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神秘的瑪雅——叢林中的巨大謎語
因為考慮到更多女性朋友對瑪雅的基礎(chǔ)認知并沒有普及,放一段簡單的概述在這里供參考,希望對閱讀《情迷瑪雅》的小說時有所幫助。月影無暇專欄:http://165933.jjwxc.net
《情迷瑪雅》BY 月影無暇的文章資料如下:
一、瑪雅
人類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無需仰望繁星閃爍的蒼穹,只要看一看在我們之前就存在過、繁榮過,而且已經(jīng)滅亡了的古代文化就足夠了。——[德]西拉姆
公元1502年的某一天,大西洋的波濤分外平靜,哥倫布率領(lǐng)的西班牙遠征隊正沿著洪都拉斯灣進行第四次探險航行,一艘印第安人的巨大木舟與他們不期而遇。印第安水手指著遠方水霧迷茫的綠色海岸線,說出了那個令后世的人們再也無法忘記的名字——瑪雅。五百多年過去了,我們對于瑪雅雖然不再陌生,但籠罩在它身上的霧靄卻并未消散。
1、外星球的歷法?
外星說的最主要依據(jù)是瑪雅人的“卓金歷”,這種歷法以一年為260天計算,但在太陽系內(nèi),卻沒有一個能適用這種歷法的星球。依照這種歷法,這顆行星的大致位置應在金星和地球之間,應十分溫暖,所以瑪雅人選擇在酷熱的熱帶雨林居住。
2、宇宙火箭設(shè)計圖?
有一位帶有奇妙頭飾的青年浮雕,研究者認為“浮雕與太空人非常相似,浮雕像的穿著與當時的瑪雅人截然不同,他的下顎下邊是套頭羊毛衫之類的圓領(lǐng),貼身的上裝在手腕處有反折過來的袖口,腰際圍著一條有安全扣的寬皮帶,褲子上有網(wǎng)狀花紋,直到腳踝是緊貼的吊襪狀衣物,以我們對類似圖片的知識而論,這無疑是一幅標準的太空人打扮!”
更重要的是,在這流線型物體尾部,還畫有類似煤氣噴出的氣,顯然是火箭上排放出的廢氣,F(xiàn)代學者以現(xiàn)代畫法,將這幅畫重新描繪一張,就是個單人的火箭。這個浮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是瑪雅人將天外訊息用他們熟悉的象形文字和繪畫表現(xiàn)出來?如果沒有真實的形體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以當時人的智慧,絕對無法想像出一個乘坐太空船的人類所使用的一切復雜裝備。
3、金字塔如何建造?
瑪雅人并未建造連接都市與密林的道路,而且始終不曾使用過金屬。在熱帶雨林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的巨石必須從10里以外的地方搬運過來,并再切成塊狀,那么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搬運的呢?
瑪雅人會制造車輪,但不使用車輪,也禁止金屬用做實際用途,他們認為金屬和武器有關(guān),可能導致戰(zhàn)爭,因此金屬只允許用于農(nóng)業(yè)、寺院建筑以及儀式上的祭器。那么他們建造巨石建筑,既不用車輪,也不用家畜,更不用金屬,難道真的只用人力嗎?在金字塔附近,并沒有道路或水路供運輸,但有大型的平坦的廣場,因此使人懷疑瑪雅人是否曾受到外星人的幫助。
4、水晶頭骨碰撞而成?
1927年在已倒塌的祭壇中發(fā)現(xiàn)一具1000年前的水晶頭蓋骨,研究者認為這是女性的頭蓋骨。此水晶頭蓋骨是利用高純度的水晶所制成,沒有留下使用工具的痕跡,其硬度大約是7度,用一般刀子是絕不可能打造完成的。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激光射中頭蓋骨的鼻孔時,剎那間整個頭骨放出光芒。經(jīng)研究,證實此水晶頭蓋骨是利用某種碰撞力量雕刻成的,究竟古代的工匠是運用什么高科技制造的呢?
5、電腦的記號方式?
世界上最早發(fā)明“0”的民族是瑪雅人,他們采用20進位制,最大的數(shù)字居然到了40億,并利用類似算盤的方法,用2個記號“點和線”。2個記號,正是今天電腦的基礎(chǔ)。
醫(yī)學上,瑪雅人已利用打開的頭蓋骨,制作木乃伊的技術(shù)和藥草、香的治療法等。這種使用藥草、香等的傳統(tǒng)自然醫(yī)學,至今墨西哥人還在使用著。
6、超越時代的天文歷法?
瑪雅人的天文臺常常是一組建筑群。從中心金字塔的觀測點往廟宇的東面望去,就是春分、秋分的日出方向;往東北方的廟宇望去,就是夏至的日出方向,往東南方的廟宇望去,就是冬至日出的方向等等。
他們的歷法也是奇特而又精確的,他們把一年分成l8個月,每月20天,年終再加5天為禁忌日,合為365日之數(shù)。他們測算地球年是365.2420天,現(xiàn)在的準確計算是365.2422天,一年的誤差不過0.0002天,也就是說,5000年的誤差也不過一天,斞湃诉創(chuàng)立了日期為9天、260天、360天和819天的歷法。他們測算的金星年是584天,和現(xiàn)代的測量相比,50年內(nèi)的誤差只有7秒。
有趣的是,與其他類型古代文明相比,瑪雅人雖是最偉大的天文歷算大師,卻不會做乘除運算,也沒有角、圓、旋轉(zhuǎn)等任何幾何圖形概念。
7、瑪雅與中國有神秘關(guān)系?
難道瑪雅人自古以來就與世隔絕嗎?此說難以置信。特別是近年來有人發(fā)現(xiàn),我國彝族民間也有一種365天歷法,以20天為一個月,18個月零5天為一年,酷似瑪雅歷法,這能說是巧合嗎?也有人類學家從印第安人與東亞人在遺傳學特征上相近出發(fā),認為包括瑪雅人在內(nèi)的古印第安人是1.5萬至2萬年前,白令海峽仍為陸地覆蓋之時,從亞洲大陸遷移到美洲的。這一點也可從我國西南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具有與印第安人酷似的風俗習慣得到旁證。
8、瑪雅人何去何來?
瑪雅文明昌盛了二千年,但到公元9世紀,它所屬的各王國突然衰落下去,逐漸解體,數(shù)十座古老的城邦同時被廢棄,逐漸為森林所淹沒。關(guān)于瑪雅文明中斷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瑪雅人口的增長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它盛極而衰;有人認為是瘟疫毀滅了瑪雅人;有人認為是內(nèi)戰(zhàn)或外族入侵導致文明毀于一旦。
----------------------------------------------------
二、玉文化
1)禮儀玉和葬玉
禮器是古代禮制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玉禮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動,但并非泛指禮儀中所用的一切玉器,而是專指璧、琮、圭、璋、璜、琥這六種玉器,稱之為“六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皆有牲幣,各放其器之色!惫湃酥鲝?zhí)靾A地方,“以蒼璧禮天”,那是因為天是圓的,又是蒼色(青色)的緣故;“以黃琮禮地”,那是因為地是黃而方的。古人以玉的顏色和形制,來配合陰陽五行之說,從而產(chǎn)生了祭祀天地四方的禮器。儀仗器主要是在重要場合中執(zhí)以示權(quán),或旁侍以增威儀的器具,用以保持統(tǒng)治者的尊嚴。儀仗玉包括玉斧、玉戚、玉鉞、玉戈、玉刀等,都是象征性的武器。
2)玉衣、玉塞和玉握
喪葬之禮在中國起源很早,早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文化中,就發(fā)現(xiàn)有許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獸牙等。因古人認為,以玉斂葬,可保護尸身不腐,使復活再生成為可能,因此到了漢代,葬玉極為普遍,并已漸漸演變?yōu)橐惶装ㄓ褚、玉握、玉九竅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穿于死者身外的葬服,由數(shù)千片小玉片相互穿聯(lián)而成。根據(jù)編綴線縷質(zhì)地的不同,可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縷玉衣等。古代上層貴族按照各自地位的不同,分別享用不同的玉衣。玉衣的雛形為西周時的玉面罩,由印堂、眉毛、眼、耳、鼻、嘴。腮、下頦、髭須等13片組成,各琢成其形。有的還上刻紋飾,均有小孔,覆于死者臉面上。
玉塞即填塞或遮蓋死者身上九竅孔的器物。雙眼塞,也稱眼蓋,多作橢圓形或杏葉形;雙耳塞、雙鼻孔塞和□□塞,則作圓柱形,一頭大另一頭稍小,耳塞還有做成八棱形柱式樣的;由于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所以還有一種含在死者口中的“殆”,其造型為玉蟬、玉珠、玉管、玉片等;最后還有生殖器塞,它有的是用玉琮改制的小盒,有的是呈圭形的玉器。
玉握為死者手中握著的器物,古人認為死時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及權(quán)力。新石器時期是以獸牙握在手中;商周時期,死者手中多握數(shù)枚貝幣,因為古人認為貝是財富的象征。到了漢代,則在長條圓柱上加琢簡單線條,也就是漢代最常用的“漢八刀”雕法,雕成一只玉豬。因為豬是財富的象征,因此成為漢代最流行的玉握。玉豬造型多樣化,也有的較為寫實,生動可愛。另外還有璜形玉器作為玉握的。
3)玉蟬
蟬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己出現(xiàn),商代至戰(zhàn)國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時的玉蟬大多是懸掛佩戴用的裝飾品。玉蟬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見于考古發(fā)掘的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西周早期墓,其后未見流行,直至漢代才發(fā)展成為普遍的習俗并一直持續(xù)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商周玉蟬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樸,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質(zhì)地欠佳,多為半石質(zhì)。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蟬身用簡單的陰線刻劃象征身體部位。漢代玉蟬除少數(shù)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質(zhì)地很好。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shù)刀即成。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漢代玉蟬造型規(guī)整,變化較少。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制,此時由于戰(zhàn)亂影響,玉料來源困難,玉蟬多數(shù)用滑石刻成,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東晉以后幾乎見不到玉蟬了,宋代仿古風氣盛行,當然玉蟬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蟬多作為佩飾。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制作。明代玉蟬的紋飾線條雕工又粗又深,雙翅雕得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脈紋,還有無數(shù)的小圓點,好似透明的一般;蟬腿有許多細小的腿毛,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陰線刻得很密。在蟬的反面采用單撤刀法,使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增加立體感。腹部的皮紋從頸部開始,而前幾個時代玉蟬的皮紋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清代玉蟬也有圓身蟬和片狀蟬。清代玉蟬是寫真手法與仿古紋飾同用,用料講究,紋飾分布稀疏明朗,線條多用陽紋線來雕刻,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開始造假,民國時更為盛行。
插入書簽