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林黛玉和薛寶釵,大觀園中最為出彩的兩位美人,一個弱質(zhì)纖纖、心竅玲瓏,一個優(yōu)雅大方、善體人意。同是如花美眷、同是青春年華。一個是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一個是生的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同為十二釵之首,同得一評“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尤記初觸紅樓,不由感嘆大觀園中人才輩出,眾多女子,一個個不僅美麗、聰明,而且是各有各的思想、感情、意志、“行止見識”不凡、有著各自的獨立人格散發(fā)著各自的獨特光芒。
而在這百花爭妍的“女兒國”里,有嫵媚豐美的薛寶釵,有風(fēng)流嬌憨的史湘云,有文才精華的賈探春,有冷清高潔的妙玉,有美貌不亞于其姐的薛寶琴等,然而在大觀園中,也有這么一個人,你感到她敦厚老實,令人可親,而經(jīng)過多次接觸,你又覺得她心地難測,令人生畏;你感到她性情孤僻,令人生畏,而經(jīng)過多次接觸,同樣又使你感到心胸坦蕩,令人可親。她,就是林黛玉。她有藐姑仙子的仙和潔,她有洛水神女的傷,她有湘娥的淚,她有謝道韞的敏捷,她有李清照的尖新和俊,她有陶淵明的逸,她有杜麗娘的自憐,她有馮小青的幽怨,她有葉小鸞的幼而慧、嬌而夭,她更有自身幼而喪母,復(fù)喪父的薄命……她和賈寶玉構(gòu)成了《紅樓夢》中與眾不同的兩個人物形象,她們都是古今未有之人,她們的所作所為在世俗人眼里是格格不入的。就這不是“正經(jīng)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個“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人,在賈府很不得人緣。心胸爽朗的史湘云就曾當(dāng)著寶玉的面,說她是一個“小性兒,行動愛惱人”的人。與林黛玉毫無干系的趙姨娘在背后也發(fā)過牢騷:“要是那林丫頭,她把我們娘兒正眼也不瞧……”。丫環(huán)小紅和墜兒在滴翠亭說悄悄話,中了寶釵的“金蟬脫殼”計,誤認(rèn)為是林黛玉聽見了,當(dāng)時就很緊張,小紅說:“那林姑娘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xì)……”,因而對她都懷有不滿。林黛玉甚至在賈母面前也逐漸失去了歡心,最后正如她自己在《葬花吟》、《秋窗風(fēng)雨夕》等詩詞中所說的,陷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苦難境地。
心中不由的思索:林黛玉為什么會陷入這種苦難境地呢?明明一開始是老太太的心肝兒,明明是一個“心較比干多一竅”的林黛玉,卻為何到最后淪落到只有一個傻大姐才敢對她說實話。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在林黛玉的豐富性格中,較為突出也最為世人所公認(rèn)的就是那所謂的“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不饒人、諸事好挑剔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在其 “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歡的性格背后,隱藏的正是她那顆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執(zhí)著地維護(hù)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維護(hù)人的尊嚴(yán),不能容忍對人格和自尊心的絲毫褻瀆,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黛玉之所以會如此多疑和敏感是由于她的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籬下的處境。在“林黛玉拋父進(jìn)京都”時,她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正反映了她那種強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曾“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而自己如今的處境是寄人籬下,不是“正經(jīng)主子”,因而顯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眾人面前受損?梢哉f,林黛玉就是帶著這樣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來到賈府的,明白了這點,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林黛玉那些被人們視之為“小性兒”的事情,都是和她的這顆強烈的自尊心密切相關(guān)的。它就象一根繃得緊緊的弦,安裝在異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無意,只要稍一觸動,就會強烈地顫動起來。
張愛玲曾說過一句話:因為經(jīng)過,所以懂得。黛玉自幼母死,后又父亡,寄居外祖母家,雖是身處熱鬧之地,心卻悲涼無限。熱鬧是他們的,與己無關(guān)。身世飄零之感,“居無定所”的漂泊之感,命運前途的危機之感不時地襲上她的心頭,她能不悲哀么?她能不胡思亂想么?身世是被注定了的無以改變,未來是無定的茫遠(yuǎn),其如此的性格也是命運的使然。
而愛情的破滅,是黛玉死的直接原因。林黛玉的身世是孤苦飄零的,寄居榮國府的生活,“風(fēng)刀霜劍”般的封建重壓,使這種孤苦飄零的色彩更加濃重。整個賈府,除了寶玉和紫鵑,沒有一個是真正對她好的,就連賈母對她的“疼”也是看在其母親賈敏的份上,是可憐,可憐她的孤女身份,其他的則是由著賈母的面子、好惡,胡亂地應(yīng)付。如黛玉將死之際,“紫鵑天天三四趟去告訴賈母,鴛鴦猜度賈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庇纱耍梢娨话。在這種情況下,林黛玉更加珍惜和賈寶玉的愛情。王昆侖在《紅樓夢人物論》中寫道,“沒有戀愛生活,就沒有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戀愛之外,人生還有其它更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也看不到戀愛之外存在著一個客觀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著咀嚼著這里邊的一切,從這里面釀造出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緒、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語言與優(yōu)美的詩歌,以后,就在這里面消滅了她自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林黛玉為愛情而生,又為愛情而死,她似乎除了愛情之外,就不知道世間還有其它任何的哀樂。是的,這顯然有點戀愛至上主義?墒牵谀莻墨黑如漆的歷史長夜里,一個少女除了從自身引出愛情的火光來照亮她的人生之外,她能夠更多地想到和做到什么呢?愛情,是她在生活激流里所碰到的一根浮木,她不能不用全部的力量抓住它,并且一旦抓住之后,就怎么也不能松開手來了。她因愛喜,因愛悲,當(dāng)她竊聽了紫鵑、雪雁關(guān)于寶玉定親的話,“自今以后,把身子一天一天的糟蹋起來了”,“被也不蓋,衣也不添”,“不要人來看望,也不肯吃藥,只要速死”。真是“哀莫大于心死”。后來又聽說寶玉的親事是議而未成的,“又兼侍書說是鳳姐說的,老太太的主意,親上作親,又是園中住著的,非自己而誰?因此一想,陰極陽生,心神頓覺清爽許多”,病竟也奇跡般地好了,活脫脫一個“情癡”、“情種”!
林黛玉把愛情看成是生命之所系,這種愛是卓絕的,但也只能走向毀滅。寶釵難道就不愛寶玉嗎?不是的。但寶釵并沒有因?qū)氂竦某黾叶黾一蛘咔笏,她仍能安安靜靜地做她的“寶二奶奶”,這不是堅強與不堅強的問題,而是黛玉與寶釵的愛情觀、生活觀不同而所得的不同的命運。
黛玉的愛情觀,注定了她悲劇的一生。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如其所愿,黛玉死了,帶著前情遺恨走了,離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世界,結(jié)束了“漂泊”、流離的生活,去了一個永恒的所在。那里沒有身體的病痛,沒有精神的苦痛。她的死亡,是掙扎,是反抗,更是解脫,從此給痛苦劃上了句號。這是無奈的結(jié)局,卻也是必然的結(jié)束。沒有了情,沒有了淚,何來的生命?
林黛玉的絕唱成就了《紅樓夢》的絕響。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