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嗨,說好的去西藏呢
決定去尼泊爾,跟2013年底上映的電影《等風來》有著些許關聯(lián)。坦白說,我并不喜歡這部電影,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就跟文火燒開水似得,半天都冒不來一個氣泡,更別說是沸騰了。唯一驚喜的是,井柏然的一眾前女友來參加井柏然的婚禮,一個個卻是黑紗遮面的打扮,就像是來參加葬禮。但那只是插曲,是編劇鮑鯨鯨隨手丟出的一個包袱。整一部電影還是不溫不火。。。至于故事的高潮,也就是井柏然飾演的富二代揮舞著火炬領著一群中國游客沖破尼泊爾游行隊伍的時候,而我心里的反應就三個字:然后呢?
可能電影所表達的含義如同《等風來》這個標題一樣,讓我們戒驕戒躁,只等風來。
換句話說,不是電影太枯燥乏味,是我的心,太膚淺焦躁。
這部電影是電影制片方推介給我們的,確切說,是我有幸進了該影視公司的一個寫手群,群聊的時候,一制片方員工隨口提了一下這部新上映的電影。跟著,大伙兒議論紛紛。群里的人要不是編劇,要不是作家,要不是記者,要不是影評人,再不濟,也是某些文學網(wǎng)站的簽約作者。唯我是個做淘寶的,插不進一句話。
于是乎,我懷著一顆自卑自憐偏又是雞蛋里挑骨頭的心,看完了整部電影。并得出了“枯燥乏味”四字影評。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說到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轉(zhuǎn)念一想,鮑鯨鯨在寫《失戀33天》的時候不一定真的失戀了,但鮑鯨鯨在寫《等風來》之前,她一定有去過尼泊爾。當這個想法在腦海里一閃而過的時候,另一個想法也悄然冒出,又一點點膨脹,并牢牢地占據(jù)了我腦海里的每一個角落:嗨,說好的要去西藏呢?
第一次有去西藏的念頭,那還是青藏鐵路全線通車的時候。2006年,那年我還在昆明上大學,一無所出的大二學生。沒錢,連學費和生活費都不知道哪里來,又為了一筆五千塊錢的獎學金跟我最好的姐妹撕破臉。沒有經(jīng)濟基礎,去西藏不過是隨口說說的白日夢。
到08年畢業(yè),回浙江工作。09年又回云南,并在麗江常駐。接觸了越來越多的窮游學生,徒步的,騎行的,搭車的,心里對西藏的向往也越來越深。而事實上,麗江距離德欽不過是三四百公里遠,而過了德欽,那就是西藏。這樣的距離在地圖上看是如此近,近在咫尺。卻也因為發(fā)哥的一席話,變得遙不可及。
發(fā)哥說:你要是去西藏,那我就把工作辭了。
說我跟著朋友們?nèi)グ,發(fā)哥怕我劈腿;說我自己去吧,發(fā)哥又怕我被黑暗中竄出的歹徒拖進巷子里;那就一塊去啊,發(fā)哥又甩了一句:不去,沒時間,要不我就把工作辭了。。。
那個關于西藏關于旅行的想法就像是一個小火苗,在我的心里反反復復地躥起,又一次次被發(fā)哥澆滅。直到13年初。。。。。。
回顧12年9月到13年1月,就這小半年的時間,讓總是嘻嘻哈哈的我突然有了些抑郁癥的征兆:莫名地傷感,莫名地流淚,不過是跟朋友吃過飯,唱個K,也禁不住淚流滿面。再后面,又是不管不顧地玩了一把離家出走。
當瘋狂漸漸退去,生活又回歸正軌的時候,咪咪告訴我說:“老婆,我們?nèi)ノ鞑匕伞保丝痰陌l(fā)哥也就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去吧,注意安全。
我和咪咪的西藏之旅從13年4月開始約,約到14年10月。去不成的原因五花八門,歸根結(jié)底也就“錢”,“時間”。說來,在我慢慢走出情緒低谷的時候,咪咪也陷入了她的人生低谷。一堆堆亂七八糟的事情撲面而來,讓她瀕臨崩潰,負能量爆棚。而我們的西藏之旅呢,縱使無限期往后推,卻也多多少少在那個孤獨無望的歲月里給了我們一點點希望的曙光。這樣的旅行與我和咪咪而言,不在乎風景不在乎人文,在乎的,是一路上的相互扶持,如她在我最難過的時候安慰我,又如我在她最消極的時候呵斥她。
再然后。。。咪咪找到了她的真命天子。
當我也被曾偉麟感動,認同曾偉麟的付出,并由衷祝福咪咪和曾偉麟的時候,我漸漸意識到:我和咪咪的西藏之旅,怕再沒有機會實現(xiàn)了。
看《等風來》,有個聲音在耳旁響起:嗨,說好的去西藏呢?
又有個聲音在心底里響起:嗨,你連這一步都不敢邁出,還談什么理想,談什么報復。
想想也是,因為沒錢,所以放棄了旅行;因為沒時間,所以放棄了旅行;因為發(fā)哥不同意,所以放棄了旅行;因為同行的小伙伴有了另外的計劃,所以放棄了旅行。。。因為種種,我放棄我想做的事情,我連這一步都不敢邁出,我還談什么理想,談什么報復。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