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1
皇后去世的時候承堪才四歲,當他登基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記不得母親的模樣了。不過對此,承堪從來沒感覺到過痛苦和遺憾。因為他有個姐姐,幾乎是完全的代替了他母親在他生活中的作用的姐姐。
承堪還記得他剛登基后不久,那年秋天有一日外頭忽然下起大雨,天一下子就冷了下來,宮女們忙著給他找厚一些的衣服,換厚的被褥。他就站在廊子下頭,貼身伺候的人請他去書房稍坐取暖,他聽也不聽,只是看著房里的那些人忙來忙去。
這時候有人將一件厚披風搭在了他身上,很暖。但他不喜歡。他煩躁地一把打掉那個人的手,然后將披風丟在了地上。
然后他就看見姐姐把披風撿了起來,柔聲說,怎么了?陛下跟誰生氣呢?
他扭過頭去,哼了一聲兒,說,姐姐這是給王兄和梓敬都送過了才來的罷?他知道這樣說不對,他知道他身邊有無數(shù)人圍著,有無數(shù)人照顧,他不該和王兄還有梓敬搶他們的妹妹、姐姐,但……對!但王兄和梓敬都還有母親,他卻沒有,他只有一個姐姐。他們不該和他搶他唯一的東西,也許就像富人出于僅剩的一丁點兒良心也不該從窮人手上奪走他唯一的銅板。
他聽見姐姐笑了,聽她說,陛下是天子,怎么還和自己的手足計較這個先后呢?再說了,我沒有去。我只是打發(fā)人過去問候了一下,順便給梓敬帶了衣服。王兄的衣服是他的妃母讓人送的。
承堪說,是么?那姐姐為什么不先來看朕呢?
姐姐說,讓人給陛下找披風也需要時間啊,所以等的時候就一并吩咐人去看王兄和梓敬了。這會是我不好,我該先來看陛下,再吩咐他們過去的。陛下就別生氣了,先把披風穿上罷,省得著涼了,到時候難受。
他轉過臉去看姐姐,認真地說,朕不是要姐姐先來看朕再去讓人看王兄和梓敬。朕是要姐姐不必過問他們。他們有妃母有皇祖母,身邊兒還有那么些奴婢,自然能被照顧好。
姐姐臉上的驚訝之色無法掩飾,她親手給他穿上披風,然后說,可是……他們是我的兄弟啊,即使是出于禮節(jié)也該問候一聲兒才是啊。陛下……陛下何出此言呢?難不成是有哪個人在陛下跟前兒說了什么挑撥咱們骨肉手足的話了么?若是這樣,那那個人果真是該死。
那如果朕說,這就是朕自己的想法兒呢?姐姐是不是也覺得朕該死?
這……陛下這是怎么了?不過就是件兒衣服罷了,怎么就生這么大氣呢?我下回先給陛下送來不就好了?只請陛下別在說這樣的話,否則傳出去讓王兄和梓敬知道了,他們不知道要多傷心呢。
在片刻的手足無措之后,姐姐終于還是把他的話歸結為了孩子式的怒氣。
朕只把姐姐當自己的親姐姐,姐姐卻是把所有人都當成自己的親兄弟。
他看見姐姐的臉色迅速蒼白,聽見她說,天子坐擁四海,何必……還要拘泥于一人一物呢?
這已經不是姐姐在教導弟弟,這就是臣子在勸諫君王。只可惜那個時候的承堪還顯得太稚嫩,這其中的差別并不會區(qū)分,也不知道這種勸諫的正確回答方式是什么。所以他才會說,傳國玉璽也不過是一個死物罷了,周天子鑄九鼎,九鼎也不過是死物罷了。如果真如姐姐所說,天子坐擁四海不必拘泥于此,那天下倒真是再無紛爭了。
承堪會這么說,是因為在書房里的時候,太傅只告訴過他,王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
他覺得有道理,他的王權,他的一切都不是用來和別人分享的。他可以賞賜,但絕不會分享。因為賞賜,是把他不需要的東西丟出去,而分享則意味著他要把自己的東西分成幾部分。他可以不要一個東西,卻絕不能把他想要的分給別人。
姐姐,就是他不會賞賜出去,也不打算不要的。
姐姐沉默了好久,才低聲說,陛下說得對,這回是我錯了。
承堪后來回想起來的時候,經常想,是不是其實在那個時候,姐姐就已經知道什么叫做天子無情了?是不是其實在那個時候,她就已經看出來,在天子眼中這世上的人與物都只分兩種,一種叫做承天子之威,不容覬覦,另一種叫做得天子之恩,亦可討要?
姐姐就是那個承天子之威的人,所以他既不能容忍任何人反對他要加于她的恩賞,也不能容忍失去她。
就譬如天子不能容忍丟失玉璽,也不能容忍有人覬覦他的九鼎,追逐他的鹿。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