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ㄔu論有劇透,閱讀須謹慎。)
這是一個設(shè)計精巧的故事,是那種罕有的令你讀完全文立刻就有一種想要返回開頭復習一遍的妙文,至少是需要復習前半部分,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之前那些看起來或平淡、或迷糊的細節(jié)中暗藏著多少微妙的玄機。
重讀過后,啞然而笑。謎底昭然若揭,你不是沒看到,你只是沒想到。
這是一個需要回味,也值得回味的好故事。
春少行文一向不驚不燥,徐徐鋪展,文中的每一處起承轉(zhuǎn)合——無論是情節(jié)線還是人物的感情線都務(wù)求處理得飽滿細致,貼切自然,細細讀來,使人不僅走入故事,更加走入人物的內(nèi)心。這種對待文字的沉著和耐心對于很多網(wǎng)絡(luò)寫手來說是不容易的。
網(wǎng)絡(luò)文學常被視為快餐文學,也許是因為,相對于紙媒而言,在網(wǎng)上讀文和寫文的人都比較浮躁,讀者急于知道情節(jié)進展,于是不停催促,好看就再看一章,不好看就立刻用鼠標投票,棄之而去。作者急于把讀者留住,于是每一章都要有萌點,都要有懸念,懸呢又不能懸太久,其中尺寸可要拿捏得好才行,否則未等謎底揭開人就跑光了,笑。如此你急我也急,使得很多網(wǎng)文寫出來貌似章章都挺熱鬧,可是讀完也就讀完了,沒有沉淀。
三聯(lián)有個叫苗煒的家伙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一個寫作者太急于表達自己,太急于獲得別人的笑、掌聲或者其他反應(yīng),那他就不可能沉下心來去寫一個更長的、更復雜的、更豐富的東西。
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幸春少是個沉著的人(其實我想用淡定這個詞來著,后來又覺得這詞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用得濫到有點雷了,呵呵),才不辜負這樣好的構(gòu)思,成就了這樣好的故事。
在這樣一個故事里,我看到了復雜和豐富,那是人的內(nèi)心,它們因為真實而令人感動。
世紛的內(nèi)心是分裂的,她是一頭裝在沙丁魚罐頭里的鯨魚,她有一個很好的沙丁魚包裝,幾乎可以騙過所有人,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騙自己?她努力了八年,幾近成功,但卻是虛假的成功,她在英國的八年生活在真空里,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過往,在這種狀態(tài)下,她以為自己能夠成為世紜,可直到脫離真空她才明白,她只是變成了一個既不是世紜也不是世紛的人,因此而傷害了愛她們的所有人。
應(yīng)該說,這種救贖是愚蠢的,也是殘忍的,與其說它是救贖,不如說是懲罰?墒呛牵拖窈w不過滄海,又有誰忍心去責怪?
祖耘的內(nèi)心是絕望的。所以我尤其欽佩他的勇氣,是那種寧可讓絕望重來一次也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的勇氣,真的要很愛很愛才會如此勇敢吧,勇敢到?jīng)Q絕。
文中有兩處令我落淚,其中之一就是祖耘在情人節(jié)晚上指認世紛時說的那一大段話。
最讓人痛悔的是什么?是得不到?還是已失去?
都不。
最讓人痛悔的,是來不及。
那些你原本以為隨時都可以說,隨時都可以做,隨時有大把時間可以慢慢來的事,突然之間,成為來不及,all time變成no time。再也來不及。
所以祖耘說,你所認為的失去之后經(jīng)歷的小小的痛苦變得虛無縹緲起來,你甚至希望自己只是覺得痛苦!瓍s遠非如此。
另一處落淚,是在子默得知真相后,讓世紛最后一次假扮世紜時所說的一番話。
仍然還是來不及。
這是一部飽滿的作品,文中所刻畫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無不令人感動。
讀罷全文,不禁沉思。我在想:
為什么世紛可以做出那樣驚人的決定,埋藏自己,去為另一個人而活?
為什么祖耘可以在不可能的情況下仍然認出世紛?又為什么非要冒著被再次傷害的危險,固執(zhí)地從不可能中去尋找可能?
又為什么袁媽媽從不揭穿女兒,反而配合她去演她想演的戲?
又為什么無論是世紜的朋友還是世紛的朋友都愿意最終選擇原諒?
終于,我想到一個答案,用它解答所有。
There’s something only love can do.
。☉腥艘恢,很少寫評,遇到好文更是不敢落筆,生怕評得不好配不上人家的好文,這次實在是覺得如此佳作下面長評一欄竟空空如也,是不能容忍的。提筆成篇,算不上評,讀后感罷了,春少見笑。)
插入書簽
突然發(fā)現(xiàn)專欄下多出一篇文,嚇一跳,定睛一看,原來是給《四月與五月》寫的長評。想來是晉江的新功能吧,登陸后發(fā)過的長評會自動歸到專欄下。也好,算作推薦,有喜歡的同學也去看看吧。
http://jxsdmrmf.cn/onebook.php?novelid=31065
四月與五月 by 春十三少
(ps:書評標題是首歌的名字,蠻好聽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