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好吧,說實話,看完之后我實在不想寫這個評,因為我不知道我該寫些什么,請見諒我這樣開始。
讀第一章,讓我想起一個同學,一個選修課的同學。她學的是廣告學,但是卻酷愛張愛玲、張恨水、瓊瑤等小說家的言情小說,對文辭很有研究,個性開朗,為人大方,說話很有講究,卻不會讓人覺得枯燥,雖是女子,卻給人撲面而來的書卷氣味。我是在選修現(xiàn)當代文學的時候碰上她的,她回答問題既積極又有自己的獨特想法,而且還很喜歡將自己對于張愛玲、張恨水、瓊瑤的喜愛表達出來,總喜歡與現(xiàn)當代文學老師爭論魯迅和張愛玲的差異問題,用張愛玲、張恨水、瓊瑤的細膩去分析魯迅、沈從文等大家的文風,總愛發(fā)出“瓊瑤奶奶在感情的表達方面所用的形容詞及各種文學辭令是多么的優(yōu)美準確,大家為什么會不喜歡?”的感嘆。
話說,我那現(xiàn)當代文學的老師是名校研究生,現(xiàn)還在研究某項關于民國時期文學的項目,曾獲得多項殊榮,有多年教學經驗,一開始還對小同學表達獨到的見解而給與一定的評價,到最后卻因為她用這樣不負責任的字眼膚淺地對魯迅先生等人的文章進行評價而當面嚴厲批了她一頓。雖然老師的那幾句話沒有幾個字,但是分量足夠讓人難過一陣子,因為老師說的是:“你用馬的嘴去說牛的話本就牽強,卻還強要牛來懂你要說什么,你說你是想干什么呢?”
呃,很抱歉用這么多篇幅來講這件小事。對于作者的文筆、構思布局、寫作技巧等方面,我沒有什么可挑剔的,對于情感的表達上也沒有多少的不贊同,將文看完我還稀里嘩啦地哭了,好不悲傷!
這篇文我不想用很多的篇幅來詳寫那些技巧和精彩之處,我僅僅只是點出文中的幾處不足,希望能讓這部作品更出彩。
“用馬的嘴去說牛的話”這句話雖然不是什么名言警句,卻也有一定的道理,于小說來說,如果搞錯了對象用錯了題材,或者用錯了思路去想一件事,就會帶來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效果。這點在第一章上的表現(xiàn)最為明顯,尤其是對于兩“段”的位置及出場描寫。不知道有多少讀者讀懂了兩段的座位關系,我是沒有讀懂。因為對于這種位置的安排,一般的寫法多采用方位名詞或標志性物品來描述,而作者則是采取了淡化處理,用視線所及的范圍來表現(xiàn),“坐(女主)對面”,只是兩“段”出場都是在對面,且都姓“段”,不免讓讀者困惑,找不到南北,分不清楚誰是誰。另外,兩“段”的出場在第一章有兩次描寫,第一次在茶座里,先到的是段啟遙,后到的是段臣若,只是作者采用的是視角切換的寫法,沒有給讀者點名主線,讓本來就是交叉出現(xiàn)的兩人的順序給混到一起,讓人搞不明白,拉著女主離開的人到底是誰?到了地下車場,兩“段”的出場又出現(xiàn)混亂,到底是段啟遙早就到了車場,然后段臣若拉著女主出現(xiàn),還是說段啟遙是跟著女主和段臣若一起到的車場?總的來說,讓讀者一讀就覺得段臣若的出現(xiàn)有點“神乎其神”!采用電影拍攝手法寫小說,除了加上意識的解釋,是不是還要注意主線的提醒呢?對于第一章這樣的場景描寫,作者完全可以用一般的敘事方法來處理,就能明確地將意思表達清楚,使故事清晰明朗,不會造成這樣的混亂。再者,作者選用的寫作方法與主題不搭調,給文章制定了一定的范圍局限性,剪影式的寫法一般比較常用于回憶錄或者人生思考這幾類主題,在小說中使用常常很難發(fā)展情節(jié)。
雖然用“用馬的嘴去說牛的話”這句話來提點以上問題有失準確,卻還是不得不說,混亂是磨掉讀者興趣的惡魔!
這篇文,確實清新秀麗,只是缺少一點空間,缺少讓讀者去回味的空間。故事構思很好,寫得也很流暢,但卻寫得過滿,什么事情都交代清楚了,一條線走到底,沒留下一點余地讓人去想后續(xù),給人的感覺就是“讀完了就讀完了,閃人”。另,作者在文案中提及,這只是一個系列的第一篇,而讀完后沒有讓人產生期待看到系列并追文的沖動,是不是略有遺憾呢?
以上評點僅供參考,如有異議,歡迎交流點評。
————————【醉月迷花書評組】云之橋
2009.10.12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