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嘆楊康
比起胡斐,我當然更喜歡胡一刀,總覺得老子比兒子更像大俠多一點,或者說是91版的程靈素太美好了,結(jié)果胡斐卻整天“二妹二妹”的叫,一點也不通情達理,最后還連累她香消玉隕,簡直是令人發(fā)指,慘絕人寰。
書上說程靈素長得不好看,我覺得是在替胡斐找借口,其實男人都不會太喜歡聰明的女人,和外貌倒是沒有多大聯(lián)系。比如《書劍》里的陳家洛想起霍青桐就有過心理獨白:“我竟是不喜歡她太強么!毕啾戎拢斎皇窍阆愎鞲屓擞斜Wo欲。
依同此理,再看看金庸筆下的其他女主角,在此類型里面的,大概有周芷若(前期)、包惜弱、穆念慈等等、愛她們的男人大都壞得要死,卻唯獨對她們死心塌地。周芷若有宋青書,包惜弱有完顏洪烈,穆念慈有楊康,可不可以說這是個怪現(xiàn)象,就像俗語里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驗證在另一方面便是“女人不弱,男人不愛!
女人要弱到什么程度男人才會愛,這個沒有研究過不予評論。事實上,我覺得愛上這三位女子的男子下場都挺慘的,有付出有回報只有楊康,他是三個當中最幸運的,下場也算是最慘的,他們都很聰明,由此可見,男人太聰明了,也不算是好事。
楊康的命運從很大的程度上來說是命運使然,當然也和個性不無關(guān)系。如果他和郭靖調(diào)換一下,說不定射雕的結(jié)局就不是這樣。楊康太聰明了,論相貌、武功、天份都不是郭靖能夠趕上的,唯獨在人品這一條上摔了跤,落得在鐵槍廟毒發(fā)身亡的下場。
這也不能全怪他,我覺得,包惜弱和丘處機還有環(huán)境都有很大的責任,除了完顏洪烈也不是好東西之外,本該從小就該講明白的身世,他們硬是瞻前顧后拖拖拉拉十八年,直到楊康長大成人,三觀已定。
楊康一直都以為自己是金國的小王爺,享受著那些他認為理所當然的榮華富貴以及完顏洪烈的愛護器重,在他看來,這些無可厚非的事是這樣稀松平常,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
有一天情況像乾坤大挪移般地突然變了,原來他根本是冒牌貨,他根本是他所不恥的漢人的兒子。這種變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吧,特別是這些以親人自居但是楊康一點也不會覺得他們是親人的接二連三地向他逼迫,逼他棄暗投明,認祖歸宗。
楊鐵心也好、郭靖也好、包惜弱也好、穆念慈也好,他們的做法通通沒有錯,他們也都是大好人,但是,站在對立面的楊康就成了壞人。
在此之前,楊康的品格也許稱不上完美,他擁有紈绔子弟都有的通病,特別是比武招親的時候調(diào)戲穆念慈那段著重體現(xiàn)出了這一點,不過總體說起來,他還遠遠算不上十惡不赦,罪大惡極。
那是什么將他逼向另一條道路?我覺得,恰恰是這些要他棄暗投明的親人。作為一個在王府里享受了十八年錦衣玉食的小王爺,突然間失去這一切,要說沒有一點舍不得,太虛假了。包惜弱能夠立刻放下完顏洪烈和楊鐵心殉情自殺,我想除了她心中對楊鐵心有愧疚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有感情基礎(chǔ),再加上包惜弱看清完顏洪烈的為人和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包楊兩人的死也可以說是必然的。
而作為楊康,一個和完顏洪烈親如父子度過十八年的人,如果突然也被這樣要求說一起自殺吧而他也愿意立刻這樣做,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嗎?
之后的故事是矛盾凝聚的地方,郭靖和丘處機等人出于仁義當然會要求楊康把完顏洪烈殺了替他父母報仇。但對楊康來說,他和完顏洪烈才有“父子”的感情基礎(chǔ),而和楊鐵心是沒有的。再者,楊康已經(jīng)一無所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完顏洪烈作為敵方能夠放過他的機率本來就不高,如果殺掉反過來還要去殺死完顏洪烈,那就等于是自尋死路。
幸好完顏洪烈考慮到“父子”之情沒有痛下殺手,這令楊康看到了希望,他覺得如果能夠繼續(xù)向完顏洪烈示好,有可能重新?lián)碛挟敵醯囊磺,在?jīng)過一番內(nèi)心掙扎后他終于這樣做了。
這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和天性也是分不開的,郭靖可以輕而易舉做出的抉擇,楊康不可以,他不可能去過那種亡命天涯的生活,也不愿意再被逼迫,回到王府有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他本來就和郭靖是敵對的,他選擇了繼續(xù)敵對。
其實楊康可以選擇遠走高飛,遁于世外,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與他的性格不符。
聰明的他選擇了自認為是最正確的道路,最后的結(jié)局令人唏噓,只能說聰明反被聰明誤,造物弄人吧。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