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我所知道的督師,僅僅源于一句話的感動……
早已經(jīng)忘記了,是從哪里知道袁崇煥這個名字的,或者是電視劇,或者是歷史類的書籍,或者是名將的冤屈,只是依稀記得,使得這個名字印象深刻起來的,是兩本書,或者,一本書和一篇文——金庸的《碧血劍》和《袁崇煥評傳》。
依然記得初看《碧血劍》時的感覺,那時候我也是一只LOLI,見到那個名字的出現(xiàn)時,驚訝的是兩點,他的死,和主角是他的兒子……
之后,便聽說了,原來全書的主人公其實是他,于是,尋了《袁崇煥評傳來看》?赐旰,感慨良多,只是覺得,原來,古代命運最為悲慘的,便是武將了吧,空有報國熱血,卻沒有施展空間……
再后來,每每看到有關于他的東西,便自動忽略,選擇性遺忘,這樣,是不是可以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那凌遲的千刀萬剮,那愚昧百姓的撕咬,都是曾經(jīng)的一場夢幻,沒有發(fā)生過?
然而今年,文荒,于是在萬千文海中,看到了無大的這篇文,一讀之下,驚艷,從此迷戀,深陷不可自拔。于是,我開始強逼著自己重溫那段血淋淋的歷史,重溫那一幕末代皇朝的黑暗……
于是,所有對袁崇煥督師的感動,源于看到了那樣一句話……
“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
是寧遠大捷之前,他在寧遠城中說出的話。
我不知道,那時的他,一個南方充滿陽光桃花溫暖氣息的文人,是抱著怎么樣的心情,來到苦寒冰天雪地的遼東,又是怎么樣,仗劍騎馬而出,面對著倉皇四散的民眾,面對著曠野中苦寒奔逃的百姓,甚至,是面對著令自己放棄守城的長官,說出這樣一句氣勢恢宏的話來?
我只知道,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刻,我潸然淚下。原來,在明末遼東的冰雪里,始終有這樣一個人,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站出來,站在百姓,國家,天下之前,抵擋住滿洲萬千鐵騎的沖鋒……
我只知道,在守城的官兵四散逃開的時候,在朝廷聽聞后金兵勇而變色的時候,是這樣一個人,于萬千只知道紙上談兵,只知道堅壁清野,只知道棄城逃命的官員中,挺身而出,維護者遼東五萬百姓的安樂幸!
于是,不論是后面,他血書拜遍將士,他孤守寧遠,炮轟努爾哈赤,還是他帶領九千鐵騎連夜奔襲,解救京師的危機,于我眼中,都已經(jīng)成為了他這句話中,更為壯烈,更為值得尊敬的一幕……
然而英雄的命運卻永遠是悲劇性結(jié)局的,他力退皇太極圍城的兵馬后,換來的是什么?君主的猜忌下獄,奸臣的污蔑陷害,還有最終,愚昧百姓的萬千撕咬。
我想,是不是應該憤怒,是不是應該傷懷,是不是希望自己穿越回去,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錯的,這一切都是不應該發(fā)生的?我只想苦笑,呵呵,原來,永遠都是,真正做事的人反而要受到不公的對待,而緘口不言,討皇帝歡心的奸佞們,卻能夠仕途通順?
然而我終究不能回到歷史中,所以,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那在廣渠門保衛(wèi)戰(zhàn)中被撕裂過的血肉,一口口送進了他所保衛(wèi)過的民眾的口中……
我想我哭了,但是我知道這些已經(jīng)無法挽回,那么,我想,是不是現(xiàn)在,在一個環(huán)境開明,科技發(fā)展后的現(xiàn)在,我們也許不再迷茫,也許不再愚昧,也許,我們能夠真正的尊敬英雄?
然而我又錯了,依然有著那樣這樣別有用心的人,用著文人式的口誅筆伐,在他曾經(jīng)的歷史中吹毛求疵,不論是他的功績,還是他的戰(zhàn)略方法,原來,在無聊文人的口中,都可以變?yōu)榭梢怨舻哪繕,可以用來大加鞭撻的缺點,這一切是因為什么?是因為明末黨爭橫行,財政空虛帶來的漢人皇朝的滅亡,還是因為南人皆引頸就戮的軟弱造就了滿清王朝的存在,以至于帶給我們后世被攻破國門的痛,使得我們要將這樣的結(jié)果,嫁禍轉(zhuǎn)移到他的身上?還是僅僅因為皇帝昏聵,奸臣橫行,所以,他的那些功績,都無法得以實現(xiàn)?所以,習慣以最終成敗論英雄的人們,就會理所當然忽視掉他有過的成就?還是,金錢商業(yè)化的利益,已經(jīng)使得他們口不擇言,已經(jīng)使得他們喪心病狂?所以,他們已經(jīng)沒有可以尊敬的英雄?已經(jīng)沒有值得堅守的信仰?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的心中,卻永遠執(zhí)著于他那一句話的感動,那份一人于攻城的萬千兵馬之前,挺身而出的氣概……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