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百曉生
陰暗不明的書閣中,昏黃的油燈隱隱約約的印出了一個身影。
一雙手推開了門。這是一雙男人的手,手指修長,指節(jié)分明,月光照過去,宛若白瓷,讓人心生神往,不禁幻想這雙手的主人,應是個怎樣的翩翩濁世佳公子。
來人走了進來。卻只是一個面相平凡的年輕人。
“你來了。”說話的人聲音低啞,分明是個上了年紀的老者。
“是。師傅。”
“十七,你上前來!
年輕人緩步走上前去,恭敬的俯身,接下了老者遞給他的東西。
“師傅?”
“你將它打開!
年輕人定了定神,揭開封盒,是書,四本書,放在最上面的那本寫著一個臨字。
他大驚:“這!”
“十七聽命!”老者說話的聲音忽然變得金石交鳴般震耳,“從今日起,你,便是百曉生!”
“!”年輕人緊緊的握住盒子,像是有些驚訝,一時不知說什么才好,便閉了雙目,半響后呼吸又和緩了下來:“……是,師傅!
“我不再是你師傅了。這世上只有一個百曉生!
“!師—— ……”年輕人猛然抬起頭,面色惶恐,忽而想起老者的話,又低下頭,吐出的字收了回去。
“你要記住,武林的劍是人心,武林的筆便是百曉生。筆,不能為劍,筆,不會有心!崩险咭娝呀(jīng)安定,沉聲又道。
“徒——,……我知道。”年輕人語氣甚是堅定。
老者覺得欣慰,他一直知道自己這個徒弟有一顆堅強的心。
“只有筆正,江湖才能正!崩险呃^續(xù)叮嚀著,他已覺得有些疲憊。
他自覺教了他很多,他遺憾還有很多沒有教他。在最后,他也只能把這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努力托付在這個肩膀還嫌瘦弱的少年身上。他大喝:“縱這江湖如浮波變動,百曉生也永不會死!”
這,便是最后一課。
年輕人抬首看著他的師傅,他的面容已老,他的手寫字時會抖。他還記得他小的時候,就是這個人這雙手握著他拿著筆的手,在紙面上畫出第一道橫。是的。只要他手下有紙有筆,他的師傅便永遠不會真正死去。
“你去吧!崩险叩吐暤。
年輕人默然不語,突然跪下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起身退去。
老者看著年輕人消失在庭院里,書閣又寂靜如斯。
他從懷著掏出一樣東西輕輕摩挲,那是一枚玉環(huán),因常年的觸碰早變得光潤透明。
玉環(huán)帶了人溫,他覺得握在手心里很暖。
他目光迷離而溫柔,他看到那個坐在秋千上的少女對他笑。她蕩得很高,她的笑聲清脆過風吹檐下掛著的銀鈴,她總是喜歡在秋千搖擺的最高的時候跳下來,落入沖過去的他懷中……“阿玥,安然終于長大了。我這老頭子,也可以去陪你了……”
百曉生者之臨卷九
神昭二年,十六代百曉生,真名文瑉,卒。其生堅直高節(jié),箸無所避,以筆為轅,武林正行。
--------------------
【設定】
書閣是江湖上藏書藏史之地。江湖上任何事情都有記載貯藏在此。
書閣每代收資質(zhì)少年三十六人。上十八人統(tǒng)姓文,下十八人統(tǒng)姓武,皆無名,以數(shù)字稱呼。文十八人也需也習武,專精輕功。武十八人也需習文,然武功必須出眾。
每代文十八人中有一人為百曉生。百曉生手持臨兵斗者四書,臨之書記錄江湖之事,兵之書書寫朝廷,斗之書著不傳秘聞或奇事,者之書乃人物傳。
每代武十八人中有一人名暗,暗中保護百曉生安全。
總之,百曉生,就是一代代,不偏不倚不帶情感的記錄江湖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一群人。
Q:其余的三十幾號人怎么辦?
A:
第一,書閣也需要很多人,教導以后的人,整理以前的記錄。還有其他的職位,負責不同事務,干脆就叫皆陣烈在前好了。笑。
第二,武林上,單單一個百曉生是不夠的,會有不同的人負責一個區(qū)域,收集傳遞信息。
Q:為什么要有百曉生。
A:如果沒有人把所有事情正確無誤的記下待今人或后人評論,那么武林中的人是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如果百曉生存在,想要行惡的人會考慮自己的惡行是否會被記下通告全武林,也許就不會做那些錯事了。當然,這前提是人人都在乎自己的名譽。當然也需要一個“好”的百曉生。從理想的角度來說,百曉生也是維持正義的一種方式。
我說的是從理想角度。
Q:為什么寫百曉生
A:本是無心之舉,F(xiàn)在是因為其悲劇性。
“武林的劍是人心,武林的筆便是百曉生。筆,不能為劍,筆,不會有心!毕裆项^那老頭說的話,作為筆,是不能替人賣命和被人利用的,筆的存在是為了維護武林的正義,而不是傾覆武林。要不偏不倚記載事情,百曉生不需要心。
我想寫一個百曉生,他不僅僅是個記錄員。他與本來武俠小說中的百曉生最大的不同并不是長相(是誰說百曉生就是歪著脖子八字胡的老頭的?)。一是信念,抱著做武林的筆的信念而活,二是,能力。比起其他,作為百曉生,更重要是推算能力。也就是說,是個大腦像電腦的人,笑。
插入書簽
有天寫短文的時候用了百曉生這幾個字,有人問我什么是百曉生。
我想,還是寫一寫罷。
她說百曉生是歪著脖子八字胡的老頭,我只是笑一笑。如果只是那樣,又還有什么寫的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