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一、昭王英姿
(考據(jù)黨酌情慎入)
秦昭襄王元年,武王薨,諸弟爭立。公子稷為質(zhì)于燕,趙武靈王立之,為昭王。
他的時代是秦國的金色時代,他的時代與孝公、始皇帝政并駕齊驅(qū),他的時代奠定了秦國并吞六國的基礎。
他是這樣一個驕傲的人。
秦昭王,稷。
二、藺人何為
秦昭襄王十四年,韓、魏伐秦。王任白起為帥,戰(zhàn)伊闕,大敗韓魏,殺敵二十四萬。
烽煙四起,戰(zhàn)火紛飛,非征伐拓地何以立其帝威?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嬴稷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人讓他退讓到這種地步,偏偏舍不得他,隱隱約約覺得這樣的人死了可惜。
要是他能為我所用就好了……
——開什么玩笑?!這種人要是來了秦國,那不是要擾亂朝政嘛!
……藺相如……
三、趙使相如
昭襄王二十四年
咸陽 章臺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趙使相如至。昭王舉觴自飲,舞女細腰長袖,歌舞霓裳,絲竹悅耳。
氣氛有些沉寂。
前來的趙國人要么話很少,低頭看地,要么話很多,隨聲附和,雖然都面色僵硬,談話很輕。
秦王瞇著眼瞥了下臺下眾人,輕輕哼了一聲,啄了口酒。
臺下氣氛又凝滯了一下。
“啪啪”,庭柱一側(cè)緩緩走出一人,輕輕整理衣冠,在眾人注目下,雖嘴角噙笑卻掩眸不語,倏地大揖,向秦王行朝禮。
“臣趙使藺相如,特奉趙王命奉璧于大王”。那人一直低著頭,看不清他的臉色,就連聲音也聽不出一絲情感。言罷,雙手呈上一個錦盒,打開來是一塊圓潤溫和的美玉。
秦王瞥了他一眼,眉間微蹙,一言不發(fā),仿佛不滿他突然站起來打斷他賞舞,又好像天生對他有種成見。
未幾,王變色大笑:“好玉!不愧是天下至寶的和氏美璧啊!”遂召相如呈璧于前。
又瞥了眼恭謹站在一旁的藺相如,秦王大大方方地把這錦盒傳給周圍美人看,拍拍手,臺下樂官繼續(xù)奏樂。
彼時的藺相如乍一看還是很儒雅的,不過那也是彼時……
臺下一直沉默著的人抬起了頭,雖乍一看是那種扔到人群里再也找不到的人,但是他雙眸璀璨,流光溢彩。
藺相如突然笑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王何以璧?”
“……甚好。”
——他好像不是那種庸碌之輩,有點意思。
“非也,*璧有瑕,請指示王。”
秦王不發(fā)一言,目光如炬,示意人將璧傳給了相如。
倏忽,藺相如竟變了臉色,眉高高皺起,黑眸含怒,退卻幾步,倚柱而立,好似十分不甘,又似委屈萬分: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議不欲予秦王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話,相如聲音漸漸變了,眸中竟泛著淚光,聲音鏗鏘卻隱隱有些哽咽,似乎強忍著不落下淚來。
——這人……我可什么都沒說。
秦王欲怒,終沉默良久,輕聲言道:“寡人幸得璧,自不負于人,況爾乎?”*遂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本以為秦王會發(fā)怒的眾人好整以暇地看著那個小丑,但卻是秦王好聲細語的模樣讓他們噤了聲。
——秦王,你……
四、完璧歸趙
三日后 六英宮
沐浴更衣后的秦王正翻開竹簡準備批閱,突然有人來報:藺相如已完璧歸趙。
手一松,一大滴朱墨滴落在竹簡上,染紅了刻痕。
——他怎么敢耍我?!當我是什么人!
次日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秦、趙二國會于穰城。秦攻魏,陷安城,前鋒至魏都大梁而還。昭襄王向趙索和氏璧,稱以十五城換。趙遣舍人藺相如執(zhí)璧赴秦,見秦無誠意,完璧歸趙!
見、秦、無、誠、意,完、璧、歸、趙、
……
“呵……呵呵……哈哈哈哈!完璧歸趙!好一個完璧歸趙!”
嘩啦,一卷竹簡被掃翻在地,室內(nèi)燭火熒熒如豆。
方才還端坐的人早已怒氣沖沖拂袖而起,踢翻一旁的朱漆云紋幾案,連發(fā)冠松了都沒注意。
“來人!傳藺相如!……慢,傳白起明日酉時覲見!”
翌日巳時
“報,趙使求見!
“傳!
長安宮
“大王……”
秦王隨手翻閱著竹簡,漫不經(jīng)心的說:“何事?”
藺相如低頭,全無三天前神采飛揚的模樣:“臣……”
“你此次前來,若趙得十五城,有什么想求的么?”秦王打斷了相如的話。
“這……”
“你……可有家室?”
“尚未成家,臣……”
“無妨,你退下吧。”
“可是臣……”
“退下!”
“是……臣告退。”
聽到了木門合上的吱呀聲,秦王扔開竹簡,揉了揉太陽穴:“藺相如啊……”
酉時白起覲見
王密談于起,亥時,起走。
……
五、取璧之情
五日后 章臺宮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庭,引趙使者藺相如。
此時的藺相如又是那種恭謹大方的態(tài)度,低頭上前,恭敬作揖,沒等秦王發(fā)話,便說:“*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眾人嘩然。
——我對你做了什么?!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負趙……哼……
秦王沉默,瞥了眼周圍大臣,勾起嘴角哼了一聲:“*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言罷,眾人議論紛紛。
秦王又言:“那便明日遣趙使回吧!
當日戌時 六英宮
王引相如入殿。
藺相如什么都還沒說,就被秦王一把拉過,狠狠吻了上去。
“王……唔……”
“閉嘴”秦王粗聲說著,又吻了上去,“你嫌今天糟蹋我的威嚴還不夠么!你又要拿什么來賠!”
“可臣……嗯……”雙手不自然地摟住秦王的腰,意外的舒服,不僅摟得緊了點。
秦王什么也沒說,只是加深了這個吻,更緊地摟住他的脖子。
良久,秦王仍舊摟著藺相如:“……你……孤……心悅……”
“臣仰慕大王已久!
“你說什么?”秦王十分震驚,仔細看著他的眼睛,黑黝黝,濕漉漉,忍不住用手去描繪他的臉龐。
藺相如別開臉,低聲:“素聞秦昭襄王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當日大殿,君主英姿勃發(fā),臣……賤不敢對,然臣使命在身,不得已……主公于臣有恩……臣不能……”
“那你為何……”
“即使大王誠喜和氏璧,割十五城于趙,豈知那十五城民會如何反應?十五城雖不大,也不算小,況大王一世英名……而若臣不予大王璧,又一言不發(fā),怎會引君注目……”
“好了,不必再說了……”秦王再次摟住藺相如,溫柔地拍著他的背,“寡人知道了,不要再說了……”
——佳人如此,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讓你來到我身邊。
“王……等……唔……”
次日未時,秦畢禮而歸趙使。
酉時,秦王引白起入覲,面色沉寂。
后人云:“①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
六、澠池之會
昭襄王二十五年,秦攻趙,拔兩城。
昭襄王二十六年,秦再攻趙,拔石城。
昭襄王二十七年,秦將白起攻趙,斬首兩萬,陷代郡光狼城。秦將司馬錯攻楚,陷黔中,楚割漢水以北及上庸地求和。
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將起攻楚,陷鄢城、鄧縣、西陵。復欲伐趙,秦趙會于澠池。
澠池盟臺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趙王語相如,相如撫其袖,王笑,不語。
秦王飲酒酣,周圍舞曲如故。
——藺相如不是喜歡他的么?!為什么這兩年來傳出來的全都是他如何被趙王“寵幸”的消息!為什么他就不肯來秦國!這個趙王……反正趙王也快不存在了……哼……
秦王瞥了眼笑容溫和的男人,心底嗤笑一聲:這等軟弱的模樣,也能稱王?!
于是他放下酒杯,對眾人大聲說道:“*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這……”趙王皺了皺眉,終究伸手彈了起來。雙手修長,骨節(jié)分明,又溫潤白皙,瑟聲悅耳。
史官在旁奮筆疾書。
趙王面色微紅,咬唇不語。
秦王笑了,好不得意,不動聲色地用眼角瞄了眼藺相如。卻發(fā)現(xiàn)他一言不發(fā),沉著臉色站了起來:“*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你!你……居然因為他跟我斗氣……
秦王怒,不許。
看著藺相如,兩三年不見,他下巴上隱隱有些青色胡渣了,人也越來越成熟了,當初的羞澀仿佛消失了。就是他眸中含怒,泛著水光,似有半分委屈、半分不甘,這點還是沒變。
他是趙王的人。
僵持許久,相如走上前去,捧著缶,眼睛黑黝黝、濕漉漉,似在威脅,又似在請求。
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為了他,你這么不珍惜自己生命?!
秦王怒甚,左右拔刀欲刃相如。
又是這種眼神……藺相如瞪大眼睛,看著秦王,眸中充斥著血絲,泛著淚光。
“你……藺相如……呵呵……”
秦王低聲笑著,神色漸冷,接過缶,敲了一下,眼睜睜看著藺相如命令史官記錄“秦王為趙王擊缻”,嘴角抿起,不發(fā)一言,也不再拿起酒杯,不再看向藺相如,什么都不管了。就連后面藺相如和群臣口舌相爭,他也提不起一分興趣維護自己的大臣。
——算了吧,就這樣吧。
既罷,遣人護趙人歸國。
臨行前 芷陽宮
“臣藺相如拜見大王!
藺相如恭敬作揖。
秦王不耐煩地皺眉:“你還要待何時?!不去護你趙王耶?”
“大王……”
時隔三年,在秦王面前,藺相如還是這么恭敬謙卑:“主公于臣有恩……臣自認必負于二人,償欲出隱,秦乃攻趙,于公,臣不得不護國守趙,于私,臣卑賤,不敢高攀陛下……”
“你真的是藺相如?”
“……”
“你是當初口口聲聲說仰慕寡人的藺相如?”
“這……”
“你……當真不愿再見到寡人了么?
“陛下,臣不得已……”
“你走吧……”
“……”藺相如蹙眉。
“滾!趁我沒改變心意前,滾遠點!”
……
藺相如走了。
……
七、趙有藺卿
六英宮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
——原來我在你眼中是這樣的啊,也罷……
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將白起攻楚,拔楚都郢,燒先王墳墓彝陵,楚兵潰散,遷都陳丘。
昭襄王三十一年,白起攻魏,陷兩城。
……
昭襄王四十二年,秦攻趙,陷三城,趙左師觸龍說太后遣少子長安君入齊為人質(zhì)。齊遂發(fā)兵救趙,秦軍始退。
昭襄王四十七年,秦伐趙,趙大潰。秦殺趙括,坑趙降卒四十余萬于長平,趙舉國大震。
昭襄王四十八年,趙藺上卿相如逝。
八、伊人何方
長楊宮一隅
楊柳垂垂,如泣如訴,如怨如慕。
“他走了。”
“恩。”
“他走之前讓臣轉(zhuǎn)達一句對不起!
“……”
“他說,他少失父母,幸養(yǎng)趙人,后得主公賞識,已是福澤難忘,不敢再有什么妄想。”
“他怎么……”
“陛下可知他在趙國有多拼命嗎?”
“為了報恩,他天天子時入睡,卯時就起,只為多工作一些時間!
“……這與寡人何關……趙王怎么會如此待他?!”
“怎么會與大王無關?大王可知但是他回去后日子過得有多辛苦么?!”
“什么?”
“你……當初他歸國后,主公對他一再封賞,然后就有謠言他和陛下是……說他與秦王勾結(jié),企圖吞并趙國,當初他險些就被處死了!主公也很少再同他談論政事,他卻什么都沒跟我說!只是自己一個人扛著!”
“夠了!不要再說了……退下吧。”
秦王走了。
……
終究沒來得及看他最后一面,
終究那只是一個夢,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
宛在水中沚
……
伊人何方?
……呵……
昭襄王五十六年,秦昭襄王稷薨。
。*處摘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摘自王世貞的《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插入書簽
高二腦洞大開的產(chǎn)物,貼吧發(fā)過,改了改一些言辭不當?shù)牡胤,有些地方還是白話,感覺改了怪怪的就沒改……
今天寫作欲望強烈啊……
還是沒想好開什么坑,只想換個畫風……
劇情廢,不多說了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