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自成都一役之后,我的魂魄就隨著南風,來到五丈原上……
這里并非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也非我最后的埋骨之地,我拜托這蜀地溫暖濕潤的南風將我?guī)У竭@里。從此這一世再怎樣風起云涌皆與我無干系。我到這五丈原上來,只為著一個人。一個我明知他不在這里,才到這里來尋他的人。
生前曾有不少人對我說過,其實這五丈原上,春花秋月,冬雪夏螢,很美。似乎他也說過這樣的話語。他們都不會知道,對我來說,這里的一切定格于三十年前將星墜地的那一刻。從此秋風蕭瑟,枯草凄涼,就是五丈原在我眼中永遠的景觀。
他不會在這里。這里不是他的故鄉(xiāng),也不是他隱居的南陽,不是他可以鋪陳才華的戰(zhàn)場,不是他長眠安睡的地方。這里是他最大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
所以,他不會來到這里。
所以,我到這里來尋他。
[伯約。]
一如往常的清冷中略帶柔和的聲線,不甚響亮的聲音卻總能讓聽見的人覺得安心。
滿身硝塵,血染戰(zhàn)袍的將軍高大的身軀在聽見自自己身后傳來的這個聲音后,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若是感官尚能存在的話,他知道現(xiàn)在的自己定是已經(jīng)如個孩童般淚流滿面。
[伯約!]
那個聲音又喚了他一聲,略微地加重了點語氣。
[丞……相……]
幾乎是用盡了力氣才能讓自己完整地叫出這個稱呼,三十多年不曾再說出口過卻始終魂系夢牽的稱呼。姜維克制著自己想要轉(zhuǎn)身立即沖到那個人面前擁抱住他的沖動。
[伯約,為何背對于我。]
[維……負于丞相所托,愧對丞相……]
那聲音嘆息著緩緩說道:[漢室衰亡,此乃天命……非人力可以挽回。伯約,聰明如你,這一點你本該早就參透了的罷。]
[……]
[可是你卻卻遲遲不愿過忘川,滯于這五丈原之上……伯約,你自始至終也是忠厚誠實之人,非要得亮一句話方可釋懷是嗎。]身后人的聲音中帶上了點無可奈何:[天命難為。蜀之亡,錯不在伯約。]
胸口陡然一酸。明知他不應在五丈原卻來這五丈原尋他的原因,因為想見他,這些年來無時無刻不想見他,卻又怕見他,怕自己讓他失望。而現(xiàn)在,困擾已久的矛盾因他這句話煙消云散。任何人也沒有用,唯有他,唯有聽到他親口說出這句話,才可以讓自己安心地前往忘川。
[伯約,你還是不愿意面對于我嗎?]
[伯約不敢面對丞相。伯約是怕嚇著丞相。]
那日成都一役,慘烈異!,F(xiàn)在的自己可謂是面目全非吧。不愿讓他看見這樣的自己。因為知道,如果他看見自己現(xiàn)在的樣子,一定會非常的痛心。不愿讓他痛心。早在那次心服口服地屈膝于他面前之時,就在心中暗暗地立下了誓言:這一生將不離他左右,殫精竭力協(xié)助他,保護他,絕對不讓他痛苦,希望看見他欣慰的笑顏。而這個誓言,自己最終還是沒有做到。但是至少這一次,這一次絕對不要讓他再為自己傷心!
孔明并未堅持。他只說:
[既然如此。]
姜維覺得一陣輕風從身側(cè)拂過,就看見孔明已經(jīng)立于自己前面約十步之處,背朝自己,說:[伯約,你就隨著我,過忘川去罷。]
姜維驚訝于自己雙眼所見,一時間竟然不能言語,呆呆的站立在原地。
前面的身影并非記憶中熟見的綸巾道服打扮,而是一襲素色長衣披身,未曾及冠,三千青絲只用一支桑木簪粗略綰起,當真更加是出塵脫俗,宛若神仙之姿。
似乎是感覺到了姜維的訝異,孔明在前一邊緩步前行一邊解釋說:
[伯約你尚未過忘川,是生魂,故所顯的是死時的姿態(tài)。而生魂一過忘川……所顯的便是這一世極盛之姿。]說到這里,孔明的聲音里似乎帶上了一點點笑意,一點點期待。
[請恕冒昧。那丞相你……]
[遇先主之前,耕讀于南陽,草堂高臥之時。]孔明淡淡地回道。
姜維默然不語。
前面就是三途河,又名“忘川”。只見孔明素色衣玦飄飛,眨眼間就至浩浩煙波對面。姜維正欲隨從,不料孔明竟然突然轉(zhuǎn)身過來,一雙清俊無比的鳳眼直截了當?shù)乜粗=S本欲避開身形,對視間卻已是措手不及。然后,孔明靜靜的開口說話,那句話說得平靜而淡然。
孔明說:
[伯約,成都一役,我是從頭到尾都在看著的。]
/伯約不敢面朝丞相。伯約怕會嚇著丞相……/
后主投降鄧艾,敕令姜維降,姜維乃佯降于鐘會,密謀煽動鐘會反魏,圖中原欲以重扶漢室,最終事敗,姜維被亂箭射倒。魏兵爭欲報仇,群擁而上剖其尸身。維妻子皆伏誅。
/伯約,成都一役,我是從頭到尾都在看著的。/
不,不僅僅是成都一役。自星墜五丈原時起,這三十余年,我無時無刻不在看著?粗愕拿恳淮斡嬛\,看著你每一場用兵,看著你獨自苦苦的戰(zhàn)斗,看著你夜深之時獨自一人的悲哀。我從頭到尾都在看著的。
縱然語氣淡然,其下卻是怎樣的痛得肝膽俱裂,說話人和聽話人皆是自知。
姜維側(cè)過臉去,疾步走進忘川之上層層水霧中。片刻之后,當他再次出現(xiàn),在忘川彼岸,孔明面前的時候,這位平生之中冷觀海動山移的男子,罕見地微微動了容。
站在面前的是身著翠色戰(zhàn)袍的少年將軍,年輕的眼睛里才華與勇氣交相輝映,意氣激揚。
[沒錯,就是這樣一雙眼睛……]孔明喃喃自語,雙手在寬大的袍袖中輕微地顫抖了。就是這副模樣,當年在天水關(guān)初見他時。
[當年在天水關(guān)遇見伯約,亮如獲至寶。終于有人可得我平生所學,亮這一生無憾也。]那一貫清冷的聲音已經(jīng)無法保持平靜了:[……然則,現(xiàn)在看來,那種想法,或許反而是累了伯約也未為可知。]
這樣說著的孔明轉(zhuǎn)過身去,不再看姜維,只注視著忘川的浩浩煙波,就似在生前一樣,沉入自身的思緒。良久,孔明并未回頭,只又開口說道:[累你遠離故土親朋;累你四方征戰(zhàn)勞苦;累你上不能奉母膝前,下不能相伴妻子;累你一腔忠良反遭誹謗;累你以一人之力獨撐漢室之業(yè);累你……戰(zhàn)死沙場,尸骨……不存……]
這時孔明的聲音已經(jīng)平復,姜維卻從中聽到了一絲異樣,他不及多想,抓住那人單薄的雙肩,將他扳過來面對自己,看見了令他不敢相信的一幕:他看見兩行清亮的眼淚自孔明雙頰流下。
姜維只覺得自己痛若剜骨,就想緊緊擁住那人,不愿看見他的哭泣。最終卻又還是生生忍住,屈一膝跪于孔明面前:[若丞相后悔在天水收留了維,那就是維之過錯。是維有負于丞相,才使丞相有此感嘆!]
孔明對姜維伸出手去扶他起來:[亮已經(jīng)說過,蜀漢亡,不是伯約之過。非但亮是這樣認為,若先主,子龍,云長,翼德,眾人在此也皆會這樣認為。而且,已經(jīng)足夠了,自伯約你二十七歲時起隨我身側(cè),為蜀漢殫精竭力三十又七載,已經(jīng)足夠了。不要再苛責自己了。]
[既如此,丞相又為何在此……在這忘川之畔三十余載……]
[因亮有心愿未了。]
[想看見漢室興,魏晉亡嗎?]
[亮候于此地……不是待事,而是待人……]
[待……人??]
[那些人……曾經(jīng)在亮身邊出現(xiàn)過的音容笑貌,他們一個一個來,又一個一個走……]
[亮來此最先遇見的便是公瑾……公瑾見我之后,便冷笑離去。后又見士元,先主,子龍……再以后,仲達,亮的長兄子瑜,幼弟均,還有月英,瞻,尚……他們來了又走了……亮在此候著每一個人又送走每一個人。]
[他們……他們走后去到哪里了呢?]
[輪回。逝去則已矣,再次開始新的人生……這樣不是也很好么?而你……伯約,你是我要等的最后一個人。亮也該離開這忘川之畔了……]
[丞相將往何處去?]
[……輪回。]
輪回……
亮身陷于這一世已經(jīng)太久了。
[先主對亮有知遇之恩,三顧之德。無以為報。是故亮殫竭畢生之才助先主匡復漢室以報之。然而……]
南陽草廬之下那幾畝薄地,現(xiàn)在怕已是荒蕪了罷……
這句話孔明并未說出口。自己少年出世之時,曾囑咐幼弟諸葛均躬耕于南陽,待得自己功成之日,還欲歸隱。又何曾料到“出師未捷身先死,星落秋風五丈原”。
忘川之所謂為忘川,也為著恩仇笑相泯,今事今生休。
亮,以這一世謝先主足矣。
之后……之后就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立于一側(cè)的姜維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孔明,這位這一世他最敬重,最珍惜,義無反顧地拿出自己的一生來誓死追隨的男子?酌鞯倪@一生無悔卻未必快樂,那么姜維又如何呢?
[生魂一過忘川……所顯的便是這一世極盛之姿。]
極盛之姿啊,那也可以說所顯的是一個人在這一世最大的心愿,最大的滿足,最美好的時期罷。
孔明淡淡回答著“遇先主之前,耕讀于南陽,草堂高臥之時”的話。
而在姜維身上,所顯的卻是天水關(guān)初見孔明之時。
這個,就是最大的差別罷。
輪回……
……
……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弊釉唬骸霸娙,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弊釉唬骸暗乐哉R之以刑……呃,齊之以刑……齊之以刑……]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笨啦!笨啦!年紀比我大,卻是連我都極不上……]
一名十歲左右的男孩子正在先生的書房里獨自背著《論語》,卡殼之處卻被一個清脆的童音清楚順溜的接了下去,然后還被毫不留情的一頓奚落。不服氣地抬頭,卻看見一個年僅五歲的孩童,自門邊伸出頭來,清秀的小臉,烏溜溜的眼睛機靈慧黠:[是你嗎?我爹爹經(jīng)常夸贊的人……敢與我比比嗎?]
胸口處似有什么東西一劃而過,舒展微蹙的眉尖,對那孩子露出微笑:[好!]
。辏
插入書簽
姜伯約在后主降魏之后,還不放棄,甚至寫秘信給后主“臣定使日月幽而復明,社稷危而轉(zhuǎn)安”。詐降鐘會,殺鄧艾,再圖中原,無疑是姜維最后的計策了,可惜的是此計最后敗露,姜維在亂兵中被殺,甚至死后尸身被敵人剖開,連尸骨也無存。至今為止,姜維冢也只是衣冠冢而已。伯約妻子子女在其死時也全部被殺,姜維可謂不留骨,不留后。
如此慘烈血腥的死法,在三國時代也是罕見。讀到這一段,真真是大悲不止啊~~
于是當時就覺得,若孔明泉下有知,看見姜維遭此慘禍,怕也是要為他大哭的。
現(xiàn)在想想,孔明天水收伏姜維,對于姜維的一生,更像是禍大過于福。
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八個字,姜維卻可謂完全繼承了孔明的風格。蜀國已經(jīng)至此,難為姜伯約自始至終未生半點反心。
最后說點傳說:
據(jù)說現(xiàn)在浙江有村莊,多年來隱于市,房屋街道按八卦圖狀分布,內(nèi)居諸葛亮后人,外居姜維后人。雖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但是讀來仍是讓人感慨不已……
而這個傳說也就是我這么寫這篇文章結(jié)尾的原因了。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