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一 木魚的故事
我是一只木魚。
出家人,每天用心聲與我共鳴。他們一臉嚴肅,張而又合的嘴中,喃喃地與上天溝通。
他們一槌一槌地敲打我,像是要把我打醒,像是提醒著專注,像是一種催眠,像是在刻寫經(jīng)文。
我很羨慕出家人。有嘴有手,他們還可以表達。而我,望著身邊的那只木魚,竟也只能是望著。我不知道它的心在那里,它看著哪里。我不知道它有沒有我的渴望,譬如,和另一只木魚打個招呼。
日復(fù)一日,我張開眼,聽著出家人動聽的梵唱響徹古剎。絡(luò)繹不絕的香客,匆匆地帶著愿望而來,又懷著希望而去。我聽不見他們禱告的是什么,那高高在上的塑像,也永遠緘默。
正如我,每一次撞擊之下,會痛得大叫一聲,但永遠無話可說。
夜晚,萬籟俱靜,我和千萬只木魚一樣,默然睡去。那裝載了世間悲歡的一肚子話,也一同睡去。
我知道出家人也羨慕我們。他們以為我們無欲無求,四大皆空。我比他們想得透徹,這世上沒有能免俗之物。沒有東西能躲開歡喜憂傷,端看你能不能想得開。
所以,當我很想和別的木魚打招呼時,我便在心里說一聲。如此而已。
固執(zhí)于這渴望,將是無奈。不如放下。我仍有渴望,卻不因它遙遠、無望而心傷。
因有渴望,我知道我還活著。
二木魚講的故事
我已經(jīng)三十七歲了。從我誕生那天起,就有不同的聲音一直在對我說話。
我父親是個很棒的木匠,用兩個時辰造就了我。他給我穿上一層厚重深沉的紅漆,頓時寶相莊嚴。他一刀一刀地刻著,慢慢,我有了靈魂。直到哭出第一聲,我開始懂事。父親疼愛地拍打著我,細心聆聽我的啼哭。我看著他的眼神,安靜下來,不再感到痛。
后來夜深了,我和父親都睡了。第二天,醒來時他已經(jīng)不見,我和很多兄弟躺在一間金碧輝煌的屋子里。那晃眼的顏色和一群整齊的光頭,讓我很久不能習(xí)慣。我被一個年輕的和尚握在手里,他的手上有早飯的清香。接下來的記憶讓我心有余悸。在那里,因疼痛而發(fā)出的慘叫成了我每日存在的價值。我想不通為什么那個和尚這么恨我。
年復(fù)一年,當青澀的傷疤漸漸愈合,我的表面也變得光滑。如今的我,學(xué)會與主人相依為命。我傾聽,我吸收,我忍耐。喊叫是我唯一可發(fā)出的聲音。它讓主人清醒,克制,安詳。
那個年輕的和尚比其他和尚耐看。白白凈凈,有些清瘦。但眼睛里一點神采也沒有。他念經(jīng)文,敲打我,心卻根本不在。
他的心空了。我那時極痛,也顧不上想他的問題,只是一個勁希望他手下留情。當值的和尚很快發(fā)現(xiàn)他走神,重重地也敲他一下,我便很高興他吃苦頭?伤耆辉诤。
后來我慢慢可憐他。我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這樣。但每天,形形色色的香客讓我大開眼界。有興高采烈,有道貌岸然,有形影相吊,有哭聲震天。相比之下,他一點不顯得奇怪。一定是過去的事讓他想不開。無論是來這里的人,還是住在這里的和尚,都曾經(jīng)有過想不開、放不下的事吧。
跨過那個門檻,他本該斬斷塵緣,放下過去種種?上杏洃洠畹睦佑,怎么也丟不下往事。披一襲袈裟有什么用,忘不了俗心雜念。
我對此無能為力。只有他真正想解脫,才能解脫。而我猜他出家只為了逃避。無論什么地方,逃,不能解除心中痛苦。
就像我,如果怕痛,躲起來,我就只是個廢物。不再成為一只木魚。這是我該呆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沒有用處。有些該面對的事,必須迎難而上。
所以我會是一只很好用的木魚。我接受命運的安排,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三木魚和靜一的故事
只十天光景,我的第一個主人永遠離開了我。從此我再沒見過他。他就像那些過路的香客,在香煙繚繞中失去了蹤影。
我又遇到過幾個主人。他們和這大殿里很多和尚一樣,不是念經(jīng),就是打坐。他們把我看作身外之物,絲毫沒有感情,我也懶得看他們一眼。
這期間我聽老和尚們講經(jīng)。老人們眼中閃著神奇的光輝,一張嘴說得弟子們肅穆出神。西方世界真是好啊,我在想,木魚也有前生來世嗎?是什么因,使我現(xiàn)在是一只木魚?
在菩提香飄過面前時,我偶爾會沉思。我是一只與眾不同的木魚吧?我想我有天會成佛。
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和尚。他叫靜一。圓頭圓腦,胖墩墩的。他一見到我,就歡喜著一臉的笑,把我放在胸口。像是祈禱,又像是親熱,我聽見他壯實胸膛中的心跳。我對他有了莫名的好感。
接下來的日子,靜一睡覺時總把我抱在懷里一起入睡。冬天的被窩真是暖啊,我依戀那種溫熱與親切,雖然有點透不過氣。他是個奇怪的和尚,然而我開始喜歡上他。
更讓我驚奇的是,他給我起了個名叫“小魚”。從早到晚,他都當我是個活物,和我說話。我真的感動得熱淚盈眶,如果我有眼淚。
“小魚,天冷了,你怕不怕?”
“今早的米里有只米蟲,我把它放生了!
“小魚你聞聞,我的手藝好不好?”
“今天我要背十段經(jīng)文,小魚你聽聽看,我有沒有背錯。”
“天氣真好呢。來,我?guī)銜駮䞍禾柸。?br> “我的腳有點疼,小魚,你幫我看看。”
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過這么多的話,從來沒有人還會注意我的感受。在人的眼里,其實除了他自己,萬物都是死的。而靜一,他了解生命。
靜一活得簡單而快樂。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過得單純而滿足。我希望自己可以和他說話,但他歡快的語氣中仿佛早明白我的心思,于是無言并沒有成為我的遺憾。
靜一離開的那天,我正好五歲生日。我們一起度過了太多美好的歲月,每日的敲擊也成了一種和諧寧靜的樂聲。然而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靜一圓圓的笑臉一如往日的明凈,他捧起我,在佛像前仔細凝望。
以前,每一次離別都是突然。無論是我的父親,還是前幾個主人,都沒機會告別就不再見。而這一次,靜一反反復(fù)復(fù)看我,什么話都沒說。
我不知他將去哪里。那溫暖的手,離開了以后,就再沒有接觸。
“小魚,今天晚上你冷嗎?”有時候,黑夜里我會忽然這樣想。
四了緣的故事
變,是世間恒理。
耳濡目染著平常心的教導(dǎo),我習(xí)慣了處變不驚。來來去去,主人一個個換,緣起緣滅,我懷念而不傷心。
傷心無用。去自有去的道理。來時你已開心過,得與失平衡也是應(yīng)當。有時我看和尚們超度逝者,親人哭得感天動地,不明白人為什么總想不開。在世時不知珍惜日子,不知憐取眼前人,死了又這么麻煩。
西方有極樂世界。而人間真是又苦又累的。
分離是很讓人疼的吧。我經(jīng)歷分離,看夠分離,卻只覺是一種自然。正如日升日落,陰晴圓缺。
偶爾會聽到主人們先前的故事,對和尚而言,已是前世了。這百丈之內(nèi),方寸之地,是求安心之所。其實修心不必一定要進寺廟,可萬丈紅塵太多誘惑,所以定力不足的的人便不得不筑高墻以靜心罷。
這是了緣的話,他并不是對我說的。他時常自言自語,自己給自己講經(jīng)。而當眾僧面,永是肅穆。
了緣也很年輕,眉宇間時不時聚著一抹淡淡的愁,一念經(jīng)便又化開。經(jīng)文于他,意義重大,他是全寺最喜誦經(jīng)的。讀著讀著,便進入歡喜的狀態(tài),全身松弛,仿佛佛光普照,入定安詳。
了緣有一次說到過去。從游手好閑的浪蕩子,到奄奄一息的病人,生命中的災(zāi)難反而挽救了他,他從此開始讀書、讀經(jīng),最后來到了這里。
故事說起來很簡單。他師父說,他有佛性,與佛有緣,所以才會在剎那頓悟。了緣說,是對死的恐懼讓他想求解脫。讀經(jīng)使他淡化了恐懼,雖然終究仍須面對。
人都畏死?珊蜕袘(yīng)無所畏懼。沒有古今,沒有未來,形體會滅,精神常住。了緣是聰明的,能夠明白佛經(jīng)上的道理,也正是這一點聰明助他脫離前事。但他又聰明地以自身經(jīng)歷解經(jīng),不知不覺戀著舊日,生出些苦惱,靠著誦經(jīng)在化解。了緣,有太多未了之緣。戀生之喜悅,畏死之寂靜。
真正了的話,經(jīng)文讀不讀也罷。要靠經(jīng)文來壓住心念,還是在半途中徘徊。了緣也明白這點,但他別無解脫之道,只能拼命地讀,拼命地敲打我,拼命地求安詳。
刻意的時候,看起來離終點近了,卻總有那么一點距離。了緣是個好和尚,但更是凡人,成不了佛。
我時常抬頭看佛,直到入迷。那金熠熠的慈悲之身,究竟是如何成就?當我死后,是否能登極樂,跟隨左右?
唉,一只木魚,也忘不了貪,何況是人?
五 佛像說的故事
人伏倒在我腳下,祈求我的保佑。而我明白,我只是座雕像。人類無休止的欲望,連神也束手無策,何況是我。
當我被抬進大雄寶殿,享受著香煙膜拜,我很久都沒理解其中含義。為什么人要期待神佛?我不過是塊木頭,金燦燦的粉末塑造了我尊崇神秘的外表,這就是人相信我的原因嗎?
我常常凝視身邊的所有,永遠陷于這一方天地,目之所及已是我世界中的一切。木魚、香爐、紫煙、經(jīng)卷、梵唱。世人匆忙地來,我永不能給予與承諾。但常常,他們?nèi)ザ鴱?fù)返,感謝我的恩賜。
曾幾何時,我總是迷茫。世間自有公理,天道循環(huán)不息。無功受祿,我于心有愧。
后來,我漸漸從人滿意的神情中領(lǐng)悟,局限在這狹小空間,是我畢生宿命,因此我高高在上,無限空虛。
我不過是人的欲望,永遠無法滿足。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