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話說宋朝自太祖趙匡胤發(fā)動“陳橋事變”,廢了后周,自立為帝,開國以來,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以“杯酒釋兵權(quán)”手段解除了石守信等人兵權(quán),從而根除了將領(lǐng)擁兵自重乃至割據(jù)叛亂的可能性。于此同時,宋王朝重用文臣不重武臣,從而引出靖康年間,金兵南下,擄掠徽欽二帝及宗室北歸。這一亂中又引發(fā)了多少故事。
今天,我們就說其中一個故事。當(dāng)時,金國和宋朝以淮河為界,南為宋,北為金。在原北宋的都城汴梁住著一個讀書人,姓柳,名宣,原為大宋子民。近來覺得自己學(xué)問已備,想去考個功名。但是金人不重漢人,考取金人官職也不會受到重用。二來,他一直以大宋子民自居,也不愿去做金人的官。于是他想到,不如去南邊宋朝考個一官半職,一來以慰父母。二來也不辱自己大宋子民的身份。
臨行前,他想到自己在山東歷城有個故人,兩人曾同學(xué)數(shù)載,感情融洽。自己此去宋國,不知何時歸來能一見故人之面,便決定先去拜訪故人。
到了歷城,這個故人是此地富商豪戶,故人見到多年未見之友人,極盡款待之情。每日宴舞招待,其中一個舞姬,年約十五六歲,長得是秀麗可愛,名曰“小蘋”,不僅深受主人家的喜愛,柳宣見了,也心喜愛之,每日必看小蘋舞之。小蘋聰明伶俐,對這位柳宣也心懷感念。這樣的日子,不覺過了半年有余。誰知,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這個小蘋一日偶感風(fēng)寒,重病不起,最后香消玉殞了。
柳宣本是為了拜訪故人才來此地,只是為了小蘋才多住半年有余,F(xiàn)在小蘋已不在,為了離開這傷心之地,柳宣決定前去臨安府考。
待到朝廷開科取士,柳宣一舉取士,被授了個官職。一日,他與上司進(jìn)宮面圣,拜完圣上,出宮前,見到長亭站著一位衣著華美的女子,看那儀態(tài),竟大類似小蘋,再仔細(xì)看其面容,竟是小蘋。柳宣本想奔上前去,但想到皇宮大內(nèi)是不允許隨意走動的,便問上司:“那位站在長亭上的女子,敢問是何人?”上司答道:“那是平陽王的女兒,平陽王夫婦及女兒靖康時隨徽欽二帝被擄去北方,平陽王夫婦不幸卒于北方,他們的女兒幸被王府仆人救出帶回京,太后見了,可憐孩子,就此收養(yǎng)在宮中!
一日,靜王爺在府中設(shè)宴。這位王爺與柳宣交好,便也請了柳宣。席散后,各人在花園游玩,柳宣正看著池中群魚嬉戲,水面上突然倒映一位女子面容,他抬起頭一看,正是那日在宮中見到的女子。柳宣趕緊拜見郡主,郡主見此人溫溫有禮,便也回禮。柳宣心有疑團(tuán),向郡主問道:“小人冒昧,不知郡主是否還有姐妹?”郡主疑道:“大人不知為何有此一問?”柳宣答道:“下官曾在宮外見到一位女子,與郡主長得極其相似,故爾大膽一問!薄跋氡卮笕巳ミ^江陰,見過我的妹妹!薄跋鹿贋樵ミ^江陰,是在金國的歷城見過那位長似郡主的姑娘。”“那就不是我妹妹了,我和妹妹自從歸國,我被太后收養(yǎng),妹妹被住在江陰的舅父家收養(yǎng),同時也是為了平陽王府不致湮沒,使我平陽王府后繼有人,由妹妹襲了王府。我二人都未曾到過歷城,天下相似之人也不是未曾有之!
后來,柳宣外調(diào),正巧調(diào)到江陰。他想到平陽王府的那位二郡主,于是就去拜訪這位與小蘋長相相似的女子。盜了王府,拜見了這位郡主,只見長的與小蘋和大郡主果然類似。他不由得感嘆世上竟有如此相似之人。
在江陰住久了,柳宣發(fā)現(xiàn)這位郡主好騎馬,善騎術(shù),言語談吐皆不類似一般女子,與宮中官府皆有不一般的聯(lián)系。但因為她是王府郡主,便也沒有人注意。
又過了二年,柳宣見官場昏暗,不思北上,收復(fù)失地,便辭官歸鄉(xiāng)。途經(jīng)一個小鎮(zhèn),住在一家客店與人閑聊時,柳宣說起小蘋等三人相似這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話說這客店有一個老婦人,聽到這些人的談話,思前慮后。晚上見柳宣一人在房,便進(jìn)去對他說道:“客官白日里所說的那件奇事,其實(shí)也并不奇!绷愔,便請老婦人講下去。老婦人說:“我本是平陽王府的仆人,負(fù)責(zé)近身照料王妃。未曾被擄去北邊時,王妃已生下二位郡主。被擄去北地后,王妃又生了一位郡主,有人說是王妃與金人所生,這我們暫且不提。金人見三位郡主年歲相差不大,便將二郡主抱走,將大郡主與三郡主交有金人撫養(yǎng)。當(dāng)時,大郡主已記事,知道自己是宋人,不愿接受金人的灌輸。三郡主自幼生長于金人之間,便自認(rèn)為自己是金人。老身本不知金人為何要這樣做,將三位郡主拆分。近日聽大人一說,老身這才明白,原來金人是將三郡主安為密探,刺探我大宋的軍情!
柳宣聽了,嚇得出了一身大汗,便請老婦人同回京城,稟報朝廷,朝廷聞之,立即調(diào)查,終于查出這位三郡主與金人勾結(jié),將大宋軍情密報于金人。
自此,一樁奇案大白于天下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