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芄蘭
漢靈帝光和五年,潁川郡治陽翟。
郡守公事房外,那些爬藤在春夏之交的午后燦爛陽光中蔓延著,蓬蓬勃勃的綠意紛亂縱橫。因為是野藤,并沒有人去架起或者修剪,所以紛亂縱橫的一發(fā)肆無忌憚。
像世事一樣紛亂,像人心一樣縱橫。
然而藤上是有花的,細(xì)小一叢叢歡悅的開著,有點清冷的淡香,聞起來寧心愜意。
然而藤上的花香,還比不上藤前站著的人衣衫上的香氣更令人心神皆暢。
上天總是會特別眷顧某些人,而藤前頎長優(yōu)雅的青年,一點都沒有辜負(fù)這份眷顧。家學(xué)淵源,鄉(xiāng)黨美譽,驚才羨艷,王佐之能……一個個光環(huán)本是耀目已極,卻都在這弱冠青年本人的風(fēng)采面前,黯然失色。
光環(huán)耀目,畢竟不如玉光朗潤耐品。
所以路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男子的是妒羨,女子的是傾慕。
卻沒有人去跟那位郡里新任的,年輕俊美的主簿說話。畢竟,如無必要,人本來也不愿珠玉在旁顯著自己形陋。
只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提著一個小包旁若無人匆匆走過,看見青年,卻面色一喜,停步,折到青年面前,端端正正一絲不茍見禮下去。
少年衣袍都是隨意的素色,鑲滾裝飾一概極簡,只是看似有點過于寬博。大概是人太瘦削,但正在長身體的少年,多半都是瘦削的。
衫輕帶緩,被風(fēng)一吹便衣袂微飄。飄動中有一點重量定在那里,是衣帶上垂著叫做“觽”的象骨角錐,用來解結(jié)的。能治煩決亂者佩觽——本是標(biāo)志成年的配飾。
前些日子見到他的時候,身上倒還沒有這個。所以,今日看起來,整個人規(guī)矩了許多?青年想著,還禮時臉上忍不住掛了一點寵溺的微笑。
少年抬起頭,面孔上稚氣還沒有退盡,唯有一雙眼睛深黒明亮,如要看進(jìn)人心底。
再端正規(guī)矩,也還是這雙眼睛。那次去學(xué)里,看見那遠(yuǎn)近知名的老先生本是在闡發(fā)儒學(xué)微言大義,卻被這少年以韓非之道縱橫捭闔辯得白眉緊皺時,就再不能忘這雙眼睛。那天里,這雙明利如刀鋒,灼熱如火的眼睛。
而今天這雙眼睛含了笑意問著,荀世兄,如何有空在此。
青年搖搖頭,把剛處理完的公文卷宗搖出腦海,忽然忍不住想看看這雙眼睛之后是副什么樣的心思。小憩而已……賢弟可要找個地方一敘?
少年眼睛一亮,又一暗。家嚴(yán)有恙,嘉今日出來抓藥,應(yīng)早些回去。手里的小包晃晃。可否改日再來拜訪荀世兄?眼里有點期待。
那是當(dāng)然。青年微笑,笑容溫潤如玉。
眼睛再度亮起來,雖然是純凈的黑色,卻不知怎么帶著感染人的熱力。
于是青年又不知不覺脫口而出,以后,叫我文若便是。
于是少年的眸子雖努力做著成熟的矜持,卻忍不住閃亮出意興飛揚。
少年身影漸遠(yuǎn),衣衫在風(fēng)中輕飄。
那個午后陽光太暖,街道太靜,人太年少。所以他們不能知道,那無拘無束飄起來的素淡衣角,在日后二人生命中,已是不可承受之輕。
——————————————————————
詩·衛(wèi)風(fēng)·芄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插入書簽
注1:
謝承《后漢書》:南陽陰脩為潁川太守,以旌賢擢俊為務(wù),舉五官掾張仲方正,察功曹鍾繇、主簿荀彧、主記掾張禮、賊曹掾杜祐、孝廉荀攸、計吏郭圖為吏,以光國朝。
注2:
《三國志·郭嘉傳》: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
注3:
東漢潁川郡治陽翟,見《后漢書·志第二十》
————————————
新增古狗來的《芄蘭》賞析注解一篇:
芄(wán丸)蘭:亦名女青,莢實倒垂如錐形。支:借作“枝”。
觿(xī西):象骨制的解結(jié)用具,形同錐,也可為裝飾品。成人佩飾。
容:佩刀。遂:佩玉。一說容、遂,舒緩悠閑之貌。
悸:帶擺動貌。
韘(shè社):象骨制的鉤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時用于鉤弦。
甲:借作“狎”,親昵。一說長也。
【賞析】
本篇主旨說法很多,一謂刺詩,漢《毛詩序》說:“刺惠公也,驕而無禮,大夫刺之。”元劉玉汝《詩纘緒》說:“愚意衛(wèi)人之賦此,毋亦嘆衛(wèi)國小學(xué)之教不講歟?”明豐坊《詩說》說:“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亂。”明季本《詩說解頤》說:“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習(xí)幼儀,而躐等(超越級別)以騖高遠(yuǎn)也,故詩人作詩以刺之!苯袢烁吆唷对娊(jīng)今注》等則以為是刺童子早婚。一謂美惠公,近人徐紹楨《學(xué)壽堂詩說》說: “當(dāng)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國君之禮,其大夫作詩美之,欲勉其進(jìn)德耳!币恢^戀歌,今人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說:“以次章‘能不我甲 (狎)’之句推之,疑為女子戲所歡之詞!苯袢『笠徽f。
詩人即景起興,因為芄蘭的莢實與觽都是錐形,很相像,故詩人觸景生情,產(chǎn)生聯(lián)想。這位女詩人與詩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關(guān)系非常親密。可是,自從“童子”佩帶觽、套上韘以來,對自己的態(tài)度卻冷淡了。觽本是解結(jié)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沒有嚴(yán)格年齡限制,與行冠禮不同。據(jù)《禮記·內(nèi)則》記載: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墩f苑·修文篇》也說“能治煩決亂者佩觽”,故毛傳謂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則表示“能射御”。當(dāng)時,貴族男子佩觽佩韘標(biāo)志著對內(nèi)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對外已有能力從政,治事習(xí)武。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覺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漢了,一下子穩(wěn)重老成了許多。這本來是很正常的,可是這一變化,在那多情的女詩人眼里,不過是裝模作樣假正經(jīng)罷了,實際他還是以前那個“頑童”。最使她惱怒的是,本來他們在一起無拘無束,親昵得很,而現(xiàn)在他卻對自己疏遠(yuǎn)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舉止乃至垂下的腰帶,無一不惹她生氣,看了極不順眼,甚而覺得這一切都是故意做給她看的。盡管他“容兮遂兮”,處處顯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樣,而她偏要口口聲聲喚他“童子”!巴印钡姆Q呼,正包含著她似嬌還嗔的情態(tài),從這一嘲諷揶揄中不難察覺她“怨”中寓“愛”的綿綿情意。
全詩兩章重疊,實際只有三個字不同,寥寥數(shù)語,就把“童子”態(tài)度的變化及姑娘的惱怒心理描摹出來了,清牛運震《詩志》評論說:“‘能不我知’、 ‘能不我甲’,諷刺之旨已自點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儀詠嘆一番,而諷意更自深長。詩情妙甚!泵空虑八木湟豁,后兩句一韻,從樂歌的角度考察,后兩句大約是附歌!(蔣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