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一)文
我的家鄉(xiāng)玉山縣是個邊界小城,接連浙贛兩省,看起來應該是十分重要的地方。
倘若你要問為什么叫玉山,恐怕只要會識字的玉山人都會熟練且自信地來一句:冰為溪水玉為山。再沒什么文化的人此時也有一番詩意風情。向你解釋的時候必定是逐字逐句,口齒清晰,讓你好好地聽清楚詩句中所包含的鼎鼎大名。詩一共四句,大多數(shù)人只記得這句,這句便夠了,一句話兩個地名,考之有據(jù),歷史悠久且底蘊深厚,仿佛我們的家鄉(xiāng)曾經(jīng)是老牌貴族部落。但大約也是沒有人懷疑溪水成冰有什么了不起值得以此冠名的,即便那個古詩人作詩時分大約在冬季,可難道別的地方不能成冰如此稀罕嗎?可名句是毋庸置疑的,小城百姓諺語都能當真理,何況小小地方有這樣優(yōu)美的詩句做宣傳語也實屬不易,瑯瑯上口便于傳誦。所以百姓們說起來總是自豪的,仿佛玉山真的是美得快要上天。
不但在家的百姓自豪,出去奮斗的游子也如此。我曾經(jīng)看過很多家鄉(xiāng)的青年寫關于家鄉(xiāng)的文章,街頭巷尾,小吃特產(chǎn),山水建筑,風俗人情,零零碎碎地回憶了個遍,為那一縷抹不去的鄉(xiāng)愁黯然半天。贊美用詞均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鐘靈毓秀之類,照片里的玉山風光也是不可方物,最后還能為玉山的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而自豪,仿佛世界上再沒比這更好的地方了,然而倘若要回鄉(xiāng)常住,恐怕也未必全都愿意。思念歸思念,歌頌歸歌頌,生活歸生活,你我皆凡人,大多如此,更多不過是憶苦思甜罷了。
我們鄉(xiāng)鎮(zhèn)人民說玉山,那不是指自己家,是指縣城,所以我們說去玉山,就是進城。我家在城東鄉(xiāng)下,所以進城時日,城東的玉虹大橋和森林公園是我們首先看到的風景,是鄉(xiāng)下人看到繁華的開始。
“啊,到玉虹橋了,到了到了!”
有橋便有河,玉虹大橋下的冰溪河晝夜流淌,全年不休。這些年勵精圖治的政府在打造城市形象下了些功夫,修建了幾個廣場,崛起了幾個高層樓盤,甚至開通了高鐵。在細節(jié)上的才華莫過于將沿河路的房子通通掛滿LED燈了,那些關于玉山圖片除了云里霧里的三清山,也少不了沿河路的斑斕夜景。到了萬家燈火的晚上,燈串細致地勾勒出房子的輪廓曲線,也看不出房子新舊了,星光璀璨,滿城繁華。華燈映水,凌波銀染,一排光彩照人的樓舫沿河相望,倘若要求不高,粗粗望去,頗有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之姿。
河不遠處是玉山一中,一直是全縣初中生的理想高中,有錢有實力,里面的很多男女同學也比我們農(nóng)村娃膚白洋氣,在我們心里的地位堪比當年流星雨里的英德學院。它既是各鄉(xiāng)鎮(zhèn)初中生們的目標,又承載了校內高中生們的未來,是全縣甚至全市的希望。哪怕曾經(jīng)在一中讀過初中的同學不得已來我們大六中,也會經(jīng)常穿著曾經(jīng)的校服標榜自己的出處,好比知青下鄉(xiāng)。每年總有那么幾個傳奇少年不負眾望進了清華或北大,上了縣電視臺,然后會在整個暑假承受著全縣好幾十萬百姓的艷羨與稱頌。
我做初中生的時候也是對一中滿懷憧憬的,無奈命運弄人,與它失之交臂,就差那么區(qū)區(qū)兩百分。我滯留在了我們六中,我也很滿意,畢竟數(shù)字很吉利。可當一中的?鱾鞯轿覀兇罅械臅r候,我敢肯定不是我一個人感受到了壓力,一直以讀書靠自己不靠師資和環(huán)境的自我安慰一時間煙消云散,別人的校刊我們爭相閱讀,可我們自己的黑板報都要廢掉了,學習園地更是一片荒涼。而那?锏奈恼赂亲屛易屛易员暗皆獨獯髠,印象最深的一句大概是,“我在雨中走著,旁邊的人好心地遞過一把傘,我微笑搖搖頭”。啊,別人都通過行走在冷風細雨中獲得詩意靈感了,我和我的同學們卻還以抓耳撓腮的手段搜腸刮肚地去填滿那八百字。這種電視里才有的唯美景象,我們十公里開外的同輩們都給我們在現(xiàn)實中演繹出來了。不久的將來,人家一定都有自己的電視臺了,可我們肯定還守著那老舊的廣播室吧。忽生一種被上流社會拒之門外的哀傷。
當然,我們也會有詩意盎然才華橫沖直撞的同學不服氣,要力爭上游,做那朵不染淤泥的清蓮。我牢牢地記得那位戴望舒式的男詩人寫的那幾行詩。
我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寬寬的又寂寥的操場上
一個百合一樣的姑娘
朝我走來
對我說
我愛你
六都中學
他在課上念的時候,我們都目瞪口呆,一片嘩然。我們空前團結地表示,我們雖然不聰明,可也不是智障,我們也是有尊嚴的,不尊重戴望舒他老人家,也尊重下我們好嗎!雨巷這首詩就在語文書里好嗎!?而且是昨天剛上的好嗎?!
然而語文老師卻把這令人連嘔帶吐的愛校詩坦坦蕩蕩地貼在了學習園地以供我們瞻仰學習。
她說,這不是抄襲,這是模仿,是化用,是改編,你們有本事你們寫!
那時正值韓寒大戰(zhàn)郭敬明,她大概也是受了郭敬明的鼓舞:我說沒有抄就是沒有抄了啦!
文章上的差距只是冰山一角,當你難得進一次城,經(jīng)過一中門口,那長長的紅色條幅赫然寫著本校上重點線多少人或者幾個學生又獲得奧數(shù)一等獎或科技二等獎,這才叫直面血淋淋的現(xiàn)實,你站在條幅下,渺小到塵埃里,連進去參觀的勇氣都消失殆盡,仿佛隨時能碰見學習上的F4,往你身上貼個條:LOOSER ,OUT!
鄉(xiāng)下人進城除了參觀大橋名校還能做些什么才不枉千辛萬苦來這城里一遭呢?愛看書的孩子就會跑到新華書店看半天書,大部分孩子都看得是小說,沒人會在那里做題白白浪費這良辰美景的。早先時候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再大一點就看武俠小說,金庸古龍陳青云柳殘陽,青春期時看韓寒,看郭敬明,看安妮寶貝,看一切學校圖書館閱覽室不肯擺放的書。那時候看書心態(tài)純良,把作者當神當信仰,從不質疑,看得專心致志,心潮澎湃,要跟安妮寶貝那樣去看鐵路花,要學郭敬明四十五度的憂傷好去追趕不遠處的一中同輩,青春用來揮霍的,我就逃一節(jié)課去鐵路上看花學憂傷怎么了呢,我還有那么多節(jié)課呢!大不了不讀書了,學韓寒輟學,你看人家現(xiàn)在不也活得很好?可澎湃過后,看看時間到了,就選一套面目可憎的黃岡試卷海淀題庫買回去好交差。
那時候街頭小巷賣盜版書刊還是很盛行的,羅玉鳳姐姐三百年前后的精神指導書,知音和故事會大多來源于此,在小城里就更暢銷了,又便宜內容又刺激,特別是在有些只能接收到中央一套和縣電視臺的山村,簡直乃精神食糧,那些胡編亂造的故事人們都能讀出真理,思想和生活準則也會受此影響,這是真的 。比如夏老太太在看完一篇里面有小孩對父親叫囂,“撫養(yǎng)我是你的義務”的文章以后,很警惕地對我說:我的義務只有九年義務教育喔 !你看多會活學活用。
書攤上當然也有封面上豐ru肥tun女郎的小huang書,可是經(jīng)常不是很容易看到人買的動作,但回個頭少了好幾本的景象卻證明了結果。性還并未解放的小城人民還是非常羞澀的,連攤主自己也是捧著一本衛(wèi)斯理的小說,不過大約也是自身資源較豐富,麻木了罷。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VCD出來的時候,盜版攤上開始出現(xiàn)了各種碟片,于是古惑仔□□又開始影響我們的小青年,天天打打殺殺,快意恩仇,左青龍右白虎中間紋個米老鼠,只怕沒有事鬧無法大顯身手。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那么幾個風云人物,幫會的政治斗爭經(jīng)驗豐富,講義氣不怕死。
有小huang書,當然也有小huang碟,那時候還遠遠現(xiàn)在這么輕便,安個迅雷下個種子即可生成,要買碟,要VCD,所以有了錄像廳這個行業(yè)。內容也不是現(xiàn)在開門見山的Tokyo Hot □□ (敏感詞)Video,也大多產(chǎn)自香港,內容也相對保守,朦朦朧朧性之初。
現(xiàn)在很多人瞧不起農(nóng)村小地方來的,把農(nóng)村批判得像裹腳時期,覺得我們愚昧無知思想淺薄,我倒是很想知道他們來自哪里,小時候又讀過哪些書,看過哪些碟,領悟過什么。
(二)吃
那么愛吃的同學,比如我的弟弟進城必然是要吃一碗鉛山燙粉的。假如你來我們玉山,一定要來吃啊,假如來吃,一定要嘗下我們的燙粉啊,假如你來吃燙粉,
那就隨隨便便找家飯館吃就可以了,因為我們大玉山是沒什么東西是不好吃的!在吃的方面,玉山人民是很非常有天賦的,非常樂于學習,別看招牌什么鉛山燙粉,衢州鴨頭的,好像都是舶來品,其實味道一點也不差的,且在我看來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修訂版(管他呢,反正衢州鴨頭辣得要死)。那些在他鄉(xiāng)的玉山游子們做得舌尖上的玉山文案內容都是真的,燙粉,芋頭餃,山粉餃,清湯,黑豬肉,油炸果,油圓,青稞,隨便哪個拿出來都是實力不凡,鎮(zhèn)得住場子。
燙粉尤佳,于我而言。
有一年在麥面米面姜湯面三鮮面占領面食高地的海邊小城,半夜里我忽然特別特別想吃家鄉(xiāng)的肉絲燙粉,想得嗷嗷的,好想連夜驅車趕到玉山沿河菜市場邊的華華燙粉,大叫一聲:肉絲燙粉,大碗!
燙粉的制作手法是這樣的:
把米粉放在燒好的開水中進行燙涮,然后用漏勺撈出,放上調料、香菜和小蔥,根據(jù)客人的口味和要求,淋上早已煮好的肉絲湯。鉛山燙粉的美味就是在這用骨頭和雞湯熬制的老湯上,售賣鉛山燙粉的商家也多在湯上下功夫,挑選優(yōu)質的大骨頭,配上其它的佐料,很早就起來熬制,待到開業(yè)時香噴噴的湯已經(jīng)熬制好了,只等著客人來品嘗。豬肝燙粉則要求更高,首先,豬肝要新鮮的,先順著條紋切成肝尖狀,用醬油、料酒和淀粉進行腌制,客人要吃豬肝燙粉的,就把腌制好的豬肝放在老湯里燙涮,淋上老湯和少許調料,就可以品嘗既美味又營養(yǎng)的豬肝燙粉了。
以上比較官方的文字是我百度的,反正應該是這樣制作的。
我經(jīng)常去的那家燙粉也非常好吃,老板娘也是熱情得很,可就是每個桌子下放著一個垃圾簍,經(jīng)常是堆滿了凌亂又骯臟的紙巾,有些還跑出來掉在地上,加上江南潮濕,春天的地上總是濕答答的,吃飯的人宛如置身公廁。剛回來的時候,秉著衣錦還鄉(xiāng)都市女性的自尊與矜持,會優(yōu)雅地蹙下眉頭,自備紙巾,作出那惺惺之態(tài),然而時間久了,普通話也說膩了,小地方人的粗糙本質也上來了,便見怪不怪,自然融入了,倒醋,拌辣醬,吃得比誰都香。
假如機緣不巧,沒吃到燙粉,那么我弟弟就會退而求其次去吃清湯,清湯沒有就芋頭餃,實在不幸芋頭餃也沒有的話,打包一塊錢的山粉餃回去也是好的,這是底線了。進了一趟城沒有吃到東西就上了中巴車,那真好比異地戀情侶大老遠相會卻沒見著,是十分悵然若失的。
再說星期一也沒有臉面回到學校中,邊吃自家做的米焦邊炫耀昨天在城里吃過的高檔小吃啊!
我來說說清湯的故事。
清湯我們玉山人又叫扁食,南昌那邊應該叫包面,你們外方人應該是叫小餛鈍。清湯與燙粉的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湯在上狠下功夫,據(jù)說是母雞和豬蹄熬的湯,聽著就十分鮮美加之扁食皮薄透明,餡滿肉實,平常人家哪里做得出來,鄉(xiāng)鎮(zhèn)孩子平常時間哪里吃得到。
很小的時候,年輕的夏老太太帶我和弟弟進城,臨回去的時錯過了湯粉店,我弟弟就一定要吃清湯,這是玉山一日游項目中雷打不動的?赡谴未蟾攀窍睦咸徶昧撕芏鄸|西,分外心疼錢,斷然拒絕之,而我弟弟那次大約是許久沒進城,實在是想得慌,當即沉下臉來,差點以長大后不贍養(yǎng)她威脅了。夏老太太氣急,卻也要臉,大街上和小孩子計較一碗清湯別人總歸要懷疑我們六都村小富家庭的真實性,只得不情不愿地掏錢讓他坐在小飯店,點了一碗清湯。我和她卻坐在一旁,啥也沒點,連開水都不好意思要。我其實也是想吃的,可出于大了兩歲的自尊,已經(jīng)是小學一年級的文化人了,委實放不下身段去撒潑要吃的了,便壓抑著內心的食欲涌動看向門外,一言不發(fā)。夏老太太見我如此,忽然心生惻隱,心疼地道,你也去點一碗吧!我一聽,心里一動,但忽然靈光乍現(xiàn),冷靜下來。平常我們兄妹三個在家爭榮斗寵機關算盡,爸媽卻從來沒有專寵誰過,現(xiàn)在該是我好好表現(xiàn),獨承雨露的時候了。我艱難地開口道,不用了,我不餓。夏老太太聽我這么一說,更加難受,急道,沒事的,去點一碗。我已經(jīng)堅定決心,故意大聲地說給他們聽,不,我要回家吃飯,家里的飯更好吃!夏老太太有沒有被我的成熟懂事感動到尚未可知,可吃得正歡的我弟弟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我仿佛聽見他說“我操!”。
多年后,我們談及此事,我對當年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城府的自己肅然起敬。
而我弟弟,說他不后悔。
我弟弟原來在文化學習上也略有建樹,只不過如霎那流星轉瞬即逝。幼兒園至一年級是他最風光的時代,現(xiàn)在談起校園生活時,他最津津樂道的也是這短暫時光。傳說他十以內的算術無師自通,啊噢鵝念得比留了一級的孩子還利索,哪怕聽著像唱山歌,可誰不是呢?我入學的啊哦鵝還是我讀三年級的哥哥為了我中午不挨關,課間時分跑過來替我寫好的。那時候真的是人人都愛小波波啊,尿床都能被原諒啊?刹派蕉昙,他就江郎才盡,智商枯竭,德智體美勞樣樣跌停 ,直抵破牌價,也沒東山再起,王者歸來過。
據(jù)他辯解是因為換了老師,我倒覺得他是換了興趣。立志做大官的他開始羨慕起校門口擺零食攤的小老板(其實我也羨慕的)。那些年他追過的麻辣花生一毛錢六個,袋子上畫著西游記家族的桃骨頭兩毛錢一袋,被薄薄塑料袋包裹的五顏六色的棒冰一毛錢一根,要是能吃到有頭頂有一簇綠豆的兩毛錢棒冰,那簡直要酥透筋骨夫復何求了呢。余者有冰袋,酸梅粉,一毛錢兩個的糖果等等,那都是他童年生活中比書本筆墨更應該值得買的東西啊,倘若能守著琳瑯滿目零食攤過生活那才叫快樂至上的人生啊。
現(xiàn)在他的夢想實現(xiàn)了。
。ㄈ┱Z
我們玉山話也是很有意思的,官方定義為吳儂軟語中的吳語,吐詞平直清晰,意思準確形象,且底蘊深厚,自古有之。
比如踩這個詞,我們玉山話叫cha,玉山人甩狠話就會經(jīng)常說,我一腳cha死你!之前一直以為cha是踩字的音變,但有次看殘?zhí)莆宕萘x史里有一句:四足襯銀蹅白雪,渾身巽血染紅脂,這里的蹅就是踩踏的意思,這才恍然大悟,感嘆不已。
你們這些文盲都不知道吧?所以人笨就要多百度。⊥酃!
我們玉山話也是有很多分支的,不同派系的,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音。倘若有官方標準一說的話,我很自負地覺得我們大六都村的玉山話才是最標準的(參考名著《玉山方言派系分支的深度研究》)。以六都村為中心,半徑越長的地方,越不標準。東有下鎮(zhèn),南有官溪,西有樟村懷玉,北有紫湖三清。這四面八方的玉山話各有特色,各具風情。比如官溪那邊因為和浙江衢州接壤,自然也有些江山口音。再比如部分紫湖(就大名鼎鼎的三清山那里)人民大概是之前福建逃難(遷徙)過來的,且部落成員特別團結,一直保留著有特色的閩南語。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民族融合了這么久,也只會說閩南語,以至于來我們學校念書,搞得個別普通話說不利索的老師十分窘迫尷尬,講課說不到兩句普通話,土話就把持不住地蹦了出來,意識過來的時候,還得重復一遍,致使整個傳授知識的過程分外艱辛。
By the way,那本名著我寫的,全部內容就是上一個自然段。
玉山話罵人的詞匯也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大流的。(以下內容有些露骨,慎入)
和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最常用的應該是罵令堂的生殖器。玉山話叫奈北,首字母都是和國語一樣的,稍有語言天賦的外地人一說就懂,也免了白白被本地人罵,多少公平。它不像黃巖話,“娘卵泡”那樣不可理喻,雖然你聽著也像是臟話,可想不明白為什么娘會有卵泡啊,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可就吃虧了,也不知道用什么態(tài)度應對,光去琢磨卵泡何義了。如此對比,我們玉山話不但合理而且科學。
我們玉山人吵架也是很有看頭的,小民智慧往往體現(xiàn)在言語當中。她罵一句,你奈北,他就回一句,你爸腿(爸那啥,別說你不懂),倒也對仗工整,且略有押韻,聽不懂的人還以為在作詩。有些在罵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女性選手,已經(jīng)罵出了花,比喻形象貼切,又善于靈活運用,比現(xiàn)在的段子手反應快多了。前幾日聽一對夫妻吵架,女的嫌棄男的不長進,罵道:“你和你兄弟都是從同一個逼洞里爬出來的,你怎么就能這么懶?!”
夫妻吵架如果沒沖著離婚分家去的,多少會留點后路,內部矛盾畢竟是次要矛盾,加之大家都是有性需求的,罵得太突破底線晚上在一起睡覺也會尷尬的。
不用在一起睡覺的村鄰女性吵起來,那真是比電影還要好看的,如果有這種民俗表演,簡直是比三清山更應該申遺的。起先的緣故無非是你家的南瓜藤蔓爬到了我田埂,我便摘了去,我家的老母雞蛋下到了你家草垛,你卻炒了吃。我家松毛(松針,枯葉可做柴火)飄到了你家杉樹林里,你扒拉了去我沒話說,可有些分明還在林子外面,你也一股腦掃去,是不是有些不要臉呢
起先雙方都是就事論理,論南瓜雞蛋松毛的歸屬權,但誰也不肯承認,不屑認輸,各自占著各自的理,畢竟大家都是村子里有頭有臉的實力罵將,憑本事PK,誰又怕誰?這就自然激化矛盾,聲音越說越響,吵架就涉及到前前后后,方方面面,今生前世。倘若兩位婦人之前是村中閨蜜二人組,彼此分享過許多小秘密,此時翻臉對罵,哦喲,那簡直是要把彼此的遮羞褲都要扯下來的嘞。
“你個爛X,死了都要要的爛x”
“你自己爛X,你不死要你們家大磚房怎么蓋起來的?”
“我家磚房我老公打工賺錢蓋的,我家大磚房怎么了,你家都貼瓷磚了!”
聽到這,我隱隱感覺貼瓷磚的那戶人家一開始提磚房原意意并不是仇富,不過就是為了引出自家那豪華的瓷磚房。
“喲,哪個老公啊?是上次來給你插秧的瘸子,還是昨天來買豬仔的老板?在屋里恁長時間兒子都要生出來了,你個騷X!”
王寡婦聽這話,雖暗暗叫苦,萬分后悔在友情歲月里的交心之談,卻也面不改色,反唇相譏。
“你個爛婊子,嘰喳亂講,你老公在外面軋姘頭,你去城里尋他,被姘頭抓破了臉,你還說是砍柴劃的嘞。你心里不快活倒喜歡冤枉別人了!”
好在這個世界上誰都難免有小辮子,否則真是不知道如何招架了。
附近的村民們此時都會不約而同地到自家門口收衣,打水,抱柴,找不到由頭的婦人居然借著暗淡的天光織起了毛衣,大家都好似忙忙碌碌,正經(jīng)事多得很,既不想看見什么,也不想聽見什么。
選手們經(jīng)常能大戰(zhàn)幾個時辰,情到濃時真是毫無邏輯和理性,雙方都好似一本臟話活詞典,滿腹污言穢語,不堪入耳,交戰(zhàn)到最后廝打起來也是有的。一個寡婦,一個老公在外,勢均力敵,兩位豪杰通通滾到在地,扯發(fā)掐肉,邊打邊罵,滿地狼煙起。
有些人便過去拉架,可那力度是和空氣阻力一樣可以忽略不計的,還不如說她要正大光明地走近看得清楚些呢。
農(nóng)活都情愿暫時擱置,于選手而言,人活一世,可不就為了點臉皮。
于觀眾而言,人活一世,有熱鬧不看王八蛋。
若二人交戰(zhàn)時實在碰到緊急工作,比如再不去割熟透的稻谷恐怕要下雨(萬一谷子被雨水打進漿泥里那才真叫吃土),便不得不收拾起工具,且罵且走,路過洗衣塘,走過小石橋,穿過田埂路,見有人就大說大講,無人便自言自語,好似這天地萬物都能替她出口氣,一路上聒噪的很。
經(jīng)此一役,雙方戰(zhàn)斗力都有了提升,無論是在罵戰(zhàn)上還是肉搏中,雙方在大戰(zhàn)過后的冷戰(zhàn)時期,各自回顧總結,彼此暗暗較勁,冤家路窄時,雙方臉都繃得緊緊,殺氣重重,隨時備戰(zhàn)的景況,連空氣都像是有聲音的:
“爛X!”
而她們的人生修行上也有了暫時堅守的新領悟:交淺言深,君子所忌,婦人亦如是。
僅此而已。
。ㄋ模┒Y
我們玉山縣是個禮儀之縣,什么都講究禮數(shù),婚嫁喪娶,做屋慶壽,無論是開此類的鄉(xiāng)村party還是親戚間的人情往來,都講究個禮字,無禮不作數(shù)。
早先時候你送我個西瓜,我便回你五斤番薯。
現(xiàn)在你送我六個核桃,我便回你一箱酸酸乳。
這些都遵循一個規(guī)律,價格都是不相上下的。倘若回送完番薯,趕集時候一打聽,居然五斤番薯抵兩個西瓜,那大抵也是不高興的。
要是稍大方些的送你一箱安慕希,鄉(xiāng)里人不識貨當成了酸酸乳,回了一箱六個核桃,事后知曉,
那倒無所謂的。
舍得送安慕希的人,是不會計較這些事情的,收的人大約也是這樣想的。
當然這也要看對象,假如女婿家送過來的,大多是受之無愧,假如是尚未過門的媳婦家的,那便是要惶恐了,日思夜想是要尋個東西補上差價的。
所謂抬頭嫁女兒,低頭娶媳婦,想必這禮數(shù)也是根據(jù)各自身份而定的。
我們農(nóng)村人掙了點錢,便要蓋房子,喬遷自然是要擺酒的,有些講究的大戶人家便是動工之日也是要親戚之間聚一聚吃一吃的。
農(nóng)村的party是沒有白吃的風俗的,你可不能學外國人拿瓶紅酒很洋氣地進人家家門,笑盈盈地道:
“恭喜呀!”
恭喜你個大頭鬼啦,會被人看作傻逼的!即使你那瓶酒比有些人的禮金還貴。
要是誰能提一網(wǎng)袋的水果去赴宴,
哈哈哈哈,請一定要告訴我,我一定要去看。
擺酒席,酒要錢,菜要錢,當然賓客的禮物也要是錢,不然人家造房子,娶媳嫁女,已經(jīng)夠辛苦了,誰特么的還倒貼一筆讓你們白吃白喝噻?
喬遷與婚嫁相比,還是次要的,農(nóng)村人婚嫁那才叫隆重好看呢。
既然要說禮數(shù),我們就從故事的開頭說起吧。
早先時候,農(nóng)村很是時髦的,流行閃婚的。男女青年,互不相識,各自打工歸來,就被安排見面。穿著干凈衣衫的雙方在做媒人家里碰個面,青澀的當事人大多是羞赧的,女的只看一眼,便不敢抬頭,男的也只能裝作不經(jīng)意地偷瞄幾眼。雙方的父母此時卻瞪大眼睛,集中精神,開始驗貨。對方是否有疤有麻,屁股是否太小不好生養(yǎng),男方是否得體地分了香煙給眾人。臨出門的時候又突然發(fā)現(xiàn),哎呀姑娘走路有些外八字,是不是已經(jīng)不是黃花大閨女了呀。這個時候有經(jīng)驗的父母都要盡量看個仔細的,這不過分的。
倘若一切順利,雙方滿意,這事基本上就定了,也有些不問孩子意見,自行做主的,但比之前入了洞房才知道娘子夫君長相的社會是進步了不少。
不要反抗,不要問為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禮數(shù)。
定了以后,就得安排看東家了,就是女方帶著家眷一起來男方家里看一看,吃一吃,看看東家房子如何,酒菜如何,待人如何。
吃完若不出意外,東家就得給女方家里來的所有人派發(fā)紅包,有大有小,按輩分親疏。
要是女方家里收下了,就是定下了,不然反悔了這錢退回去時候也是要加點利息的,這是多么殘忍的事情呢!
所以我們那里也不愛與外地人對親,萬一送出了好大一份東家禮跑掉了,那可是要了親命了!
等日落黃昏,親眷都準備回家了,這時候女方要不要在東家留宿,那就要看男方的魅力和本事了。
所以有時候女方和男方認識僅僅兩三天,就可以睡在一起了,好像在雙方父母親戚的準許下,這就比一夜情高貴莊嚴許多了。
不要問為什么,這是禮數(shù)。禮數(shù)允許之下,大膽地去吧!
姑娘被睡了,自然不能退貨了,女的退貨沒人要,男的退貨不講道德,玉山話叫大屁股坐人。
這時候用時髦話說就是未婚妻未婚夫了,自此女的常來男方家里坐坐,男的常去女方家里幫幫忙,耕田,插秧,割稻谷,甚至大舅子家造房子也得去幫把手,那段時間,小女婿都是吭哧吭哧過來的,未來岳父一句話,就得爬山過嶺,有時候真的是好生氣還要保持微笑喔。
于是雙方的家族乃至整個村落都接受承認了這個新成員。趕集的時候碰到,原本不怎么熟的鄰村人都會開始寒暄。
“哎,你們村歪嘴的女兒給了我們村拐子的兒子噢!
“喔,曉得,去年十二月看得東家哇!”
“聽說年底就要擺酒了噢。”
“是聽說!
“拐子老婆還納悶為什么那閨女肚子沒動靜嘞,最近拐子兒子都沒怎么去你們村了不是?”
“是噢?”
“怎么不是,哎,你可別在你地方上說啊,隔壁鄰鄉(xiāng)的,聽到了多不好!”
“好,好,我不說的。”聽得人鄭重地答應。
然后很快女方村里都知道了。
拐子老婆在同村人的描述下更顯心急刻薄。
女方家里在自家女兒還沒把男方尊貴的傳宗接代種子孕育發(fā)芽之前,自然也不敢貿然發(fā)作,只得忍氣不作聲等著女兒肚子爭氣揚眉吐氣那天。
很快,女方家里開始重振雄風,已經(jīng)懷孕了的女兒又為他們把新得的免費勞動力通過肚子扳回來了,男方又開始走動頻繁起來,且比以前還要殷勤熱切。
至于女兒自己聽說了未來婆婆對她這種近乎侮辱的不信任,也是心有芥蒂的,婚后的婆媳矛盾爆發(fā)了必然要提這茬打婆婆那張老臉的,而現(xiàn)在沒結婚之前,除了給未來婆家一張冷漠傲嬌臉外,也可以聯(lián)合娘家狠狠敲一筆彩禮定金以彰顯自尊與身價。
有外方人便奇了:若是女方懷孕,不是更被動了嗎?
如前面所說,娶個媳婦前期要付出多少財力和精力,大多數(shù)家庭不會想再來一次的,你們自己說說看,你們愿意再來一次麻煩的婚姻嗎?
也有不肯吃虧的家庭,這邊婆婆勸著兒子:她家要這么多太囂張,你現(xiàn)在就要拿點膽子出來鎮(zhèn)住她,不然過門不是要騎到你頭上拉屎,你現(xiàn)在說不娶她,我就不信她家不著急?
這邊的媽媽勸著女兒:還沒結婚就這么小氣,你現(xiàn)在不管好你老公,以后有你的受。你現(xiàn)在要說不嫁給他,那對老人不得慌了?
要爭執(zhí),可以爭執(zhí)起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大事小事粗枝細節(jié),嫁妝的數(shù)目,日子的挑選,擺酒的桌數(shù)(男方通常要負責女方家里的酒席),菜蔬的采購數(shù)量與種類,車隊與喇叭的安排。哦,我倒是說錯了,哪有什么小事細節(jié),禮數(shù)之下哪有什么小事。我家老太太就常說,這一輩子的事情,哪有什么小事。
當然,再怎么樣,回過頭來大家在財力和名聲的壓力下,開了幾次碰頭會,權衡了利弊,達成一個雙方都不反感勉勉強強的決定,然后終于在鄉(xiāng)村樂隊的吹吹打打中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進了門。
這件大事搞定了,雙方都舒了口氣,父母覺得自己完成了一樁任務,非常的欣慰有成就感。若是稍大齡的青年終于出手了,父母更有一種重見天日翻身做主人的感覺,走到哪里都如沐春風,恨不能人人見了他們就問,你們家的那個兒子娶了沒呀!
“娶了,哎,不挑了,這次終于有對眼的了,早先要是不挑的話,我早就做爺爺啦!”
好嘛好嘛,大家都笑笑,好像都信了的樣子。
于是老爹也覺得大家都信了,憨憨地低頭拼命干活,攢錢準備下一場娶媳婦party,他小兒子的婚禮。
媒人已經(jīng)約好了時間見面,禮數(shù)又要重現(xiàn)一遍了。
假如你要問我這個玉山人,到底什么是禮數(shù)。
紹興的魯迅叔叔說過,世上本無禮數(shù),做的人多了就是禮數(shù)。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