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清光緒年間,有一秀才進京趕考,途中路過一座山,山腳下有一個涼棚,專賣些茶水,供路人解渴。天氣炎熱,又十分口渴,秀才便心下決定,在此歇歇再去趕路。他叫小二兒來碗茶水,自個兒坐在涼棚對面的一棵梧桐樹下,邊喝茶邊乘涼。
秀才望著眼前這山,郁郁蔥蔥的,高不見頂,離涼棚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小路曲曲幽幽的通了上去,也看不到頭。他便隨意問道:“小兄弟,請問這是什么山?”小二兒見客官問話,忙停下手上的活計,對著秀才說:“客官,你不知道啊,這是苦竹山!毙悴疟阌X得有趣,接著問道:“我看著滿山是樹不假,怎看不到一根竹子呢?”小二道:“這個我也不清楚了! 秀才便沒有接著問下去。
喝完茶,付了錢,就準備走了,這時,秀才忽然想到,小二兒是本地人,想必對路比較熟悉,我何不問問他有沒有近路呢?他便問道:“小兄弟,這附近可有近路進京?”小二兒笑道說:“客官,近路是有的,可是現(xiàn)在天色已漸晚,怕是趕不到了!毙悴判南耄何易呗房,眼下還有半晌時間,便問:“如何走?”小二說:“呶,沿著這條小路,通進山里,大約走一兩個時辰,有一座木頭橋,走過那橋,你便沿著往山下走,就通到下橋鋪的村邊,那里有條河,客官給個錢讓船夫載你過河去,再沿官道一直走,便是城門了。
謝過小二兒后,秀才便沿著小路進山了。令他沒想到的是,山外面那么炎熱,這山里面倒是清涼的很,可能是樹多遮陽吧,當(dāng)下心生愜意,腳步也快了許多。他沿著小路走了大約一個時辰,便看到了那座木橋,心中頓時歡喜,若走得快的話,天黑之前就可以到下橋鋪了。他過了橋,找到了下山的路,可是這條路沒上山的路好走,有些地方的路痕都不怎么明顯了,而有的地方的路又岔出好幾條小路,秀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覺得自己走錯了,走到一片亂林子里之后,就找不到路了,他抬頭看天,想辨認方向,沒注意腳下,無意間腳下一陷,整個人掉了下去。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半睡半醒的恍惚間,秀才聞到了茶香的味道,秀才睜開眼,見自己躺在一個木頭屋子里,竹子撐著窗戶半開著,他起身,向窗外看,只見一青衣女子手持瓜瓢,在給那小竹子澆水,他想下床,卻發(fā)現(xiàn)腿傷了,沒辦法走路,他便沖青衣女子喊道:“姑娘,姑娘?”青衣女子見他醒來,便起身走去。秀才問道:“姑娘,請問這是哪里?”青衣女子道:“這是山上的一間木屋,你掉進了捕獵的洞子里,是路過的樵夫把你抬到這的。”青衣女子看著她的腿又道:“你的腿傷的并不嚴重,過個三五天,便可走路了。這是樵夫們送來的茶水和吃的,你餓了就吃些,我先去了!闭f罷,不等秀才開口,就離開了木屋,秀才向窗外望去,除了一片片竹林,竟看不到青衣女子的蹤影。
不過幾日,秀才的腿便可以走路了,這幾日里,他有時在清晨見到那個青衣女子,有時在夕陽快落得時候見到。但每次來,青衣女子只是給竹子澆澆水,剪剪多余的枝杈,把有些歪倒的竹子扶正,僅此而已。除了青衣女子,便只有些樵夫了,他們上來采伐那些長好了的竹子,再幫著整理整理小木屋,送些吃的喝的給秀才,便下山去了。總之這幾日里,秀才過的也是自在。
一日,秀才煮好了茶水,在屋外的小石桌上等著,大概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他見到青衣女子從竹林深處走來,這時他上前道:“姑娘辛苦了,過來喝些茶水吧。”青衣女子走來,秀才看清了她的眉目,簡直是眉清目秀,驚為天人啊。秀才道:“不知姑娘家在何處,是在附近么?”青衣女子掩袖,喝了一口茶水,說道:“我是看管這片苦竹的,這些苦竹,葉子,筍,根皆可入藥,味雖清苦,但可以明目,除煩,解毒等等,先前你腿上敷的,便是鑿碎的苦竹葉了”。青衣女子說這些的時候,并不看他,她拂拂身上的衣襟,接著說:“那些樵夫,都是爺爺生前的朋友,爺爺也不吝嗇,這些竹子都由他們伐去賣錢,那些樵夫?qū)敔斠彩菢O好的,不必多心,安心養(yǎng)傷吧!闭f完,不容秀才多問,便與秀才告辭,消失在竹林深處了。
次日,秀才準備下山,便隨砍竹的樵夫去了,走之前,并未看到那青衣女子,心下生憾。路上,便向樵夫打聽這位女子,誰知樵夫說:“我們也不大曉得那位姑娘的來歷,只知道那個老者過世后,這片竹林便是那位姑娘管理了,那個老者真是好人啊,聽說早前是個做官的,然后歸隱了,在這山上種了片竹子,由我們砍去賣錢,不過,之前并不知道還有那位姑娘,一直是老者一個人在的!毙悴判南旅靼琢似甙朔,想著這幾日,不曾見姑娘用飯,也不曾見竹林周圍還有屋子,想必這姑娘不是一般人了,有可能是報恩的小妖,也可能是神仙,最可能的便是竹子化成的人吧,她總是一身青色衣服,不曾變過。
幾日后,秀才進了京城,參加了考試,不久便知中了第七名,圣上賜宅賜院,秀才過的好不自在,可是心里還掛念著那片苦竹林和那位青衣女子,于是提筆研墨,小楷一篇《苦竹神女》,文中無不詳細的描述了他的所遇所見,提起那位青衣女子,更是寫到:這位神女唇不點而紅,眉不描而黛,面容清秀不可多言,更是一襲青衣翩翩,發(fā)絲輕綰于腦后,別一根竹簪,步履輕盈,疑為天人。這篇《苦竹神女》不久就在民間傳開,街頭巷尾更有童謠道:
苦竹山上苦竹仙,
疑似天人在人間,
晨來夕去把竹剪,
與之樵夫去當(dāng)錢。
誰知,這讓當(dāng)朝刑部尚書知道,便派人搜山,普通老百姓是不敢的,唯有這權(quán)傾天下的尚書敢做,由于秀才文章中沒有苦竹林的詳細位置,尚書抓了個樵夫帶路,守在苦竹林三天三夜也沒見到那位青衣女子,于是脾氣大發(fā),叫手下兵將砍光了苦竹林,并燒毀了木屋,而后憤然離去。秀才知道后,氣的幾近昏厥,悲嘆道:我不該啊,我不該。
秀才悲痛難耐,更是覺得對不起那位姑娘和那些樵夫,于是辭了官,到了下橋鋪,找到了當(dāng)時帶他下山的樵夫,央求一番后,樵夫帶他到了苦竹林。當(dāng)時已近黃昏,樵夫送他到后便離去了,秀才看著眼前的滿目狼籍,竹子倒得倒,斷的斷,木屋更是被燒得面目全非,不禁心下悲痛,放聲大哭,哭了許久,悔了許久,便找了個垛子,昏昏睡去了。
朦朧夢中,他又見到了那位姑娘,仍舊是一身青衣,手里拿了些苦竹苗,遞與他,說道:“你也是無心之過,不必太過自責(zé),這些苦竹苗你可種下,不久便可長成一片了,那間木屋,你可找那些樵夫與你一起修繕,切記,萬萬不可再告訴人了!倍箅x去。秀才醒來后,記得是個夢,手里卻有些苦竹苗,但不見了那位青衣姑娘。
秀才從此便在這里定居,那些苦竹苗已經(jīng)種下,他每日好生看著。過了個三五年的時間,這里又是郁郁蔥蔥的一片了,秀才學(xué)會了用苦竹桿做毛筆,也學(xué)會了做笛子,每逢黃昏夜晚,秀才便用親手做的笛子學(xué)吹曲子,或者臨窗用自制的毛筆描畫那位青衣姑娘。
這里終于又恢復(fù)了往日光景,那些樵夫又可以砍竹當(dāng)錢了,只是看管這片竹子的,已換成了秀才。那些樵夫來的時候,多會給秀才帶些吃的用的。就這樣,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過,卻始終看不見那位青衣姑娘。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秀才就不禁嘆息,懊悔,作了一支又一支的曲子,聲調(diào)哀怨悠長,希望那位姑娘能聽出他的悔意。
又是一個涼月漫天的日子,風(fēng)吹過竹林沙沙作響。一曲涼笛聲斷,秀才不禁悲道:月亮吹笛千山月,仙人何處舞輕裳。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