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說到生命的智慧,人生的智慧,是一個太大的命題。人生的智慧千種萬種,依據(jù)人不同的價值觀而定。人這一生有太多的誘惑,愛情,友情,親情,金錢,健康,安樂……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眾口難調(diào),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
而我認(rèn)為,為人最重要一點即能安樂——心態(tài)好了,那么自然一切都好了,而能保持好的心態(tài),就是一個大智慧。
一曰寬容。
“十七世紀(jì)的一個法國貴族寫了五百多條格言,其中有一則云,寬仁在世間當(dāng)作一種美德,大抵蓋出于我慢,或是懶,或是怕,也或由于此三者!蔽覅s不大能認(rèn)同,說是我慢或者是懶,倒還可以接受,若說寬容的原因是由于怕,那也不叫寬容了。下級對上級因為懼怕而不敢多言,只能算是無奈的忍讓吧!寬容,應(yīng)該是不帶有勉強的,出自內(nèi)心深處的極深修養(yǎng)。
紳士碰了紳士,定會引起一場糾紛,沒有寬容,而紳士碰了車夫,卻會由于不屑與之計較而“寬容”。的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總是比較容易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起糾紛,對于比自己差的人往往不屑,比自己高位的人就往往不敢,所以對這兩種人基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寬容難道只能用在這兩種人身上嗎?更何況,這兩種情況嚴(yán)格來說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寬容。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劣根性在作祟。人們不論在何種場合似乎總想表現(xiàn)出自己的高人一等,而定要在有沖突之時跟人一爭高下,覺得在公共場合贏了對方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而讓步就令人十分不齒。而對于車夫之流,本來紳士的地位已經(jīng)比他高一等了,就沒有爭的必要了。或許,“寬容”多出于此吧?殊不知,若是同等地位的人有了沖突,真正能讓步的那一方,才是真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紳士,也才是真正的高人一等。
“宋富鄭公弼少時,人有罵者。或告知曰,罵汝。公曰,恐罵他人。又曰,呼君名姓,豈罵他人耶。公曰,恐同姓名者。罵者聞之大慚。”他不屑計較。
鄭公弼的做法令我頗為贊賞。尤其是“恐罵他人”、“恐同姓名者”更是精彩。不僅不動聲色,還能心平氣和地置之度外。難怪罵者聞之大慚了!那么,假設(shè)罵者是一個地位和鄭公弼差不多的人,鄭公弼這么做就不僅是顯示了他寬闊的心胸,更是真正的高人一等,極其深厚的自我修養(yǎng)讓他可以在對方的叫罵中泰然自若,坦然相對。而這么做,比狠狠地回罵更有殺傷力,能讓罵者心服口服,自己大獲全勝。此乃寬容最高境界乎?凡人終難如此!
總之,寬容是顯示自己境界的一個渠道,為人處事的寬容,不僅能為自己開拓出一片大天地,更能讓自己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紳士和紳士之間,車夫和賣菜者之間,地位平等的人之間更是應(yīng)該如此。凡說到寬容,必說韓信所受的胯下之辱,這不僅說明了寬容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說明了只有懂得寬容和隱忍的人才能夠有成大事業(yè)的可能,而貪求一時勝利的人,不能說全是小人,但總歸是做不出什么大業(yè)績的目光短淺之輩。這樣的人,不與之爭也罷,爭了自己還得生氣,多不值得!寬容了這樣的人,正是君子有氣度的體現(xiàn)。
如此說來,寬容倒不止是一種美德了,它還是衡量人的品德的一把尺子,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和提高自身修養(yǎng),真正能對冒犯自己的人做到寬容,這才算是達到了一種境界吧。而寬容別人的同時,又何嘗不是放過自己。
二曰平常心。
何謂圓滿人生?對人生價值的不同理解決定了這個問題的不同答案。圓滿人生并非只以金錢來衡量,有智者云:事業(yè)無須驚天動地,有成就行;愛情無須死去活來,溫馨就行;朋友無須如膠似漆,知心就行;金錢無須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須長命百歲,健康就行。對人生沒有過高的要求,也就不會有過高的奢望,那么知足者常樂,這樣的人生豈不完美?何必非要給自己太大太多的壓力,讓自己背著沉重的包袱行走,一天比一天不快樂,那樣活著又有什么意思呢?
可說來容易,平常心豈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現(xiàn)代都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逼得人們喘不過氣來,人們往往這山望著那山高,痛苦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比較產(chǎn)生的。做孩子的時候,比成績;青年的時候,比容貌;中年的時候,比家庭,比孩子,比金錢,比生活質(zhì)量;老年的時候,比兒女的成就,比閑適。如此多的比較,又如何能不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太過浮躁的心態(tài),讓人們無法享受生活應(yīng)有的美好。記得小時候的一個老師說過,人要和自己比,只要現(xiàn)在的自己比以前的自己要好,那就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了,如果自己始終在進步,那么還有什么必要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而使自己的人生郁郁寡歡呢?
人們?nèi)狈ζ匠P,往往是因為缺乏順其自然的勇氣,即看不開。每個人幾十年的一生,長一點的也就一百出頭的一生,對浩淼的宇宙來說,也只不過彈指一揮間,每一個人都渺小得像天地間的一粒塵埃。當(dāng)塵埃落定,一切也就完結(jié)了。人們的視線往往被局限在一個很狹窄的范圍內(nèi),終其一生苦苦追求著這個狹窄范圍內(nèi)的所謂“完美”。從來沒有知足的時候。托爾斯泰到晚年仍然沉溺于無休止的自我批判之中,雖然名滿天下,卻終日騷動不安,以至于在82歲高齡還要離家出走,最后客死車站。
何謂知足?并非滿足現(xiàn)狀,不求進取,而是要懂得肯定自己,感恩生活,和命里無時莫強求的坦然;蛟S有人要說我太迷信,竟然會信命。其實這并非迷信?鬃釉唬迨烀。人只有到了五十歲才能看透,才能不強求,才能有平常心,順其自然。
平常心,就是要有一個超出自己生活范圍的寬廣的視野,能看到別人不能看到的,能看懂別人不能看懂的,才能有真正的平常心。愛情是一個亙古的命題,平常心在此能得到最好的說明。魚玄機云: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為了爭奪男人,魚玄機不惜打死了自己養(yǎng)大的女孩子綠翹,綠翹搶了魚玄機的男人,說:“他不愛你了,因為你老了。”魚幼薇用情至深才會不惜為了無關(guān)緊要的男人而打死了有母女般深情的綠翹,這究竟是女人深愛的悲劇,還是愛情本身的丑惡。莫說人生中有那樣多的無奈,就是在滾滾紅塵中,都有那一個死死牽絆住我們的人。這個人,也許會成為我們生命的全部意義。痛苦的時候,我們都想過逃離,但愛情本身,就是一場注定難逃的劫難。誰若能夠自由地在愛情里來去,誰就不是真的在愛。而一旦真的愛了,平常心就自然被拋到了九霄云外,我們心甘情愿為最愛的人做任何事,也心甘情愿付出任何代價去爭取和最愛的人相依相隨。前幾年被說濫了的一句話——如果愛,請深愛。那么深愛之后呢?無外乎得到與得不到。得到了也就圓滿了,那如果得不到呢?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卻是從古至今所有癡情人始終不變的選擇。
等待,是一件又有望又無望的事,何況如同蔣韻《隱秘盛開》一書中的女主角潘紅霞,是用盡一生去等待。擦肩而過如果是此生注定的結(jié)局,我們還會不會選擇當(dāng)初遇見。還是,寧肯接受這無力改變的結(jié)局,也要跪求上蒼給我們遇見的機會,給我們等待的機會。然后,以飛蛾撲火的姿態(tài),絕望地緊緊擁抱這注定無望的愛。這樣的人,都是以神的姿態(tài)在愛。蕭紅說過,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個悲慘結(jié)局,而在于知道了結(jié)局卻無法改變。我想,如果沒有更好的結(jié)局,這樣的人,是不想要也不需要改變的,用青春作籌碼,只想讓自己沒有遺憾。這份愛里,必定有讓他們哪怕用生命去交換也不愿舍棄的溫暖,欲罷不能。我們應(yīng)該對這樣充滿無私愛愿的人充滿敬意。人生沒有那么多的值與不值,也不必討論他們的人生價值,既然他們視愛情為生命的全部,我們,默默地祝福他們吧,不要為了達到平常心而逼他們放下。放下對他們來說,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選擇。人世間有那么多的無奈和錯過,并不是所有的有情人都可以終成眷屬。當(dāng)我們孤單地愛著,在看見萬家燈火而沒有一盞是屬于自己和愛的人的時候,那就不是沈從文筆下“薄薄的凄涼”,而是會有刻骨銘心的疼痛的。這樣的人生,或許有些凄苦,如若等待的人覺得值,也就值了。更何況放不下的人的人生哲學(xué)就是——等不一定能有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不等卻一定不能有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
沉醉在愛情中的人,是不可能甘心順其自然的,選擇等待就是一種不甘心。如果能夠在愛情上“該放手時就放手”,那可就算是達到了平常心的最高境界了,人可以很容易地割舍很多東西,金錢、地位、權(quán)勢在割舍的時候未必會有太大的心痛,但情感,卻是難以不動聲色地丟掉的,我們做不到說不愛了就不愛了,并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冷血,而是割舍一段不愿割舍的感情,勢必傷筋動骨,人們不愿意選擇傷害自己。
人生不應(yīng)無欲無求,也不應(yīng)過分強求。柳如是勸錢謙益和她一起自殺殉國,錢“謝不能”,柳“奮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既然這個男人不能與自己一樣有這樣的情操,那么放棄也罷。那是因為她雖為一個風(fēng)塵女子,卻有超出自身的更寬廣的視線,不局限于自己的小愛情,而有常人無有的胸懷。人生太短,何必苦苦相逼,讓誰都無法喘息。放過別人,未嘗不是放過自己。碧落黃泉,紫陌紅塵,放下與放不下,皆是一念間。我等凡夫俗子,能做到一半的平常心就不錯了,唯有真正灑脫真正看破塵緣的人,或許才能完全地擁有平常心。
本文中,我把寬容和平常心當(dāng)成心態(tài)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來說,其實這兩方面是有相似之處的,能做到真正的平常心,寬容也就不在話下了。但是人生的境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達到的,人之所以辛苦,是因為人放不下,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想要得到,太多的不甘。容易遺忘的人,容易快樂,這話不是沒有道理。聽起來就像人生大道理,其實不然,這只是人性最為平常的一面罷了。
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大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許我們只有尋尋覓覓終其一生,才能真正悟出其中之道。包括所有的夢想和追求,也包括愛情。
心態(tài)輕松,人也會年輕,這在我看來,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人們總覺得,老人和孩子似的,得哄。其實老人之所以像孩子,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幾十年風(fēng)雨追求的人生,原本看不開的都看開了,原本放不下的都放下了,他們的心態(tài)因此年輕了。都說生命的智慧集中在老人身上,常和老人交流,會得到智慧。就算不是什么大智慧,也能給自己的人生一些啟示。
人的一生究竟怎樣活才算不枉活,我已說過,要依據(jù)人不同的價值觀,而給出不同的答案。人各有各的活法,那么,只要自己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可以說是此生無憾了。有人勢必活得庸俗,有人勢必活得高雅,有人勢必活得疲憊,有人勢必活得輕松,不管怎樣,只要自己覺得好,就是最好。生命的智慧何來標(biāo)準(zhǔn)答案,每個人就是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答案。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