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對武俠的一點看法與個人點評
為俠而武還是為打而武?這可能是個大問題。
有問題是要求索答案的,可我不知道向誰來求,似乎人命真如螻蟻一樣,隨隨便便可以死去,但螻蟻尚且偷生,作者是如何可以修成正果,做到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的?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書里的人死得越來越多了,堆起一座座尸山,漫天的血紅,分不清是天空的霞還是飛濺的鮮血。
十歲的我也許不懂得生命最本源的東西,只是覺得一種心慌的恐懼,然而十五歲呢?那時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武俠書,盜版的、偽版的、冒名的,也許金古溫梁等前者還有一襲角落,而更多的是從未聽說過的新新人類,信手拈來,與封面沉郁的顏色一樣血流成河,讓人喘不過氣來,直似生吞了十幾只從臭水溝里撈上來已爛了三年冒了泡的臭咸魚一樣,又像被人扔五指山下壓了十幾遭一樣。
我也不能說不可以死人,畢竟自古以來以武犯禁的不在少數,更何況這是武俠小說,翻閱前也有了足夠的準備會看見流血,只是越長大之后卻更被震撼得目瞪口呆,心跳過緩,懣紙在朦朧中盡化作了一個殺字。
殺殺殺殺殺殺殺殺殺!
很久以前就想問這個可能會讓人無聊的問題了,那時尚天真的以為還會有有那些眼光有見識的人在的,我以為出版社的編輯大人們出了這本書,再怎樣也會有它的諸多可取之地,只是我一個小女孩無法懂得,到了現在這個不停被人追問有沒有交男朋友的年紀,我才算明白了一點,原來出版社的那些大人們也是要吃飯的,吃飯要錢,當然也就要以錢為出發(fā)點了。
可能是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太大了,所以書中的暴力景象可以稍稍令人發(fā)泄出內心中的郁悶和不快吧!所以這些書會被人買得多些,銷量也好些,因滿紙打斗,血流成河,最終卻沒有看見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說溫瑞安啟殺人武俠之先河,溫書中死人特別快,但他的書也賣得很好,可是請各位看官和在為暴力血腥而努力不懈的寫手們,不要把自己和溫瑞安先生之間畫上一個等同號行嗎?溫瑞安的書里也許是真的死了很多人,但你們有他那種刀叢尋詩的情懷嗎?
溫書中死人是有明明白白理由的,不管是枉死的還是屈死的,由前至后,他會向讀者分解明白,可是我這個小女子新近看過的一些網絡里點擊很高的武俠書(姑且稱之為武俠類)中卻沒有那種確確實實的理由來說明那個人或是那些人甚至那一村子那一鎮(zhèn)的人應當死的理由。
曾忙里偷閑的看了一本《刀劍江湖》,據說在起點網有很高的人氣,仇天出場,殺了隱柳莊上下總共一百一十人,不過是為了十壇酒,難道你不可以去買?買不到可以偷。≈劣谶B老弱婦孺全都殺得一個不留嗎?好吧,后來作者有說了另外一個理由,因為隱柳莊的主人收集了你的資料,但那又如何?你不是武功高絕嗎?還怕別人知道你的底細?可以,畢竟仇天雖是主角,但背景是個殺人如屠狗的殺手,那么銀龍堡呢?那只是你們那些個主角的一場游戲而已,死的人多逾數千,這些人就算是真作過惡,恐怕也不如你們這幾個主角手中沾染血腥之萬一吧!
溫書中的主角也殺人,但那是持了一種公正公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態(tài),四大名捕極少殺人,只一心救人(包括敵人),蕭秋水如是,方振眉如是,方歌吟如是,納蘭更是終身未殺一人,還有沈虎禪,王小石,李布衣等很多都如是,能不殺人,絕不動手傷人性命,也許唐斬是個例外,他本是殺手,但他雖絕情而有義,雖殺了人,殺的無不是禍國殃民的大惡人。
溫書中的主角不以他人言論而妄斷生死是非,一定會親身查證,得以確實,才會公道公平公正的懲治,更多是給了機會改正,所以溫書中的出賣和反咬一口受傷的也很多,這是人性的丑陋和無奈,可能也是我在讀溫先生小說時總覺得一種揮之不去的淡淡哀傷和憂愁的原因吧!
還有就是氣質、氣勢、氣魄等方面讓人不敢茍同,看到流行武俠里為了表現一個人的冷感,不惜趕跑周圍十里的人和畜生,因為他冷,所以到了哪里別人都要躲避,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試想這樣一個大“俠”是別人吃飯吃到一半喝水喝了半口不得不立刻遠離他,那么他也確實難以讓人喜歡吧!
四大名捕之首無情公子也是冷冷的,但他不會因為自己的冷而影響到別人的心情和生活,他的冷是卓然天成的氣質,帶點兒憂悒的傷,冷出一種憐惜,冷出一種清靜如水的清凈和優(yōu)美高雅來。
為了酷,動手屠殺數十性命,滿身盡血面不改色,恐怕不是酷,是真的成了一具殺人的屠宰機,真正的冷血無情了,因為他是主角,所以殺人是必須的、應該的、正當合法的,而旁的人只要是主角看不順眼的,那么就一定是該死的,動則殺人無度,我縱是把我所有的智慧全部開動,也想不出那一個俠字在何處飄零,也許作者要說,我行文中所構造的是大氣,呵!好一個大氣啊,以無辜生命作為鋪墊來完成你的大氣磅礴,請容小女子為武俠落淚吧!
金庸先生的行文大氣吧,但他殺了多少人?用小孩子的計數方法拿手指頭就可以數清楚了,哪怕是恢弘的天龍八部,浩大的神雕之襄陽大戰(zhàn),所著重的也不是如何以快準的速度技巧去殺死別人,而是那一種感人至深的俠義情懷,當然我并不是說楊過抓一個小兵替郭靖擋箭是正確的,我也討厭那種英雄主義,但至少要比時下流行的所謂武俠書里的胡亂殺人要強出許多。
鐵手溫厚仁義,自有一派云停岳峙的宗主氣勢,但他從不曾有過蠻橫霸道的時候,反觀流行武俠里的宗主人物,多半為了增加自身氣勢而作出些令人不恥的事情,要么陰狠奸詐,要么持強凌弱,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不但沒有氣勢,連氣節(jié)也失去了,哪似討人喜歡的鐵二爺?全都淪為了末流小丑。
燕狂徒怎一個狂字了得!但他天生就有氣吞山河的氣魄,不管如何也不會認為他小家子氣,而如今滿大街流行的氣魄不過是幾個粗俗無文的市井下九流湊在一起做了幾件偷雞摸狗的事然后踢爛別人酒館門板喝得胡天黑地,破口說幾個“他媽的”,沒得到氣魄,反而是破了氣,也寒了尚對俠有望者的人。
神化主角,沒上過學還知天文地理,沒練過武就宇內無敵,我還想怎樣犯法都不負責任呢!他們捧出來的俠莫不若說是化身自己,幼稚可笑的幻想,簡簡單單的事情被他們復雜復雜再復雜,然后向世人標榜:看我武功高強,看我智慧超凡,看我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成為了傲視眾生的神!武功是練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縱使你把一千張牛皮都吹破了也還是牛皮一張,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哪一個俠不是由平民走出來的?神化,必會寂滅。
責任,擔當,作為一個行走江湖的俠,怎么可以沒有自己的原則?金古溫梁幾位大師在前,他們所寫的俠無不是敢作敢為,就算是古龍先生的浪子也是極為負責任的,可不像現在流行武俠中的浪子,因為是浪子,所以隨處挑逗女孩子,然后棄之,是不是現在社會扭曲到俠客全成了陳世美第二了(當然也可說是那女子太單純太容易上當),在溫書中,無論是李沉舟,還是蕭秋水,或四大名捕的江湖,時代變了,執(zhí)著仍堅定,護國護民,維持正義,俠是無邊暗夜里的一星微光,金庸的仁俠,古龍的浪俠,梁羽生的劍俠,溫瑞安的詩俠,就算仍有令人無法想象的黑暗,至少還能令我讀到執(zhí)著的俠氣。
不知是由何時,也許是網絡游戲風行時,也許是當年《蠱惑仔》走紅的時候,殺人如同家常便飯,所以武功成為一種追求,然而當一個人在體驗追求的快樂時,如果忘記了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那可能是種悲哀吧!
也許他們會說我書中的人物不是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的,只不過是不拘小節(jié),豪邁過人,不需要找那些借口了,真的,那樣只會讓我這等小女子更為反感,沒有了俠義,你再厲害也難以讓人喜歡。
但我至今依然沒有明白,究竟是因俠而武還是因打而武,若是,那么我嚕哩嚕嗦寫了半天就只是說明了一個問題,既然武俠沒有了俠的影子,只乖剩下打殺,那么不如改俠而書打變名為武打小說吧,嗚呼哀哉!
幸而溫瑞安還在堅持,而新一代中的時未寒、小椴這些人還抱著俠情努力。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