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因為無意看到網上關于鐘漢良飾演滿清第一才子納蘭容若的報道,一時好奇,找來《康熙秘史》看,難得的沒有快進,一集一集的看過,完結的那刻,頗覺蕩氣回腸,余味不盡。
雖以康熙為名,劇中最出彩的人物,卻是男二號鐘納蘭。先以古裝扮相論,鐘漢良本是現(xiàn)代氣息濃郁的人,《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卻英秀颯爽,令人眼前一亮,《逆水寒》里的超級反派顧惜朝更是集清俊倜儻癡情狠辣于一體,青衫卷發(fā)的形象迷倒大江南北無數(shù)粉黛。也許是因為顧惜朝身上透出的那一縷儒雅之意,鐘漢良搖身一變,成了驚才絕艷的納蘭公子。提筆成文,持卷望月,是清雋出塵的才子,甲胄加身,弓馬馳騁,是豪氣縱橫的武將,且文且武,宜靜宜動,當真是賞心悅目,每次出場自然搶戲。
關于納蘭形象的塑造,雖是戲說,倒也盡量貼近歷史。史上納蘭性德出身滿清豪門,秉承八旗弓馬天下的傳統(tǒng),精擅騎射,卻又好讀書,通漢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能詩善賦,尤工詞。他以未及弱冠之年中舉,后中進士,卻被授以御前侍衛(wèi)的武官職位,直至“人以為貴近臣無如容若者”。納蘭詞,多凄婉幽怨,有“花間”之調。史上的納蘭,有對發(fā)妻哀哀悼亡的深情,也有納才女琴瑟和鳴的風流。
劇中的納蘭公子,父系是滿族顯赫卻遭冷落的葉赫部,父親納蘭明珠在朝中并不顯山露水,尚不是后來貴傾天下的權相,母親又是身敗名裂的多爾袞的侄女,這樣的出身,也算是八旗中的貴胄,但在順末康初的年代,絕對不受什么待見。納蘭甫出場時,也不過是王府家的伴讀,只是才名早已遠揚。熱血年少,總是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抱負的,一檄神功圣德碑文,也讓驕傲的少年天子傾心折腰。其后,在康熙的身邊,共歷朝堂鬼蜮,鐵馬金戈,納蘭性德的政治眼光,軍事才干顯露無遺。
編劇對納蘭這個人物應該是偏愛的,不但賦予他超卓的才能,更濃墨重彩的彰顯他過人的風骨。納蘭的一生,唯情義二字,對父母之情,他侍奉雙親至孝,為家族一再壓抑隱忍原本不屈的品性,對知己之情,他鞠躬盡瘁以報,為康熙殫精竭慮生死相隨,對紅顏之情,他尊重珍愛深藏,一片至誠情懷,獨對東風,盡成消瘦。情深若斯,更有大義,對屈死良臣,他大醉哭送,護君威綱紀,他引頸赴死,為蒼生福祉,他怒犯天顏。胸中浩然之氣,并不因口中稱奴而有絲縷消逝,背上崢崢傲骨,并不為階下屈膝而有些微圓通。
這樣一個幾近完美的形象,讓人看了并無虛幻不真的感覺,可說是《康》劇的成功,編劇、選角、演員、導演各盡其力,才有了這位“一見納蘭誤終身”的翩翩公子。而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也是《康》劇的失敗。因為配角特別出彩,致使主角黯然失色,這是秘史系列中除《孝莊秘史》外的通病!痘侍用厥贰分械乃陌⒏纾[狠善謀,把所謂善良癡情的男主角比到了角落中,除去演員的因素外,編劇有很大責任,相比較于太子和如玉瓊瑤式的愛別離,四阿哥與紫瑛相知相愛,家仇國恨中卻開出一朵絢爛的情花,即使是最后落入俗套的反目成仇,也被演繹得愛恨交織,令人欲罷不能。到了《太祖秘史》,編劇顯然是吸取了教訓,貫徹了抑配揚主的堅定路線,努爾哈赤功業(yè)大成,名花盡收,而他的倒霉弟弟舒爾哈奇情場失意,更死得身敗名裂。只是這樣不合情理,生拉硬別的安排,明顯侮辱了觀眾的智商,反而弄巧成拙,拙劣的抑配揚主,只能令人對主角反感。到了《康熙秘史》,編劇只好手段再變,讓納蘭盡得紅顏深情,卻難消受美人恩,以襯康熙宏圖大志,終舍私情而就皇權的成長?上У氖,夏雨版的康熙怎么看都是個暴躁任性,甚至殘忍的君王,內有孝莊,外有納蘭,什么帝王之道,帝王之術,更是完全不沾康熙的邊兒。更可怕的是,康熙初被塑造為一個心胸狹隘,攜隙報復的人,后來的改變?yōu)闀r已晚,又太過突兀。如此改編,讓人不免為那位不輸秦皇漢武的康熙大帝抱屈,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通漕運,何等政績,結果除權臣成了鰲拜的成全,平三藩是吳三桂式的沖冠一怒為紅顏,收臺灣,通漕運更是一言帶過,難得的文成武功,生生湮滅在一代才子的珠玉詩文中。難怪有人戲言,《皇太子秘史》應叫《雍正秘史》,《太祖秘史》應叫《努爾哈赤和愛他的女人們》,而《康熙秘史》更該改成《康熙與納蘭性德不得不說的故事》。
納蘭與康熙: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納蘭臨終時對康熙說,他一生的幸事是遇到了康熙,他一生的不幸亦緣于此。其實他倒是客氣了,他遇到康熙,怕是他阿瑪明珠的一生幸事,而他一生的悲劇,全因康熙的嫉妒。曹寅說得好,納蘭性德生了個奴才的命,卻長了一顆人的心。比文才,莫說是名動滿漢的納蘭,便是侍讀曹寅也勝康熙許多,只是曹寅懂得事君之道,小心翼翼,收斂才華,這才得了個前程,換一生平安。納蘭卻鋒芒畢露,才華橫溢,事康熙為君,他鞠躬盡瘁,已盡了為人臣的本分,待康熙為友,他生死相隨,也守了做兄弟的承諾?滴跻,是他為人的尊嚴和珍視的愛情,這兩樣更貴于生命,不能給,也無法給,給了便不再是自己,真的成了奴才,是以他一世犯上,落下了不敬的罪名。
對納蘭,康熙難掩愛才之意,偏又生攀比之心,既要讓納蘭為他所用,又不忘處處打壓,明明冠絕三甲的文章,硬是貶為二甲第二,還要顯示一番君恩浩蕩。說來康熙確實對納蘭有知遇之情,一句生死患難的兄弟,永遠套住了一腔熱血酬知己的才子。也唯有知己,才能如此殘忍精準的折磨納蘭,知道他學通古今,抱負遠大,便一世著他做個小小侍衛(wèi),連外放縣令也吝嗇,知道他真摯重諾,癡情相思,便逼他負盡紅顏知己。古時男子,無非是修身齊家治國,納蘭滿腹才學,滿心相思,盡無出處,最終只落個血濺書箋,英年早逝的結局,說來說去,皆是這位知己兄弟的恩典啊。
納蘭與慧兒: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
納喇慧兒人如其名,秀外慧中,溫婉柔美,是與納蘭青梅竹馬的戀人。這份融入兄妹親情,文辭唱和的初戀,純粹美好,也格外的脆弱。他們的分離,是命運的捉弄,慧兒入宮選秀,陰差陽錯,成了皇上的妃嬪,宮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戀情這樣突然的結束,他們不是沒有掙扎過,橫亙在面前的是赫赫皇權,浩浩天威,殉情也許是個凄美浪漫的結局,可是兩人的身后,將是無辜獲罪的家人。這樣的分離,無奈斷腸,天長日久,只余惆悵。
康熙對慧兒,是有著歉疚和憐惜的,而君王之尊又不容后宮妃嬪心心念念的居然不是皇上,于是他反復說,要慧兒心甘情愿成為他的女人。他成功了么,恐怕沒有,入宮為妃,納喇慧兒只是認命,便是欣賞少年天子的大略鴻志,也始終宛轉承歡,小心服侍,高高在上的君王,后宮佳麗三千,本不是一份平等的愛,如何期待一顆完整的心?
納蘭與青格兒: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青格兒真是《康》劇里一個亮眼的存在,特別是前半部。這是全劇唯一一個對康熙不買帳的人,阿瑪是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恃寵而驕,少女時代的青格兒不是不刁蠻任性的。她愛慕納蘭的才學,便徑自上王府去見喜歡的人,那一份愛,幾乎是有些咄咄逼人的強烈。然而青格兒不是普通的貴族格格,她本身也是精漢學好詩文的才女,透過納蘭的詩詞,她愛上了納蘭那顆純澈真摯的心。為了所愛,她敢犯天顏,雖仗父蔭,卻也難掩執(zhí)著無悔的氣勢。更讓人心折的是,那樣驕傲的女孩子,對愛情卻是謙遜卑微的,只要能日日見到納蘭,便是為奴為婢,也覺甘之如飴,即使知道所愛之人心有所屬,亦不改初衷,只求付出,不思回報。
青格兒與納蘭在鰲拜府那場拒婚的戲,已是全劇寫情之至,青格兒明知納蘭仍然鐘情于慧兒,卻愿嫁于納蘭來救他性命,而納蘭不愿委屈青格兒,既不能傾心相待便絕不應承這刀口下的婚約,難得的是,所有人都不明白的納蘭的犟拗,青格兒卻懂,“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這份纏綿入骨的相思,是納蘭的,也是她的。
康熙對納蘭一生的心結,大半在青格兒。天下是皇上的,可疆土財富易得,人心卻無法強取豪奪。康熙對青格兒的一見鐘情,并沒有太多基礎,高高在上的他,可能是要和納蘭爭口氣,或者是要馴服青格兒這個對他不屑一顧的女子?墒撬幻靼祝窕蹆阂粯,能打動女人的,是一份專一的愛,后宮三千,若非為了家族權勢,富貴榮華,又有哪個女人心甘情愿去追逐帝王的柔情?口口聲聲說愛,關鍵時刻康熙并未流露太多憐香惜玉的意思,扳鰲拜斷然下手,又利用青格兒去勸阻兵諫的二阿哥。也許是戲說的需要,青格兒被賦予了一個復雜的身世,而這個身世,恰恰令她不可能成為康熙的女人。康熙此時的反應,自然是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直到青格兒要和親下嫁,他才酒后失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成全納蘭。除了納蘭和二阿哥,每個號稱愛青格兒的人,孝莊,康熙,鰲拜,都不約而同選擇了犧牲青格兒。青格兒此時雖然擁有了納蘭的心,卻也看透了世情,她嫁給納蘭,便是害了他,康熙容不下這樣一對不屈服的情人,孝莊更不會放任一個跟皇上爭女人的奴才。納蘭的深情留不下她,青格兒只有走,以她的青春,她的美麗,她的才華,去挽救那片她阿瑪身敗名裂也要維護的江山。
十年離散,萬里相思,再見時情依舊,人憔悴,事事非。納蘭已娶正室,青格兒避世江南,可是這樣“相思相望不相親”的兩個人,康熙仍然容不下。既是我得不到的人,我便狠狠作賤一番吧,看你們服是不服。于是一道恩旨,青格兒屈身嫁于納蘭為妾,洞房花燭,新郎被逐出新房,新婦被召入宮中?滴蹙拖褚粋孩子,天真的要青格兒看他如何精經勵治,如何英名神武,如何江山大統(tǒng),如何功垂千古。仁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最終這一份仁慈,是由一個消逝的生命和一段破碎的愛情,教會了康熙。
平心而論,《康》后半部不無狗血之嫌,無風生瀾,硬硬造出許多曲折磨難,實在沒有必要。結局的部分又有匆匆而過的感覺,納蘭的急病也真是來如山倒,前一幕剛被拎出洞房,下一幕就昏迷吐血,也不知我看的是不是刪節(jié)版,中間錯過了什么過渡情節(jié)。也正因倉促結尾,康熙遲遲不能開竅,最終覺悟,為時過晚,大錯已鑄成,嚴重削弱了男主角的形象,好好一個賢明君王被妖魔化,讓人很是無奈?吹阶詈螅淮抛颖换罨罡C囊死了,腦海中突然蹦出一句老話,“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皇權之下,人性扭曲,何談真情。
此劇服裝是個亮點,通常來講,滿清旗裝,富貴堂皇有余,飄逸出塵不足,常在電視銀幕晃來晃去的長跑馬褂,更是“毀”人不倦,令人發(fā)指的窩囊。此時不得不贊嘆一下《康》劇的服裝組,對男裝基本舍棄了馬褂的理念,嚴格貫徹了腰帶的顯要地位,年輕男子多顯得長身玉立,服飾色彩多變,鮮艷而不俗麗,冷凝而不沉悶,素淡而不單薄,樣式更是多變,便裝官服各擅專場,絲毫不露寒酸之氣,實在勝過許多電視劇中“一襲青衣走天涯”的貧瘠。至于女裝,富貴雍容有之,俏麗嫵媚有之,飄逸柔婉有之,自是不必提了。
《康熙秘史》的選角也相當成功。鄔倩倩的孝莊,老謀深算,不慍不火,鄔倩倩已是秘史劇四朝元老,演這樣統(tǒng)領后宮的女人可算駕輕就熟。杜雨露的鰲拜,忠勇中暗藏鋒芒,氣勢威嚴,又帶忍辱負重,算是顛覆被金庸妖魔化的鰲拜。蔡琳的皇后,柔美善良,更把宮怨的凄苦詮釋得入木三分,這位韓國的女演員,在語言不通的環(huán)境里,居然可以把中國古代的角色演繹得如此深刻,真是難得。飾慧兒的石小群,氣質不錯,表演上也算中規(guī)中矩,也許是角色本身的關系,并沒有太出彩的地方。胡靜的青格兒,扮相美麗,早年的嬌蠻張揚,中期的哀傷絕望,后來的沉靜通達,都相當可信,是秘史系列中除《孝莊》里的大玉兒外,最深刻的形象。鐘漢良的納蘭容若,也是一絕,幾種近乎矛盾的氣質,文秀和英武,強韌和脆弱,不屈和無奈,都在他身上融合,表演真誠自然,不露雕琢痕跡,讓人見之不忘。
最后要說的,便是康熙,這個皇帝可算被夏雨演砸了,也許編劇要負一定的責任,可夏雨是個本色演員,自身的一股痞氣揮之不去,演皇上終究還是勉強了些。最初康熙是讓謝霆鋒來演,最后因為他不愿剃發(fā)而作罷,雖然懷疑憑謝氏的演技,碰上這樣的劇本只怕更是無力回天,但在網上看到了他最初的定妝照,不免扼腕,若是左右演砸,還不如小謝上場,起碼有個美形的康熙,不能賞心,也能悅目啊?v觀秘史系列,可以駕馭這個少年康熙的,也許只有趙鴻飛一人,顧盼凌厲,多情寡恩,暴躁叛逆,心機深沉,這些復雜的氣質在他演過的角色中都曾出現(xiàn)過。可惜他演了三代的弟弟,終究還是沒有在秘史中挑大梁的機會。網上有高人自制了MV,探究了趙氏康熙和鐘氏納蘭的組合,總算是遺憾中的一絲慰藉。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