燕太傅告退,剛到府邸便有宮女來傳信:神皇賜宴,請?zhí)祬⒓。燕太傅點頭,抬眸看向冬季里花圃的枯枝敗葉,粲然一笑。
臘月初七,晚。
神皇設(shè)宴殿中,宴酣之時陪宴的文人斗起了詩,上官女官充作裁決者,決個優(yōu)勝者。神皇也起了興致,揮毫寫了首《催花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吹。
神皇一手清雅的“飛白體”,還是當(dāng)初為太宗所練。眾人不管其他,只夸贊神皇文采斐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氣。
“眾愛卿莫不信,明朝上苑,必定百花齊放!
眾人只笑著應(yīng)和,待明朝與神皇同見冬日盛景。
臘八清晨,神皇帶人游上苑。冬日里的上苑竟溫暖如春,池中冰塊消融,陡然變成初春光景。神皇見林苑青翠,花開滿園,萬紫千紅,十分高興,命令宮人給這些花木掛以紅綢并懸以金牌表示獎勵。
可百花叢中,唯有牡丹未曾開放,依舊枯枝敗葉。神皇震怒,命宮人燃炭火燒炙枝梗。
“這花好不識抬舉,牡丹,你覺得呢?”
燕太傅太久沒聽見這個名字了,它伴隨著塵封的過往埋在了教坊司,那些充斥著冷眼,鄙夷,嘲笑的記憶突然被打開。
費盡心機(jī)擺脫的,付出了血與淚才獲得的,仿佛隨時會重回當(dāng)年。
神皇曾說過她馴馬的方法。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
她一向一針見血。
燕太傅還是那般艷麗的笑容,開口說:“陛下催花,倒是與眾不同,純用火攻,可謂‘霸王風(fēng)月”。
神皇當(dāng)即下旨道:“昨朕降敕旨,令百花于來晨黎明齊放。牡丹乃花中之王,竟不遵旨。所有大內(nèi)牡丹四千株,即命燕太傅解送,貶去洛陽!
焚燒后的牡丹,一片枯骨。
燕太傅在灰燼中下跪領(lǐng)旨。四千株牡丹貶去了洛陽,灰燼棄于洛陽邙山溝壑中。這一貶,牡丹和燕太傅從此便沒了歸期。
第二年牡丹花期,府邸中侍候的婢女發(fā)覺燕太傅失蹤,僅留下一身朝服。
牡丹有傲骨,縱大火焚燒,不改其志。
他走得干干凈凈。
后記:
牡丹挺喜歡空桑的,很寧靜,還有個很有趣的小東西,會清脆地喊他“牡丹”。
少主喜歡給食魂送禮物,天天給牡丹送步搖,說是只有他才稱得上鋒利美貌。
今天的禮物送來,牡丹發(fā)現(xiàn)竟換了樣禮物。
他看著少主送來的洛陽紅,不禁發(fā)笑。
小東西果然是個妙人兒,前幾日偷偷用萬象陣去洛陽,他還詫異怎么不帶上他,竟是為了這盆花。
花盆下還壓著張小紙條,“牡丹,大家一起去洛陽看牡丹節(jié)吧,你記得一起。
盆中,洛陽紅搖曳生姿。
注:傳說洛陽紅便是武后貶去洛陽的牡丹,得洛陽水土滋養(yǎng),于焦骨上重新綻放,又名焦骨牡丹。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