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焦尾琴
我天生下來就注定是要目睹一切不平常的故事的,而且我能很好的將它們封存在記憶里,卻不被它們折磨。因為我沒有人的悲喜,沒有痛感,我甚至不會掉一滴眼淚——因為我是一棵樹,我叫作“桐”。
伴著我默默生長的是無邊的寂寞,干涸的土地,荒涼的驛路……偶爾,蹣跚的孩子會靠著我休息,但是為什么他再也沒有起來,他被沙掩了,我再也見不到他了……
盡管凄冷,我還是在生長,直到我不用再故作挺拔,我已經(jīng)擁有了嬌人的線條。天啊,我難分難舍的土地。一聲聲的砍斫讓我第一次有了一絲依戀,盡管不舍,但是身不由己。我要死了嗎,那個孩子的下場——
我第一次看到了我的絢麗紋采,要不是他們分開了我的身體。雜在干裂無神的條塊中,我怎么會覺得如此孤單,以前的我不是很希望和那些也叫做木的植物親近一些的嗎。
辟辟卜卜的暴裂,沒有呻吟,我卻覺得刺耳,我等在一邊,我知道了我在等待什么。跳動的紅光,我在曠野中見到過,還有靜靜在土地上流過的紅色,當(dāng)時是那么艷麗,現(xiàn)在我也要被這份艷麗吞噬了。
我從來都不會覺得痛的,可是看著自己那華美的身軀在慢慢消失,我想要吶喊,那不是撕心裂肺的掙扎,我只想那一瞬,讓時間記住我曾經(jīng)閃現(xiàn)過的美麗。哈,居然有人抱起了我,那么急不可待,我看到身邊的紅色幻化成了那流淌的紅色,從他的手上到我的身上。
他的手很硬,但是那一刻我居然有了溫存的感覺,他在撫摸我的紋理,他在贊嘆,可是我已經(jīng)失去了完好的身姿,他不在乎嗎……
他悉心的打磨我,他的手上依然有艷麗的顏色,我喜歡那種艷麗。也喜歡他叫我的名字——桐君。
五根絲弦成了我的一部分,他使它們發(fā)出錚錚的聲音,我清楚的看到他的手,游移于絲弦間,不再有平日里的無知無覺,它們活過來了。
他會唱歌。唱“鳳兮”,和著蒼勁的琴曲,他鎖著眉頭;唱“五噫”,輪指翻飛,讓人心驚。無數(shù)的日夜,我就這樣的仰視著,聽他嘆息,聽他長嘯,聽他向我訴說心事。
他抱著我,一天他居然從案上將我緊緊的擁在了懷里,他的心跳,雖然無聲,我卻能夠從琴弦上讀出默契。我和著他唱起了他的歌,“練余心兮浸太清,滌穢濁兮存正靈!
他散開的長發(fā)偶爾會拂過我烏黑的尾部,這就是我那個綽號的由來。他依然抱著我,難分難舍,我又有了那種依戀的感覺——盡管不舍,卻又身不由己。他說過我會引來鳳凰,不單單是因為鳳律,而且鳳凰會來分享我那從灰燼里復(fù)生的故事。我們一道走著,我預(yù)感他今天會讓我風(fēng)風(fēng)光光的演奏一曲,讓我見到只在夢寐間出現(xiàn)過的神鳥。那果然是人世間的絕響,他的手指從來沒有貫注過如此的靈性,我品味得出他的琴音,就像他懂得我從紋采間滲淅出的吶喊?墒俏覜]有見到鳳鳥,我又看到了那艷麗的顏色,緩緩的,暖暖的,從我的身上流過,流進我的身體,將一條條紋路染成了紅色。
注一:
關(guān)于蔡邕與焦尾琴
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
卓重董邕才學(xué),厚相遇待,每集燕,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佷用,邕恨其言少從,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遯逃山東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狀異恒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邕乃止。
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jié)!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鄉(xiāng)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磾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dāng)續(xù)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zhí)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fù)使吾黨蒙其訕議!比沾斖硕嫒嗽唬骸巴豕洳婚L世乎?善人,國之紀(jì)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jì)廢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獄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時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
《后漢書·蔡邕列傳》
注二:
關(guān)于“鳳兮”。此典見于《論語·微子》,楚狂接輿路遇孔子,作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鑒,來著尤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以鳳來比喻孔子之賢德,但孔子明知世道艱難還要入世,接輿勸其不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比較孔子的高尚情操與接輿避世的隱者態(tài)度,可見孔子的可貴。
寫蔡邕歌“鳳兮”將邕比作孔子,邕后從董卓乃是不得已,未嘗不對亂世懷有憤懣之情。
注三:
關(guān)于“五噫”!逗鬂h書·梁鴻傳》:“鴻出東關(guān),過京師,作《五噫》之歌,肅宗聞而悲之,求鴻不得!编,慨嘆聲。梁鴻有感于政治黑暗,與妻子孟光隱居霸陵山中,耕織為生。因事過洛陽,見宮室宏偉,百姓辛勞,作《五噫歌》,遭汗章帝緝捕。
以上兩歌均因不滿當(dāng)世而發(fā),蔡邕也有這番經(jīng)歷,故而引來表現(xiàn)蔡邕之不平。且焦尾琴便是邕于貶謫之地所得,后竟成為當(dāng)時四大名器之一,與邕曲折遭際不無關(guān)系。后邕死于獄中,焦尾為伴,美好愿望罷了。
注四:
因良琴必以桐為材,故琴亦稱“桐君”;琴聲類鳳聲,故琴音稱“鳳律”。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