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啟蒙、我的祖國
樓上不時傳來一個年輕的、棱角分明的、還不能完全勝任輔導小學生作業(yè)的辣媽的咆哮:“寫呀!……你磨蹭什么呢?……5+7=?……還有語文作業(yè)呢?……小荷才露尖尖角,下一句是什么?……不是更上一層樓!
我靜靜地聽著:孩子,你段位可比姐姐高,姐姐當年因為不會寫阿拉伯數(shù)字8,被母上大人暴揍。
那個孩子,是個大眼萌,深色的眸子汪出了秋水,鬼機靈地向你拋出一個媚眼,如春花秋月般惹人憐愛?上悄荷,月朦朧人朦朧,睡眼惺忪,他的靈動亦開始隨波逐流,哄不管用,道理說不通,批評不反饋,他的大腦做著最簡單的鏡面反射,也反射著母親粗暴的教學方式,母子之間默契全無,炮火連天。
小孩子的痛苦是聽不明白、也想不明白,大人的痛苦是講不明白、也不明白小孩子的不明白。成長是雙向的,小孩子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加、知識的儲備,大人的成長是在小孩子成長的基礎上,閱歷的豐富、度量的增加,之后才能四十不惑。
啟蒙教育的詩詞歌賦有多美,小孩子根本不明白,這對他們來說,和背誦乘法口訣沒多大區(qū)別。聽不明白、想不明白,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有意識訓練,力圖將它們變成無意識的習慣,這本身就很枯燥乏味,說實話,考試這種KPI考核方式,對于“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孩子來說,吸引力并不大,之所以它能發(fā)揮作用,全靠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的“道德綁架”。課業(yè)繁重,上學期間的小孩子多焦慮;歡脫自由,寒暑假期間的小孩子多天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乘興走筆,描寫這稍縱即逝的美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以最簡單的方式,點明最高深的人生哲理。大人再學《小池》、《登鸛雀樓》,已為人父、為人母,曾經(jīng)的口訣,變成奇幻的寶盒,不斷散發(fā)出強大的精神力量,自適其適,怡然自得。
那輔導孩子作業(yè)這件事,怎么破?我覺得你是來渡劫的,渡已渡人,心態(tài)放好。
“你是中國人,不背古詩背什么?……”樓上又傳來一陣咆哮。
何以華夏?何以中國?
《國家寶藏》說:華夏是歷史也是現(xiàn)在,中國是家邦更是信仰。詩書禮樂,探索永恒真理;仁義智勇,譜寫慷慨激昂。是以華夏,是以中國,是以傳承,是以輝煌。
當然,這些“大眼萌”都聽不懂,正如他覺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下一句是“更上一層樓”。在他“我”的概念還沒搞清楚之前,談“中國”,太高深了。“我”字是甲骨文時期就有的文字,后來意義大變!墩f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說,你要把字寫得像你人一樣漂亮。一個男生說,我寫“我”字最漂亮,要不改名“張我”吧?此時,我著實為“吾兒費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的王獻之擔憂,得虧他沒有沿著這個邏輯改名“王丶”。誠然,在我的朋友圈中,確實很多人寫“我”字最漂亮。
“我”之后,是自我意識覺醒,然后是世界意識覺醒,當然,我們不需要做圖靈測試,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生命歷程。有一種叫責任的東西開始濃墨重彩地出現(xiàn),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對文明、對人類,說起來高尚,做起來平淡,責任伴隨著我們一直到生命的盡頭。
樓上安靜下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暮色變成夜色,臺燈下的“大眼萌”一定down機了,他一定還不明白,燈,亦是奢侈的,千百年的一燈如豆,到今天的華燈璀璨,文明的維度幾何式上升,讓鑿壁偷光僅存在歷史中。燈,是火種,也是文明,我們是中國人,這是一種責任,直到我們到生命的盡頭。你我亦是傳燈人,從華夏文明開始的一燈相照,然后一燈傳百燈,再后來燈燈相傳,燦若星漢。
童年,啟蒙,既精致又潦草。說它精致,是因為你學的每一件東西都是耀古爍今的經(jīng)典,現(xiàn)代周杰倫是半個娛樂圈,那么唐代李白就是半個文化圈,在李白的屠榜下,能甩納蘭容若好幾條街的名人都是人名。由于經(jīng)典的門檻太高,以至于權利的中心皇帝,幾乎不會出現(xiàn)在課本上,除非有類似孟子這樣的神助攻,如《孟子見梁惠王》,否則只能出現(xiàn)在工具書字典的最后幾頁。說它潦草,是因為年紀太小,這些經(jīng)典,遠沒有糖果和動畫片有吸引力,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學了,需要再過二三十年才能品其味。
“歌是有腳的,它其實跟歷史一樣,有自己的腳,然后它走自己的路。你們的啟蒙歌是哪一首呢?”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說,“我想是我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原來,這就是啟蒙的力量,在我們體內(nèi)積蓄著強大的能量,如烈焰般炙熱,如潮水般激昂,如赤子般忠誠。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親,你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只要我們從現(xiàn)在追趕,也許我們的孩子就能看到,如果他們看不到,只要他們也繼續(xù)追趕,他們的孩子也許就會看到 。任你杏花春雨江南,銀裝素裹塞北,倘若不思進取、坐以待斃,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徒增傷悲。我就是華夏,我就是中國。江山留盛跡,吾輩還要復登攀。
“你兒子我管不了了……”
今日全劇終,辣媽罷工了,明日再續(xù)。
我的媽媽是神仙,什么都能做到,吃喝拉撒全管。但是嫁給了一個王,王沒什么用,就知道吃,從來不干活不做飯,他脾氣也非常不好,一生氣兩個眉毛就豎起來,眼睛瞪得比媽媽大,發(fā)脾氣時還要拍桌子。
此處省略一萬字。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