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盡日投壺笑未回
盡日投壺笑未回
聚眾腐敗時行酒令幾乎是必須的游戲項目,現(xiàn)代人的行令方式一般很簡單,除了傳統(tǒng)的猜拳外最流行的都是簡潔易行兩三句話就可決出勝負的口令,例如“兩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飛呀,飛呀……”,而那從“剪刀石頭布”演變而來的“老虎棒子蟲子雞”就更明快了,情況通常很搞笑:兩人各持一根筷子猛敲面前的杯盞,邊敲邊臉紅脖子粗地沖對方怒吼“棒子!”“老虎!”“蟲子!”……最后一人舒心大笑:“哈哈,我是雞!你輸了,喝!”
日漸西化的中國人拋棄了許多古代文化,史上曾經(jīng)花樣百出套路甚多的酒令就基本沒繼承下來。古人在行酒令時不僅有吟詩作對的風雅方式,還有一些動作競技性游戲,“投壺”就是其中很主要的一種。這是種將射箭加以變化,減少攻擊性和場地限制,引入宴會中的游戲。用拓木、棘木或竹制為矢,玩者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朝特制的銅、鐵、陶或瓷壺中投矢,壺中放有一些豆子,以防箭矢投入后反彈而出。按各人投中次數(shù)計勝負,輸者罰飲酒。這種酒令式競賽在春秋戰(zhàn)國時就非常流行,《禮記》里還記載了專門的投壺之禮,非常繁瑣,習慣了快餐文化的現(xiàn)代人如果要照之效仿估計要猛烈吐血:客氣也是一種程序,投壺之前賓主之間要反復謙讓三次才能開始比賽。參加投壺的賓主與侍從,均要嚴謹守禮,“毋憮、毋敖、毋背立、毋踰言”,即不可態(tài)度怠慢或傲慢、不得背立、不準談論他事,否則都要受罰,觀者大概也比在英國皇室面前看溫網(wǎng)還拘束,差不多跟看歌劇有一拼。
魏晉之時投壺已從酒令中脫離出來,獨立為可在任何時候玩的競賽性游戲。魏名士邯鄲淳傳世名著《笑林》在笑話史上地位相當高,其中故事至今仍在不停地被許多人盜版引用,至于當初面世時他有沒有因此大賺版稅就不可考了,但這位先生寫的另一篇應景文章倒令他賺了個盆滿缽滿。當時魏文帝曹丕很喜歡投壺,密切注意領導同志思想生活動向的邯鄲先生便寫了篇洋洋千言的《投壺賦》獻給曹丕,曹丕一樂之下就賜了千匹帛給他,一字一匹帛,此稿酬高得險些人神共憤。
后來這游戲被男人們引入閨閣,鼓勵妻妾們玩。宋人錢惟演有詩描寫閨中投壺之事:“香歇環(huán)沉無限猜,春陰濃淡畫簾開。有時盤馬看猶懶,盡日投壺笑未回!蹦承┮烫^多,不知該如何分配她們工作時間的同學索性就讓她們參加投壺比賽,把陪侍自己當做獎賞來激起她們競賽的興趣。西晉那造了金谷園一味顯擺不知懷璧其罪的傻大富石崇就玩過這手,結果一時洛陽壺貴,他家的美女們搶來壺后天天捧著一堆箭矢練習,最后一名家伎因練成隔著屏風投壺百中的絕技而名聲大振,被載入《晉書》。據(jù)金庸先生介紹,石崇這招幾百年后還被鹿鼎公韋小寶借用以解決妻妾糾紛,只不過他把投壺改成了擲色子。
到了明代投壺運動在有閑階級中仍相當有市場,還發(fā)展出眾多花樣。明人謝肇制有文記載說:“今之投壺名最多,有春睡、聽琴、倒插、卷簾、雁銜、蘆翻、蝴蝶等項,不下三十余種!睆倪@些花哨的名目中可得知當時投壺除準心外還很注重投時姿勢和箭矢入壺的形態(tài),越來越有難度系數(shù)了,也更適合男女用來在家中調情。實際是寫明代生活的《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就有一段描寫:“金蓮把月琴倚了,和西門慶投壺……須臾,過橋翎花,倒入飛雙雁,連科及第,二喬觀書,楊妃春睡,烏龍入洞,珍珠倒卷簾,投了十數(shù)壺。把婦人灌的醉了,不覺桃花上臉,秋波斜睨……”再下去不久后又是一段該打方格然后注明此處刪去多少字的內容。
忽然覺得男人們玩跟女子有關的投壺游戲似乎都很不懷好意,只有香港TVB拍的《尋秦記》例外,里面的項少龍借投壺救出了賊窩里的烏廷芳。問題是電視版《尋秦記》跟黃易的原著有天壤之別,黃先生的小說就跟他的名字一樣,黃得那么容易,《尋秦記》通篇充滿了意淫味道,是個女人都會淪入項少龍魔掌,最無恥的是黃先生還老讓項主角以救世主的姿態(tài)一臉正氣地來臨幸她們,那些沒頭腦的女人還一個個都甘之如飴……想不通之下差點想整部小說,讓女主角也像項少龍這樣享享N倍齊人之福,借用我的網(wǎng)友獅子溫MM在她的簽名檔里寫的人生理想來形容:“左容若,右東坡,面前站個岳哥哥,背后李白唱情歌!笨上д襾碚胰,發(fā)現(xiàn)史上敢公開納男寵的女子實在太少,最著名的是南朝宋的山陰公主,公然向她的皇帝弟弟劉子業(yè)討了30個面首,倒是實現(xiàn)了她的人生理想,無奈后人給這位女權主義者的評價都相當一致——□□。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