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的才能。電影里的大反派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例如向父親證明。
領(lǐng)導(dǎo)經(jīng)常認為員工與他有不同意見是種冒犯,因為他覺得他有他固定的水平,你有你固定的水平,挑戰(zhàn)他,就是大逆不道,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威。所以,才有那么多辦公室斗爭。然后易挫敗,講排場。
成長型思維的人是不會講究排場的,他會認為一切才剛剛開始,世界上有那么多東西需要去探索,為什么要用那些個排場去彰顯自己的身份?
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基本能力能夠用努力來培養(yǎng),見《刻意練習(xí)》。這類人不怕丟臉,小時候?qū)W中文不怕說錯,后來學(xué)英文怕丟臉,總是在掩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成長型思維的人有大局觀,會向前看。例如,今天出門被警察貼條,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認為今天水逆,我根本就不適合與人溝通,這些東西都不適合我,我干脆換工作算了。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說我以后停車要注意。為什么開會的時候領(lǐng)導(dǎo)會否定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得不夠清楚,我能不能找個機會再跟領(lǐng)導(dǎo)表達一下?
君子和小人,是我們體內(nèi)的兩種狀態(tài)。不斷修煉,就是要增加體內(nèi)君子的成分。
固定型思維的人容易怪別人,他會覺得今天我打不好球是怪拍子,怪裁判,怪觀眾太吵。老虎伍茲的方法是訓(xùn)練時讓他爸爸大喊一聲,提高抗干擾能力。
固定型思維的人要么是自視甚高,認為在這方面沒有人能夠超越他。要么就是說我完全不行,我根本沒機會,我已經(jīng)放棄。所以是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的。
孔子說中庸之道,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找到中庸的位置,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機會做得更好。
猶太人教育孩子說課堂里有不同意見得趕快說出來,因為說得不對的話,老師會糾正你。
成長型思維的人腦波亮的時候是在分析正確答案的時候,而固定型思維腦波亮的時候是宣布對與錯的時候。
喬丹贏了比賽還去練,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今天有幾個球我投得不太好,我得去練一下。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努力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他相信天分。什么樣的人更容易受人尊敬呢?就是我有天分。因為對于天分的夸獎,才能顯得你跟別人不一樣。他從來不學(xué)習(xí),但是他成績很好,總有一些別人家的孩子。有可能他在家默默地努力,但是他更喜歡得到的是不努力的感覺。這種人人生有隱患,他的目標(biāo)就是讓我不怎么努力就能干得好的工作。
不要為了面子,不要為了當(dāng)下的感受,然后向別人假裝好像我很隨意。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我今天沒有成功,沒有錄取我。而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認為我是一個失敗者。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去琢磨,會去想,做錯了一遍題以后,會去歸納總結(jié)思考。
固定型思維的人能不努力,就盡量不努力。
輕松,不努力,代表虛榮。
只要這件事情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那么其他人就能做到。
所謂球商,就是看了無數(shù)場比賽。
電影《卡特教練》:我們今天雖然輸了比賽,但是我們都成長了,突破了過去。
能夠享受勝利,也能享受失敗,在失敗和勝利中都能找到自己進步的快樂。
固定型思維是脆弱的,總想留住那個榮譽,那個地位。
關(guān)注成長而非天賦,可以建設(shè)性批評,批評不是侮辱。跟他一起商量,怎樣做,可以變得更好。
成長型思維不代表努力就行。而是需要的是幫助,怎么努力?
合理的方法是幫助孩子去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然后鼓勵他不斷地努力。
很多孩子上完腦科學(xué)的課會哭,他說我以前以為自己是個笨孩子,我?guī)缀跻呀?jīng)放棄了。但是我學(xué)完腦科學(xué),發(fā)現(xiàn)原來我也有機會。發(fā)現(xiàn)大腦的神經(jīng)元原來會成長,產(chǎn)生更多鏈接。
多參加研討會,然后放下自我。就像佛陀那樣,都無我,有什么丟臉不丟臉的呢?
像孔子那樣,行所當(dāng)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