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評《山有扶蘇》
蘭之猗猗之蘭(又作 墨未濃 ,筆名取自“墨未濃,書猶淡”之意,以下愛稱為“老墨”),咳咳,第一眼,看頭像,看鎮(zhèn)樓圖,嗯,我以為這是個婉約派的嬌媚小娘子~
第二眼,“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于更文一事樓主向來不愿茍且,所以再一次攜文回歸。”我以為這會是個有理想、有志氣、有膽魄的巾幗英雄!
第三眼,附曾鞏狂詩《詠柳》一首:“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蔽蚁,這肯定是個有傲骨的巾幗大英雄!
然而,事實證明,看多了真會瞎的!巾幗英雄?呸!厚顏無恥如老墨,一本正經(jīng)地偽更,強詞奪理地拖更,饒是扔進油鍋滾三滾也愣是不更文!更過分的是還用出語文題目的方式來跟人互動!真真是斯文敗類①,想我當初怎么就輕易著了她的道呢!居然真的心甘情愿去查資料回來當樓“奏對”!然后蹲天坑里等她公布答案,再由著她的性子更文!悔不當初!真真是三眼誤終身吶!
所幸老墨人品不咋的,坑品不咋的,但文品還是不錯的,于是乎,老陌(在下自稱)正式交上小長評一篇……
首先,按照慣例應當解題,眾所周知本文標題出自《鄭風》(節(jié)選):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敬請自行百度②)
其次,聊一下本文的設(shè)定:本文女主方媛(以下簡稱阿媛,據(jù)說是“美人出南國,灼灼芙蓉姿。”)自秦篆溝跨躍千年而來,(初稿是穿越梗,再稿是浮生夢一場,以下姑且以初稿論)若說村名“秦篆溝”算得上雅俗兼濟,那么女主又何嘗不是不倫不類?帶著幾分當代大學生未脫的青澀秀氣,幾分對華夏文明的由衷喜愛,幾分堪破世態(tài)人情的冷靜自持,幾分再世為人的謹慎小心,阿媛偏偏穿越到了這么一個暗流涌動的時代!
秦,這個孕育了最古老最燦爛原生文明③的年代,這個戰(zhàn)爭與文明矛盾共生卻又交錯發(fā)展的燦爛時代,這個鐵血的時代——難書的罪惡與輝煌的成就,君王的信仰與圣賢的夢想,都在這里。
滄海桑田,歷史變遷,每每提起“秦”總能啃出幾分厚重蒼涼,宏大磅礴的歷史余味。是啊,隔了茫茫的歷史大海望去,它是海中潛伏的島嶼,輪廓依稀可以窺見,卻沒有任何舟船可以渡過去。
老墨到底是睿智而又細致的,巧妙地從“嫁娶”切入到了那個時代,很是另辟蹊徑,奪人眼球。仔細翻閱史料(其實百度一下就行)便可發(fā)現(xiàn)誠如老墨所言,秦時的婚禮是遵循的周禮(唐代以前男女結(jié)婚遵循的都是周禮),純衣纁袡④,肅穆而簡單。于是,老墨主要從嫁娶之時應當穿著的服飾入手,這時老陌才發(fā)現(xiàn)老墨連這方面的細節(jié)都是經(jīng)得起推敲的!比如阿媛“身著玄色繡有青鸞紋樣的袍服,窄袖大襟,腰間系著紅色的鸞帶,頭上戴著假髻并以銀制嵌玉石的步搖固定,這正是秦代女子嫁人時的裝束”;再比如阿政,“身穿玄色繡龍紋和祥云紋袍服的男子,頭戴旒冕⑤,身上一股威嚴和冷峻之氣讓人不敢直視”,文化底蘊早已幻化在了字里行間,考究的態(tài)度更是無形地融進了文字之中。
再者,一說起“秦”,相信很多人一定馬上會脫口而出一個代名詞:秦始皇(沒錯,這就是本文的男主阿政!),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象征秦朝最鮮明的符號就是那個威震四方,一統(tǒng)天下的霸氣君王。誠然,暴虐無道,剛愎兇殘等貶義詞一向是評價這個千古帝王的慣用詞匯,但他統(tǒng)一天下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卻足以在國人們心目中樹立起一塊無字碑!一個混亂時代的終結(jié),一個大一統(tǒng)局面的誕生,一片分裂疆土的重新聚合,一個舉世矚目的帝國的悄然崛起——這是何等魄力與手段才能企及的宏偉功業(yè)!可大多數(shù)人都忽略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句古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新事物的產(chǎn)生,從來都需要長久的積累沉淀,準備醞釀。若不經(jīng)歷光陰的雕琢考驗,比對審核,沉睡的種子又有什么力量去突破凍土,傲然挺立呢?同樣,龐大帝國的最終落成,也并非單就一個秦始皇便能解釋總結(jié)。
忍不住發(fā)了幾句牢騷,所幸,老墨并沒有把這么沉重的話題拋給我們,《山有扶蘇》更多的是從阿媛的角度訴說當時的人、物,所以老陌也只需要按照那個設(shè)定繼續(xù)評述我眼中的秦時風物即可。
剛剛也提到了本文男主阿政,那我就順便再認真地提一提在我眼中的阿政吧!于我而言,阿政不僅僅是祖龍大帝,更是那個注定要與阿媛糾纏一世情緣的男人(畢竟我給《山有扶蘇》的定義是歷史向言情小說),“劍眉,似鷹隼般的眼睛,臉上的輪廓立體,五官中透著一股霸氣和英氣!边@是阿媛對阿政的第一印象,后來的遭遇也可以知曉阿政誠如史書所評:“秦王政,性寡淡而少情!彼野㈡峦瑯颖拘院渺o,如此看來老陌以為兩人倒也般配,只是可憐了阿媛新婚三月仍是獨守空房,其寂寞又怎是一個“孤枕難眠”可以評說?不過仔細想來若是兩人不再見便也算得是一種無奈卻值得慶幸的結(jié)局了,可令人憂傷的是再見之時阿媛便被遷怒了,即使什么都沒做錯,只因為同華陽太后同為楚女便被懷疑、被拋棄,相信任何女子被丈夫如此對待都會心灰意冷的吧?更可悲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阿政的多疑少情實在令人心涼,阿媛不過是同華陽太后說了會兒家常,竟被阿政不近人情地好一頓責打!恐懼,哀求,所有的柔弱與乞憐都抵不過他的憤怒與威嚴,其實阿媛又有什么錯呢?不過是棋子的身份太過惹人側(cè)目罷了,懷璧其罪,平白添了無妄之災,阿政在此處亦是委實太過偏執(zhí)了些。
那一刻,老陌可以感受到阿緩那種異世求存如履薄冰的感覺,孤苦無依,徹骨寒冷,想要生存下去卻也終究是道阻且長啊。
誠如“把酒東籬”所評:不被信任的阿媛雖擁有上帝視角卻只能在險惡的秦宮里赧顏茍活,歷史上阿政最終的結(jié)局是一個人寂寥地躺在冰冷的地宮里,相伴他的只有珠寶點綴的星辰和水銀流淌的江河……
略略慨嘆,所幸此處的阿政在事后出于愧怍之心,后悔沖動狠罰之后正不知所措之時居然從復雜情緒之中發(fā)現(xiàn)了那么幾分記掛!本以為故事會就此進入瓊瑤劇的套路,可老墨畢竟是老墨哇!清新脫俗,不落窠臼(英雄所見略同,飄如19960807 如是品評),行文自此,大秦內(nèi)宮之中的一場陰謀才正式開始罷了!
“這是一場什么樣的陰謀呢?是兄弟鬩墻還是朝堂之上的勢力徹底洗牌又或是內(nèi)憂外患兼而有之?嬴政這個尚未親政的千古一帝,又會如何走上自己的親政之路?方媛自以為身在局外,然而她正是局中之人,在嬴政心中阿媛到底是妻子還是棋子?”兜了好大一個圈子,終于又可以回到本坑的設(shè)定上了!有人問方媛是否會黑化,老墨答之曰:“本文不是宮斗文,阿媛從來就不是宮斗文的女主角,再說嬴政,沒有必要通過后宮女子來平衡勢力,所以阿媛是良善之人,嬴政也絕非渣男,我倒是覺得嬴政和阿媛的關(guān)系就像是水和頑石的關(guān)系,水無形無色但能化萬物,無欲無求卻能載萬事,嬴政這塊心有堅冰的頑石正是在方媛的感化之下慢慢被磨平棱角,從而心生愛意,在方媛面前戾氣盡除。”
呼呼,關(guān)于設(shè)定這事兒老陌總算扯完了,其實老墨這篇《山有扶蘇》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是言情而又不僅僅局限于言情,老墨到底是個胸中有丘壑的女子啊,第一波令老陌心動不已的地方在于“新婚”過后那段歷史背景的描述,“這一年(公元前二百西十一年,嬴王政六年)的年初,韓、趙、魏、楚、燕五國聯(lián)軍討伐秦國,近日趙將龐煖已率領(lǐng)五國軍隊進攻至蕞地。朝堂之上,相國呂不韋把持朝綱已近十年,華陽太后及其楚系勢力如日中天,嬴政與這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很是微妙。華陽太后和仲父呂不韋是當年扶持嬴政上位的中堅力量,但如今這二人權(quán)勢滔天已經(jīng)到了連初涉帝王權(quán)術(shù)的嬴政都知道要忌憚和提防的地步了。相國呂不韋權(quán)傾朝野是因為他有功于兩代帝王,而楚系勢力的膨脹則是當年宣太后打壓秦國本土勢力所致。這一切,對于一個王者來說都是不能忍受的?箵粑鍑デ匾皇拢爮闹俑竻尾豁f的諫言以老將蒙驁為主將,借著秦國易守難攻的地勢與五國之軍相抗衡。至于,相國和華陽太后把控朝政一事嬴政選擇隱忍不言,羽翼尚未豐滿,與這二人抗衡尚需從長計議。不過如今的嬴政對那楚夫人羋氏仍有防心,若是她安分守己地待在嬴政為她安排的那一方小天地中也便罷了,如若不然,暴斃宮中應該會是羋氏的最終結(jié)局!
初見之時真是眼前一亮!老墨到底如何自如地將這些大背景(或者稱作 環(huán)境描寫 )融入行文之中的呢?如此巧妙而又不露痕跡的背景設(shè)計對于故事來說能增強故事的存在感,并且為場景的設(shè)計、人物的刻畫、情節(jié)的走向都提供了一個有依據(jù)的故事平臺,特定的背景能將作者希望表達的情緒渲染得更加濃烈。有時背景本身也是一種象征性的符號,在整個作品的最后甚至成為拔高的基礎(chǔ)、薅@一點也一直是老墨令老陌欣羨的地方。
接下來再順著話題談談《山有扶蘇》人物性格刻畫的問題吧,有讀者認為老墨筆下的嬴政不夠霸氣側(cè)漏,甚至太過溫柔體貼了。但老陌以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老墨要寫的是她心中的阿政,所以老陌也愿意等著老墨以歷史的眼光,小說家揮灑自如的大筆墨,把阿政(以及阿媛)放到那個風起云涌的大舞臺中,讓我們一起感受置身于雄渾蒼茫的層巒疊嶂之中的那種沉甸甸的感受吧!至少,老陌感受到的是那種說不出的激情昂揚,說不出的難以自抑。
最后,老陌只想說由于長期以來并不注重知識的積累,是以見識淺薄,更何況“秦”這個字本身就難以形而上地去解讀,所以,墨未濃,書猶淡,跟著老墨的《山有扶蘇》一起多看書,多思考吧。
插入書簽
①何為新時代“斯文敗類”的新定義?(整理自知乎網(wǎng))
所謂敗類顯然不是真的對誰敗類,而是說一種收放自如的痞氣,該正經(jīng)時倍兒端莊,該耍壞時倍兒蔫壞,文能嚴肅探討國家大事,武能躺床打滾撒嬌......咳咳,這么說貌似有些夸張和強人所難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清楚這樣的尤物是罕見的,即便可見也是我們hold不住的。
據(jù)估測一般姑涼說找一個“斯文敗類”其實只是希望找一個不要無趣,外表不羈內(nèi)心誠懇而且在關(guān)鍵時刻能對她溫柔的粗魯?shù)娜税。反正,這是一種集自信與自嘲,認真與玩樂等等于一體的矛盾氣質(zhì),非吾輩凡夫俗子可以學滴。
②標題詩《山有扶蘇》的趣翻譯(by墨未濃)
山中有郁郁蔥蔥的桑樹,水中有鮮艷明麗的荷花。今日與我約會的人,為何不是那面容俊美的子都郎,卻是你這個狂妄之徒。
山上有高大挺拔的松樹,水中有曲折蜿蜒的水葒。今日與我見面的人,為何不是那好男兒子充,反而是你這個不務正業(yè)的小狡童。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小女兒家的嬌俏之態(tài)躍然紙上,分明就是與自家的情哥哥在打情罵俏。
③何為“原生文明”?又為什么說秦達到了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此處參考了孫皓暉的《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
原生文明指文明的發(fā)展是獨立的,在形成的過程中,基本不受其他文明影響。與之相對的我們稱之為次生文明,次生文明指文明的形成受其他文明強烈影響。區(qū)別兩者的一個簡易方法是該文明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原生)還是表音文字(次生)。
原生文明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匯成澎湃江河的歷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華、成熟的樞紐期。這個時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個人的生命基因,將永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或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這便是原生文明。各個民族對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從來都是各個民族在各個時代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精神資源寶庫。
當許多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底氣不足時,當我們的民族文明被各種因素稀釋攪和得亂七八糟時,我們淡忘了大秦帝國,淡忘了那個偉大的時代,淡忘了向偉大的原生文明尋求“鳳凰涅槃”的再生動力。
與西方原生文明相比,以秦帝國為最高峰的中國原生文明更加燦爛,更加偉大。
與中國春秋時代大體同步的古希臘文明,溫和脆弱嬌嫩。雖然開放得多姿多彩,卻缺乏一種強悍的張力與堅韌的抵抗力。所以,在羅馬軍團的劍盾方陣面前倏忽崩潰滅亡。這是一個文勝于質(zhì)的民族的必然悲劇。幅員遼闊的羅馬帝國,則是鐵馬劍盾鑄成的剛性社會。他沒有汲取希臘文明會改造自身,本民族又缺乏豐厚淵深的原生文明。所以,他在歲月侵蝕中無聲無息地解體了。這是一個質(zhì)勝于文的民族的必然悲劇。
大秦帝國則不然。她既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統(tǒng)一文明體系,又具有強悍的生命張力與極其堅韌的抵抗力。自然條件的嚴酷、內(nèi)部整合的激烈、野蠻部族的蠶食、強大外敵的入侵、意識形態(tài)的較量、各種文化的滲入,都遠遠未能撼動她的根基。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中,華夏文明歷經(jīng)千錘百煉而爐火純青,具有無可匹敵的獨立性與穩(wěn)定性。秦帝國時代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文明,使中國人在此后兩千多年中歷經(jīng)坎坷曲折而沒有亡國滅種。
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在這個地球上,只有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國土上綿延不斷地生存發(fā)展到今天!這絕不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所能解釋的。
④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新郎服飾】 爵弁【biàn】 ,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飾】 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xūn rán】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其中爵弁是冠的名字,為大祭時士和樂人所服,同時也做士的冠禮三加禮冠,士婚禮新婿禮冠。
玄端是一種玄衣赤裳的衣裳制,純衣纁袡是指淺紅色衣緣的黑色深衣。
⑤冕旒 【miǎn liú】
(旒冕,即冕旒。)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于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⑥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年代地域和文化背景設(shè)置(整理自“簡書”)
很多小說作者在寫作時,最花腦筋的是情節(jié)的設(shè)計,老到一點的作者會更多的考慮人物的刻畫。但是被很多作者忽略的是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背景設(shè)計。
背景設(shè)計對于故事來說,能讓大大增強故事的存在感,并且為場景的設(shè)計、人物的刻畫、情節(jié)的走向,都提供了一個有依據(jù)的故事平臺,特定的背景能將作者希望表達的情緒渲染得更加濃烈。有時背景本身,也是一種象征性的符號,在整個作品的最后,甚至成為拔高的基礎(chǔ)。
質(zhì)感——是故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今中外,如果拋開故事發(fā)生的特有年代和特有背景,所有的故事都會變得雷同,并且無趣,恰恰是年代、背景,把觀眾帶到不同的情境之中,讓故事以不同的面貌,一再地重演。
其實故事的種類總共就那么幾種,類型文學更加有其套路可循。文學界歷來有重新演繹改編名著的傳統(tǒng),將一個大家已經(jīng)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旁谝粋不同的背景下重新演繹!丢{子王》其實就是動物界的《哈姆雷特》;《哈利波特》則是魔法版的偵探故事。連《福爾摩斯》都被搬到了現(xiàn)代,還將華生醫(yī)生改成一個亞洲女人?墒谴蠹乙廊唤蚪蛴形兜乜聪氯チ,因為在不同的背景下,故事的邏輯會發(fā)生變化,故事也就有了走向不同方向的懸念。比如福爾摩斯如果在現(xiàn)代,他應該會應用各種高科技裝備、會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會吸毒……,但這些并不影響作為文學上最成功的角色的發(fā)揮。他依然是那個說話刻薄、性格有缺陷,但卻天賦異稟,而且內(nèi)心柔軟的神探。
我們很多作者忽視背景設(shè)計,可能跟作者太年輕有關(guān)。他們從小接觸到的環(huán)境就是現(xiàn)代的學校生活,對社會的認識都還幾乎都來源于電視劇,所以設(shè)計不出豐富的背景。
但是意識到背景設(shè)計對于情節(jié)的影響,可以刻意去嘗試,畢竟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各種影視文學已經(jīng)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靈感素材,而互聯(lián)網(wǎng)更加讓查詢資料變得很容易。杰里·克利弗曾經(jīng)在他的《小說寫作教程——虛構(gòu)文學速成全攻略》里面說過,“你不必非得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才能寫作這方面的內(nèi)容,畢竟我們寫的是小說,你只要表現(xiàn)出像這方面的行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