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生財
傳某朝有一書生,家境貧寒。一日上山打柴,竟拾得一蛋。書生好奇,便帶了回去。
書生好生照看,一日蛋殼碎裂,卻是驚現(xiàn)一蛇,那蛇通體灰黑,背上卻有一白斑。書生倒也膽大,并不害怕,并精心飼喂,以養(yǎng)蛇為樂。
那蛇乖巧有靈性,并不傷人,卻對書生十分依賴。
那書生家徒四壁,獨身一人,也曾向往富貴生活。于是為那蛇取名“生財”。
每每喂食,便喚那蛇生財,久而久之,已成自然。喚其名,便應(yīng)聲而來。
書生家貧,身無長物。蛇年幼時,勉強喂它些雞蛋,到它長到幾個月時候,已經(jīng)有人臂長短。書生又省下錢財買來豬肉,切成小塊,細細飼喂。
那蛇個頭見長,背上的花紋越發(fā)明顯,仿若一朵白梅嵌在蛇身,倒是一條風雅蛇——
書生孑然一身,每日與蛇為伴,或溫書,或逗蛇,雖貧,倒也自得其樂。
村人或知書生養(yǎng)蛇,皆來勸止。書生卻一意孤行,并不聽從。眾人皆嘆。
如是寒來暑往,幾度春秋,那蛇蛻皮數(shù)次,已然長成大蛇,盤縮在地,是黑黝黝的一團,著實駭人。村人打從書生門口路過,盡是倉皇飛奔,絲毫不敢逗留,唯恐那蛇暴起傷人。
如此,村人都心有戚戚,不滿非常。
書生與蛇為伴,并不覺如何可怕。那蛇卻也怪異,與書生十分親近,并不傷他。
縱然如此,那蛇體型愈大,食量愈大,書生畢竟囊中羞澀,到后來,已是供養(yǎng)不起,無能為力,只得將蛇放歸山林。
書生喚那蛇的名字,將它從家中引到遠處山林,要它自己獵食,填飽肚子。天大地大,隨它去哪里都好。
將蛇留在林中,書生便離去。
書生回到家中,陋室枯寂,了無生氣。
書生忽然間對生財十分想念。
然而他只一聲長嘆,淚流無聲,因是別無他法。
書生于是常往那荒山去,喚出生財,同它說話,偶爾捎帶肉食。
如是一年過去,卻已傳來數(shù)起訃聞。
近來鄰村接連數(shù)口人無故失蹤,均是上山打柴捕獵,再未歸來,已然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徒留家中婦孺整日哭鬧。
官府著人調(diào)查,半月過去,只找到些衣衫碎布并幾只鞋履,并無其他線索,便猜測是猛獸襲人。
此后更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書生亦是心中懼怕。
然而仍是有人口失蹤,似乎此事遠遠沒有結(jié)束。
一日書生與同窗溫書,卻聽同窗說道,前幾日有一男人在衙門口日夜哭訴。知縣便傳他問話,得知那男人本是外地人,夫妻二人趕往老家探望病母,因此日夜兼程。途經(jīng)此地,夜晚在林中休憩,卻被妻子一聲尖叫驚醒,迷迷糊糊之間,見妻子竟被一花斑大蟒纏了,往草叢里拖去,一會便不見蹤影,F(xiàn)今都說之前那些失蹤人口都是進了那蛇肚——那男人說,那蟒蛇背上有一白紋,好似一朵白梅。
書生聽到此處,如遭雷劈。
不久,官府便貼出告示,道山中有一白紋黑身巨蟒,食人肉,褫奪人命數(shù)條,罪大惡極,官府定將捕殺以平民怨云云……
書生看那告示,腿腳頓時發(fā)軟,一時間怒不可遏,卻又有些悲從中來。一腔五味雜陳,皆是無處發(fā)泄,如鯁在喉。
官府數(shù)次派人上山圍捕殺人蟒,不料那蟒蛇狡猾非常,眾人無功而返。
蟒蛇案懸停兩月之后,又是一人失蹤,原是入了蛇腹。
生財又斷一人性命,甚至尸骨無存。書生聽聞此事,再難自抑,對生財恨之入骨,對死者愧疚至極。
這日,書生一夜未眠,第二日,便攜一把利斧,深入山林,將斧柄深埋,只露出利刃,以茅草遮蓋。書生張口喚生財?shù)拿郑@得林中鳥盡飛而去。片刻,便聽到一片窸窣聲,不多時,一只碩大黑蟒赫然出現(xiàn),腰身滾圓,蛇信輕吐,不待書生招手,它便搖頭擺尾地游向書生,蛇身環(huán)繞書生同他玩耍。
書生面色慘白,口中喚著“生財”二字,卻是連連后退數(shù)步,生財十分迅捷地追趕上來。書生引那蛇從遮蓋的斧刃游過,生財頃刻間便被開膛破肚,蛇頭轟然倒下,蛇血腥臭,灑滿黑土。
生財一雙蛇目圓瞪,似有疑惑不解。
至此,林中死寂,蟬鳴鳥叫一時全無。
那書生面無人色,軟到在地,痛哭流涕。
官府收拾蛇尸,從蛇腹中剖出半具人尸。眾人一把火焚盡,不留絲毫痕跡。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