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成都
讀書之前對這個城市沒太大概念,似乎是個內(nèi)陸城市,處在盆地中央。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可是心里還是有點不以為然的,現(xiàn)在都什么年代了啊,有火車和飛機,也未必見得有多難。高考的時候我先選專業(yè)再選學校,剛好以我的分數(shù)想讀的專業(yè)只有這個城市才有,就這樣一筆落紙四年生涯開始了。
坐火車的時候終于發(fā)現(xiàn),蜀道難,那可真的不是用來嚇唬人的,當時我們班那么多在外地讀書的同學,居然我是坐車時間最久的一個,包括去哈工大的。
一路風塵一路山,穿過黃土高原,爬過秦嶺,眼前綠蔭蔭地一片田地鋪展開了,就象掉了個頭回了家,到成都了。
天陰沉沉的,云層壓得很低,這個地方很少有明媚的陽光。不過無所謂,少年心性正是為賦新詩非要說愁的時候,對著低矮陰郁的天空正好悲春傷秋,總覺得那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憂郁美。可一到了吃火鍋的時候,什么憂啊郁啊打著燈籠也找不到了。
成都有那么多好吃的,滿大街的麻辣燙,小店里的兔頭(或者兔腿兔。,淋上芝麻紅油的涼拌雞,還有肥腸粉啦涼面啦,香腸臘肉也不錯,也許是臨近的緣故,還有賣云南過橋米線,新疆大盤雞的,味道都要比我在南方吃過的要好得多。可我最喜歡的,還是火鍋。一群人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還沒吃呢,就先覺得其樂溶溶的,花椒辣椒的香味霸道鋪開,一盤盤魚肉蔬菜心肝鵝腸擺在旁邊,等待著翻滾的鍋里沉浮未熟的料理,永遠不會給人曲鐘人散的遐想。直到吃得肚皮滾圓心滿意足,覺得真是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呢。記得剛到成都時我口味清淡,和朋友聚餐一頂要點鴛鴦鍋,我吃白的他們吃紅的,到了后來,搶東西吃那個叫生猛,吃得比誰都厲害。
成都人把那些又讒嘴又刁的人叫做“好吃嘴”,話語里帶點調(diào)侃和自嘲。其實我也算是“好吃嘴”吧,大學四年年 ,知識沒怎么好好學,到處找特色小吃卻比工程師們找石油還積極。到現(xiàn)在川菜已經(jīng)紅遍大江南北,可終究是離了原來的土地,總覺得不那么地道。
不過說實在的很多成都本地的大飯店里做的菜也和外面的一樣,過于千篇一律,反而在那些小巷里的夜排擋更勾人味蕾。還有城郊“農(nóng)家樂”。農(nóng)民們圍起的自家的小院,種些花草樹木,裝點些石桌,可以打麻將,也可以吃飯。有時運氣好遇到廚藝過人的老板,吃完了都不怎么想走了。。
然后就聽見一片麻將聲,嘈雜如街上的車水馬龍,滲透每一處大街小巷。有同學開玩笑說,哪怕坐飛機呢,一飛進盆地,就能聽見嘩啦嘩啦的麻將聲了。雖說這也算不上什么好習慣,可偶爾走過看見人們悠然自得地在街上喝著茶打著牌,也不過笑笑,生活嘛,嚴肅和輕松都不是什么錯。成都許多臨街的店鋪都設有麻將桌。小小的麻將館似乎生意都還不錯。午飯后閑散無事的人就多了起來,包括公園的樹陰下。老板收每人2元茶錢,一杯茉莉花茶末,品質(zhì)中下,開水沖了又沖。涮著火鍋,喝著夜啤,磕點瓜子,搓搓小麻將,生意無所謂,有的吃就夠了,關(guān)鍵是心情要好,這人生過的如此悠閑自得,不緊不慢,比外面營營碌碌的人不知道快樂多少倍。
讀書的四年,我騎著自行車從城東到城西,又從城南到城北,去其他學校聽課,找老鄉(xiāng)玩,到處增吃增喝,逍遙自在得如同放了線的風箏。青蔥年少的時光大多相似,閑散美麗的成都孕育了太多美景美食,讓我的體重就象乘上火箭直線上升。成都,的確是個休閑之都。
再加一首梨花體的詩吧,呵呵。真正的為賦新詩來著。笑。寫完了,更懷念了。
在江南思念成都
聽雨停了
花落了
燕子呢喃
溫暖濕潤的空氣帶著海的清新
想念遙遠的地方
也有溫暖濕潤的春天
原來
回了家了
卻發(fā)現(xiàn)一半的心丟在了那邊
插入書簽
寫得很散,算是記錄下當下的心情吧,趁最近這段時間很閑,也許有一天老了,回過頭再看,這樣的心情也挺好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