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泵看巫x到這一句,總是想起老家的那處安靜的宅院,夜晚的月光淡淡的卻是皎潔得很。夏季的風徐徐吹過來,在干凈的土地上鋪上草席,躺下就覺得涼爽舒適,感覺這就是此刻最好的狀態(tài)和生活。
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對荷花淀派的感覺。
那么舒服,淳樸中卻夾雜著生活的快樂以及愛情的浪漫,于世間波瀾變化中卻不失樂觀的心態(tài)。就像在清新的空氣中聽著輕音樂隨著節(jié)奏漫步在芳草地上一樣。有人評價荷花淀派的語言“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里的清泉”,正如這種感受,明亮,皎潔,甘甜,清涼,給人以希望。
荷花淀·巾幗
第一次接觸荷花淀派的文章,正是那篇《荷花淀》。這篇文章,已不知看了有多少遍,因其經典以及極具荷花淀派的特色,也因其語言充滿了代表作家孫犁的特點。我是十分喜歡這種文字的。不同于有些散文的優(yōu)美纏綿,也不同于像山藥蛋派給人的那種尤其樸實無華以及淳樸自然的感受。它是平淡卻又深遠,樸素卻又不失濃重的。它的意境是淡泊悠遠的;它的景色是淳樸而又絢麗的。
開頭是慣有的平靜:婦女在院子里編著席,清風明月相陪,本是和樂溫馨的場景。丈夫回來后似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看得人心頭一緊,繼而是融入情境中之后深深的擔憂。戰(zhàn)爭要來了。仗要打起來了;蛟S是要出什么事情了罷?
但那是多么堅強明理的婦女形象,她們會因丈夫的離開而不舍,卻不會像普通婦孺一樣哭哭啼啼地接受離別。孫犁筆下的女性,總能讓人覺得,這就是那個時代應有的婦女的樣子。或許她們沒有受過怎樣的教育,但是她們身上那種女性魅力卻值得現代的女性為之而驕傲。
“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本瓦@樣,巧妙地將那美妙醉人的環(huán)境與女主角的心情結合起來。水面籠罩霧氣,讓人想起那句“煙籠寒水月籠沙”來。但這畢竟不是“寒水”;女主角也不是那商女;更何況還風還送來了荷葉荷花的香氣,應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可是丈夫還沒有回來,我們的女主人公的心境也不能完全平靜。她擔心他。女子掛念自己的丈夫,這種內心的牽扯僅僅這樣簡單地描述,就讓人覺得無比貼切。一種濃濃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感覺既有些期待,又有些擔憂。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沒有哭!彼龔娙讨鴾I;“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弊罱K還是哭了出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丈夫去保衛(wèi)家園安寧,她們扛起家里的重任,撐起一個家,實屬不易。她們的堅韌剛強讓人敬佩;她們的通情達理讓人感動。
這些年輕婦女,都是眷戀丈夫的年輕妻子,有著溫柔細膩的感情,但當國難當頭,祖國需要的時候,她們能夠深明大義,識大體顧大局,毅然挑起生活重擔,滿懷深情地送丈夫參軍,她們愛丈夫,更愛祖國。
“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么人似的!
這是多么可愛的埋怨丈夫的話語,看似是埋怨,但實際顯示了婦女們不愿落于丈夫后面的自尊心。像這種的語言描寫不勝枚舉,婦女們對丈夫的行為感到自豪,那不僅僅是對丈夫的愛情,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以及保衛(wèi)家園的決心。
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婦女對丈夫的感情以及對國家的深情的結合,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人情美以及人性美的光輝。
孫犁是擅長描寫那個時代的女性的,在他的筆下,那些女性,不管是不是真正存在過,他一樣賦予了她們鮮活的生命。他曾寫過自己的亡妻,字里行間雖未直接寫“思”,卻讓人感受到刻骨銘心的思念。讀完此文,竟控制不住地潸然淚下。
“后來,因為鬧日本,家境越來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帶著孩子們下場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賣線賣布。有時和大女兒輪換著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糶賣。從來沒有對我叫過苦。”甘心去學習自己不會的家務,再痛也不說苦,這是多么堅韌的一個女性。他不避諱自己愛妻封建迷信的一面,可是這卻是那個時代應有的婦女的樣子,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充滿了情感。這種愛情好像并不浪漫;讀完后,卻讓我有這樣一種感覺:這就應該是愛情原本的樣子。
那是孫犁筆下創(chuàng)立的自己的任務形象體系:像荷花淀中水生嫂這樣的女性,在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下識大體,顧大局;樂觀開朗,深明大義。
所以在我看到那最后的一段: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畝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zhàn),出入在那蘆葦似的海里!彼齻儏⑴c到戰(zhàn)爭中去了,可我并不感到驚訝,反而感到了一種充滿了希望的喜悅和一種情理之中的欣然。
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婦女。
這就是我們即將迎來的勝利。
蘆花蕩·平民英雄
在孫犁的作品中,充滿了這樣的平民英雄。
像蘆花蕩中的這樣的老頭子一樣的平民英雄,有很多。
如果放到現在這個時代,他應是子孫滿堂,安享天倫之樂的一位無憂無慮的老人?墒窃谀莻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他卻撐著一只尖尖的小船穿梭往來于蘆花蕩中,給蘆花蕩里的人們運送物資。我們或許唏噓感嘆那個時代的動蕩無情,但是我們更對這位平民英雄懷抱著難以言明的敬意。
他不是沒有自己的缺點。
“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彼沁^于自尊自信的一個人。在這樣的緊急時刻他還是不能放下臉面,承認自己也有失手的時候。但是平民英雄,既是英雄,又是平民。平民就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有不足的地方。
就像那個時代全國的所有平民英雄一樣,他們的個人缺點掩蓋不了他們的英雄氣概,以及他們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知道這一點,所以我們理解,所以我們更加敬佩;因為人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
而我們的作者依然用他那種淳樸的語言打動人的心。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薄短J花蕩》和《荷花淀》的開頭語言是如此相似,環(huán)境與生活結合得是那么巧妙。夜晚還是那樣的夜晚;蘆葦還是那些蘆葦;主人公變了,心境自然也是變了?此剖窃趯懢;可卻是與人的行為緊密結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氣氛就營造了出來。
在蘆花蕩中他的身影,總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詞:
“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知為何,或許只源于心中的那份情懷與這種意境。
他是一個堅強的英雄,但是他也是如此慈祥的一個老人。
若是他也有子孫在家中,或許會十分想念他們吧?看著那兩個俊俏的女孩子,我仿佛能看見他眼中的光。
這些人都帶有著傳奇色彩;像這篇文章里的平民英雄。
最后傳奇的作戰(zhàn)方式,他為兩個小女孩兒報仇的方式,在這炮火連天的時代背景下,尤其顯得充滿了英雄傳奇色彩。想到那個時代,古往今來的亂世,出英雄,最是由平民中多出英雄。這樣傳奇的浪漫主義色彩,給整個故事抹上了最絢麗的亮色。本是令人悲痛的橫尸遍野的戰(zhàn)爭,因了這樣的傳奇色彩,而顯得有些揚眉吐氣,有了些自豪的豪情。
這樣的豪情是必要的,可是我們是一定不能忘記:
我們的勝利是多少人的犧牲換來的。
那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蒲柳人家·多面?zhèn)性
荷花淀派總能描繪出人的多面?zhèn)性。
與孫犁的風格不同,荷花淀派另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劉紹棠有著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
“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
“何滿子最喜歡到河灘上玩耍。光著屁股浸入河汊,撈蝦米,掏螃蟹,摸小魚兒;鉆進葦塘里,搜尋紅脖水雞兒,驅趕紅蜻蜓滿天飛舞,更是有趣”。
語言是這樣的通俗流暢,帶著濃濃的方言的味道,劉紹棠比孫犁用的方言詞語更多一些;因他一直致力于\"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xiāng)土氣\"的創(chuàng)作思想。
\"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筆墨,描繪京東北運河農村的二十世紀風貌,為二十一世紀的北運河兒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紀家鄉(xiāng)的歷史、景觀、民俗和社會學的多彩畫卷,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他曾經這樣說;我總是能從他的語言中體會到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他所述的二十一世紀的北運河兒女之一?也許是。自己的家也在運河兩岸上,感受著那樣流傳下來的熟悉氣息,看見天空中的云彩,或許曾經飄過劉紹棠以及他筆下人物的上空。昭生穆,穆生昭;一代一代就這樣不斷更替。歷史在運河的流淌中前行著;景觀在歷史的前行中變化著。民俗卻一年一年地流傳了下來,社會在悄無聲息的變化中延續(xù)著以往的一些特點與傳統(tǒng)。而在讀他的作品之時,曾經遠去的那些場景好像又重新變得鮮活。鮮活得好像他們就在自己面前,嬉笑怒罵,性格鮮明。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產物,獨一無二體現在太多方面,其中性格的多樣性是一個人的特色。像是排列組合,或是熱情,或是冷靜;或是調皮,或是老成持重。一個人不會只有一個性格;世界上也不會有沒有一點瑕疵的美玉。這些個性的組合,構成一個人的內在,也讓一個人的心靈變得完整。
劉紹棠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就在那簡單的語言外貌動作的描述中讓一個個形象變得豐滿。
無論是潑辣大膽,剛直不阿,危急相扶,性格豪爽,口苦心甜,好打抱不平的一丈青大娘,還是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好戴高帽,好臉面,疼愛孫子的何大學問,或者是機靈頑皮,純真稚氣,聰慧靈秀,伶俐可愛,心疼爺爺的何滿子,這些主角人物的個性在故事的發(fā)展中變得愈發(fā)鮮明。故事的開頭,我們以為何滿子只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老人家提心吊膽,就像丟了魂兒,出來進去團團轉,扯著一條亮堂嗓門兒,村前村后,河灘野地,喊啞了嗓子。何滿子卻隱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蘆葦叢中,潛伏在青紗帳內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發(fā)笑!笨墒窃诤竺娴拿枋鲋校丈徍屠铋盏膼矍槭艿阶璧K,他發(fā)自內心地為他們著急和祝福。“‘老天爺,保佑我檎叔平平安安吧!’何滿子帶著哭音呼叫起來,‘保佑我蓮姑跟我檎叔成兩口子吧!’”這里我們看到了這個年紀尚小的孩子的一顆滾燙的真心,我們看到了這個孩子除了頑皮之外的其他閃光點與可愛之處。這就是一個人的性格的多面;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無論是何滿子的光木梳背兒,還是一丈青大娘專門為他準備的大紅肚兜、長命鎖;無論洗三、百家衣,還是何大學問的走西口,全是濃濃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情。感謝劉紹棠作家,讓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還能領略到那個時候的一切美好,那些祖輩們曾經經歷過的,仿佛重演。這是一種對過往的尊重,一種懷念,一種記錄和一種保留。
每次讀到這樣的文字,每次想到荷花淀;每次遙想過去的時候,總會覺得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大墻下的紅玉蘭·悲劇壯美
這是完全不同于其他風格的一個故事。
荷花淀派中典型的悲劇。
但是好像夕陽染紅了半邊天空,雖無多少好景,卻壯美非常。
悲劇讓人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可也帶著一些悲憤的激情。整個小說洋溢著激奮、慷慨、壯美的情調,讓人的心中充斥著欲噴涌而出的豪情。而那種激情與憤慨,隨著那朵白玉蘭花被染成紅色,這種情感被放大到最大的程度,全部的血液幾乎涌到心口。
他犧牲了。鮮血,染紅了那朵白玉蘭花。圣潔的花,帶著英雄的鮮血,像是在嘲諷那些無恥之徒,又像是為了英雄的離去而悲泣。歷史的長河,波濤滾滾中不知帶去了多少人的喜怒哀樂,真情或者仇恨。在這樣一個混亂的,黑白顛倒的時期,悲劇是那么常見,令人哀痛。
十年□□,奪走了多少人的幸福。
可是奪不走的,是知識分子堅守的那份情操。
都說作家的靈感來源于生活。生活在什么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寫出的文學作品就會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色彩。像孫犁的人生軌跡里就有抗日戰(zhàn)爭這么一個分岔口,《荷花淀》和《蘆花蕩》就是產生在這樣的戰(zhàn)爭背景下的振奮人心的故事。而從維熙,對他來說,整個生命中給他烙下最深的印記的,該是那個天地混沌、人妖顛倒、鬼魅橫行的“日蝕”年代。所以我們就看見在寒冬的大渠堤上,葛翎拖著疲憊、傷疼之軀,硬是將沉重的泥兜抬上了高坡,看見了這個“寧叫扁擔折,不能腰弓曲”的烈火冶煉的金子般的漢子,看見了那些丑陋的嘴臉,好像就在一點點將那一段歷史還原在我們面前。
這無疑是一個悲劇。從維熙擅寫悲劇,他注重描寫當代中國曾經經歷過的歷史曲折,展示\"左\"的錯誤所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小說情節(jié)起伏動人,多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當圣潔的白色被染紅,悲劇生華到高潮;為了一朵白玉蘭花,為了自己的信仰,我們的英雄走了?墒俏覀內匀粓孕,英雄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知道,浮云不能蔽日,長安可見,人也不能終日沉浸于愁苦中,還要繼續(xù)前進,繼續(xù)奮斗。
但是與其他荷花淀作品一樣,人們的心情不會被這種悲劇的痛苦淹沒。
在那最后,他這樣寫道:
當秦副局長趕到路威家對他強行逮捕時,路威已懷揣那兩枝鮮血染紅的玉蘭花,上了列車去北京告狀。列車在前進,天快亮了。
是啊,天快亮了。
日蝕過后,陽光還會是那么明亮溫暖,給人希望。
正如荷花淀派的文字一樣。
當我們看見荷花淀派的語言,回望到那段歷史的縮影,心里產生一種滄桑感和家園的歸屬感。在這同時,我們也擁有了一種欣喜與難言的感動,被那些故事中的真情所感染,被那些人物的美好所打動。即使是悲劇,也讓人充滿了激情,始終帶著希望。
荷花淀派的文字是帶著優(yōu)美的景色描寫的,可卻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真正做到了情景相生。它給人的感覺景明、人美、情真、意切,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如詩般的語言,講述著一個一個的故事。如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一種文學藝術的相互滲透與交融,帶給人多重的心理甚至感官的感受。
在二十世紀,荷花淀派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文學流派,它為中國當代的文學做出的貢獻之大無法描繪。而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像我自己,僅僅也只是略微了解它的皮毛,窺探到它廣闊天地的一隅。我只能是在自己的角度,去欣賞,去領略那種意境,去感受那些鮮活的文字,評價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像《荷花淀》里的水生嫂,那些婦女們,我們民族的巾幗英雄們;像《蘆花蕩》里的老頭子,那些普通人,我們的平民英雄;還有《蒲柳人家》里的那些帶著自己鮮明個性的角色,《大墻下的紅玉蘭》里的正面人物葛翎,還有那些反面人物,無一不是塑造得無比成功。
荷花淀派的名稱源于《荷花淀》,由這一作品的風格可以感知,早期作家的共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xiāng)的清新氣息。后來,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初期“荷花淀”派的風格不同。但就像我感受的那樣,那份希望與對美好生活,對正義的渴望與追求從未改變,對人性的美好以及對人性的丑陋展現得也是一覽無余。
因他們幾乎都生活在那樣動蕩的年代;但文字卻絲毫不晦暗;語言卻這樣充滿希望;揭露時代的陰暗面也毫不留情,卻向我們展現了最美的人性與最溫暖的人情。
這便是我愛的荷花淀派。
派如其名,好似一支盛放的荷。
盛放卻不妖艷,出淤泥,而不染。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