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懷瑾握瑜
你的生命中有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人,他可能早已故去,并與你相隔千年,亦或只存在于史書中寥寥幾筆之間,但他卻霸道的將自己的名字生生烙印在你的腦海之中,他是你的夢中的?,是你不可割卻的一部分,是普照你生命的一抹白月光。
周瑜。
甚至來不及細細品讀,自打這兩個字進入我視線的那一刻起,從此便再是也挪不開眼了。
每每提及到他,不知怎的,心中總會升起一抹異樣的感覺。
周瑜,周公瑾。所謂人如其名,不正是應了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嗎。
我一遍遍翻閱著詩書與資料,指腹在這唯一留下有關他痕跡的書頁詩篇上一次又一次的摩挲著,可那寥若晨星的幾行楷書,又怎能道的盡他昔日的英姿勃發(fā),豐神俊朗。
我總是貪婪的渴求著更多有關他的遺聞軼事。
閑暇時刻,腦海中總會不自知的浮現(xiàn)出他的英姿颯影。
春風徐來,沙沙竹枝來回擺動著倩影,他一襲白衣清淺佇立于林間,飄飄衣袂下,骨節(jié)分明的雙手緩緩撫于箏弦,便是不絕于縷的繞梁三日,余音裊裊。
北風朔朔,曹魏二十萬大軍兵臨江對岸,勢在必得。東吳上下惶恐不安,人心渙散,唯周瑜一人逆流而上,誓死不降,要與那曹賊搏上一搏。
營帳內(nèi),他一次拂袖,便是一場天翻地覆;談笑風生間,更是一場灰飛煙滅。
權傾朝野乃至稱霸北方的曹魏勢力被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自赤壁之戰(zhàn)后,曹阿瞞對于周瑜竟是聞風喪膽,再也不敢輕提征吳二字。
可在羅貫中筆下,他這樣一個風華絕代的人兒竟成為了為塑造孔明高大形象的一塊墊腳石,若是公瑾知曉了,又該是怎樣一番無奈啊。
在我看來,他的才德亦是不遜于孔明的,想他少年便于志同道合的孫策相識,不久便結(jié)下總角之好,那時的他們雖年少氣盛卻是心懷宏偉大志,兩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郎都不甘就這樣消逝于青史之中,淡然惘度此生。
后路無非為故土,前路卻任他們闖蕩。
從此,兩人決心要在這亂世之中手執(zhí)三尺之劍,闖蕩出一番不朽事業(yè)來。
他甚至推脫掉袁術的招攬與封賞,只是擔任著小小的居巢縣長,聽聞孫策要發(fā)兵,便立刻率軍前去助陣,他們一路破皖城,得廬江,征江夏,擒黃祖,再回首,已然蕩平了江東六郡。
如此兩個艷事之才,又在眾人何等驚羨的目光下分別迎娶了被譽為國色的大小喬,造就了一段流芳千古的絕世佳話,兩人喜結(jié)連襟,交情更勝從前。
奈何天公不作美,多少惋惜都化作一句“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耳邊家眷的啼哭聲與面前那抬稱重棺木都是那樣蒼白無力。
直到那孫策親啟的一紙遺書映入眼簾,周瑜恐怕都不敢想象,江東一代英才竟就此折損在一個無名之輩手中。
因年少時的鏗鏘有力的“生死無悔,永固江東!”周瑜便決心要代他輔佐好其弟孫權,了卻了他終生之憾。
自此,便有了他鎮(zhèn)守邊關幾千多個日夜如一日的矢志不渝,初衷不負。
每個月夜,皎潔的月光都洋洋灑灑的點綴在他披星戴月,用盡畢生才學所書寫在竹簡中的良策之上,那一字一句,一行一間,無一不包含了周瑜的一顆赤誠之心。
只嘆惜世事無常,造化弄人,誰曾想他突然舊傷復發(fā),再加上積勞成疾,如雪上加霜般的病情徹底壓垮了這個東吳的中流砥柱。
可他還沒有完成對伯符的承諾,還沒有助仲謀完成霸業(yè)。
還有小喬。
這個讓周瑜魂牽夢縈的名字,他們大婚時接下百年之好,并非一夕之歡,小喬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傾付給他,可他卻無法給她一段細水長流的愛情。
縱使心中有著千萬不甘與無奈,也只得匯為一句:
“非瑜背諾,奈何,天不甲年……”
果真是應了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他終究還是倒下了,這個絕世無雙的傳奇將星就此隕落,永遠的長眠于地下。
嗚呼哀哉,何其可悲!
每每讀到此處,思緒翻涌澎湃,猶如滾滾東流的江水,一汩汩爭先恐后拍打著礁石與江岸,激起那千層浪花。
如若東吳還有周郎坐陣一刻,蜀魏兩方怎敢輕舉妄動,又該會是怎樣一場亮、瑜、懿三人之間酣暢淋漓的爭斗。
我也曾幻想著能有幸與他對坐于此,只需一壺清茶,一張矮幾,竹林颯颯,晨霧裊裊,我們吐露出世俗中的不快,互訴著各自的衷腸與心聲,好不盡興!
可每當從蹁躚的心緒中回過神來,都失若惘然,被一種莫名而來的情緒左右住,它哽咽在胸口,甚至使我不能通暢的呼吸。
我推開窗,深深凝望著那淺藍色的天幕,那是一幅潔凈的絲絨,鑲著黃色的金邊,而千年前的他是否真的也曾與我呼吸著這同一片藍天下的空氣呢?
夢中,那個舉手投足皆散發(fā)出千丈凌云之氣的舒城少年郎笑得爽朗暢快,夕陽的余暉鋪灑在他那挺拔的背影上,他策馬揚鞭,逆著光向遠方疾馳而去,徒留一抹揚塵......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