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一章完
【椽子】
在繁華的帝都附近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山,山上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尼姑庵。每日,到尼姑庵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上至年近花甲的老人,下至情竇初開的少女;從誥命夫人、大家閨秀,到小家閨秀總之,尼姑庵從未缺過香火。
但這座尼姑庵最聞名的莫過于它的規(guī)定:落發(fā)皈依之人,只須入庵,終生不得再踏入紅塵半步。即使規(guī)定如此嚴苛,仍有不少女子執(zhí)意入庵。
真心與否,后悔與否,這就難以知曉了。
【第一章】
小尼姑是庵里的尼姑在庵門前撿到的孤女。數(shù)年光陰彈指而過,這一年,小尼姑已經在庵里呆了十年了。
小尼姑是個很聽話的孩子,正如規(guī)定的那樣,她從未離開尼姑庵。
或者說,自她懂事起,她的世界便是這方尼姑庵。尼姑庵是她的全部,她一直是知道的。
朝鐘暮鼓,清茶淡飯的日子過久了,她覺得這種生活真的很不錯,她想,這大概是佛祖給予她這個孤女的補償吧。
因此,她也從不能理解那些在一意入庵卻在落發(fā)皈依后嫌這嫌那,天天怨聲載道的師妹們----------是的,師妹,畢竟她是一出生就入庵了,論年齡也許只能做她們的女兒甚至孫女,但論起輩份,她們還是不得不叫她一聲“師姐”。
小尼姑邊想著,邊打掃起后院,與平常一樣。
“說起來,總是能見到些哭哭啼啼的小姐呢!
在庵里,倒是經常見到許多為情所困的女子找庵主哭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哎,人世苦短,何必為了一個情字鬧到這地步,當真癡兒。”庵主總是帶著種憐憫的眼光看著她們,嘆息地說。
她在一旁聽著那些如出一轍的才子佳人卻未得圓滿的故事,感到甚是疑惑。
情?那是如何傷人的事物?為何庵主要這樣安慰她們?
但她并不是一個好奇的人,不懂的事情就讓她不懂下去吧。她本能地覺得,這并不是她應該知道的東西。
總之,庵主的話有時能起作用,但有時候會出現(xiàn)怎么開解都點不通的女子,她們中的一部分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小尼姑的師妹。
“也有小姐自盡了啊。”
諸多思緒一閃而過,終究歸于沉寂。小尼姑還是在那里掃著地,心想著,今日的佛經還沒抄完呢。
【第二章】
庵里的人一天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摘抄佛經。
小尼姑熟悉地擺好筆墨紙硯,開始投入每日與佛經的交流。
沙沙、沙沙,四下只有筆疾書的聲音。
心無旁騖者并不少,但也有一些尼姑總是忍受不了這種寂靜。
細細的啜泣聲不期然地在角落響起。
庵里總會出現(xiàn)新入的尼姑耐不住清律,意圖還俗的現(xiàn)象。
“規(guī)定就是規(guī)定啊,何況,當初可是她們自己執(zhí)意詭異佛門的呢!
小尼姑早已習慣了,絲毫沒有為之動容。
沙沙、沙沙--------
小尼姑停住了動作。
今天剛好抄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咦?”
抄了不知多少次這句話,聽了不知道多少次這句話。
她突然想去了解這句話了。
小尼姑找到庵主,開門見山地問:“庵主,為什么你總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呀,‘情’真的是這么可怕的事物嗎?”
庵主顯然有些為難。
“等你經歷了你就知曉了。不過”庵主為難地看了看乖巧的小尼姑,“我想,最懂這句話的人該是你吧。畢竟”
她再沒有說下去,不知何時,她的神色變得有些陰沉,不知是想起了什么。
小尼姑恍然想起以前庵里的師姐們所說的關于庵主過往的只言片語。
“說起來,庵里的人大多都受過情傷,嗯,雖然我不知道情傷是什么,但我想一定、一定很痛吧!
她想起在庵里這十年間看到的種種,一張張木然的、瘦削的臉,并不是因為生活條件的問題,更是因為那些讓她們哭泣、讓她們走向絕望以至皈依佛門的過往。
無數(shù)個黑夜中那些按捺不住的啜泣聲忽然涌到了她耳畔,讓她不禁皺起了眉。
她突然失去了探求下去的興趣。也可以說,她恐懼探求下去,怕自己也變成那樣的行尸走肉。
“我只想在佛前度過終生。”
小尼姑毅然做下這個決定。
然后,她就真的再沒有踏進紅塵半步,而是成為了尼姑庵規(guī)定的最忠實的遵從者。
【終章】
佛從不給予他的信徒以延緩衰老的饋贈。當年的小尼姑,也早已成為老尼姑。
尼姑庵還是那樣香火旺盛。歲月的變遷,總有某種東西傳承下來了。
“那就是所謂的‘情’吧!
老尼姑早已成為庵主,為遠道而來的拜訪者解答疑惑。
她雖然從未踏入紅塵,卻也從來往的拜訪者口中知曉了‘情’字。
她依然不曉得那是什么。但她想——————
“果然,還是不知道為好,一旦知道了,就會落入‘情’的陷阱中。”
正是什么都不知曉,才能若無其事地說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呀。
面對啜泣的來訪者,她用一副憐憫的表情,說著和當年的庵主類似的話。
拜訪者似懂非懂地離開了。
今日的拜訪已到尾聲,等最后一個拜訪者離開尼姑庵,老尼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翻開今日要抄的佛經。
赫然是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夜已深,庵里似乎又傳來細微的啜泣聲。
就像一個詭異的詛咒。庵里的人逃脫不了,庵外的人,也逃脫不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