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每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
《戰(zhàn)長沙》印象很深的是那一段簫聲,悠長又悲涼的感覺,現(xiàn)在耳邊也是聽著那段簫聲在寫。
霍建華的劇大多我都看過,從前的歸海一刀已經(jīng)是很久很久的記憶,然后是仙劍3里萌萌噠白豆腐,那時候特別喜歡景卿cp,還有就是金玉良緣里得得瑟瑟的金元寶,后來聽說霍建華要演抗戰(zhàn)劇其實沒有多少興趣的,國內(nèi)的這類劇越來越離譜。
所以最初對《戰(zhàn)長沙》的想象便是可能又一是一部隨大流的劇。
后來卻大大出乎了我的想象。
我目前所住的地方離長沙不遠,坐高鐵只要半個小時就到了,雖然是鄰省但是我不知為何特別喜歡長沙這個城市,去了三次越來越喜歡。
顧清明:千年締造,毀于一旦。
劇中的顧清明意氣縱橫,一心想要救國,即便他明明可以遠離這一場滅頂之災(zāi)。但他還是丟下了富裕的生活奔赴戰(zhàn)場,他曾說:“何須馬革裹尸還。”
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我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關(guān)于那段歷史對我來說只有書上官方的表述,和越來越離譜的電視劇。
那些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讓我不寒而栗,又感慨著自己生了個好時代。
但是看了《戰(zhàn)長沙》后內(nèi)心似乎有些東西在覺醒,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顧清明和胡湘湘的愛情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代顯得那么美好,嬌蠻的湘妹子和顧閻王好像真實存在于那段歷史里一般,靜靜的在那靜靜地演繹他們的故事。
胡湘湘:我怎么做,不是你能控制的,至于安不安心,到底下再說吧。我都可以這樣堅持,為什么你不可以。
從刁蠻任性的嬌小姐到救死扶傷的護士,這一路滿是胡家人的鮮血。
這部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能看到劇中人物的成長。
顧清明無視父親的勸阻一心要往最前線去,經(jīng)歷戰(zhàn)火后終于洞明世事。他說他們?nèi)ケ几扒熬不是為了求死,而是為了求生,求整個民族的生求,整個國家的生。
胡湘湘原是一個害怕戰(zhàn)爭逃避戰(zhàn)爭的小女孩到后來成長為一個堅定站在顧清明身后的女人。
她曾對顧清明說:“我也沒有跟你爭辯。如果是三年前我們第一次見面那樣,我會跟你爭辯,因為,因為我想讓你知道我很聰明,我伶牙俐齒,我想讓你注意到我?墒乾F(xiàn)在不是三年前的我了,我現(xiàn)在有這個時間,可以多救一個性命,讓這個世界上少一個寡婦遺孀。奶奶說,這世道太亂了,能活一個算一個吧。我每天在醫(yī)院里忙忙碌碌的,我看著那么多條生命離我而去,我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能不能活到明天,但是,只要我活一天,我就不會放棄希望,我就不會活得不痛快。顧清明,我知道你怕什么,我什么都知道,你總覺得我還小,我不懂事,你怕我會堅持不住,可是我告訴你,自從我決定跟你在一起以后,我就沒有后過悔,我是一個女孩,我都可以這樣堅持,為什么你不行?我求求你,能不能別丟下我,我們兩個一起打鬼子,我什么都不怕,只要你在,我只有一件事求你,請你好好珍惜我,別放棄!
劇中,雙胞胎的爸爸胡長寧是典型的懦弱知識分子,嗜酒好戲,一生說話都像是怕了什么一樣后來卻說:“我們胡家不光湘君、君山、平安,還有湘水,湘寧。那么多好孩子,都死在了日本人手里。我這個老家伙反而怕死,要去做漢奸。媽,你別怪兒子......不孝啊!
最后他侵略者面前,在像他一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面前高唱道:“恨倭寇打戰(zhàn)表興兵犯境,眾英雄請長纓慷慨出征,眾兒郎壯志未酬疆場飲恨,灑碧血黃沙浩氣長存,兩狼山,兒郎報仇,我報不盡啊…………”,
我的語文老師常說文人都有氣節(jié),我想這大概就是氣節(jié)了罷!一個懦弱了一輩子的教書匠在槍桿挺直了脊梁高唱國仇家恨,用鮮血染紅了錚錚鐵骨!
胡小滿的成長來的最慢,我?guī)锥葢嵑匏跄苓@么愚蠢懦弱,就如同他姐夫所說,人慫貨軟眼高手低。但后來卻發(fā)現(xiàn)成長必然是要經(jīng)歷些刻骨銘心的東西的。
整部劇除了長官夫婦外我最喜歡的就是薛君山這個人物,他做過地痞流氓以不干凈的手段斂財,威脅胡湘君嫁給他,為所欲為。但是無論是對于他的妻子還是他妻子的親人他都是掏心掏肺的好,免她憂免她擾。他總是感慨自己命大,卻還是在穿上軍裝后毅然決然的走上了赴死之路!
薛君山有段情節(jié)讓我淚奔的厲害,是他拿著平安的牌位喃喃自語說:“平安啊,在那邊好嗎?爸爸媽媽都想你,在那邊也沒人照顧你,自己要照顧自己,你就像爸爸一樣多交點朋友。什么?不不不,爸爸不是英雄,你問問你媽媽,媽媽從來不會說爸爸是英雄。爸爸作惡太多,老天報應(yīng)爸爸,報應(yīng)到你這兒來了,爸爸沒哭,爸爸沒哭,你也不哭,不哭,你不用擔心爸爸媽媽,爸爸你還不知道嗎很疼媽媽的。下輩子爸爸做你的兒子,咱爺倆兒在一塊兒,好好的。怎么你知道爸爸要跟你說什么,是嗎?是,平安,你要有個弟弟了,我們也跟他叫平安,不是,不是,不是,不是,爸爸媽媽都愛你,不是不愛你,不是不愛你,你會同意的,爸爸知道你會同意的,好,爸爸不哭,爸爸不哭,平安也不哭!
我想那個年代更多應(yīng)該是像薛君山這樣的人,市井小民卻再國難當頭的日子努力地生活,前方是燎原的戰(zhàn)火背后是滿心牽掛的家人,他站在那里以血肉之軀筑起一道最堅實的城墻,不哼一聲。
薛君山身邊的莫小弟和陳小黑正好形成鮮明對比,陳小黑陰險毒辣,賣國求榮;莫小弟一副忠心赤膽,到死前都還呢喃著大哥。
劇情沒有拖沓的地方,很多細節(jié)又顯得溫馨細致,比如胡湘湘半夜買餛燉,胡十奶奶做菜,這種細細的感動是可以直達人心的,這也是這部劇成功的地方。
最后,想起顧清明說的戰(zhàn)爭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滅頂之災(zāi),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我終于知道內(nèi)心覺醒的是什么了,是一種名叫“國”的情緒
先有家,才有國;還是先有國,才有家,我不知道
但是我深愛著我的祖國,愛她風(fēng)景各異的遼闊大地,愛她傳承千年的數(shù)不盡的文化珍寶,愛她生生不息的力量,即使蒙受過鮮血的洗禮,即使經(jīng)歷過無數(shù)鐵騎的踐踏,我能看到她在日益強大,有些深植于我們靈魂到深處東西永遠不會消失,只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我腳下這片土地有多少未能馬革裹尸還的英烈,我眼前這座青山有多少掩埋的忠骨。
不是死亡,而是每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