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此情可待成追憶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風(fēng)會錯過季節(jié),雨會錯過沙漠,愛情也會錯過,花開是春,花落是春,留下的只有無邊無涯的感傷。
記住李商隱的這兩句詩,是因為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陳家洛與霍青桐一見鐘情,然而陳卻誤以為女扮男裝的李女(記不清名字了)是霍的情人,等到誤會冰消雪釋時,陳已移情于
香香公主,于是陳留給霍這句詩,意思是,既然當(dāng)初我們不幸因誤會而錯過了,那就讓這段情塵封于記憶中吧?墒呛髞碓趧e的版本看到這句唐詩,卻是自問自答:“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
時已惘然!弊⒔庖彩遣煌,說:這段情豈是我回憶起來才抱恨呢?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悵惘無限了。
李商隱究竟要表達(dá)的是什么,已不可知了,這首《錦瑟》,取前兩字為題,其實也是無題,被公認(rèn)為是李的代表作,也是最為眾說紛紜的一首詩。有人說是悼亡詩,也有人說是詠物詩,也
有人說自述遭遇,紅塵卻寧愿認(rèn)為,它是情詩,如其他的無題詩一樣,李商隱把自己的半生緣一世情化為最隱晦的意境,用一種最隱晦的字句來隱藏,任憑慣看秋月春風(fēng)的后世人記起或是遺忘
。
這應(yīng)該是他們感情的第一階段罷:“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是
夜星光閃閃,清風(fēng)徐來,酒宴之上,燈紅酒暖、觥籌交錯,情人相逢但不能言,只有默默相對,心有靈犀,以目傳情。相聚苦短,公務(wù)所羈,詩人必須要離開了,宦海浮沉,卻愛上一個自己不
能愛的人,愛情也只能如蓬草隨風(fēng)飄渺。這首詩雖然也有時空交、錯的悵惘、身世飄零的感慨,但兩情相悅的甜蜜絲絲縷縷纏繞心上,讀來如飲甘露。
或是被人察覺,或是世事弄人,他們的感情到了第二階段:“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痹娙私枳约旱膼廴酥,抒發(fā)了相思之情,相見雖難但還有相見之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石破天驚的誓言淡淡地說出,海外的仙山又如何能阻隔,況有神鳥傳信,死生契闊,與子成約。
但是第三階段還是來了:“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yuǎn)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請注意最后一句的感嘆號,標(biāo)點符號當(dāng)然是現(xiàn)代人加的,紅塵讀過李商隱的七十余首詩,問號出現(xiàn)過幾十次,但感嘆號唯獨此一處,這說明在紅塵之前已有無數(shù)的心感覺到了李商隱的絕望。因為此前還是蓬山此去無多路”,現(xiàn)在卻已是“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相見無期,淚雨空流,此身雖在,心老蓬山!
于是只活了45歲的李商隱,在已過不惑之年的時候,寫下了前邊那首《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蔽迨烀,華美的古瑟為什么也是五十弦呢?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逝水流年,繁華過后成一夢,這段情為什么只能成為記憶?只是因為當(dāng)時我沒有勇氣去爭取她啊!
四首無題成絕響,情海浮沉盡是傷,臨去殷勤囑后人,莫待追憶才惆悵!
注:寫這篇文章是受了“來是空言去絕蹤“那首詩注解的提示,注解說:通過對“蓬山此去無多路”和“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的比較,說明詩人的灰心絕望,然后就象寫琵
琶女楚楚的自述一樣,我感覺詩里應(yīng)該有個愛情故事。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