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陌上花開,醉了紅塵,迷了風(fēng)月,夢里花落,苦了伊人,瘦了紅顏。
最開始聽到《枕草子》這個書名覺得這個書名奇怪極了,后來才知曉其由來,雖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不過對照書的內(nèi)容來看,倒是更信《枕草子》是清少納言的隨筆手記之類的東西。最開始接觸《枕草子》這本書應(yīng)該是我不知在哪個網(wǎng)頁上看到了《枕草子》的那描寫四時的片段,從此便不可自拔。當(dāng)時我看的是周作人翻譯的譯筆,只是覺得清少納言筆下及周作人譯筆下的《枕草子》是如此的美麗而又如此有意思,對,就是有意思。它就像是位溫柔、從容、內(nèi)斂而又知性的藍(lán)色的女子,我從未如此比擬過一本書,這是我讀完開篇所寫的四時之美后,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至于為什么形容它為知性的女子,說實(shí)話,我也不是特別清楚,只不過是在細(xì)細(xì)讀完四時之美后,腦子里便覺得它像一位知性而又不失自在的藍(lán)色女子,它總會在你煩躁之時緩緩而來,帶給你一絲絲靜謐,手指隨手一指,對你娓娓私語道“這個很有意思”,就像山澗的泉水,叮咚叮咚,使你從煩躁中得以解脫;至于為什么用藍(lán)色來形容它,大概是因?yàn)樵谧x完四時之美后有一種不染纖塵的清麗油然而生,觸動了心弦,卻又很是迷人。以至于我在讀了開篇之后便把這一形象與清少納言的形象劃上了等號,現(xiàn)在只是覺得自己當(dāng)時太過唐突。卻又覺得有些許意思。這本書并沒有講如何去更好地生活,而是將尋常生活中的美好一點(diǎn)一滴地描繪出來,那些描繪并不深奧也不繁瑣,你一讀便知它在描寫什么,可是在你讀完之后卻又想把它琢磨透徹,想把之間有意思的東西琢磨出來。這大概就是《枕草子》的特別之處吧!
“春天黎明很美,逐漸發(fā)白的山頭,天色微明。紫紅的彩云變得纖細(xì),長拖拖地橫臥蒼空。
夏季夜色迷人,皓月當(dāng)空時自不待言,即使黑夜,還有群螢亂飛,銀光閃爍,就連夜雨,也頗有情趣。
秋光最是薄暮,夕陽發(fā)出燦爛的光芒,當(dāng)落日貼近山巔之時,恰是烏鴉歸巢之刻,不禁為之動情。何況雁陣點(diǎn)點(diǎn),越飛越小,很有意思,太陽下山了,更有風(fēng)聲與蟲韻……
冬景盡在清晨,大雪紛飛的日子不必說,每當(dāng)嚴(yán)霜鋪地,格外的白,即使不曾落霜,但嚴(yán)寒難耐,也要匆忙籠起炭火,人們捧起火盆,穿過走廊那情景與季節(jié)倒也和諧。一到白晝,陽氣逐漸上升,地爐與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化為灰燼”這便是清少納言筆下的四時。春天最好是黎明,夏季里最美是在午夜,秋天薄暮最是讓人心怡,冬季的清晨則最有意思。這當(dāng)然是一種極好的體會,就像飲茶水,你只有慢慢地品,細(xì)細(xì)的嘗,才能品出其中的心境。不然,茶水不過是解渴的東西,何來好壞優(yōu)劣之分。四時亦是如此,只有細(xì)細(xì)琢磨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意思的美麗。
《枕草子》還描寫了些許清少納言的戀愛史,比如:秘會愛人,“那時的夏天特別有趣。非常短的夜間,真是一下子就亮了,連一睡也沒有睡。無論什么地方,白日里都開著門窗,就是睡著也很風(fēng)涼地看得見四面。話也還是有想說的,彼此說著話兒,正這么坐著,只聽見前面有烏鴉高聲叫著飛了過去,覺得自己還是清清楚楚地給看了去了,這很有意思!敝挥X得《枕草子》很有意思,篇篇寫有都有意思。那些舍利瓶有意思,藤花有意思,石竹花也有意思等等,就好像那位藍(lán)色美人在你耳邊低語引導(dǎo)“這是很有意思的”。自己細(xì)細(xì)琢磨后,那些東西還真是有意思的。翻閱千百書籍后,便會覺得真的有這么一本書,這本書只有一些人能讀,天若白,便席于樹蔭下,矮桌上有半壺茶水,其邊上還有著一杯帶著氳氤的清茶,細(xì)翻一紙半章,不覺莞爾;天若暗去,則在燈下翻閱,也能解漫漫長夜的靜寂。乏了,倦了,便睡去,管它世事困擾,俗世紛雜。正如清少納言所說的“若是我,必拿去作枕頭”靠榻而讀,枕書而眠,睜眼閉眼間,別無他物,有的只是天色熹微,彩云橫臥;有的只是群螢亂飛,銀光閃爍;有的只是秋風(fēng)和暢,大雁南飛;有的只是大雪紛飛,白的清麗。諸如此類,很有意思……這便是《枕草子》了。
直到時光流逝,極樂的時節(jié)倏忽而過,剩下的便只有抑或極悲,周作人也曾說過“這短短不到十年的期間,乃是清少納言一生最幸福的時節(jié)……”清少納言出宮后又曾一嫁,而在對方去世后,清少納言也落發(fā)為尼,不知所蹤。就好像,好像心目中那位身穿狩衣活著鮮明的女子突然間變成了一位憔悴的老尼姑。月夜十分,一位老尼姑蹣跚而來,近了才發(fā)現(xiàn)滿面紅闌,細(xì)聽才知她低語“懷念直衣時候”不禁為之唏噓。每每讀到這里都會感嘆,難道如此佳人才女皆老年多舛嗎?年少時“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而到了晚年則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李清照如此,年少才華橫溢,最終入庵為道姑卻還是不得善終的魚幼薇如此,就連清少納言也是如此嗎?年少風(fēng)光,晚景凄涼。敢問,剩下一人守著記憶,記憶卻不死去,又作何感?這便是我極其不愿告訴你們的,我的“舊美人”最沒意思的晚景…
合上書本,輕閉雙眼,那些舍利瓶,石竹花及日式小苑便應(yīng)聲而來,而它則會像舊美人般緩步向你走來,覆著記憶感,又夾雜著那些真實(shí),然后又毫無留念的離去。
在我看來,沒有哪本書像它這般如此的像一個人,就像一位舊美人,而我則是在不知覺的時候已沉淪。
輕吟半花闕,細(xì)撫良琴弦,且看華裾璀璨,不知幾筆琰染。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