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全文
中國自古有句老話曰: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時代風起云涌,世事滄海桑田。為知己者死的士已經沒有了,但為了悅己者容的女子卻越來越多?梢該Q膚、整容、豐胸、美臀,無所不用其極。更有甚者,寒窗十余載,讀書破萬卷的女研究生,也難逃一個情字,揮一揮手,跳下萬丈高樓,瀟灑地走了,欠下的卻是白發(fā)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和國家付出的培訓資財。
有位名人曾說: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從自尊上,我不愿意茍同。但實際情況卻讓人不得不承認,女人,大多數(shù)女人,從身體到心理都是弱者。
翻翻報刊雜志,那些讀不勝讀的情感故事,大多散發(fā)著女人的哀怨,無論主人公怎樣變換,情節(jié)都類似,付出得不到回報。也就是陳世美、秦湘蓮故事的現(xiàn)代版。而諸多妙齡少女、風華正茂的少婦,對于感情的認識仍停留在女為悅己者容的層次。為了嫁得金龜婿,不惜血本打扮一張靚麗無暇的臉。而對方只要有錢,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
如今,大多數(shù)女性的擇偶標準是:能力要比自己強,學歷要比自己高,其它諸如家庭背景的考慮等,總之,要比自己強的。這是女性天生的弱勢心理在作怪。所謂夫貴妻榮。傳統(tǒng)價值觀根深蒂固的影響,也導致許多大齡女青年在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下,草草結束自己的單身生活,步入婚姻的殿堂。而不管自己是否合適過婚姻生活,或是否真正找到了如意的伴侶,只是因為年齡。這樣草率的結合,婚后的不滿和不幸,是可想而知的。但一般的思維定勢是:女人總得嫁人,有了婚姻,就有了保障。然而,另一面是,夫貴,妻得時時刻刻緊張丈夫有外遇;夫不貴,日子過得清冷寡味。無論貧富之家,想用婚姻來保障自己的妻子,就像個爬藤植物,寄生在丈夫這棵樹上,丈夫這棵樹粗大,妻子這根藤就能爬得更高,長得更結實,但大樹總有一天要撐破這根藤,到藍天下自由、暢快地呼吸;丈夫這棵樹細小,妻子這根藤就爬不高,只能長得黃黃弱弱,樹掙脫不了藤,只能一塊茍延殘喘地活著。這樣的婚姻家庭,還有何幸?裳?
女人,雖然身體嬌弱,但人格一定要是獨立健全的。要是一棵樹,而不做一根藤。這樣,你就不會日夜緊張丈夫的心有沒有變;你就不會心神不定地打電話、發(fā)短信去查丈夫的崗;你就不會一遍遍盤問晚歸的丈夫的行蹤細到分秒;你就不會介意丈夫身邊那年輕的女同事。
年輕的女人是一朵花,越鮮越好;自信的女人是一本書,越厚越有魅力;成熟的女人更像一杯酒,越陳越有味道。美麗、青春是某些女人最大的資本,可以藉此入富室、嫁豪門。但青春、美麗也是貶值最快的資本。一旦人老珠黃,憑此成就的婚姻,破滅的可能就極大。即使不破滅,但丈夫在外面包二奶、養(yǎng)小蜜,漫漫長夜,只有自己空守臥房,那份心酸寂寞,又不足為外人道也。這杯苦酒,只能自斟自飲。
女性不想成為弱者,不是說就要成為女強人、女學者,這跟能力和學歷沒有任何關系。女性不想成為弱者,首先要自信、自強、自尊、自愛,有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無論處于何種地位,是第一夫人還是貧賤之妻;無論干何種工作,是企業(yè)高級白領還是大馬路上的清潔工;無論學歷高低,是小學沒讀完的村姑,還是學士碩士畢業(yè)的知識分子,沒有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都只能是弱者。所不同的是,后者是被包裝過的弱者。
曾經邂逅一位出版界的大姐,帶著一個十三歲的女兒,但一直沒結婚。稱女兒的爸爸一直是自己的男朋友。這位大姐為人豪爽灑脫,快人快語,但對工作要求一絲不茍。對于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總要做到好了,更好。這不是說她比別人聰明,比別人受過更多的教育,只是她個性中有一種很堅強的執(zhí)著,不容忍自己成為弱者。成為出版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此前付出的汗水和艱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對女兒的教育,從小就要求她自立自強。雖然沒有婚姻的保障,但她因愛情幸福的臉上,看不到生活的滄桑。
女人,你的名字本來不叫弱者,不要自己背負起這個稱號。挺起胸來,陽光才會燦爛,生活才會是另一片晴朗的天。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