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西宮之北,是未央宮里最僻靜之地。這里無雜花也無閑人,幾棵垂柳終年搖曳,陪伴著那個幽雅嫻淡的女子。
張嫣如今已不計年月長短了,某天清晨從屋子里出來,不經(jīng)意間瞥見被青綠覆滿的柳樹,方才恍惚記起:又到一載上巳時。
暮春之初,修禊事也。幼時的張嫣,亦是跟著阿婆去看過祓禊禮的。
那時劉邦尚未過世,戚夫人得寵,呂雉終日不樂。張嫣乃呂雉的親外孫女,呂雉將這花骨朵兒般的小姑娘自幼當做珠寶來寵。嫣兒年幼,不懂朝堂后宮里的血雨腥風,只知疼愛自己的人心有愁傷,便想盡辦法要哄阿婆開心。
聽聞三月上巳,眾人齊聚河邊祈福踏青,熱鬧非常。張嫣便動了心思,藏進呂雉的懷中輕輕撒嬌:“阿婆,你能陪嫣兒出宮觀祓禊禮嗎?”
呂雉笑著拍打小姑娘的后背:“怎么不讓你阿母陪著去?”
“阿母如今有了弟弟,都顧不上嫣兒了。阿婆若也不疼我,我就沒有人要了!
小姑娘一顰一笑皆是鐘靈毓秀之姿,只要是她求的事,呂雉少有不應(yīng)的。這愛憐疼惜,不僅僅是因了血脈之力,更因為張嫣實在貼心。
宗室皇家,血脈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易碎的東西。
呂雉生劉盈,陪著劉邦走過了多少艱難險阻,不過因了一個半途遇到的美人,劉邦便想要廢棄劉盈這太子。
呂雉可以不計身后名的為劉邦背了殘殺功臣之罪,卻換不來他們一份體諒與理解。天下親情,呂雉至此也已看清。
人人皆畏呂雉,言其嚴苛不仁。只有張嫣會安安靜靜地在一旁陪她一個晌午,然后伸出小手撫平她的眉心,溫柔而平靜地寬慰:“阿婆笑一下,你不開心,嫣兒也會難過!
這一聲聲安撫,像灑滿湖面的月光。夜里湖水透心的涼,月色無法幫湖水升溫,卻悄悄給她蓋上了一層清潤的光。
于是,惠帝到了迎娶皇后的年紀時,呂雉第一個想起的姑娘,竟是她年方十一的小嫣兒。
壬有水德,其人龍身;丁有火德,其人鳳凰。龍鳳呈祥,配世間最尊之位,皇帝之后,即為皇后。
呂雉在世家女里挑了個遍,嫌這位容德不足夠,嫌那位家族不合宜;莸垡蚱莘蛉酥酪雅c她心生嫌隙,這兒媳要迎,一定迎一個德行既配得上皇后位、又與她親近的女子才好。
挑到最后,呂雉素手一揮,將滿墻畫像付之一炬,在懿旨上寫下:“魯元公主與宣平侯女可許皇后之尊!
此詔一下,九州驚動。
自周公旦定下《周禮》以來,千年王室變遷,未曾聽聞哪朝哪代的太后敢公然違背倫常,親自聘外孫女為兒媳。
那段時日,未央宮的門檻都要被諫臣的衣角掃平,魯元公主與惠帝的祈求響徹梁枋?墒菂物魶Q心已定,任由人來人往,高坐于堂佁然不動。
旁人的意見對呂雉來說并不重要,在她看來,此策既合自己利益,又將世上最好的禮物送給了嫣兒。魚與熊掌得兼,當為上上之選。
“舅甥不在五服之內(nèi),兩人并非同姓,親上加親有何不可?”
一句話,定下了張嫣的一生。
魯元公主日日在家中以淚洗面,妝容都不愿再繪了。家里的每個人看到張嫣,均是滿眼嘆惜。
此情此景所為何事,張嫣心知肚明。她換上明艷衣裙,佩上金銀玉飾,叮當作響地來到母親的塌邊,目光溫暖平靜:“阿母,我愿意嫁入皇宮的,您不要難過!
“這些年,阿婆對嫣兒的寵愛不是假的。她做這樣的決定,一定有她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她在一日,就會盡力保全嫣兒一日,她也一定如阿母一般希望嫣兒好。我不怪她,您也不要怪她!
魯元公主嘆女兒心思單純:“你可知道這些年太后在朝堂上狠辣的手腕?”
常年跟在呂雉身邊,張嫣自然是知曉的。她微微一笑,仰頭反問母親:“那您可知道,阿婆至今還會放下手中公務(wù),哼唱曲子哄嫣兒如夢?”
縱千萬人對呂雉有怨言,那也代替不了張嫣。張嫣見過呂雉操勞國政至午夜時眼中的血絲,見過呂雉為劉盈一句頂撞的話傷神半月,見過呂雉直面眾人責難后隱忍的淚光……因呂雉溺愛,張嫣時常留在她身邊,也見到她太多不示人的為難與哀傷。
呂雉曾教她讀《周易》,履卦九二爻辭言:“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小小的張嫣目光明晰,靜默不言,心中對感情卻自有分辨。
劉盈即位第七年,于未央宮逝世,年方二十三歲。
雖有夫妻之名,但劉盈一直恪守倫常未曾真的冒犯過張嫣,在張嫣心里,他只是一個脾性溫和的長輩。可是對呂雉而言,劉盈這一走,她失去的是兒子,是君王,更是依靠。
張嫣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的道理,惠帝之子皆年幼,局勢不會留給呂雉傷心的時間,她要把所有的精力用來對付各方勢力,穩(wěn)定朝局。
于是張嫣以孝惠皇后之名,默默操辦好所有瑣事。呂雉回過神,一切都妥當?shù)那∪缙浞帧?br>
入夜,未央宮中一片素白,更添一分寒意。月涼如水,燭火搖曳,張嫣踩著廊邊白幔的影子去向呂雉請教下葬事宜。
踏進殿門,里面竟沒有一個宮人。她悄然走到案前,呂雉正靜默地撐著桌案閉眼垂淚。那兩行清亮的紋路,若不細看,幾不可察。
張嫣正要思索安慰之辭,呂雉卻倏而抬頭,神色清明地仿若方才動情傷懷之人不是她。
她開口便是政事:“嫣兒,你是皇后,卻無嫡子,這于社稷不利。你愿意假裝有孕,認惠帝與宮人之子為子嗎?”
兒子早逝,明明她才是最難過的那個人,卻要被逼著強壓下哀痛為紊亂的朝局和喪夫的外孫女思索一個萬全之法。張嫣似幼時一般輕輕摟住呂雉的腰,又一次一口應(yīng)下:“若此事功在社稷,嫣兒便愿意!
少帝立,呂雉以太后之名臨朝稱制。她用的是雷霆手段,行的卻是清靜無為之制度。短短四年,天下宴然。
聽聞劉恭說出“長大后便要殺養(yǎng)母為生母報仇”這樣的話時,悉心照拂了他四年的張嫣不是不難過的。
誰知呂雉聽后竟比張嫣還憤怒,高聲痛斥:“劉恭今日敢說,他日就敢做。我不廢他,日后我死了,他豈不是第一個就要廢我的嫣兒?”
于是當場寫詔,廢立少帝。
張嫣站在下面看著呂雉那雙狹長而威嚴的眼,心知其中不知盛了幾多考量,但她相信里面一定有一份,是真心實意的為了她。
當年入宮之前,張嫣對母親信誓旦旦道:“只要阿婆在一日,便會護我一日!蹦菚r她說這話不過是憑著一腔意氣,哪知經(jīng)年以后,呂雉做的分毫不差。
自此以后,張嫣言行更加安靜。朝政之事全憑呂雉處置,她除了每日照料呂雉身體,唯書籍常伴身側(cè)。所思所盼,不過呂雉康健,大漢永興。
直到某一日在病榻前握住呂雉生出斑紋的蒼老手掌時,張嫣才驚覺,堅強至此的女人,也是會老的。
她叱咤朝堂十余年,至死也未曾得到眾人的寬宥。世人只知女子不可為主,卻沒有看到她為大漢打造了一個多么安穩(wěn)的局面。
張嫣嫁入漢家十二年,與其說是母儀天下,不如說就是為了陪伴呂雉這個強硬又孤獨的女人。呂雉這一生,劉邦不愛她,劉盈不親她,魯元不懂她。唯一個既是孫女又是兒媳的張嫣,從頭至尾的愛她親她懂她如奉神袛。
因為懂,故而在眾人誅呂時,她才會死死關(guān)上未央宮的殿門,使劉恒盡快平定呂氏之亂。
張嫣確信,漢祚綿延,才是呂雉最牽掛的事。即使那個人不愛她,她也愛這片江山。
呂雉死后,仿佛張嫣來這世上一遭的任務(wù)也完成了。沒有呂雉的后半生,張嫣只要了未央宮北角一個小院,和幾棵細嫩的垂柳。
每年楊柳青青時,不需旁人提醒,張嫣便會想起那個不忍拂她心意,抱著她去渭水邊觀祓禊禮的人。
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每個人都言她兇厲而不敢接近,張嫣卻敢在她不開心時,哄著她出宮同游賞樂。
咦?這個人是誰呀?
哦,她是我的阿婆啊。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