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菩提
禪宗五祖弘忍圓寂前,欲在眾弟子中挑選可傳衣缽之人。
時眾弟子中最具慧根,最有悟性,最出類拔萃的要數(shù)上座神秀無疑。神秀少覽經(jīng)史,博綜多聞。且身長八尺,龍眉秀目,威德巍巍。
一日,弘忍喚來門下各徒眾說:“……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自去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主……”
各徒眾退下來后都認為神秀上座是他們的教授師父,不用說一定是他要得到了。日后依附神秀就好,無須枉費心力去做什么偈頌。
神秀知道大家不呈上偈的原因,也想自己上偈的用意只是想求得印證傳法就好,若說是要覓求祖師位置,卻和那一般貪奪圣位的凡夫有什么差別?但作好偈頌后又不敢呈上去,每次走到五祖法堂前總是心中恍惚,汗流遍體。于是便把偈句寫在法堂的回廊上,由其他和尚看到了,如若說好就站出來參禮拜見,說是自己所作。如若不好,也只能怪自己白白在山中修行多年。
于是,那一夜的三更,神秀執(zhí)燈在南邊回廊的墻壁上寫下一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天明之后,五祖看到那首偈頌,知是神秀所作。夜間三更把神秀喚入法堂內(nèi):“那首偈頌是你寫的嗎?”神秀答:“是弟子所作。不敢妄求祖師位置,只愿師傅慈悲,看看弟子是否有點智慧?”五祖說:“你作這首偈頌還未曾見到自然本性,只是來到了門外,還未走進門內(nèi)。用這樣的見解來覓求無上的菩提正果,終究是不可得的。無上的菩提正果必須在一句話下立即認識到自己的本來心性,見到自己本來心性是不生不滅的;在一切時間中都能夠念念心中,了知萬法自然本性本來就沒有滯礙……你且回去思考一兩天,重新作一偈,如果你的偈頌?zāi)軌蛉腴T,我就把衣缽法門傳付給你!
神秀作揖頂禮而去。過了幾天,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在夢中,行走坐臥都不快樂。
又過了兩天,正在柴房砍柴的慧能聽到路過的童子口中唱頌神秀的偈句,一聽就知道這偈句還未看透自然本性;勰芨赣H早早去世,留下慧能孤兒寡母,便遷移到南海,靠每日到集市上賣些柴草維持生計。一日,慧能送柴時聽到客人念頌《金剛經(jīng)》,便結(jié)了佛緣,安置好母親之后到黃梅縣參見五祖弘忍。
五祖問慧能是什么地方人?想求得些什么?慧能如實相告了,說想求得做佛,不求其他。
五祖說:“你是嶺南人,又是葛獠蠻子,如何能夠作佛呢?”
慧能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分別。葛獠蠻子的肉身與其他和尚不同,但是本身具有的佛性又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慧能就在被差使去砍柴、踏舂米堆,干了八個月時間;勰軕┣笸訋教们叭葸@首偈。到了偈前,正遇上江州別駕張日用,慧能對他說:“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別駕代替我書寫一下!辟试唬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眾和尚大驚!都嘆說:“真是奇怪啊!不能以貌取人啊!我怎么那么多時候竟然去使喚他這個肉身菩薩!”
五祖見眾人如此驚怪,恐怕有人加害于慧能,用鞋子擦掉這首偈,說:“亦未見性!”
…………
次日弘忍秘密傳來慧能,親傳袈裟孟缽和修心之法: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
無性亦無生。
后支持神秀一派和尚,擁立神秀。從此,禪宗分為兩派,北宗神秀,南宗慧能。
北宗不久衰落,南宗成為禪宗主流。
慧能因其對佛法深刻、透徹的領(lǐng)悟,被尊為六祖。禪宗后發(fā)展成臨濟、溈仰、曹洞、云門、法眼五家,合稱禪門五宗。
插入書簽
《壇經(jīng)》里記載了這兩首偈的故事。
最后一首偈的意思是:有情的眾生種下了佛種,原因的地里佛果便生成。沒有了感情也就無佛種,沒有了佛性也就無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