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王小姐是個攝影愛好者,除了工作,其余所有時間她都用來去附近的村落拍些花花草草。她沒什么朋友,也沒結(jié)婚,家里有一個哥哥,家里人一次出去郊游,山路太滑,王小姐摔倒了,家人正準(zhǔn)備跑去看她怎么了,突然見她將相機(jī)從懷里拿了出來,仔細(xì)的摸了摸鏡頭,見沒有什么事,自己就爬了起來,眾人見這一幕,啼笑皆非。
這天,王小姐照例去周邊的村落拍風(fēng)景,這是個新地方,王小姐還沒來過,要坐船才能到。一起坐船的還有來放生的僧人,一個僧人敲著木魚,一個搖著金剛鈴,嘴里念念有詞,到了河中心,僧人們停了下來,將準(zhǔn)備好的貝殼、青蛙、魚苗倒入河里。一切都做完了,僧人們齊聲誦經(jīng),對著河水雙手合十。船夫見法事做完了,開船往回去,到了岸,僧人們下船,王小姐又坐了回去,柴油發(fā)動機(jī)冒出陣陣黑煙,因?yàn)闆]有裝消聲器老遠(yuǎn)都能聽見聲響。王小姐很滿意這個地方,拍了很多照片,太陽太燦爛,王小姐渴的不行,好不容易找到一戶人家,正想著怎么開口,老漢就以抬起有些佝僂的身子帶著南方不分N、L的口音笑著說“進(jìn)屋喝口水吧!
王小姐感動的語無倫次“可以嗎?”
老漢板起臉,疑惑問“怎么不行?”
王小姐覺得自己遇到了好人,跟著老漢進(jìn)了房子,老漢取來熱水瓶,趙小姐道謝,喝過水,問起老漢怎么一個人,老漢說老太去山里撿板栗了,孩子們都去城里闖蕩了。老漢問王小姐怎么稱呼,王小姐說父母取名王弗叫她小王就好。老漢聽了名字笑了笑說“王弗好,你聽沒聽過一個蘇軾的故事,那里面的姑娘也叫王弗!蓖跣〗銚u搖頭問是什么事,老漢喝了口茶講了起來。
說北宋年間,中巖有座書院,青神鄉(xiāng)貢進(jìn)士王方執(zhí)教時,好友蘇洵送他兒子蘇軾到中巖書院讀書。蘇軾聰明好學(xué),王方頗為喜愛。中巖下寺丹巖赤壁下,有水一泓,平靜如半輪明月,卻未名。一日王方遍邀文人學(xué)士,于綠潭前投筆競題,惜諸多秀才題名藏魚池,靜魚池皆過雅、落俗。
在家中吟詩作畫的王方之女王弗,也常常帶丫鬟去中巖,聽說父親要為潭水取名,偷偷的跟了過去。而蘇軾讀書之余常臨流觀景,于是撫掌三聲,立時,巖穴中群魚翩翩游躍,皆若凌空浮翔。見蘇軾撫掌,王弗悄悄在丫鬟耳邊說了什么。丫鬟轉(zhuǎn)身離去,少頃取紙筆來,王弗揮筆留下三個字,讓丫鬟送了過去。蘇軾見景大喜,落筆寫下“喚魚池”,令眾人叫絕。稱贊之際,王弗身邊的丫鬟也送了題名來,紅紙怡上,躍然而出:“喚魚池”三字。
蘇軾接過先生遞來的紅箋,見那與自己不謀而合的字跡,往丫鬟離去的地方輕瞥了一眼,只見衣角,卻不見佳人。
冥冥中似自有安排,才子揮毫佳人送箋,蘇軾輕瞥卻未見,只在心間想著那王姓女子是怎么聰穎,想著想著便在遺下了輕痕。路邊花開一片,王弗眼見的卻是撫掌大喜英氣勃勃的蘇家男丁,以為是無意間的一睹,卻再也忘不掉。
自此,王弗總能有意無意間聽到那蘇軾的朗朗讀書聲,蘇軾也總是頻頻路過王弗的窗前。不久,先生王方壽辰到了,蘇軾與同窗到瑞草橋?yàn)橄壬,蘇軾平日里酒量極好,那日不知怎么,竟醉倒在先生家中,天色全暗了才起來,知曉同窗們都已回書院,便獨(dú)自踱步至翠竹掩映的后院,抬眼所見的便是王弗正臨窗梳頭,那心想了數(shù)次的姑娘就如此猝不及防的出現(xiàn),是驚喜更是慌亂。
蘇軾從懷里摸出那日王弗送來的紅箋,蘇軾躡手躡腳的走到窗前將紅箋輕輕投了進(jìn)去。王弗驚了一跳,拍拍胸口,見紅箋有些眼熟,打開來看,霎時面色潮紅,方寸大亂。只見那原本的喚魚池下,還有一行小字,字里行間盡顯灑脫,用筆精到自成一派,寫著“有一美人兮,未見卻不忘。在下蘇姓子瞻,邀姑娘月夜,短松崗前一聚,愿姑娘不嗔在下孟浪之舉!
王弗不過及笄之年何曾見過這陣仗,慌忙將紅箋扔在一旁?梢幌肽芘c那日日心念之人輕言幾句,便也有些動搖。思來想去間,夜更深了,王弗看著天色對著自己道“莫怕莫怕,只淺言幾句,夜這般黑,旁人瞧不見的!被蚴窃捚鹆俗饔,王弗悄聲打開房門,往那石頭縫里擠著永遠(yuǎn)長不高的松樹處去。那是亂葬崗子,埋叫花子的,王弗見著卻無絲毫懼意,甚還有一絲欣喜。不多時,王弗就見到了背對她的蘇軾,王弗在一丈遠(yuǎn)處停下,那夜吹的是東風(fēng),蘇軾衣袂翻飛,王弗一時被迷住了,輕聲道“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聽聞轉(zhuǎn)過身去,見佳人眼見癡迷,珠翠輕搖出叮咚之聲,心中所有的不安頃刻化為塵土。二人誰也不愿打破這寧靜,雙眸相對,你未語我卻懂。月夜朦朧,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不知過了多久,王弗嬌羞的移開目光,上齒輕咬下唇道“公子邀我前來,可是有要事相商。”
蘇軾輕掩嘴角咳了咳嗓子道“那日王姑娘送來紅箋,與蘇某不謀而合,蘇某心生愛慕,想,想。”
“你這人,你,你,你說什么混話。你可知罪!辈坏忍K軾話落,王弗急忙打斷。
蘇軾忙解釋道“子瞻并無輕薄之意,子瞻只想與姑娘結(jié)秦晉之好。子瞻自知孟浪,愿姑娘責(zé)罰。陳思王愛慕洛神,司馬相如情系卓女文君,子瞻意屬姑娘,子瞻,子瞻!碧K軾滿腹經(jīng)綸,此刻卻語不成句,局促不安,狼狽至極。
王弗聽后俏臉更添緋色,見蘇軾情真意切,羞得說不出一句話。蘇軾也偏過頭,不敢看向王弗。兩人只得悄悄看一眼,就急忙挪開,無意間二人目光會于一處又是一陣扭捏。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王弗曾不明其意,這夜才是真懂得,兩人不過相見片刻,天色竟開始顯白。王弗走在前,蘇軾跟于后,二人就這般一前一后的回了后院,王弗進(jìn)了閨房急忙關(guān)上房門,背靠在門板上,心跳如雷,雙眸似露水晶瑩,雙頰似晚霞嫣紅。蘇軾看了房門良久,回了醉宿之所,他想,來日方長。
翌日,蘇軾晨起聽課,勁頭更是足。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修身為擇善而從,博學(xué)于文,并約之以禮也。王弗也更多聽起父親夸贊蘇軾,贊其有傲世之才。王弗面色如常,心卻是一陣雀躍。
二人不得相見便以亂葬崗子前的一株矮松為驛站,將書信埋于樹下。白日王弗取出書信,回放一封于樹下,夜里蘇軾取出書信,回一封放于樹下。寒來暑往間,已是一年之多。這日無意間,蘇軾聽聞先生王方有意將王弗嫁于他人,驚駭之余,心急如焚。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多日后,蘇軾告于家父蘇洵,言自己情系先生之女王弗,望蘇洵請媒人前去提親。蘇洵聽后,首肯蘇軾之情,翌日備薄禮前去王府提親。
王方聽明來意,當(dāng)即同意。換過生辰八字,按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之禮迎娶王弗過門,正所謂“芙蓉帳里春風(fēng)暖,梅柳人試海南春。房中月朗圓一夢,洞中花香樂百年!,人生四大幸事,蘇軾先嘗了一件。
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dá)禮,侍奉公婆謹(jǐn)慎恭敬。每當(dāng)蘇軾讀書時,她就陪伴在側(cè),賢敏沉靜,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略有所知。從初見之悸動,到書信往來時言語的妥帖,再到舉案齊眉時的琴瑟和鳴。蘇軾次次意外,卻喜得意外。
嘉祐元年,蘇洵攜年二十一的蘇軾,十九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之地,沿江東下,進(jìn)京應(yīng)試。禮部貢舉的主考官為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二人正銳意詩□□新,蘇軾那文風(fēng)之清新灑脫,正中二人下懷。蘇軾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歐陽修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rèn)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睔W、梅二公既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于《三國志·孔融傳》中!睔W陽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兹谠疲骸粗芪渫醴ゼq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dāng)然耳’!睔W陽修聽畢恍然大悟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dú)步天下!
在歐陽修一再稱贊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dāng)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之母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xiāng)奔喪。也是這年,王弗有了身孕,同年誕下麟兒,取名蘇邁。有妻子的陪伴,兒子的嬉鬧,喪母之痛,不那么難熬。
嘉祐四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蘇軾應(yīng)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那夜蘇軾喝的伶仃大醉,抱著王弗道“此生我以飽嘗人生兩大幸事,其余的不要也罷。只要弗兒陪我身邊,白頭偕老,此生已無憾。弗兒,你可要陪我偕老啊!
自蘇軾在鳳翔做官,為寬妻心,蘇軾告訴王弗他在外的每一件事。王弗每天用蘇洵教導(dǎo)蘇軾的話,來告誡蘇軾。曰:“子去親遠(yuǎn),不可以不慎!碧K軾與客談話,王弗立屏間聽之,回房后重復(fù)剛才的談話,并言其思:“那個人,采取模棱兩可的騎墻態(tài)度,一味迎合夫君的心意所在,你何必和這樣的人說話?”有來求與蘇軾親厚甚者,王弗道:“怕如此情義不能維持多久。那人結(jié)交太過迫切,然其不理睬人也必定速之!焙髞砭苟家灰粦(yīng)驗(yàn)了,只生過孩子的王弗身體卻越來越差,蘇軾尋遍名醫(yī)仍無其法。
一日,久下雨的天晴了,王弗也好些了。蘇軾忙過政事去見妻子,見王弗如此精神煥發(fā),遂抱著王弗去庭院里曬太陽。王弗看著花開的那般旺盛道“子瞻,我怕是活不過多日了!
蘇軾厲聲喝道“不可胡言亂語,你看你今日不是好些了嗎?”
王弗略歉疚道“你別惱,我知我陪不得你白頭了。我表妹自幼愛慕你我是知的,她今年該十九了,家里給她尋得她都不要,她是在等你。待我去了,你便與她成親。她對你用情如此至深,想來會與你相敬如賓,共度余生!
蘇軾攥緊拳頭,想說,終究沒說。王弗道“士應(yīng)胸懷天下,不能為其情愛所左右。這怕是我要與你說的最后一個道理了,你要記住。我死后,不要為我哭!
治平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王弗病逝。死后,蘇軾父親對其道:“她于你一同患難,不能忘恩。以后就葬在你母親的邊上吧!
鳳翔做官四年后蘇軾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六月初,蘇軾從鳳翔回京,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一個特別考試,他專上奏折懇請皇上允許他考試中不做詩賦,說是“久去場屋,不能詩賦”。此后至熙寧元年秋,蘇軾不曾作一首,達(dá)三年。同年,蘇洵病逝,也到了王弗下葬之時,蘇軾按父之命,將蘇王氏葬于蘇母旁。士應(yīng)胸懷天下,不能為其情愛所左右,王弗的墓志銘是蘇軾寫的,上面刻著“你雖然死了,我這一生有與你結(jié)為夫婦這樣的幸事,還有什么悲傷的呢”言語之豁達(dá),令人咂舌。王弗死后,蘇軾也不曾哭過,其流淚皆為父母亡故。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xiāng),守孝三年。
治平三年王弗去逝尚不到一年,蘇軾和王弗堂妹二十七娘的婚事便已定下,蘇軾為其取名閏之。
治平四年宋英宗因病駕崩,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遂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講。治平五年,蘇軾守喪三年之期至,還朝。蘇軾的許多師友,及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nèi),因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那片天。
熙寧三年蘇軾次子降生,名迨。
熙寧四年蘇軾上書談?wù)撔路ǖ谋撞。王安石憤怒,命御史謝景在帝前訴蘇軾過失。蘇軾即請求出京任職。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杭州任通判。熙寧五年蘇軾第三子降生,名過。
熙寧七年秋調(diào)往密州任知州。熙寧八年一晚,蘇軾從夢中驚醒,良久才回神喃喃道“十年了,除了那篇《亡妻王氏墓志銘》,我只字不提你,不提相思。我不愿想起你,可夢不放過。我有太多話想要說,可你不在了?v然相見,只怕你也認(rèn)不出我,我已垂垂老矣,雙鬢斑白。我夢見那年你在軒窗旁對鏡梳妝,我走進(jìn)后院終于看見你的面龐,我終是知魂?duì)繅衾@的人,長什么模樣,而不是一角衣袖。夢里我們看看彼此,說不出話,只有眼淚潸然落下。想來最痛的是那夜的明月,和石頭縫里擠著永遠(yuǎn)長不高松樹的亂葬崗子!彼焯峁P作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熙寧十年四月至元豐二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四月調(diào)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同年一舞姬于西湖邂逅蘇軾,言十分仰慕東坡先生的才華,十分慶幸自己與蘇家的緣份,決意追隨東坡先生終身。自此,蘇軾身邊多了個十二歲的侍女,蘇軾為其取名朝云。
元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上任不過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dá)數(shù)十人。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稱烏臺。即“烏臺詩案”。
當(dāng)年歐陽修于金陵,急上書道:“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大丞相王文公與蘇軾惺惺相惜曰:“豈有圣世而殺才士者乎?”當(dāng)時議,以公一言而決。蘇軾得以從輕發(fā)落,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本州安置,受官員監(jiān)視。蘇軾牢獄中過一百零三天,幾次瀕臨被砍頭。幸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又得他人施以援手蘇軾才得以躲過一劫。
黃州團(tuán)練副使相當(dāng)?shù)臀,并無實(shí)權(quán),蘇軾經(jīng)此牢獄之災(zāi)已心灰意冷,王朝云由侍女晉為侍妾。蘇軾到任后,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元豐三年作《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數(shù)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今日關(guān)山路,細(xì)雨梅花正斷魂。旁人問“剛從鬼門關(guān)回來,怎么寫這么晦氣的詩?正月二十日是什么日子,怎么去年路上的梅花你記得如此清楚?”蘇軾笑笑不答,想來從不是為了作詩才下筆寫的這前言不搭后語的詩。
元豐四年的《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旁人見詩還是正月二十,又問這故人是誰,蘇軾還是未說。
元豐五年寫下《赤壁賦》,中間倒有一句頗為有趣“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元豐六年作詩《正月二十日復(fù)出東門仍用前韻》:亂山環(huán)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五畝漸成終老計(jì),九重新掃舊巢痕。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長與東風(fēng)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這次旁人也不再問正月二十是什么日子了,只問“這東風(fēng)可有什么玄妙?”良久,蘇軾未曾接話,旁人以為他不會說時,他道“因?yàn)榇淀懼榇渲舻,是那晚的東風(fēng)!
元豐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歲的朝云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蘇軾為他取名遁。
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同年,蘇遁不滿周歲同原配夫人王弗一般無藥石可醫(yī),夭折。蘇軾上書朝廷,請求暫不去汝州,先至常州,皇帝準(zhǔn)奏?赡戏党V輹r,神宗駕崩。
元豐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以司馬光為相,王安石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fù)為朝奉郎知登州,四個月后,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參決政事,起草詔書。蘇軾賦詩文,盛贊高太后廉潔及對自己的知遇恩德。旁人問“女流之輩把持朝政已是大忌,怎子瞻還書以詩文,盛贊其行?”
蘇軾答“因英宗在我不愿詩賦時,豁免詩賦,此情要記!碧K軾見同僚為壓制王安石及盡廢新法后,為其與所謂新法不過一丘之貉,向皇帝提出諫議。遂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
元祐四年,蘇軾任龍圖閣學(xué)士知杭州,年近六旬,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嶺南百姓夾道歡迎。因西湖長期不得疏浚,湖水逐漸干涸,湖中長滿野草。蘇軾來杭州次年拿出賞賜的黃金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余萬,開除葑田,恢復(fù)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并將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蘇公堤”。
元祐六年,蘇軾被召回朝。不久又因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diào)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二月任揚(yáng)州知州,元祐八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zhí)政,新黨再度執(zhí)政。妻王閏之卒,蘇軾撰悼文《祭亡妻同安郡君》:維元祐八年,歲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蘇軾,謹(jǐn)以家饌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靈。嗚呼!昔通義君,沒不待年。嗣為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于天。從我南行,菽水欣然。湯沐兩郡,喜不見顏。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須,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干。旅殯國門,我實(shí)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旁人見此文問“如此,子瞻于同安郡君情之深,亦要同穴才可!碧K軾笑笑似是承認(rèn)如此。
紹圣元年六月,別為寧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
紹圣三年,侍妾王朝云卒蘇軾寫下四句銘文“浮屠是瞻,伽藍(lán)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歸”。
紹圣四年,蘇軾年已六十二,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儋州。
徽宗即位后,蘇軾被調(diào)廉州安置、舒州團(tuán)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大赦,復(fù)任朝奉郎,北歸途中,于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死前蘇軾叫來蘇過,命他在自己死后,與其生母王氏合葬。人死前會把這一生在自己眼前過一遍,看旁人說他摯愛閏之愿于同穴。蘇軾睜大眼睛道“這樣賢惠的女子與我同甘共苦,而我娶她確只是因?yàn)樗歉罕砻,能照顧好自己和弗兒的孩子。她為我做了太多,我蘇軾此生是欠她了,既生不能同寢,死亦要同穴!
蘇過俯身只聽清了欠她的,輕手推了推道“父親,父親。欠誰的?父親您是要說什么?再說清楚些。”
蘇軾似是聽不見蘇過說什么,喃喃道“娶你是不得已。閏之,閏之,不期然而然地增多為閏。怪我,怪我,是我欠你的。朝云那年才十二歲,我若不贖她,她怕是逃不過的,她陪我共苦,她說要做侍妾,我便答應(yīng)了。弗兒,你看,我做到你所說士應(yīng)胸懷天下,不能為其情愛所左右。還有,你死后,不為你哭。你看我做到了,下輩子,下輩子我不要知己,不要才學(xué),不要平天下,我只要你。下輩子,你別那么早離開我!
蘇軾唇間幾個輕音劃出,蘇過這次什么也未聽見,也再也聽不見。一年后,蘇過按父親囑托,與生母合葬。
這次蘇軾正月二十溫的酒終于能陪著那人一起喝了,我身已老,愛從不衰。
老漢講完后瞇了瞇眼,飲盡了茶。王弗看看老漢,沉默了一會問“那您說,天底下還會再有蘇軾與王弗這樣的愛情嗎?”
老漢笑了笑,“小女娃還年輕著,等你都走過一遭了再說。”
王弗撓了撓頭,又問“那你說王閏之這么好,為什么蘇軾還是非王弗不可?又是賢妻良母,又是善良溫柔的,還一起共患過難!
老漢搖了搖頭道“看過紅樓夢吧?你說寶釵那么好,寶玉為什么不喜歡?最后曹雪芹有句詩說得好‘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f到底,只因那人不是你。”
語畢,電話響了,老漢接了起來,說了幾句,掛了電話,往里屋走去。從屋里拿了個背簍背上,出門跟王弗道“都說老太婆背不動,她還不信,早上說什么也不讓我去,說我膝蓋不好,在家歇著。現(xiàn)在還不是要我去接她?小王,你要是要走,把門記得關(guān)上!
王弗看著老漢遠(yuǎn)走的背影,愣愣的像是明白了什么。站了起來,把門關(guān)上,提起背包,往回走去。
王弗說“士應(yīng)胸懷天下,不能為其情愛所左右”,蘇軾真當(dāng)連墓志銘都簡潔極了,縱使再相思也從不明說。世人都只當(dāng)蘇軾愛的是王閏之,愿與之生亦同寢死亦同穴,卻不知每每正月二十他都要寫首詩。那些年里,兩人總是以賦詩為樂,舉案齊眉,好不熱鬧。那年皇帝讓寫詩,寫不出詩是因?yàn)樗,正月二十寫詩依舊是因?yàn)樗?
插入書簽
一年前看一篇講蘇軾詩的文章,之后受啟發(fā)寫的,史實(shí)部分有些不嚴(yán)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