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讀了不少仙俠作品,卻獨愛十四的琉璃美人,情愛糾葛間激蕩著狂風暴雨般的仇怨,神也好、人也好,終是逃不脫情欲的溝壑。
一沙一界·一塵一劫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地府,魂魄歸依之所,在十四筆下的地府,也有想不到的美麗,遍地血紅的曼珠沙華,與綠色的陰火相輝相映,碧火紅花,分外妖嬈。
當她款款走來,披著一身的煙塵與戾氣,因為內心的空白而迫不及待的在忘川尋找著自己的記憶,這樣的璇璣讓人心痛……
只言片語,我已明白,璇璣必不是普通之輩,遙望天際,只覺寒意陣陣。她偏執(zhí)又固執(zhí)、聰明又堅定,本偏偏幾世都在受人操控,受盡人間苦痛,非但無法超脫,反而煞氣漸重。她說:“人生了心就是要想的,生了眼是為了看,生了口是為了說,生了耳是為了聽。如果這些都放棄了,我究竟該看什么呢?”無法放下、無法忘卻,璇璣到底還是執(zhí)著于此。
于是,這一世她成了人!
這一世,她終于能夠活得隨性且痛快,因為“懶”和“木”,所以有些不討人喜歡,但這正是她獨特的人性魅力,所謂的“懶”和“木”,不過是淡漠罷了,對世俗名聲、功利的漠視,比起同齡人還多了些“遇變不驚,目下無塵”的穩(wěn)與靜,然而這樣的璇璣也是空洞的、蒼白的,少了人的大多數情緒,永遠像個旁觀者,多寂寞啊……
當我以為她也許沒有心事之時,對六師兄的朦朧愛戀已經讓她嘗到黯然、悲傷的滋味了。書中在描寫他們四人在河邊抓魚的那一段時,璇璣的心事再次讓我心痛,“接住,小丫頭,師兄給你抓的魚!敝贿@一句戲言,便能讓她暗自欣喜、雀躍不已,那樣的小心翼翼,怎么能不心疼呢?少年的情感總是青澀與惆悵的,但終會走向成熟。
司鳳說她像個怕孤單地孩子,拉著所有人陪著她,這樣她才能安心。的確,曾經的戰(zhàn)神非常孤單,渴望有人陪伴的心情追隨著一起輪回轉世,一直未能改變。璇璣不懂感情,卻也最懂感情,她愛得無所畏懼、恨也同樣暢快淋漓,當她真正懂得了自己的心后,便立即知道哪些該放棄、哪些就算是死也不能松手,這種不顧一切的執(zhí)著與勇氣實在令人羨慕。
很羨慕她,羨慕她的心思簡單、羨慕她的隨性怡然、羨慕她的目下無塵……人生如果能做到如此,便真是此生無憾了!
文章的后面,揭露了璇璣身份,但帶來的卻是如同毀滅一般的沉重打擊,她的身份……竟是修羅……修羅也沒什么,只是那真相殘酷得要命。每每讀到此處,胸口就仿佛被狠狠刺了一刀般的疼痛,蜿蜒婉轉痛意絲絲入骨,替計都恨、替計都悔、替計都怒……百般滋味無從細數,恨不得親自去了,免他(她)受此傷害。越是清楚真相就越是覺得天上神仙個個虛偽無比,雖然結果仿佛是皆大歡喜,但其實處處透著算計和壓迫,難道計都的恨、璇璣的幾世輪回痛苦只換來如此低微的代價嗎?無奈何……幸好璇璣很滿足、幸好她還有司鳳……
說起禹司鳳,不得不承認,他在我的心目中,堪稱最完美的男人,不光人長得英俊不凡,而且性格堅韌、沉穩(wěn)、有責任感、本領高強、對愛忠誠又執(zhí)著,如果實在要挑出一個不足之處,那大概就是他不是人類吧(在我看來,人類反倒是最不完美的存在)。但那又何妨?只要璇璣愛他,是人、是妖根本不是問題。
和鐘敏言相比,他似乎具備太多的優(yōu)點,但人物并不單薄,刻意,作者把他塑造得有血有肉。他的一呼一吸都滲透著優(yōu)雅與冷冽,對待敵人、對待愛人、對待親人……他沉著、包容、隱忍并愛護著……他希望所有他愛著的、在意的、需要的人都能被他保護在羽翼之下;在十三歲的司鳳遇到十一歲的璇璣,無可避免也決不回避的心動了,未來那么遙遠,他卻已經把自己交給了璇璣;當璇璣羞澀的告訴他,她喜歡他多過別人時,他的心神蕩漾,既驚喜又痛苦,情感也一發(fā)不可收拾,簡直像是入了魔。但他一直很清醒的,甚至過于清醒,久久被痛苦折磨著。他明白璇璣的感情不是愛、明白自己可能是空歡喜,他沒有信心,并且也不肯相信璇璣。很矛盾卻真實、生動,鮮血淋漓。
司鳳是金翅鳥,身份暴露之時,璇璣的一時退卻,讓他絕望了。當他決絕而走,那樣沉重的絕望與悲痛緊緊纏繞著兩個人,原來放棄痛竟是如此撕心裂肺,很難過、很難過……我也差點絕望了,璇璣什么時候才能明白。
然而幸好、幸好璇璣真的明白了,他于她的真正意義;又也幸好璇璣沒有放棄……
玲瓏與鐘敏言這一對,可謂多災多難且好事多磨,只是有點遺憾,我并不十分喜歡這兩個人。玲瓏常常讓我想起金庸筆下的郭芙,雖然這兩人并不能相提并論,她最讓我感動之處,便是她對璇璣的愛純凈潔白。書中描寫,玲瓏與璇璣相隔四年再次相見,由陌生到恢復如初,之中的思想轉變,著實覺得可親、可愛,兩少女單純情感格外令人歡喜。鐘敏言也是可愛的,但卻太過單純、魯莽甚至有些迂腐,從他對璇璣的感情便可見一斑。因為我不欣常這種性格的男人,對他的看法未免偏頗,便不多說了。
白帝與元朗情形有些相似,卻又不同,他們都是在對情感產生質疑后,便淪為滿足自己私欲的借口,不能不說,這其實是對情感極度不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只不過白帝以天界大義為由,而元朗卻是個人利已的極端。大多人可能會認為元朗太過狡詐,令人厭惡,白帝雖然可恥卻令人惋惜,但我個人認為元朗固然可恨卻更可憐,而白帝的行為反而不能容忍,簡直罪無可恕,之后的一切因果也是皆由他而起。
還有很多很多內心的感情想要表達,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不覺中已經寫了這么多,非常佩服并且崇拜十四,為何她的筆下能描繪出如此生動鮮活的人物呢,每一篇文章都能讓人忍不住浮想聯(lián)翩,只能說大神果然是大神。希望十四能多產多銷,這也是身為讀者的最大愿望了。
雖然還沒有結局,但不管了,先發(fā)了再說。。。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